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甲戏传承困境与对策浅析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uoch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甲戏作为福建五大戏曲剧种之一,是福建戏曲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近年来,大众娱乐多元化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令多数剧种生存境况欠佳,高甲戏的传承发展更受关注。本文通过指出高甲戏的传承价值,分析在类似剧种挤压、人才流失、行当衰微、剧团困境等问题,浅析在多元社会主体参与下的人才培养、传承创新等对策。
  【关键词】:高甲戏;传承困境;对策
  一、高甲戏的艺术价值
   高甲戏是福建本土的戏曲剧种,广泛分布于闽南语普遍流行地区,如厦门、泉州、台湾,以及东南亚华人华侨聚居地。作为闽南本土戏曲剧种,高甲戏的艺术价值不可估量。
  1、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
  从高甲戏的艺术特色来看,丑角最为独特。高甲丑造型特殊,种类繁多,傀儡丑、大肚丑、破衫丑、傻丑、媒婆丑等丑角形象塑造活灵活现、诙谐逗趣。其次,高甲戏的剧本大多从古典小说、民间传说当中取材与改编,演出剧目多达六百多本,剧本题材的表现多重喜剧化与人伦化,表演中融合了南音、弦管等艺术形式,擅從小人物见大真情。
  2、强烈的地域性和民俗性
  高甲戏是与闽南民俗联系最为密切的剧种,承载闽南历史文化。它以闽南地方语言为特色,大部分内容是闽南人民生活情境的真实写照,在发展过程中深受闽南妈祖文化与保生大帝等宗教信仰的影响。在闽南当地一些重要的宗教节庆仪式日,高甲戏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高甲戏的演变与流传反映闽南人民生命形态,传承闽南人民的价值观、人生观,充实民众的精神世界。
  3、传播闽南文化,促进交流沟通
  高甲戏约在清代中叶传入台湾,与北管戏曲结合后,形成本土化的“九甲戏”,因此风格上与大陆有所不同。[1]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高甲戏在闽台等地的发展,减少了地区阻碍,进一步促进两岸沟通。高甲戏剧团携优秀高甲戏剧目走出海外,深入闽南语腹地以及其他语种地区,将高甲戏带给全世界的同时,也传播了闽南文化。
  二、高甲戏的生存困境
  高甲戏具有重要的艺术文化价值,但在传承发展过程中也面临困境。主要表现如下:
  1、类似剧种挤压,受众流失
  闽南语系的传统地方戏剧有数十种,如布袋戏、木偶戏、歌仔戏、梨园戏等,它们各有特色,尤其是歌仔戏与高甲戏特征最为接近。高甲戏曾在台湾发展成为九甲戏,但当歌仔戏兴起之后,许多九甲戏剧团解散,或改演歌仔戏。歌仔戏注重与时俱进,易与观众贯通,是台湾唯一全民性的戏曲。文化部每年举办的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中,歌仔戏是最为活跃的交流项目,无论是在台湾,还是在大陆,观众最多,也具多样性。[]此外,闽南农村老年人是高甲戏的一大受众。由于近年来村里人外出务工,娱乐消费审美产生变化,小孩从小学普通话,听不懂家乡闽南语,导致高甲戏受众趋向老年化的同时,所拥有的闽南语特色也变为瓶颈,缩小了高甲戏生存与发展的土壤。
  2、行当衰微,传承人稀缺
  台湾的九甲戏表演艺术已濒临灭绝,高甲戏也因行当衰微和人才稀缺面临困境。高甲戏突出丑行,其他行当却因缺乏保护意识而衰弱。2014年8月召开的福建地方戏曲传承与发展探讨会上,福建省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白勇华提出,相较丑行与旦行承传有序,高甲戏净行衰落较为明显,生行传承也较为困难。近年来高甲戏丑行的兴盛,很大程度上暴露出高甲戏因为其他行当的衰微而导致剧种综合能力下降的问题,而丑行自身也已经难以有效传承,不仅诸多特技和即兴科诨能力流失严重,优秀的丑行演员也越来越少。[2]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甲戏有8位国家级传承人和10位省级传承人,18人中有14人是丑行、旦行演员。这些传承人中,如苏燕玉、李龙抛等都已是77与86岁的高龄,其他绝大部分的年龄在45岁以上,亟需培养新一代人才。
  3、剧团发展面临困境
  国有剧团面临体制化的各种困境。叫好不叫座、经费支持不足、人才断层现象常见。以惠安县高甲戏剧团为例。他们在打造《惠女情》中自投数十万,可叫好不叫座,使得剧团负债累累,陷入困境。而且人员处于庸、懒、散状态,业务水平甚至不敌民间职业剧团。民间人才又难以纳入现有编制内,人才流动被体制所限。[3]民营剧团数量逐年减少,生存境况令人堪忧。2007年,在档案上注册的晋江高甲戏剧团数量有26个,2009年减少到19个剧团,2010年仅剩17个剧团。[4]笔者曾于2012年6月走访厦门市同安区西柯镇东亭乡的一个家族民营剧团。由于收入低,乡下一个小庙堂就成了剧团演员排练场地,十几个演员住在不足一百平米的小房内吃住,民营剧团的生计限制高甲戏进一步发展。
  三、高甲戏的发展对策
  高甲戏面临的生存困境说明亟需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这不仅需要多元社会主体的参与,也需要高甲戏传承人员的共同努力。
  1、鼓励各界社会主体参与
  政府重视并做好引导是关键。一是注重挖掘高甲戏传统精品剧目。将优秀剧目推至国内外,使高甲戏发展品牌化;二是建立高甲戏生态保护与传承实验区,建构非遗数据库,实现高甲戏的数字化保护;三是鼓励国有高甲戏院团一团两制,同时将民营剧团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鼓励政策促进社会主体参与高甲戏传承。此外,推动更多民间组织参与高甲戏发展,如由社会各界高甲戏爱好者组成的厦门市天福兴高甲戏传习中心。通过与高甲戏联姻,实现高甲戏的传承延续。
  2、着力培养传承人和潜在受众
  将福建本地的高甲戏传承培训班、培训学校,以及各种公益的传授活动,拓展至台湾、东南亚等闽南文化流行地区,传习高甲戏艺术,致力于培养更多高甲戏的创作人才、表演人才、宣传人才等,实现高甲戏“香火延续”;任用年轻人才,创造高甲戏与广大观众接触的机会,如《青春版牡丹亭》启用年轻昆曲演员进行校园巡回演出,培养高甲新秀,扩大潜在受众。同时利用“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方式走进校园,牵手年轻学子,推动高甲戏寻觅更多的知音。
  3、兼收并蓄,传承创新
  注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借鉴歌仔戏灵活变化、密切联系文化生态等特点,转变高甲戏发展思路,融合现代元素,创新表现形式。同时注重凸显高甲戏丑角特色,以闽南文脉的传承为本,强化与同语系剧种辨识度。福建高甲戏的发展,是一部闽南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史。守住高甲戏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传承人,同时顺应时代发展,吸纳各种鲜活元素,创新和丰富高甲戏表现手段,才是高甲戏传承保护与发展的最佳路径所在。
  注释:
  [1]闽台文化网. 台湾九甲戏——承自大陆的“高甲戏”[EB/OL].
  http://www.xmnn.cn/mtwh/gjx/201207/t20120719_2409048.htm.
  [2]黄小我根据录音整理. 福建省地方戏曲传承与发展探讨会会议纪要[J]. 福建艺术, 2014, (5): 28-36
  [3]魏明. 一个草根剧团的江湖攻略——惠安县高甲戏剧团走访纪要[J]. 福建艺术, 2011, (5): 62-63
  [4]晋江市文化局民间职业剧团管理处资料.
  参考文献:
  [1]闽台文化网. 台湾九甲戏——承自大陆的“高甲戏”[EB/OL].
  http://www.xmnn.cn/mtwh/gjx/201207/t20120719_2409048.htm.
  [2]黄小我根据录音整理. 福建省地方戏曲传承与发展探讨会会议纪要[J]. 福建艺术, 2014, (5): 28-36
  [3]晋江市文化局民间职业剧团管理处资料.
  [4]魏明. 一个草根剧团的江湖攻略——惠安县高甲戏剧团走访纪要[J]. 福建艺术, 2011, (5): 62-63
其他文献
【摘要】: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城镇化发展,积极探索具有河北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已取得一定成就,但是由于城乡定位不准,产业不衔接,导致城乡生态环境脱离了生态文明建设,所以地域性生态景观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及面临问题,针对地域性生态景观所具备的特征,探索河北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地域性景观生态文明建设策略。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地域性景观;生态文明  新型城镇
期刊
【摘要】:光线不仅对于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还在西方绘画人物中的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从古至今光线的应用和表现一直是在西方绘画艺术领域独特的视觉语言。也许一般人们对于自己周围客观存在的光线不以为然、习以为常,往往会忽略视觉上的注意,而当一幅艺术作品呈现在我们面前时画面中丰富微妙的光影变幻、生动真实的光影效果立刻引起我们的注意,甚至是情绪上的一些波动,从而唤起我们对光影的某种思考与探究。光线是油画人物艺术
期刊
【摘要】:族群认同是民族存在的文化核心。对族群认同深入的挖掘分析关系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也有非凡的意义。黄岗侗寨,作为贵州省南侗地区侗族文化保存最完整的村寨之一,具有强烈的族群认同感,其表现在一系列的文化要素中,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基于族群认同理论,对黄岗侗寨族群认同意识做出浅析。  【关键词】:黄岗侗寨;族群认同;变迁  一、黄岗侗寨历史概述  黄岗侗族人是
期刊
【摘要】:满族作为中国56个民族之一拥有4000多年的历史,满族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并且建立了最后一个王朝满清王朝。满族在饮食方面也颇为讲究,很多相关饮食流传至今。由于清朝是中国的最后一个王朝以及满族的广泛分布,使得满族饮食方面对当今的中国饮食文化产生重要的影响。东北是满族的发源地,本文主要以东北满族的饮食为研究对象,叙述满族传统饮食文化对中华饮食文化的贡献,并进一步挖掘满族饮食的内在文化含义。  
期刊
【摘要】:语气词在马其顿汉语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从句法语义层面,对汉语中表疑问和祈使的语气词“吗”、“吧”、“呢”、“啊”等进行了分析及双语比较,为进一步研究和分析这两种语言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语气词;马其顿语;汉语;句法;语义;比较;分析  语气词(честички(партикули))是表达语气的主要修辞手段,在口语中广泛应用,有突出的地位。在汉语和马其顿语言中语气词是虚词
期刊
【摘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群众文化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做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调动广大基层群众的参与热情,开展活跃、丰富和繁荣群众文化活动,营造良好、浓厚的宣传文化氛围,是实现我国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群众文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文化服
期刊
【摘要】:在日语会话课的教学中,教学目的之一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交际的过程中说话者不仅要传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同时还作为听话者,和说话者一唱一和,或认同,或插话,或打断来完成整个会话过程,使谈话能够顺利进行。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句型,语法等的练习而忽视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这种互动,特别是听话者在会话中发挥的作用。本文从6本日语教科书中抽出136例会话,从听话者的角度出发,考察其随声附和词的
期刊
【摘要】: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全新的、颠覆性教学模式,将为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带来发展的机遇和变革。通过对翻转课堂的概念、优势和高职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探索高职英语教学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是值得探究的课题。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职;英语教学  在移动互联时代,加强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打破英语教学的传统模式,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现高职院校办学水平、英语教学质量与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全面提
期刊
【摘要】:江南丝竹何时何人创始于何地,一直是一个谜。笔者在1997年发表的《江南丝竹发源初考》一文中作了探究。尔后,我们又到北京、上海、苏州等地图书馆、戏曲博物馆,向专家请教,查找资料,继续进行专题考证。下面从三个方面对江南丝竹的发源再作论证。  【关键词】:江南丝竹;昆曲;太仓;张野塘  昆曲改革中组成了丝竹乐队  宋元时代,中国的戏曲,北曲有弦索伴奏,而南曲只用鼓板按节拍。南曲的四大声腔(海盐
期刊
【摘要】:仪陇客家是四川省第二大客家人聚居地,保留了大量独具特色的客家民居。丁氏庄园是仪陇客家民居的杰出代表,有“客家民俗博物馆”之称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关键词】:丁氏庄园;建筑特色;价值  丁氏庄园坐落于川东北南充市仪陇县马鞍镇琳琅山南面轿顶山下,是清末民初当地首富——客家后裔丁邱南四兄弟修建的一处集防御与居住一体的大型豪华庄园,始建于清光绪32年(公元1906年),竣工于民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