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排比抒情

来源 :作文周刊(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smi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借鉴
  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巧妙地将叙述经历、描摹梅花、抒发情感、表达意趣融为一体。尤其是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把对梅花的赞美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文中多处运用排比手法,第四段“润如凝脂的红梅,洁如瑞雪的白梅,碧光盈盈的绿梅,明艳灿灿的黄梅,构成了一个缤纷多彩的梅的世界”几句运用排比手法,抒发了作者在梅园赏梅时因梅花颜色缤纷多彩而满怀诗意之情。“有的疏影横斜,有的奇崛突兀,有的苍劲朴拙,有的狂放洒脱”几句再用排比手法,从梅花枝干姿态极美的角度抒发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第五段“她是陆游一生痴迷的梅花,她是王维、苏轼、杨万里、范大成他们曾经反复歌咏的梅花,她是被鲁迅认定‘只有梅花是知己’的那一树,她是历代有道的君子仰慕钦敬、视为修养的典范,感叹‘几生修得到梅花’那一树”几句又用排比手法,写出了梅花为“有道的君子”视为修养的典范的高尚志趣,从而十分强烈地抒发了作者对梅花的仰慕之情。最后一段用排比再次点明梅花特立独行的风骨,将梅花的精神升华为华夏民族的心魂和中华民族代代相袭的品格和精神。
  另外,文中还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来抒发情怀。譬如“她不管桃儿、杏儿们嫉妒的流言,也不贪图蜂儿、蝶儿们嗡嗡的追捧,孤傲豪迈地开在漫天飞雪中,不畏严寒,独步早春。”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独自开放在漫天飞雪中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仰慕和赞美之情。作者在文中引用大量诗句,借古人之语发己之情,且丰富了文章的意蕴,令人回味。
  几生修得到梅花
  □李榕桦
  在万紫千红的花的世界,梅花是最特立独行的一种。
  江南的冬天还未过去,寒风肆虐,雪花纷飞,万木都在沉睡之中,而梅花却在这时,绽开一树树的花朵,向人们报告着春之将至的讯息。她不管桃儿、杏儿们嫉妒的流言,也不贪图蜂儿、蝶儿们嗡嗡的追捧,孤傲豪迈地开在漫天飞雪中,不畏严寒,独步早春。
  怒号的狂风不是不想吹灭她的火焰,漫天的大雪不是不想掩埋她的娇媚,而她却在凌霜斗雪中更加灼灼有神。那纷纷扬扬从天而降的雪花,似乎成了她玉洁冰清的知音,心魂相依的伴侣。
  在无锡梅园观赏过梅花。走近梅花,你会感到诗意像湖水一样漫上心头。润如凝脂的红梅,洁如瑞雪的白梅,碧光盈盈的绿梅,明艳灿灿的黄梅,构成了一个缤纷多彩的梅的世界。小小的花朵似乎不受半点尘埃的侵染,宛若悄然飘落凡尘的仙子,真正是冰肌玉骨。你若拿俗常的桃花、杏花和她们对照,越发显得梅花的脱俗。置身花下,你会被随之而来的清幽的芳香环绕,使你立刻感到“暗香浮动”。梅花的香气不像梨花、水仙花那样浓郁袭人,她若有若无,清逸幽雅。它是那么婉约和内敛。观赏梅的枝干,姿态极美,有的疏影横斜,有的奇崛突兀,有的苍劲朴拙,有的狂放洒脱。怪不得古人说“梅以形势为第一”。
  最喜欢看那棵古梅,虬曲盘错,势如游龙。铁骨嶙峋、古朴苍劲的枝头,绽放着朵朵温润率真的红梅,那种强烈的对比给你以心灵的撞击,无法用语言描述。仿佛眼前的梅花是从悠远的历史深处走来,她曾与宋代林和靖相伴相守,在西湖孤山朦胧的月色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她曾和画家王冕相交,是王冕笔下“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那幅墨梅的范本,在王冕精心经营的梅园里度过许多春夏秋冬。她是陆游一生痴迷的梅花,她是王维、苏轼、杨万里、范大成他们曾经反复歌咏的梅花;她是被鲁迅认定“只有梅花是知己”的那一树,她是历代有道的君子仰慕钦敬、视为修养的典范,感叹“几生修得到梅花”那一树。
  特立独行的梅花从历史深处走来,那冰肌玉骨的韵致,高标清雅的圣洁,横斜疏美的仙姿,傲岸坚贞的风骨,凌霜斗雪的意志,独步早春的气魄,铸成了华夏民族的心魂,成为了中华民族代代相袭的品格和精神。站在梅花前,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心境,还是陆游说得好啊,“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选自《青海湖》2014年第2期,有删改)
其他文献
一、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  2.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了什么人生哲理?  3.前两句采用 手法,点名飞来峰上千寻塔的高峻陡峭。  二、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期刊
每次下楼买东西时,都能看见一位老人:他花白的头发,戴着老花镜,平时不苟言笑,严肃得让人感到空气都快要凝固了。  老人的家在小区的杂货店里,平时他一个人住。店面很不显眼,门脸上竖着小小的牌子:真味食品。我常去那里买东西,十分好奇,老人难道一个亲人都没有吗?后来,我从一个熟知他的邻居口中得知,老人的老伴早逝,儿女在很远的地方,很少有空来看他,但老人很自立,一人用小店支撑自己的生活。  每次,我进去时,
期刊
【开篇导语】  感悟评价这一考点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包括主旨)的理解、感受、领悟,如:结合文章的内容谈自己的独特感受;在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及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结合现实生活以及个人的认知,对文章作出评价,阐发阅读体验与感悟等;对文章的思想观点、写作手法、文中人物作出自己的评判。  【答题指津】  一、初步把握  在答题的时候,一定要对文章内容有整体的认识,明确文章写到了何人、何事、何
期刊
浩瀚书海,泛舟其中。我是一苇小舟,在文海星河中静静飘荡,为梦想披上霓裳。诗词歌赋,中外名著,读来启迪至深。  读 诗  古诗,韵律极美。“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是爱国诗人屈原对橘树的绝唱;“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是作者对一代巾帼英雄花木兰的赞颂……吟诵这样的诗句,不只诗中的故事感人肺腑,更令我爱不释手的是它们的语言韵味。还记得我喜欢的第一首诗《再别康
期刊
一世荫凉  □赵立雁  我渴望着拥有一条美丽的裙子,对于小时候的我来说这是一种奢望。  第一次穿裙子是在十岁的夏天。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穿上那条母亲一针一线缝制的黑裙子是怎样难捺的喜悦,便不顾正午阳光的炽热,风儿一样穿梭于大街小巷,尽管路上没有一个人,只有狗吐着舌头无精打采地倚在墙角喘息,还有蝉的聒噪。  当我大汗淋漓、小脸通红地回到家时,看见母亲弯着腰在菜地里拔草,她顾不得拢一拢掉在额前的发丝—
期刊
没有艰深的文字拦路,没有华丽的文采渲染,没有铿锵的语句陪衬,却充满引人深思的哲理,这就是它——《狼王梦》,平淡却又攫紧我心。  那是一只伟大的母狼。紫岚有五只狼崽,四只公狼崽,一只母狼崽。但有一只公狼崽不幸死于寒冷雨地之中。紫岚一直有一个梦想:把自己的后代培养成狼王。这是它以及它死去的配偶黑桑共同的梦想。但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它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三只小公狼相继死去,它自己也即将步入老年。它会就此
期刊
父爱的高度,无法衡量。  ——题记  在我的印象中,我的父亲与“高”这一形容词丝毫挂不上钩,普通的身高,穿梭在家里各个角落。可就是这样一个高度,却牢牢印在我的心上。  妈妈说,我小时候最爱玩的游戏是“骑马”,而这最可爱的“马”,便是我的父亲。  我还很小很小的时候,父亲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自然是忙的,无论白天黑夜。而我又是那么爱折腾精力旺盛的他。晚上我总是不愿早早睡下,一定要骑上我的“马”出外游荡一
期刊
话题作文导写与示例  【模拟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艺术离我们并不遥远,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它可以是一首歌、一幅画,也可以是一件不起眼的小工艺品……  请以“身边的艺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思路点拨:艺术是一种文化现象,大多为满足主观与情感的需求,亦是日常生活进行娱乐的特殊方式之一。其根本目的在于不断创造新兴之美,借此宣泄内心的欲望与情绪。
期刊
父亲如书,我是他的再版。  年轻时,我们都顶着一头坚硬的黑发,它仿佛含有铁质,根根向上挺立如戟。抬手轻轻地拍打,会发出稠密结实的“嘭嘭”声,像电流穿透掌心击中身体。在我们个体生命的海拔上,它高高在上乌黑茂盛,像油亮油亮的煤一样不说话,我们在它底下日复一日地生活着。  小时候,我们一家在黔南山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一到星期天天麻麻亮,父亲就独自一人蹚着露水,一根扁担挑起两只箩筐,走上弯弯山道,到几十
期刊
【考点阐释】  [类型1]本段(本句)运用了哪些描写?简要说明这些描写的作用。  1.描写的手法有: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环境描写。  2.重点了解几种描写手法的作用及答题格式。(1)肖像(外貌)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