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情色报告:一个时代的生活方式

来源 :凤凰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iu4hb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色,更通俗点说就是“爱情”和“做爱”。
  大部分绚丽多彩的罗曼史,总在转瞬间灰飞烟灭,而极少部分无与伦比的风月韵事,却能在百年之后的百年余音绕梁。不敢想象,在雄性激素、荷尔蒙,和G点以及性感内衣之下,不会有“情色”二字。孔子曰:“食色,性也。”——把情色提高到吃饭的高度,这本来就很不容易了。在我的概念里,情色并非贬义词,本能的情欲升华了就成为情色,而如果情色再拔高了说,就应该叫文化了。失去情色的生活,将是一种非常态的生活。
  
  世俗的宽容
  
  小说家郁达夫是那种不喜欢道学家嘴脸的人,他公开宣称自己喜欢在30多岁40来岁、倚街而卖的“小姐”身上寻找沧桑、悲凉和颓废的感觉。但他所说的“小姐”,其实不能涵盖整个情色史。“小姐”一词只是现代中国语法的一种滥用和俗化。如果我们再结合今天人们所熟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工作机制及环境,产生于近两百年之间,那么,这种“做爱”和“爱情”的历史则更短了。它关键的发韧大约在一百年前,也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
  那时,英国的尼采从爱的本质上发出了呐喊:“自有人类以来,人就很少真正快乐过,这才是我们的原罪。”他把圣经的原罪说无情地颠覆了。而从性的本质上,霭理士和弗洛伊德分别给予富有创意“性”的解释。于是,劳伦斯主张“我们在现代必须认真考虑肉体或肉欲独立的性爱。”于是,金赛性学研究和G点的发现,便顺顺当当成为一种主流,登堂入室;上世纪60年代的性爱解放运动,才会如火如荼,才会有同性恋的合理合法化。
  而自晚清以来, 中国命运的日渐衰落,使得人们日益“沉沦”。西方的种种理论不断渗入,则让情色获得世俗的宽容。
  
  性成熟与结婚年龄
  
  如果说历史都是人类当代解释的历史,那么情与色,也都是人类当代所解释的情与色。我们在不同的时代,可以决定不同的“情”和“色”的定义和方法。一百年中就有一百个不同的情色眼光,甚至是绝对的更多。
  也是在新旧交替,性压抑与性开放交接的19世纪末,德国古典社会学家齐美尔提出一种新的观察:
  一、“激烈的生存斗争使经济独立推迟得越来越晚,职业技术和生活艺术的复杂要求使精神的完全形成越来越晚。”
  二、“一个男人能够合法地拥有一个女人的时刻,变得越来越晚,但身体条件并没有适应这种情况,激发性冲动的年龄……相对较早。”
  三、货币“成为所有事物的价值尺度”。
  四、所以,“随着文化的不断成长,肯定会出现对卖淫的日益增长的需求。”
  齐美尔在当时下的结论是:“卖淫是性成熟的要求,和结婚最低年龄的要求相冲突的结果。”我把他的这些观点命名为“齐美尔四点论”。
  
  “老婆”的下场
  
  不得不承认,我们生活在一个“情色时代”,诸如暧昧,性、一夜情。
  一百年后的现实,似乎印证了齐美尔的正确。实际上,情况又比齐美尔的预测来得更复杂,在“性成熟的要求和结婚最低年龄的要求发生冲突”之后,可以诉诸解决的办法早已跨出“卖淫”的局限。我们可以发现,近年来日益普及的“一夜情”、援助交际、裸聊,换妻,绝不是因为网络的发展才催生的事情。又比如,在“老婆”词语日益滥用和低龄化之下,消极地估计,或许它又会沦为“小姐”一词的类似下场。因而对“情”和“色”观念的日益模糊而产生的困扰,也绝不是哪一些人的个别问题了。
  事实上,我们现在又站在另一次需要对“情”和“色”,重新诠释的门槛了。今天,我们有了山额夫人梦想的性爱科技,有了可以产生性快乐的药丸,有了试管婴儿,有了被破解的DNA密码。所以,我们有必要对百年情色,做出我们当代的解释。而这种解释必将继续下去。
  所以这个主题,只是一个引子。
其他文献
     
期刊
古希腊人从奥林匹亚山上为人间偷来了火,—华人的祖先却用火演绎出了陶瓷、铅字,改变了人类的饮禽起居和阅读;古埃及人用稻草锤打出草纸,华人的祖先却取出稻草的精粹,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张纸……从古至今,华人改变世界的脚步从未停歇。  文明的进步带来文化的流转。历经千年,人类文明的进步速度已远远超过刀耕火种的农业文明时代。在世界的进步中,华人从未游离。无论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哪个行业,都可以看到黄皮肤、黑头发,
期刊
几百年来,从东方到西方,到世界的每个角落,华人上演了一幕幕“纵横四海”的悲喜剧。于是,今天在异国他乡,当京腔京韵、吴侬软语突然出现在耳畔,我们会惊觉:原来彼此都是华人。  华人的迁徙史源远流长,张骞的驼铃、郑和的船队带着华人踏足到遥远的中东、欧洲、非洲,一部分人留下来成为移民,传播造纸、制瓷等技艺。渐渐地,世界的各个角落里都有华人生长。他们穿唐装马褂,说吴侬软浯,天热了摇蒲扇,天冷了烤炭火,听京戏
期刊
一百年,以人类进化尺度衡量,不过弹指之间。但20世纪这一百年,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发展中,却是一个绝不多见的历史转折关键期。  其间,既有政治领袖、军阀臬雄经天纬地,也有哲人学者、三教九流各领风骚。窃以为,从维新派、立宪派到国民党、共产党,从教育、学术、文化、卫生到产业、科技,了解和承认众多杰出人物在各自领域发生的影响及其对全部社会进程发生的影响-包括正面和负面影响,很可以成为国人透析现状、把握未
期刊
在中国,持续兴旺的家族本不见多。同一时代,因环境、境遇的差异,不同的家族显现出不同的色彩。所以,就有人把这些家族划出不同的类型。有的呈登山型,越来越好,渐入佳境,如无锡荣氏家族;有的呈下山型,每况愈下,渐趋式微,如无锡张叔和家族;有的呈波浪型,时起时伏,蜿蜒向前,如李鸿章家族;有的呈闪电型,稍纵即逝,旋起旋灭,如许多军阀家族。对于李廷玉、李孟凡和扬露三个家族,应该都可以划入波浪型之列。这里,将李廷
期刊
当说到私人飞机这个话题时,远大集团董事长张跃眼睛里依然在放光,“那种感觉特别好,自由自在”。坐在他的对面,你能感觉到他此刻的放松,尽管西装革履穿得相当正式,右手却已经抬至胸口在比划着节奏,模仿鸟儿在飞翔。“我会在房子中间飞,就像一只鸟儿一样,好玩得不得了”。  飞天的梦想,人类自古已有之。    “衣袂飘飘,御风而行……”先祖们的夙愿跨越了漫漫历史长河,如今已触手可及,不再是什么稀罕事儿。飞机,已
期刊
20世纪到来时,北京——这座古都却正经历着了千年以来从未有过的落寞和凄凉,西方列强的铁蹄刚刚踏去,有关保皇、共和,还是君主立宪争议的尘嚣又淹没了这座城市。千年古都一片破败和萧条。  新世纪的伦敦同样经历着阵痛。新的工业革命兴起让这座“日不落帝国”的首都正经历着经济、资本上的“远去”,新型的跨国垄断企业“出轨”一样把总部和工厂搬往新兴的“世界之都”——纽约、芝加哥。伦敦从“日不落之都”正沦为萧条的“
期刊
今天,上海和巴黎依旧是东西方的两座风尚之都。在这里,名流汇集,各种最新潮、时髦的东西从这里发布到整个世界。回溯80年,早在20世纪2、30年代,这两座城市便东西呼应,巴黎是举世公认的“世界时尚之都”、“世界艺术之都”,而上海则被称作“东方巴黎”、“远东第一都市”,引领着整个远东的时尚。    上海:老克勒们的摩登时代    “老克勒”是英语Color(彩色)或Class(阶层、阶级)上海“洋泾浜”
期刊
潮水起于东南,境内三江入海。潮汕,素有“海滨邹鲁”之称,她汇韩,榕、练三江之秀气。滋润着美丽富饶的潮汕平原,养育出一代又一代勤劳、顽强、开拓、进取的潮汕人。他们讲着潮汕话,喝着功夫茶……因酷爱书法艺术,而慕名拜防了中国当代书法名家黄光得先生。    这位已写了二十多年书法的光得先生1955年出生于广东汕头一普通的山村人家。在深圳的确不能不说是家喻户晓,而反观他今天的成就,以 “十年磨一剑”用在他
期刊
最为动人的声音,莫过于远方母亲的呼唤。最能感动天地的音乐,莫过于最具民族性、最本色质朴的旋律。当一切繁华逝去,烟云淡尽时,心灵得于在忙碌的路途中寻求息憩。有一种声音来自天际,来自草原,来自与你心声共鸣的蓦然回首间。    回归,心灵之约    一张《蒙古天籁》CD的出现,是悄无声息的,尤其是一首《诺恩吉娅》,当马头琴带出一段缭绕的旋律时,令人有耳目一新,清爽无比之感。歌曲是采用叙事型的,讲述了一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