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呢?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征,努力创设各种有效的教育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让他们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获取数学知识,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是可行且有效的方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学科的许多内容都与我们周围世界紧密相连,通过数学与自然、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来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增强学生对自己生活环境的认识,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好奇”,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离生活很近,学习数学很有用处。
儿童与生俱来就有一种探索的欲望,他们常常把自己当作是或者希望自己是一位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因此,在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应注意一定的开放性,创设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情境,不仅会引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心,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大大推动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如何创设富有挑战的问题情境呢?传统是以封闭的方式呈现问题,只要求学生运用特殊或常规的方法得到固定的答案。如今,我们不妨对这些问题稍作改变,如改变设问的方式和设问的方向,鼓励学生用散发性的思维解答,这样,我们就会创设出很多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例如,在讲授平均数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小瑞身高155厘米,他要过一条平均水深110厘米的河,会有危险吗?这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全班同学立刻分成了两大阵营,一组认为没有危险,一组认为有危险,我没有急于肯定,更没有否定,而是请各组派出代表阐述理由,于是,一场精彩的辩论开始了。
甲方:我们认为小瑞不会有危险,因为小瑞身高155厘米,而河的平均水深只有110厘米,小瑞站在河里时,水不会没过他的头。
乙方:请问甲方,什么叫平均水深110厘米?
甲方代表挠挠头,说:平均水深110厘米,就是深水区水深和浅水区水深匀匀,中间的那个数。
乙方:如果小瑞站在了深水区呢?
甲方代表大呼:小瑞有危险!然后立刻站到乙方的阵营。
多么有价值的争论,在争论中,大家对平均数的概念有了本质的理解,这就是我创设这个问题情境的真正目的。
由问题情境引入新课,使枯燥的知识变得趣味横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
二、创设游戏情境,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都有好动的年龄特点,作为数学教师,我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数学科知识的特点,创设游戏情境,把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授“小数的产生”知识时,我创设了“购物”游戏情境。我把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学生课前准备模拟商品(用图纸、文字表示),并标好价钱,当商家;一组学生准备好人民币(学具),当买家,模拟购物,然后再互换角色。购物是生活中常有的事情,让学生模拟购物,自主购物,在课堂上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聯系,让学生充分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我注意把握课堂的节奏,并对游戏进行调控,给予表现好的同学小礼品,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节课堂气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创设竞争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龄虽小,但他们也有表现欲、荣誉感、好胜心等心理特点,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适当创设一些合理的学习竞赛情境,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有必要的。
我设置了形式多样、具有趣味性各种竞争:例如,在学习10的分成时,让学生自己在练习本写出自己能想到的分成结果,最后比一比,看谁写的多,给予小红花的奖励;在整理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时,我让学生小组合作,写出得数是11、12、13、14、15、16、17、18、19的所有加法算式,看哪个小组写得最完整;每节数学课,四个大组竞赛,看哪组的表现好,现场加分……
在竞争情境中,学生的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学习上的课堂竞赛活动,学生为会为了不服输而主动去探究学习;为了自己小组能赢得竞赛,同学之间会合作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为了自己小组的胜利,会主动去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达到共同进步。
四、创设体验成功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有一种体验,即成功的体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另一个主要的动机——成就动机。这是一种具有社会意义的后天习得的动机。
心理学家指出:人最本质的需要就是被肯定。学生在学习中重要的心理特征就是希望老师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得到激励与肯定。有鉴于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做个有心人,深入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情境,多给学生一些成功的体验。
为了让学生能多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练习或作业,使学生都能解答或基本上能解答,享受能把作业解答出来的这种成功快感。在课堂上,学生能提出一个问题或解决一个问题我都对他们做出合适的表扬和鼓励。在作业批改中,我的评语是鼓励的,喝彩的。
俗话说“聪明的孩子是夸出来的”,我们作为教师,不要吝啬表扬学生的语言,哪怕是简单的“你真聪明”“你真棒”“你真不错”……这些话语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一种鼓励和肯定,都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懂得设置情境,根据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时机、不同的环节,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与实施,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有利于师生互动,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学科的许多内容都与我们周围世界紧密相连,通过数学与自然、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来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增强学生对自己生活环境的认识,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好奇”,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离生活很近,学习数学很有用处。
儿童与生俱来就有一种探索的欲望,他们常常把自己当作是或者希望自己是一位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因此,在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应注意一定的开放性,创设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情境,不仅会引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心,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大大推动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如何创设富有挑战的问题情境呢?传统是以封闭的方式呈现问题,只要求学生运用特殊或常规的方法得到固定的答案。如今,我们不妨对这些问题稍作改变,如改变设问的方式和设问的方向,鼓励学生用散发性的思维解答,这样,我们就会创设出很多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例如,在讲授平均数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小瑞身高155厘米,他要过一条平均水深110厘米的河,会有危险吗?这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全班同学立刻分成了两大阵营,一组认为没有危险,一组认为有危险,我没有急于肯定,更没有否定,而是请各组派出代表阐述理由,于是,一场精彩的辩论开始了。
甲方:我们认为小瑞不会有危险,因为小瑞身高155厘米,而河的平均水深只有110厘米,小瑞站在河里时,水不会没过他的头。
乙方:请问甲方,什么叫平均水深110厘米?
甲方代表挠挠头,说:平均水深110厘米,就是深水区水深和浅水区水深匀匀,中间的那个数。
乙方:如果小瑞站在了深水区呢?
甲方代表大呼:小瑞有危险!然后立刻站到乙方的阵营。
多么有价值的争论,在争论中,大家对平均数的概念有了本质的理解,这就是我创设这个问题情境的真正目的。
由问题情境引入新课,使枯燥的知识变得趣味横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
二、创设游戏情境,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都有好动的年龄特点,作为数学教师,我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数学科知识的特点,创设游戏情境,把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授“小数的产生”知识时,我创设了“购物”游戏情境。我把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学生课前准备模拟商品(用图纸、文字表示),并标好价钱,当商家;一组学生准备好人民币(学具),当买家,模拟购物,然后再互换角色。购物是生活中常有的事情,让学生模拟购物,自主购物,在课堂上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聯系,让学生充分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我注意把握课堂的节奏,并对游戏进行调控,给予表现好的同学小礼品,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节课堂气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创设竞争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龄虽小,但他们也有表现欲、荣誉感、好胜心等心理特点,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适当创设一些合理的学习竞赛情境,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有必要的。
我设置了形式多样、具有趣味性各种竞争:例如,在学习10的分成时,让学生自己在练习本写出自己能想到的分成结果,最后比一比,看谁写的多,给予小红花的奖励;在整理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时,我让学生小组合作,写出得数是11、12、13、14、15、16、17、18、19的所有加法算式,看哪个小组写得最完整;每节数学课,四个大组竞赛,看哪组的表现好,现场加分……
在竞争情境中,学生的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学习上的课堂竞赛活动,学生为会为了不服输而主动去探究学习;为了自己小组能赢得竞赛,同学之间会合作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为了自己小组的胜利,会主动去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达到共同进步。
四、创设体验成功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有一种体验,即成功的体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另一个主要的动机——成就动机。这是一种具有社会意义的后天习得的动机。
心理学家指出:人最本质的需要就是被肯定。学生在学习中重要的心理特征就是希望老师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得到激励与肯定。有鉴于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做个有心人,深入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情境,多给学生一些成功的体验。
为了让学生能多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练习或作业,使学生都能解答或基本上能解答,享受能把作业解答出来的这种成功快感。在课堂上,学生能提出一个问题或解决一个问题我都对他们做出合适的表扬和鼓励。在作业批改中,我的评语是鼓励的,喝彩的。
俗话说“聪明的孩子是夸出来的”,我们作为教师,不要吝啬表扬学生的语言,哪怕是简单的“你真聪明”“你真棒”“你真不错”……这些话语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一种鼓励和肯定,都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懂得设置情境,根据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时机、不同的环节,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与实施,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有利于师生互动,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