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目前众多学生家庭中,家长只重视孩子学习和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孩子各方面能力尤其是思想上的培养和提高,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对小学生的成长起表率作用、和谐的家庭文化对小学生的心理具有熏陶作用。作为家长,不能忽视对孩子的成长教育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关键词】:家庭教育 父母 小学生 成长
一、家庭教育中关于小学生成长的具体问题
(一)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问题
正确认识孩子的能力,对孩子的期望值适度。作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为达到这个目的,有的父母不惜一切代价实施各种智力开发或技能培训,并且不满足学校教育的内容,在业余时间给孩子请家教,如学琴、画、棋、舞等,让孩子成天被各种学习任务所困扰。大量的事实证明,对孩子施加过重的学习任务,会引起孩子的厌学情绪。由于孩子不是主动地学习,对所学的知识缺乏兴趣,即便是参加了学习,也还是“人在曹营心在汉”。长此下去会损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偿失。基于此,对孩子的期望值适度,根据他的专长、兴趣合理安排他的学习,尊重他自己的意愿,从不加重他的学习负担。
(二)父母与孩子的交往与沟通问题
“孩子与家长的相处最容易出现问题。”张大生说,现在父母与孩子的交往沟通上存在很多问题,现在动手打孩子的逐渐减少了,但“语言暴力”的越来越多,不计后果的责怪孩子,认为自己是长辈有足够的话语权,发起火来什么难听的话都说,这样对孩子的伤害可能比打孩子还大。其次,对孩子存有过高期望也是一种虐待,给孩子定很难实现的目标,整天苦口婆心的说父母的付出,恨铁不成钢的责备,这些都会成为“虐心”的手段,让孩子逐渐对自己失去信心,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还有一些家长由于工作忙,没有时间与孩子谈心,往往用物质奖励弥补精神上的沟通,对孩子过于冷漠、忽视孩子的存在,同样也是一种冷暴力。
(三)家庭教育中孩子良好习惯养成的问题
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经说过这样一段流传千古的话:“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习惯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对此,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也表示赞同,他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教育专家认为,孩子成长早期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而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孩子的一生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四)家长对孩子学习自信心培养的问题
首先,让孩子能干起来,才能使孩子树立自信心。家长必须对孩子有信心,相信孩子能够做成事情。其次,家长对孩子批评也应就事论事,避免感情用事,并注意措辞。许多家长在孩子犯了错误或遭遇暂时的失败时,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对孩子能力和前途作出负面的结论,孩子即使表面上不服气,心底里却会信以为真,并因此降低自己的评价和期望。所以,家长必须戒除这類的口头禅:“没见过你这么笨的。”“你这辈子都不会有出息。”“拉倒吧,你。”在客观地指出孩子不足的同时,给孩子正面的鼓励,帮孩子找出克服弱点的方法。
二、指导家庭关注小学生成长的对策
(一)父母要多与孩子交流、沟通,成为孩子心声的忠实倾听者
孩子虽小,但他也有独立的人格尊严,有表达内心感受和阐述自己看法的自由,当父母和子女沟通时,可以让孩子把话说完,孩子说得有理时应该赞赏,孩子说得不合理,可以进一步交换意见,直到解开孩子心中的疙瘩为止,这样既可以以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帮助孩子认识生活,解决实际生活中困扰孩子情绪的问题,又可以让孩子过得轻松、快乐。同时许多家长与孩子沟通时感觉很苦恼,明明自己的想法很正确也有道理,但孩子就是听不进去。谈来谈去,不仅没有效果,彼此的关系也搞得很僵。那么,怎样解决家长所要坚持的正确原则与孩子的错误行为逻辑的冲突呢?有时可以用跳出逻辑的方法解决。
(二)父母自己要保持积极的情绪,言行要得体
每一天,家长的情绪、言行都影响着孩子。每次开家长会的时候,有的家长就会对我说,我们家长小学都没有上完,没有文化,给孩子辅导不了作业,希望老师多关注他。听到这样的话,我很失望,家长把自己的没文化挂在嘴边当借口,把责任都推到老师身上,而自己在家只会不停地叮嘱孩子要好好学习,不要像自己一样没有文化。说这话的时候,家长都在干些什么,不是看电视就是在聊天,这样孩子只会应付。在家长的这些不良情绪、不得体语言、不恰当行为的影响下,孩子心中充满了恐惧、悲观、憎恨与不自信,这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情绪,影响到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影响到他们的心境。
(三)父母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
现在许多父母教育孩子的心理有些错位,不是用赏识的目光去看待孩子,而是用挑剔的眼光找孩子的毛病。最可怕的是用别人的孩子的长处,去比较自己孩子的短处,越比较越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的孩子。到后来他的孩子也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情绪始终处于紧张之中,就怕自己做不好,更有甚者,还会产生对别人成绩的嫉妒。
(四)培养孩子守信的习惯,对孩子许诺要慎重
家庭教育是小学生接受教育的开端,对小学生的成长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那么,孩子的成长,就根本不是只靠教学制度的约束、老师的管理和学生的自觉,家庭的教育,也同样是不可忽略的要素。家庭要配合学校、配合老师,扎扎实实地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才是当务之需。应该说,为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和成长氛围,是国家、社会、学校以及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家庭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堡垒,也是文化冲突的避风港。在人格塑造中,家庭以其血缘的联系产生着潜移默化而又深根蒂固的影响。健全的人格不能缺少家园文化充分的情感内化及熏陶。传统的文化家园模塑了各民族青年的深层气质,时代不断塑造着青年的共时个性。正是深层气质引导着个性,才使民族文化在各个特定时代各呈异彩。
【参考文献】
【1】陈鹤琴.家庭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
【2】高玉祥.个性心理学,出版社,出版时间,第317-318页
【关键词】:家庭教育 父母 小学生 成长
一、家庭教育中关于小学生成长的具体问题
(一)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问题
正确认识孩子的能力,对孩子的期望值适度。作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为达到这个目的,有的父母不惜一切代价实施各种智力开发或技能培训,并且不满足学校教育的内容,在业余时间给孩子请家教,如学琴、画、棋、舞等,让孩子成天被各种学习任务所困扰。大量的事实证明,对孩子施加过重的学习任务,会引起孩子的厌学情绪。由于孩子不是主动地学习,对所学的知识缺乏兴趣,即便是参加了学习,也还是“人在曹营心在汉”。长此下去会损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偿失。基于此,对孩子的期望值适度,根据他的专长、兴趣合理安排他的学习,尊重他自己的意愿,从不加重他的学习负担。
(二)父母与孩子的交往与沟通问题
“孩子与家长的相处最容易出现问题。”张大生说,现在父母与孩子的交往沟通上存在很多问题,现在动手打孩子的逐渐减少了,但“语言暴力”的越来越多,不计后果的责怪孩子,认为自己是长辈有足够的话语权,发起火来什么难听的话都说,这样对孩子的伤害可能比打孩子还大。其次,对孩子存有过高期望也是一种虐待,给孩子定很难实现的目标,整天苦口婆心的说父母的付出,恨铁不成钢的责备,这些都会成为“虐心”的手段,让孩子逐渐对自己失去信心,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还有一些家长由于工作忙,没有时间与孩子谈心,往往用物质奖励弥补精神上的沟通,对孩子过于冷漠、忽视孩子的存在,同样也是一种冷暴力。
(三)家庭教育中孩子良好习惯养成的问题
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经说过这样一段流传千古的话:“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习惯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对此,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也表示赞同,他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教育专家认为,孩子成长早期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而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孩子的一生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四)家长对孩子学习自信心培养的问题
首先,让孩子能干起来,才能使孩子树立自信心。家长必须对孩子有信心,相信孩子能够做成事情。其次,家长对孩子批评也应就事论事,避免感情用事,并注意措辞。许多家长在孩子犯了错误或遭遇暂时的失败时,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对孩子能力和前途作出负面的结论,孩子即使表面上不服气,心底里却会信以为真,并因此降低自己的评价和期望。所以,家长必须戒除这類的口头禅:“没见过你这么笨的。”“你这辈子都不会有出息。”“拉倒吧,你。”在客观地指出孩子不足的同时,给孩子正面的鼓励,帮孩子找出克服弱点的方法。
二、指导家庭关注小学生成长的对策
(一)父母要多与孩子交流、沟通,成为孩子心声的忠实倾听者
孩子虽小,但他也有独立的人格尊严,有表达内心感受和阐述自己看法的自由,当父母和子女沟通时,可以让孩子把话说完,孩子说得有理时应该赞赏,孩子说得不合理,可以进一步交换意见,直到解开孩子心中的疙瘩为止,这样既可以以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帮助孩子认识生活,解决实际生活中困扰孩子情绪的问题,又可以让孩子过得轻松、快乐。同时许多家长与孩子沟通时感觉很苦恼,明明自己的想法很正确也有道理,但孩子就是听不进去。谈来谈去,不仅没有效果,彼此的关系也搞得很僵。那么,怎样解决家长所要坚持的正确原则与孩子的错误行为逻辑的冲突呢?有时可以用跳出逻辑的方法解决。
(二)父母自己要保持积极的情绪,言行要得体
每一天,家长的情绪、言行都影响着孩子。每次开家长会的时候,有的家长就会对我说,我们家长小学都没有上完,没有文化,给孩子辅导不了作业,希望老师多关注他。听到这样的话,我很失望,家长把自己的没文化挂在嘴边当借口,把责任都推到老师身上,而自己在家只会不停地叮嘱孩子要好好学习,不要像自己一样没有文化。说这话的时候,家长都在干些什么,不是看电视就是在聊天,这样孩子只会应付。在家长的这些不良情绪、不得体语言、不恰当行为的影响下,孩子心中充满了恐惧、悲观、憎恨与不自信,这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情绪,影响到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影响到他们的心境。
(三)父母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
现在许多父母教育孩子的心理有些错位,不是用赏识的目光去看待孩子,而是用挑剔的眼光找孩子的毛病。最可怕的是用别人的孩子的长处,去比较自己孩子的短处,越比较越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的孩子。到后来他的孩子也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情绪始终处于紧张之中,就怕自己做不好,更有甚者,还会产生对别人成绩的嫉妒。
(四)培养孩子守信的习惯,对孩子许诺要慎重
家庭教育是小学生接受教育的开端,对小学生的成长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那么,孩子的成长,就根本不是只靠教学制度的约束、老师的管理和学生的自觉,家庭的教育,也同样是不可忽略的要素。家庭要配合学校、配合老师,扎扎实实地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才是当务之需。应该说,为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和成长氛围,是国家、社会、学校以及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家庭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堡垒,也是文化冲突的避风港。在人格塑造中,家庭以其血缘的联系产生着潜移默化而又深根蒂固的影响。健全的人格不能缺少家园文化充分的情感内化及熏陶。传统的文化家园模塑了各民族青年的深层气质,时代不断塑造着青年的共时个性。正是深层气质引导着个性,才使民族文化在各个特定时代各呈异彩。
【参考文献】
【1】陈鹤琴.家庭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
【2】高玉祥.个性心理学,出版社,出版时间,第317-3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