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留白原指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是一种艺术的表现手法。课堂教学的留白是指教师于一定的时空中,针对某一目标,有意留出相当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思考、探究,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物理活动的机会,让学生自己构建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物理课程的培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而课堂留白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不可缺少的条件。课堂留白,才会留出精彩。
传统的课堂,空白少得可怜。在平时的课堂,有些教师唯恐学生不懂,从上课铃声一响直至下课铃声响,教师的声音始终充斥着课堂,学生根本没有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去构建对知识理解的机会。公开课上,虽然这种情况很少出现,但常常是提出一个问题,还没有等学生思考成熟,就急于请学生回答,匆匆走过场,导致学生浅尝辄止,思维肤浅;布置几个习题,学生刚刚读懂题目意思,尝试思考,老师却已开始点拨提示,于是学生的思路被打断,反应稍慢的学生因此不再思考,坐等老师讲解;小组讨论时,不少学生还没来得及发言,教师就已经在说:“讨论好了吧,哪个小组先说?”这样的课堂虽然表面看上去安排的非常紧凑,一环接着一环,无可挑剔,但这样的课堂没有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没有让学生有充分的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也无法让学生自己去理解相关知识。所以没有留白的课堂也就不会是一个精彩的课堂。那么,如何给学生留一个思维的空间呢?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抛砖引玉法
所谓“抛砖引玉法”,就是在课堂讲授时,教师讲关键,点要害,把线索思路抛出去,然后留一定时间让学生思考,引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这好比射箭一样,教师引导学生张满了弓,却不发箭,让学生自己把箭射出去。例如,在讲解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都装满水,其中一个烧杯中轻轻放一只小船,两个烧杯对桌面的压力哪个大的问题时。教师点明如何判断“小船的重”与“溢出水的重”的大小关系。这样,教师启而不发,指方向而不带路,讲学法而不讲结果,让学生自己探究,把问题的答案说出来,学生的理解便深刻了许多。
二、演绎归纳法
所谓“演绎归纳法”是指教师在帮助学生温习旧知,扫除障碍,作好铺垫,唤起联想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找出重点,得出结论,形成规律。如:复习电功率时,有这样一道题:关于室内灯泡的亮与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灯泡灯丝断了,搭接后发光较暗B、空调启动时,电灯立即变暗了一会C、同一灯泡,旧的比新的发光更亮D、电灯在刚刚接通的瞬间较暗。在学生不知从哪入手时,教师点拨灯泡的亮暗取决于什么?电功率的表达式有哪些?学生茅塞顿开。通过思考、交流后,大部分学生都能选择合适的公式,分析出正确的结论。这种留白给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还学生的学习主动权。
三、举一反三法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倡举一反三的教学方法。在现代教学中也应如此,教师不必面面俱到。对于某一类问题,只需抓住典型范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以揭示规律,形成思路,而其他类似内容,则留给学生自己去解决。让学生发散思维,触类旁通。例如,对于试管底部压强问题,可先讲竖直试管里装有水,倾斜后(水未流出),水对管底的压强如何变化?点拨后再将此题进行多次变形,让学生自己分析、交流,寻找规律。
四、蓄势推导法
为得出某个问题的结论,教师循循善诱,抽丝剥茧,把思考不断引向深入,把矛盾逐步加以披露。就在学生心理矛盾交错,欲解难解之际,教师高屋建瓴,进行点拨,使学生茅塞顿开,揭示问题的本质,以导出“真相”,学生自然得出结论,达到知识的彼岸。即所谓“水到渠成”。这为高中学习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奠定了基础,也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五、故意停顿法
青少年注意力持续性差,教师教学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对学生思维过程可起到调控的作用。在处理新课或疑难问题,或讲述某一内容时,为避免平铺直叙,教师讲到一定程度戛然而止,故意给学生留一小段时间,让学生默默地思考,在静思中孕育贯通的种子。例如:在《杠杆》一节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了杠杆的定义,为了更好的理解“力臂”,让学生做了一个游戏,全班力气最大和力气最小的两个学生分别在不同部位向相反方向推门。结果力气小的学生获胜。学生们好像恍然大悟:物体的转动与力到作用点的距离有关。此时故意停顿了一下。马上有学生意识到:是不是出错了?一个学生提出:若沿门的方向推又会怎样呢?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更高涨了,再次通过实验获得对“力臂”的正确理解。
六、存疑激思法
在某些问题的讲解中,教师故意留下一点不完全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去动脑思索、动手实验;或者当学生回答某个问题,提出某种设想后,教师不急于作出评价,不匆忙作出结论,而是再问一句:“这样行吗?”然后留一定时间,启发学生再思考、实验。例如:在《大气压强》教学中,将红墨水注入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中,问怎样能使玻璃管内水不流出来,学生提出了几种方案,余下时间学生思考、实验。结果发现了(1)用手堵住下面管口(2)用手堵住上面管口(3)用手堵住任一管口,玻璃管横放。三种情况下水都不会流出。对这些现象的好奇,能使学生的情绪亢奋、激动,从而在白热化的思维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课堂中,给学生留白,也就给了学生消化、吸收、发现、驰骋的广阔天地。在有限的知识探索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开发了学生的思考力、理解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培养,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有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水平的提升。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这确实是一种以逸待劳的高超的教学艺术。
留白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必须服从于课堂教学的思想和内容,这就要求留白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鲜明的针对性,从实际出发适时进行。留白可以是教师语言的停顿,而不是思维过程的中断。留白就是给学生提供思维的材料和动力,燃起学生探索的火花,牵引学生主动求知的心理,获得
反馈后为学生矫正思路。因此,留白应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最关注的同时又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或与学生已有认知相矛盾的素材。切忌不能盲目强调趣味性而把学生引入歧途,也不能单纯为了吸引学生而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
总之,教学是留白的艺术,巧妙的给学生留白,让学生自己去填充、去安排、去探索、去解决、去发现。相信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去构建对知识的发现、理解、再发现。学生一定会展现出他们的精彩,而我们的课堂也必能收获许多意料之外的精彩。在新课程改革理念越来越被广泛重视的今天,对中学课堂的留白艺术的研究应予足够的重视。
传统的课堂,空白少得可怜。在平时的课堂,有些教师唯恐学生不懂,从上课铃声一响直至下课铃声响,教师的声音始终充斥着课堂,学生根本没有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去构建对知识理解的机会。公开课上,虽然这种情况很少出现,但常常是提出一个问题,还没有等学生思考成熟,就急于请学生回答,匆匆走过场,导致学生浅尝辄止,思维肤浅;布置几个习题,学生刚刚读懂题目意思,尝试思考,老师却已开始点拨提示,于是学生的思路被打断,反应稍慢的学生因此不再思考,坐等老师讲解;小组讨论时,不少学生还没来得及发言,教师就已经在说:“讨论好了吧,哪个小组先说?”这样的课堂虽然表面看上去安排的非常紧凑,一环接着一环,无可挑剔,但这样的课堂没有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没有让学生有充分的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也无法让学生自己去理解相关知识。所以没有留白的课堂也就不会是一个精彩的课堂。那么,如何给学生留一个思维的空间呢?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抛砖引玉法
所谓“抛砖引玉法”,就是在课堂讲授时,教师讲关键,点要害,把线索思路抛出去,然后留一定时间让学生思考,引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这好比射箭一样,教师引导学生张满了弓,却不发箭,让学生自己把箭射出去。例如,在讲解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都装满水,其中一个烧杯中轻轻放一只小船,两个烧杯对桌面的压力哪个大的问题时。教师点明如何判断“小船的重”与“溢出水的重”的大小关系。这样,教师启而不发,指方向而不带路,讲学法而不讲结果,让学生自己探究,把问题的答案说出来,学生的理解便深刻了许多。
二、演绎归纳法
所谓“演绎归纳法”是指教师在帮助学生温习旧知,扫除障碍,作好铺垫,唤起联想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找出重点,得出结论,形成规律。如:复习电功率时,有这样一道题:关于室内灯泡的亮与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灯泡灯丝断了,搭接后发光较暗B、空调启动时,电灯立即变暗了一会C、同一灯泡,旧的比新的发光更亮D、电灯在刚刚接通的瞬间较暗。在学生不知从哪入手时,教师点拨灯泡的亮暗取决于什么?电功率的表达式有哪些?学生茅塞顿开。通过思考、交流后,大部分学生都能选择合适的公式,分析出正确的结论。这种留白给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还学生的学习主动权。
三、举一反三法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倡举一反三的教学方法。在现代教学中也应如此,教师不必面面俱到。对于某一类问题,只需抓住典型范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以揭示规律,形成思路,而其他类似内容,则留给学生自己去解决。让学生发散思维,触类旁通。例如,对于试管底部压强问题,可先讲竖直试管里装有水,倾斜后(水未流出),水对管底的压强如何变化?点拨后再将此题进行多次变形,让学生自己分析、交流,寻找规律。
四、蓄势推导法
为得出某个问题的结论,教师循循善诱,抽丝剥茧,把思考不断引向深入,把矛盾逐步加以披露。就在学生心理矛盾交错,欲解难解之际,教师高屋建瓴,进行点拨,使学生茅塞顿开,揭示问题的本质,以导出“真相”,学生自然得出结论,达到知识的彼岸。即所谓“水到渠成”。这为高中学习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奠定了基础,也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五、故意停顿法
青少年注意力持续性差,教师教学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对学生思维过程可起到调控的作用。在处理新课或疑难问题,或讲述某一内容时,为避免平铺直叙,教师讲到一定程度戛然而止,故意给学生留一小段时间,让学生默默地思考,在静思中孕育贯通的种子。例如:在《杠杆》一节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了杠杆的定义,为了更好的理解“力臂”,让学生做了一个游戏,全班力气最大和力气最小的两个学生分别在不同部位向相反方向推门。结果力气小的学生获胜。学生们好像恍然大悟:物体的转动与力到作用点的距离有关。此时故意停顿了一下。马上有学生意识到:是不是出错了?一个学生提出:若沿门的方向推又会怎样呢?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更高涨了,再次通过实验获得对“力臂”的正确理解。
六、存疑激思法
在某些问题的讲解中,教师故意留下一点不完全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去动脑思索、动手实验;或者当学生回答某个问题,提出某种设想后,教师不急于作出评价,不匆忙作出结论,而是再问一句:“这样行吗?”然后留一定时间,启发学生再思考、实验。例如:在《大气压强》教学中,将红墨水注入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中,问怎样能使玻璃管内水不流出来,学生提出了几种方案,余下时间学生思考、实验。结果发现了(1)用手堵住下面管口(2)用手堵住上面管口(3)用手堵住任一管口,玻璃管横放。三种情况下水都不会流出。对这些现象的好奇,能使学生的情绪亢奋、激动,从而在白热化的思维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课堂中,给学生留白,也就给了学生消化、吸收、发现、驰骋的广阔天地。在有限的知识探索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开发了学生的思考力、理解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培养,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有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水平的提升。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这确实是一种以逸待劳的高超的教学艺术。
留白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必须服从于课堂教学的思想和内容,这就要求留白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鲜明的针对性,从实际出发适时进行。留白可以是教师语言的停顿,而不是思维过程的中断。留白就是给学生提供思维的材料和动力,燃起学生探索的火花,牵引学生主动求知的心理,获得
反馈后为学生矫正思路。因此,留白应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最关注的同时又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或与学生已有认知相矛盾的素材。切忌不能盲目强调趣味性而把学生引入歧途,也不能单纯为了吸引学生而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
总之,教学是留白的艺术,巧妙的给学生留白,让学生自己去填充、去安排、去探索、去解决、去发现。相信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去构建对知识的发现、理解、再发现。学生一定会展现出他们的精彩,而我们的课堂也必能收获许多意料之外的精彩。在新课程改革理念越来越被广泛重视的今天,对中学课堂的留白艺术的研究应予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