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段时间,河南南阳某中学在操场举行了一场“手机销毁大会”,数十部从学生处没收来的手机用铁锤砸毁、投入水桶。该事件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认为此举过于粗暴、极端。也有人表示,为了让学生专心读书,该行为可以理解。学校方面称,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好好学习。有律师表示,此举涉嫌损害私人财产,并不可取,但可以采用代学生保管、放学后交还的方式来处理。
某报记者获得了一份该校名为《××高中部学生手机等9项管理措施》的文件,文件称:“在教室、公寓发现学生有携带手机的,直接放入有水的水桶内或收交后统一集中销毁;在校园发现学生有携带手机的,一律没收,集中保管,放寒假时领取。但特别强调:性质严重的,当场砸碎或统一集中销毁。手机充电器、私拉的电源插座、吹风机等违规设备一律没收,统一集中销毁。在收的过程中坚持不交或者顶撞老师者,直接开除。”
(摘自《北京青年报》)
多维解读
角度一:多少暴力顶着爱的头衔。一切为了学生,一直是教育界奉为圭臬的箴言。学校想让学生专心学习,不要沉迷手机,这种初衷当然不错。然而,不论动机多么良善,以“爱”为名滥用暴力,都是不正当的。说到底,手机终归是私人财产,采用“暴力销毁”这种最极端的手段,显然超出了合理范围。暴力教育的最大危害在于影响学生的思维,容易激发学生的叛逆心理。
角度二:指标不治本。教育的本质,是引导和教化学生走上正途,而靠暴力销毁手机,并不能让学生变得更加认真好学。没有电子产品的时候,学生们也会开小差、走神,这同样会影响上课的质量。问题的关键从来不在手机上,而在于教育者必须想办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律精神,引导学生平衡好学习和休闲之间的关系。教育的目的与根本使命,不是让孩子们感到压力与不快乐,而是成就人的丰富心灵。管理学生也是为了给他们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而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恐怕难有好效果。
角度三:方法總比困难多。同样是面对学生玩手机的问题,富有管理智慧的学校自然会采取更合理的方法。有些学校设置了特制的手机充电柜,给学生的手机“限时充电”,以实现上课时“人机分离”;也有学校让每个班学生通过民主投票自主决定是否申请成为“零手机”班,同时为每个班级配备纯粹用于通信联络的“老人手机”。这些做法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学生上课玩手机的频率,还培养了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诚信意识,可谓一箭双雕。
某报记者获得了一份该校名为《××高中部学生手机等9项管理措施》的文件,文件称:“在教室、公寓发现学生有携带手机的,直接放入有水的水桶内或收交后统一集中销毁;在校园发现学生有携带手机的,一律没收,集中保管,放寒假时领取。但特别强调:性质严重的,当场砸碎或统一集中销毁。手机充电器、私拉的电源插座、吹风机等违规设备一律没收,统一集中销毁。在收的过程中坚持不交或者顶撞老师者,直接开除。”
(摘自《北京青年报》)
多维解读
角度一:多少暴力顶着爱的头衔。一切为了学生,一直是教育界奉为圭臬的箴言。学校想让学生专心学习,不要沉迷手机,这种初衷当然不错。然而,不论动机多么良善,以“爱”为名滥用暴力,都是不正当的。说到底,手机终归是私人财产,采用“暴力销毁”这种最极端的手段,显然超出了合理范围。暴力教育的最大危害在于影响学生的思维,容易激发学生的叛逆心理。
角度二:指标不治本。教育的本质,是引导和教化学生走上正途,而靠暴力销毁手机,并不能让学生变得更加认真好学。没有电子产品的时候,学生们也会开小差、走神,这同样会影响上课的质量。问题的关键从来不在手机上,而在于教育者必须想办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律精神,引导学生平衡好学习和休闲之间的关系。教育的目的与根本使命,不是让孩子们感到压力与不快乐,而是成就人的丰富心灵。管理学生也是为了给他们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而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恐怕难有好效果。
角度三:方法總比困难多。同样是面对学生玩手机的问题,富有管理智慧的学校自然会采取更合理的方法。有些学校设置了特制的手机充电柜,给学生的手机“限时充电”,以实现上课时“人机分离”;也有学校让每个班学生通过民主投票自主决定是否申请成为“零手机”班,同时为每个班级配备纯粹用于通信联络的“老人手机”。这些做法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学生上课玩手机的频率,还培养了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诚信意识,可谓一箭双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