引情入文,让语文课活起来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tiana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富于感情的,文学作品更是凝结着作者的情感,包含着作者的心灵。语文教学要完成一项情感的传递,一头是作者,另一头是所有学生,当中是语文教师。语文教师要使文本的情和师生的情融为一体,营造激情语文状态。语文课有了激情,就像有了精气神。在情感充沛的状态里,带领学生徜徉于神奇迷人的世界搜奇觅珍、含英咀华,使他们获取成长的营养,练就表达的技能,抒写心灵的秘密。
  回头来看我们的中学语文课堂,却让人不无忧虑。课堂上“教师冷冷地讲,学生冷冷地听”的现象并不少见。有的教师满足于对教材的“驾轻就熟”,纵然讲得条分缕析头头是道,但学生始终进不了状态,于是变成了教师自导自演的“独角戏”。教师讲得乏味,学生听得没劲。这样的语文教学成了解剖文章的机械操作,一篇完整的文章被肢解得七零八碎,语言的品味、结构的分析、主旨的归纳似乎都不曾落下,就是缺少了师生的情感灌注,丢掉了语文课富于情感的特色,几乎和政治课、历史课没有区别。学生即使学到了知识,也不能得到一种审美愉悦,更何谈人文精神,道德情感的滋养。
  笔者在所从事的中学语文教学中,深感语文教师肩负的责任重大,但自身处境尴尬,语文教学费时费力却饱受诟病。这也是大多数语文教师的共同感受。语文难教的原因可说是见仁见智。就语文教学本身而言,我认为课堂教学中情感的缺乏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这一点对其他学科的影响或许无足轻重,但对语文来说却至关重要。因为文章是有感情的,我们自然应带着感情来解读。在解读中产生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试想一个“寡情”的语文老师,或者一个不注重在课堂上酝酿情感的语文老师,他怎样才能把作品中饱含的作者情感,传递给他的学生呢?又怎样才能感染学生,感染课堂呢?当然这里面可能有教师个人性格气质的因素,还有教师对教材过于熟悉,容易淡化情感的因素。我认为,即使一个性格内敛的语文教师,也应该努力用自己的激情激发学生的激情。一位演员这样说:要想感动别人,你首先得感动自己。教师未被文本感动,自然没有激情,怎能要求自己教的学生有激情?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即使多次教一篇课文,他也会像第一次教一样认真地对待,并且每次都有新的收获和新的感悟。所以我认为语文教师应克服影响情感的不利因素,把激情带进课堂。
  那么怎样营造语文的激情状态呢?首先,语文教师自己要充满激情。作为语文教师,应时刻意识到自身肩负着带领学生学好祖国语言,培养人文精神的重大使命,努力唤醒职业激情,以强烈的责任心,虔诚的敬业精神,满腔热情地领着学生走进唐诗宋词,走进曹雪芹、鲁迅、莎士比亚的世界,与大师对话,与古圣先贤交流。语文教师要调控好自己的情绪,即使心绪不佳的时候,只要一站到讲台上,就像演员站到了舞台上,迅速排除杂念的干扰,全身心地转入到角色中,意气风发、神采飞扬地在课堂上挥洒汗水和智慧。语文教师要像艺术家那样有一颗善感的心,要善于发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敏锐捕捉触动心灵的感点,让饱满的情感在课堂上绽放,就像古人讲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一样,以情感人,使学生受到感染,产生共鸣。
  其次,语文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激情。学生的激情要靠教师去激发,激发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课堂上,教师精心构思的一段开场白,往往能激起学生情绪的感奋,从而很快进入语文学习的“佳境”;开展名著导读,营造书香教室的活动让学生回到如饥似渴地博览群书的语文状态;办文学社、出版作文集则让学生沉浸在创作的亢奋中;口头作文、读书竞赛、演讲辩论、踏青郊游更能把学习语文的激情火花点燃。而课堂上激发学生激情最为简便易行、切实有效的方法,我认为当属朗读。学生齐读,那宏大的气势本身就具有叩动心灵的力量;教师范读,那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朗读很容易唤起学生的感动;配乐朗诵用氛围,情景朗读用场景往往能拨动学生心弦,引起他们心灵的震颤。在朗读中让学生沉醉,在朗读中让学生激情飞扬。
  总之,语文教学中要善于营造激情,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快乐和满足,让语文课堂灵动、鲜活起来,进而才能让学生喜爱阅读和写作,也才能把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落到实处。(作者单位 陕西省城固县第三中学)责任编辑丁洪刚
其他文献
文章在分析了平面回音壁模介质谐振器的特点以及它和微带线耦合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平面回音壁模介质谐振器的毫米波均衡器子结构。仿真分析证明,这种结构具有良好的
通信信号一般具有循环平稳性,利用信号的这种特性,循环MUSIC算法对于循环相关信号有很强的抑制干扰和噪声的能力,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的循环频率来分离不同的信号,使其具有信号选择
经过近几年的新课改实践,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虽接受了新课改的理念,也在尽力按照课改的要求进行教学,对自己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精心组织,但仍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理解数学”上做得远远不够。①数学知识上,许多高中数学教师对初中数学教材的掌握,仍停留在自己上初中学习时掌握的数学知识层面上,或者停留在数年前自己教初中数学时的水准上,至于新课改对初中数学内容做了什么调整,删
针对传统的信息过滤系统已不能满足快速信息过滤的需要的问题,以经典字符串模式匹配算法为基础,融入压缩编码和散列的思想,利用网络处理器高效并行处理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
为了抵消数字通信中的同频干扰,提出了一种基于单信道盲信号提取算法。不同于现有的盲信号提取盲分离模型,本文的模型除了利用数字信号过采样特性,还充分考虑了载波频率以及
网络交换设备的可重构性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基于ForCES路由器体系架构,作为ForCES路由器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提出了一种可扩展的LFB管理及开发模型。首先提出并叙述了ForCE
对PDF文档的处理常常要涉及到文本和图像的提取。文章在深入分析PDF格式和其中采用的各种压缩算法的基础上,实现了PDF文档中JPEG图像的自动提取。算法结合PDF文档结构和页面树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容设计应“立足基础,着眼于发展”的原则“精心选题、精心安排”,适宜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符合小学生年龄与心理特征。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练习效果,才能实现课堂练习有效、高效。    一、以教材为主阵地    要进行富有实效的练习设计,教师要立足教材,与教材对话,领会编者的意图;同时,由于学生对知识的领会、掌握和运用,按照“懂、会、熟”的顺序向前发展
三年的低年级数学教学实践让我欢喜让我忧,因为面对的是一群生性活泼、蠢蠢欲动的孩子,稍不留神,也许孩子们就会天马行空、远离课堂了。怎样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吸引孩子们的
学习评价是教育评价的核心部分,是在系统地、科学地和全面地搜集、整理、处理和分析学生信息的基础上,对学生发展和变化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针对新课改实施以来,我对化学学习评价的探讨、反思和总结,现作如下概述。  学习评价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包含一系列环节,诸如确立评价目标和评价内容,设定评价标准,选择评价方法并收集数据和资料,达到和呈现评价结论以及评价的反馈等。    1 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