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学会激发学生情感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dney1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作为人文学科,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这是因为小学语文本身蕴含的理念和情感,对学生情感、态度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但从目前教学实际看,总有教师只是把语文课当作工具课,把语文训练当作一种单纯的技术训练,以至于把活活的语文教材讲“死”,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严重影响了语文课应有功能的充分发挥。而语文教育则是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创设一种自由、平等、和谐的氛围,在师生的对话、活动、交流中进入真情交融的境界,因为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是一种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是真善美的统一体。”那么,怎样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呢?
  一、教师要有良好的情感修养
  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富有情感的人。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好别人的情感。”课堂上教师应该与孩子们一起走进课文所呈现的情感世界,和孩子们一起用深切的感情朗读课文,用真切的感情品味亲情,用教者体验的亲情感化孩子,用文中描写的亲情感染孩子,再用孩子领悟的亲情感悟课文。让孩子学得有兴趣,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高尚的情趣,以趣激学,用幽默、机智的语言创造出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孩子们如沐春风。
   二、深入课文,挖掘丰富的情感因素
  语文是语言、文字、文学的综合。语言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工具,无论是绘景状物还是叙事写人,都饱含着作者的情感。语文学习只有同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实践链接起来,发掘童心,寻找童趣,学习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实践经验的内容,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将备课时体验到的情感熔铸于教学之中,用热情、激情、真情去撞击学生的心灵,才能掀动学生情感的涟漪,使他们置身于充满浓烈气氛的情境中,受到感染。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要在课文的课题上设疑,激发创新兴趣;要在课文的重难点处设疑,使学生知难而进,迸发智慧的火花;要在学生思路容易堵塞的地方设疑,鼓励争辩讨论;要在“无疑”处生疑,求新求异,激活思维,充分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培养他们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用不同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点
  如果只是让学生呆板机械地死记硬背、生吞活剥地接受吸纳,是很少有效果的。只有打动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做到刻骨铭心。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用情感朗读激发学生情感
  文质兼美的课文往往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教师在朗读教学中,除要求学生读出节奏,注重声调和音量外,还要满怀感情地读,读出文句中蕴含的情感、哲理、意境以及“弦外之音”等。因为熟练地运用语音和表情,可以表达出文章的特点、风格和感情。教师精彩的范读,能够很快地使学生进入文本,进入“角色”,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精彩的范读,能够使抽象的文字符号发挥独特的感染作用,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文的学习中;精彩的范读,是学生培养情感,启迪情感,激发情感的最好方式。因此教师就要认真地研究朗读,把课文朗读好,把感情恰如其分地融入到语言文字当中,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这样师生才能自然而然在进入角色,感受文本。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对语言的感受、积累、运用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的品味,让他们充分地感受,全身心地诵读,激活语言,让语言所抒发的感情溢出纸面,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
  (二)用艺术激发学生情感
  语言和艺术是同源的,将艺术中那些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拿过来,用于教学。孩子是天生的创造者,每个学生身上都潜藏着创造的天赋,或文学的、或艺术的、或科学的……教育的全部艺术在于激励和唤醒,在于让学生发现自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不是使他们成为什么样的人。教育就是解放,解放学生的身心,让他们自由地学习、快乐地学习。也只有快乐,才能催发孩子对学习的激情,催生出生命的智慧和创造。学习需要刻苦,但绝不需要痛苦。每个孩子的幼小心灵里都闪烁着智慧的火光,只要我们注意去“点”,它就可以燃起来,发出光和热。语文课要完成书本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生活世界是书本世界的基础,语文教学也必须回归生活世界,回归儿童的生活。只有把一个个抽象的语言符号,变成学生头脑中生动可感的图像,语文教学才有生命力。 意识到这一点,语文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孩子精神生命成长的乐园。
  课堂表演能够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孩子们愉快地投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中去。课堂表演又将抽象的文字变换成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小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一般,能真切地体会到作品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
  总而言之,把艺术引进课堂,就是把课文描写的形象让学生仿佛能看到、听到、触摸到,使他们的感受更真切,也更容易激起学生的情感。
  (三) 用体态语言显示学生情感
  眼睛是心灵之窗,脸面是心灵之镜。师生的面目表情、动作神态是一种动态的无声语汇,它蕴含了大量的情感信息,是师生心理交流的重要“外显点”。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教材提供的情感线索,恰如其分地让学生运用自己的面目表情、动作神态,直观、形象、真切地进行情感体验,产生共鸣。
  此外,在教学中适时地引入录像、幻灯、电脑软件等电教手段,可以使原本单调枯燥的讲述变得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情感,使课堂充满生机。因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是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应。在教学活动中,情感是学生对学习态度的体验,是行动的精神支柱,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的纽带。积极的情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它对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创设优良的教学情境,促进学习者的认知和人格的健康发展都能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而消极的情感则会影响学习者的正常认知加工,甚至会影响学习者的身心健康。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只有发挥多种教学手段的整体功能,加大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把各种激趣艺术巧妙地加以提炼、糅合,才能营造出一种积极融洽、高涨热烈的氛围,才能掀起一波又一波课堂教学的高潮,语文课堂教学才能不断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其他文献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可以这么说,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  生活,是语文之源。无论把语文解释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章,还是解释为口头语、书面语,都是在生活中产生和发展的,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的。它的根深深地扎在生活之中,与语文有一种天然的联系。我 们传统的
期刊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和国际间交流合作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民办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时期已经逐渐开始焕发新的勃勃生机。然而在市场经济“双刃剑”的影响下,许多民办教育单位在办学过程中急功近利,一切工作向“钱”看,从而忽视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怎样提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切实增强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全面发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已成为当前学校思想
期刊
现代社会,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然而,人与人的情感、人与社会的情感逐渐淡漠,特别是青少年——祖国的未来与希望,缺失了童心是件非常可怕的事,笔者曾看过这样的报道:衣着破旧的母亲千里迢迢来看大学生儿子:为担心衣着破旧的母亲被外人看到后笑话,中国药科大学镇江校区的一名大学生竟将从河北来探望自己的母亲拦在校门口,母亲带来的一篮粽子也让她原封不动地带回去,最后,这位母亲不得不含泪离开。“尊
期刊
高中数学学习是中学阶段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不少学生升入高中后,能否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是摆在高中新生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培养:   一、认识高中数学的特点   高中数学是初中数学的提高和深化,初中数学在教材表达上采用形象通俗的语言,研究对象多是常量,侧重于定量计算和形象思维,而高中数学语言表达抽象,逻辑严密,思维严谨,知识连贯性和系统性强。
期刊
当前,不少学生反映“数学课堂死气沉沉,没有活力,更没有魅力”。数学在他们眼里是严肃、刻板的,他们无法悟出其中的奥妙,难以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没有用数学活动的魅力吸引学生,没有用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教学状态缺乏生机,教学手段缺乏灵性,教学课堂缺乏情感。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
期刊
书法是一个古老而又现代的话题,它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艺术之美的鉴赏和创造的艺术课程。  然而,学生在学习这门艺术课程的同时,却无法体会到它所散发出来的艺术气息以及艺术熏陶。更多承受的是“你这个字写得一点也不像字帖里的字,这一笔临得不够好……”等一堆批评与责备。少儿书法教育到底该立足于什么?郭沫若同志早在1962年在《人民教育》第9期的题词上写道:“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人人都成为书法
期刊
教师只有善于创设物体情景营造兴趣氛围,学生才能焕发出生命活力。有了兴趣学生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 地探索,敏锐地观察;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地提出问题,创造性运用知识。那么,如何营造兴趣氛围,增强课堂活力呢?浅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物体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如果教师能巧妙地组织教材,精心地设计导入,诱发学习兴趣,就能课堂活力。学生智慧的火花就会被
期刊
儿童学习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根据心理特点,放手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协调之中进行自主探求知识的活动,可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实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地探究性学习。   一、让学生尽可能去“想”,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我在课堂上总是鼓励学生毫无顾忌地尽情去想,合理地去想,大胆地去想,甚至是异想天开。如学《圆明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县各乡镇中学都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向教研要质量”。大兴教研之风,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但是,只重形式,不重效果的教研,其结果只能是把活动搞的热热闹闹,而实际上取得的效果却微乎其微。笔者现结合实际了解到的情况和自身教育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教研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1.教研形式单一  在各乡镇中学中,有许多学校都把教研活动提到了重要日程
期刊
一、语文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势和不足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方式的不断丰富,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今天的教学,这就迫切需要给它注入新鲜的血液,使它拥有鲜活、永恒的生命。信息化这一新的教学手段就在人们的迫切期望中出现。  二、走向开放的语文信息化教学  信息化教学方式十分灵活,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因此不受教师主宰与课堂的限制。教学内容呈现多层次与多样性,有利于因材施教并实现学生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