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性学习作为新学习方式中的一种,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相比更强调学生主动地学习,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知识和技能,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开展探究性学习过程中,个别教师由于对探究性学习主观上认识不足或认识出现偏差,导致在实际操作中与探究性学习的科学内涵相差甚远,将探究性学习引入误区。
一、注重模仿,忽视创新
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个别教师将书本上的探究性学习案例信手拈来,或者照搬其他学校研究过的探究性学习课题,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探究,忽视学生、学校和自身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从而模仿他人来指导探究性学习。因模仿他人既省力又省时,甚至在短时间内还能取得明显效果,造成了个别教师不去探索和创新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新方法和新思路。事实上,如果忽视从学生、学校和自身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可能会造成探究性学习开展的不适应。忽视对探究课题和活动形式的创新,则会造成探究性学习开展形式的模式化和课题的类同化,终将不利于探究性学习生动活泼和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更不利于理论界对探究性学习进行研究和探索。
二、学科本位,综合欠缺
对比而言,教师对学生提出的本人所教学科的探究性课题比较适应,但现在比较突出的是对于与其他学科有联系的综合性课题探究的开展,个别教师觉得难以适应,造成了在探究性课题的选择上更倾向于自己所教学科范畴内。在探究课题的选择上,学生往往从已有的认知水平出发,针对自身知识结构中存在的疑惑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可能涉及到教师所教学科,有的可能要关联到其他学科,也有的是与多种学科相关联的综合性课题。由此可见,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千变万化的,可供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课题也是很多的。教师不要存在学科本位意识,而应该鼓励学生提出综合性探究课题。与此同时,教师要加强自身知识体系的补充和完善,必要时可以取得其他学科教师的帮助和支持。
三、随意提升探究水平
个别教师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为了体现探究课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随意提升课题探究水平。其实,在探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和确定上,可以适度地顾及探究课题的社会价值和学术价值。但是,如果脱离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一味地追求课题的社会价值和学术价值,则往往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在探究课题的选择和确定上,教师可以问一下自己:学生发现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中哪些是有探究价值的、新颖的、学生感兴趣的?学生有能力去解决吗?可以说,只有那些既有价值、学生又感兴趣且又有能力去解决的问题才能作为探究课题。例如,有一道探究性课题是“汉语新外来词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虽具有学术价值,但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课题所需具备的探究水平尚有一段距离,因此也就很难体现出该课题的探究价值。假如换个角度提法“日常生活中的外来词汇”,对学生而言,这样的课题或许更具探究价值,也更能激发学生探究乐趣。
四、形式为探究,实质是题海
个别教师由于对探究性学习主观上认识不足和消极态度,出现了对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停留于形式,看似是在深入开展探究性学习,实质是变探究为学习书本知识。个别教师在课堂上把学科题目信手拿来进行探究,打着探究性学习的名义,其实是在搞变相的题海战术。这样,不仅加重了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更扭曲探究性学习的科学内涵,也失去了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意义。我们知道,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自主性,由学生自己设计并控制学习的整个过程,并要求教师充分尊重他们的思想观点和提供条件鼓励他们探究。倘若逢课逢题必讲探究,则学生会必将陷入接受式学习的泥潭,重新回归到应试教育的轨道上去。
五、放任探究,缺乏引导
探究性学习的特点之一是自主性。个别教师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地位,放任学生盲目进行课题探究,甚至撒手不管,这无疑会给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带来消极的负面影响。同科学上的探究一样,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倘若缺乏教师的正确指导和引导,学生可能会在探究的道路上偏离正确的探究方向,学生只能作毫无方向性,甚至毫无意义性的探究,不利于探究性学习的伸入开展和探究成果的获得。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注重发挥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还必须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加强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指导和引导,如对探究课题的确定、探究进程的控制、探究方法的选择等方面的指导和引导。
六、包办、替代学生探究
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个别教师没有给予学生机会去发现和提出课题,而是直接拟定探究课题供学生进行探究,造成学生惟命是从地根据教师提供的课题进行探究。我们知道,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试想,学生之所以会提出问题就是因为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无法排除学习过程中的疑惑,忽视这点学生必将失去进行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开展探究性学习过程中,个别教师往往怀疑学生的探究能力,或担心占用过多的宝贵学习时间,或为加快探究性学习的进程,采取变相包办形式不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甚至直接将探究结果告诉给学生,这无疑与探究性学习的科学内涵背道而弛。因此,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摆正自己的位置,切忌越俎代庖,而是应该围绕学生提出的疑惑去开展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七、重独立探究,轻合作学习
在开展探究性学习过程中,个别教师往往注重学生个人独立探究,而忽视学生之间的合作性学习。如果某一课题由一个学生独立地开展,那么面对探究过程中所涉及诸多方面的工作,如探究方案的设计、资料的查询和分析整理、结论的得出等等单靠个人力量往往难以达到集体学习所达到的水平,也难以取得集体学习所达到的效果。在探究性学习开展过程中提倡互助性合作学习,能让每一位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能发挥每一位学生的智慧和力量,学生之间也能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因此,提倡合作性探究,不但有利于学生的个性能得到的充分发展,学生间的合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还有利于学生之间人际关系的沟通和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八、呈现资料,草率结题
与科学探究一样,探究性学习有着探究的艰巨性、严密性和科学性。个别教师为追求探究性学习的早日结题,就借用他人的资料和数据填充课题报告的内容。事实上,不是每一次探究性学习的开展都能结出丰硕的成果。有时通过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努力合作能够得出满意的答案,有时由于种种原因未必就会有结果。没有结果并不意味着失败,最多只是个小小的遗憾。教师要善于利用这种小小遗憾去引导学生寻求探究过程中的问题所在,激励他们带着问题借助新方法和新思路去作更深层次的探究。淡化结论,重视过程才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意义和目的之所在。
一、注重模仿,忽视创新
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个别教师将书本上的探究性学习案例信手拈来,或者照搬其他学校研究过的探究性学习课题,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探究,忽视学生、学校和自身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从而模仿他人来指导探究性学习。因模仿他人既省力又省时,甚至在短时间内还能取得明显效果,造成了个别教师不去探索和创新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新方法和新思路。事实上,如果忽视从学生、学校和自身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可能会造成探究性学习开展的不适应。忽视对探究课题和活动形式的创新,则会造成探究性学习开展形式的模式化和课题的类同化,终将不利于探究性学习生动活泼和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更不利于理论界对探究性学习进行研究和探索。
二、学科本位,综合欠缺
对比而言,教师对学生提出的本人所教学科的探究性课题比较适应,但现在比较突出的是对于与其他学科有联系的综合性课题探究的开展,个别教师觉得难以适应,造成了在探究性课题的选择上更倾向于自己所教学科范畴内。在探究课题的选择上,学生往往从已有的认知水平出发,针对自身知识结构中存在的疑惑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可能涉及到教师所教学科,有的可能要关联到其他学科,也有的是与多种学科相关联的综合性课题。由此可见,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千变万化的,可供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课题也是很多的。教师不要存在学科本位意识,而应该鼓励学生提出综合性探究课题。与此同时,教师要加强自身知识体系的补充和完善,必要时可以取得其他学科教师的帮助和支持。
三、随意提升探究水平
个别教师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为了体现探究课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随意提升课题探究水平。其实,在探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和确定上,可以适度地顾及探究课题的社会价值和学术价值。但是,如果脱离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一味地追求课题的社会价值和学术价值,则往往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在探究课题的选择和确定上,教师可以问一下自己:学生发现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中哪些是有探究价值的、新颖的、学生感兴趣的?学生有能力去解决吗?可以说,只有那些既有价值、学生又感兴趣且又有能力去解决的问题才能作为探究课题。例如,有一道探究性课题是“汉语新外来词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虽具有学术价值,但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课题所需具备的探究水平尚有一段距离,因此也就很难体现出该课题的探究价值。假如换个角度提法“日常生活中的外来词汇”,对学生而言,这样的课题或许更具探究价值,也更能激发学生探究乐趣。
四、形式为探究,实质是题海
个别教师由于对探究性学习主观上认识不足和消极态度,出现了对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停留于形式,看似是在深入开展探究性学习,实质是变探究为学习书本知识。个别教师在课堂上把学科题目信手拿来进行探究,打着探究性学习的名义,其实是在搞变相的题海战术。这样,不仅加重了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更扭曲探究性学习的科学内涵,也失去了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意义。我们知道,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自主性,由学生自己设计并控制学习的整个过程,并要求教师充分尊重他们的思想观点和提供条件鼓励他们探究。倘若逢课逢题必讲探究,则学生会必将陷入接受式学习的泥潭,重新回归到应试教育的轨道上去。
五、放任探究,缺乏引导
探究性学习的特点之一是自主性。个别教师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地位,放任学生盲目进行课题探究,甚至撒手不管,这无疑会给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带来消极的负面影响。同科学上的探究一样,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倘若缺乏教师的正确指导和引导,学生可能会在探究的道路上偏离正确的探究方向,学生只能作毫无方向性,甚至毫无意义性的探究,不利于探究性学习的伸入开展和探究成果的获得。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注重发挥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还必须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加强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指导和引导,如对探究课题的确定、探究进程的控制、探究方法的选择等方面的指导和引导。
六、包办、替代学生探究
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个别教师没有给予学生机会去发现和提出课题,而是直接拟定探究课题供学生进行探究,造成学生惟命是从地根据教师提供的课题进行探究。我们知道,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试想,学生之所以会提出问题就是因为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无法排除学习过程中的疑惑,忽视这点学生必将失去进行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开展探究性学习过程中,个别教师往往怀疑学生的探究能力,或担心占用过多的宝贵学习时间,或为加快探究性学习的进程,采取变相包办形式不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甚至直接将探究结果告诉给学生,这无疑与探究性学习的科学内涵背道而弛。因此,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摆正自己的位置,切忌越俎代庖,而是应该围绕学生提出的疑惑去开展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七、重独立探究,轻合作学习
在开展探究性学习过程中,个别教师往往注重学生个人独立探究,而忽视学生之间的合作性学习。如果某一课题由一个学生独立地开展,那么面对探究过程中所涉及诸多方面的工作,如探究方案的设计、资料的查询和分析整理、结论的得出等等单靠个人力量往往难以达到集体学习所达到的水平,也难以取得集体学习所达到的效果。在探究性学习开展过程中提倡互助性合作学习,能让每一位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能发挥每一位学生的智慧和力量,学生之间也能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因此,提倡合作性探究,不但有利于学生的个性能得到的充分发展,学生间的合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还有利于学生之间人际关系的沟通和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八、呈现资料,草率结题
与科学探究一样,探究性学习有着探究的艰巨性、严密性和科学性。个别教师为追求探究性学习的早日结题,就借用他人的资料和数据填充课题报告的内容。事实上,不是每一次探究性学习的开展都能结出丰硕的成果。有时通过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努力合作能够得出满意的答案,有时由于种种原因未必就会有结果。没有结果并不意味着失败,最多只是个小小的遗憾。教师要善于利用这种小小遗憾去引导学生寻求探究过程中的问题所在,激励他们带着问题借助新方法和新思路去作更深层次的探究。淡化结论,重视过程才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意义和目的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