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工匠之心”融入“初心”

来源 :中国就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yuzh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1月20日,山东华准机械有限公司车间生产线上机器轰鸣,一派繁忙景象。见到胡令贻时,他正在机床前忙碌。若没有工友指引,笔者绝不相信这位其貌不扬、身上满是油垢的年轻人,就是刚刚获评“全国优秀农民工”的胡令贻。
   从普通农民工到“全国优秀农民工”,胡令贻凭着踏实肯干和永不服输的拼劲,书写了一名普通农民工的“逆袭”之路——
  
   儿时机械梦   照亮前行路
  
   1980年5月,胡令贻出生在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次邱镇白马河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家里的几亩田是唯一生活来源,记事起,父母田间地头辛勤劳作的背影就深深地刻在了他脑海里,“知识改变命运”的念头在他幼小心灵里悄然生根发芽。
   “那时候我就暗下决心,长大后一定学个一技之长,走出农村,为我的父母争光。”胡令贻说。他从小就喜欢摆弄各类物件,好奇地拆卸,探其究竟,尤其喜欢钻研机械和电路。一次趁家中无人,他把最值钱的家当——一辆凤凰牌二八自行车大卸八块,就为了搞清楚自行车的轴承是怎么连接工作的。当他坐在地上,满身油垢地抱着自行车的后轴正研究得入迷之际,劳作回到家中的父亲看到此景,结结实实地打了他一顿,父亲也因此报废了他心爱的牛皮腰带。
   成年后,为了圆自己的机械梦,他去了深圳,进入一家机械加工厂,在车间一线当学徒,踏踏实实从头学起。为了尽快学到真本事,他选择住在工厂的一间破旧库房里,就因为挨着车间近,往返车间快捷。每天,他废寝忘食地跟着师傅学技术练实操。有些术语听不懂,操作规程中还有不少英文单词,但是这也难不倒他,他专门去书店找专业书自学。学徒工资虽然不多,但是他还是毫不犹豫地拿出大部分用来买书。谈起啃馒头就咸菜的那段清苦岁月,胡令贻脸色仍然洋溢着幸福和快乐。他欣慰地说,他付出了许多,但是收获得更多。
  
  十年磨一剑   引领技术创新
  
   2011年,深圳的老板通过招商引资项目来到汶上县,创立了山东华准机械有限公司,专业化生产各种精密传动及定位用零部件。听说要回家乡,胡令贻二话不说就跟来了。经过多年的磨炼和打拼,他的技术已全面过硬,再加上为人诚恳老实,吃苦耐劳,颇受老板赏识。很快,他成了公司的技术主管。
   公司成立之初非常艰难,作为技术主管,胡令贻不仅要在车间一线指导工人干活,规范设备操作流程,还要搞技术突破、产品研发。他说:“那段日子,加班加点是常事,但是干一行就要钻一行。”在早年进行单轴机器人直线模组产品试制期间,为达到装配后的顺畅无异响,实现高精度稳定运行,已经结婚生子的他,坚持吃住在厂里三个月没回一次家。从设计、进度、规范,到试制、验证等每一环节他都事必躬亲,每个细节都力求精益求精,最终实现了产品的完美上市。“从厂里回家那天,两岁的孩子见到我都有些生分了,撇嘴哭着要找妈妈抱。那一瞬间我的鼻子还真的酸了一下。不过,我的家人非常支持我,他们知道我就热爱这一行。”胡令贻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着说。
   “咱们技术落后,一些关键部位零件受制于国外,一想到这些我就不服气,我们一定要做出自己的东西。”于是,胡令贻和他的团队开始潜心研究滚珠丝杠专用轴承座,试制期间,为了实现轴承座本体与轴承的精密配合,他带领研发团队进行了数百次的实验,不断修正尺寸公差,减小公差带范围,调整加工参数。功夫不负有心人,历经整整十年,团队最终实现了轴承座产品的高精度及使用的可靠性。如今,“HZMotion”轴承座成为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数控机床功能部件优化设计选型应用手册》唯一入选的轴承座品牌。
   多年来,胡令贻和他的研发团队又不断进行工艺创新、技术改进,使轴承座产品的生产效率得到持续提升,极大改善了公司产能不足问题,为公司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国内高档数控机床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匠心筑梦  做好传帮带
  
   在胡令贻办公室的一个不起眼的抽屉里,锁着厚厚一摞证书。他淡淡地说这些是他多年努力获得的鼓励和认可。他在2016年山东省装备制造业三维设计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被授予“山东省机械行业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同年,他还被评为“汶上县人才和科技工作先进个人”;2017年,他又被评为“汶上县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提起胡令贻,同事们说他是“研发达人”“拼命三郎”“有一股子牛劲、就爱钻牛角尖”;提起胡师傅,徒弟们说他“严肃认真”“对待技术问题一丝不苟”“除了严格还是严格”。对此,胡令貽说:“我一个人技术好那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把它传承下去和发扬开来,这样才能让技术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此,他常常扎在车间一线开展手把手、面对面的现场教学,同时他定期不定期利用课件和视频资料讲解技术要领以及破解难题的方法,长此以往,一批技术骨干、操作能手、创新专才脱颖而出,他的研发团队也逐步壮大起来。
   “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傍身,任何时代和社会都需要有真知识、真技能的人。中国制造、中国创造需要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希望能有更多的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向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胡令贻说。
其他文献
为积极营造创业创新氛围,鼓励更多毕业生来肥就业创业,合肥市对在校生或毕业5年内的高校毕业生的创业项目开展资助,重点是符合该市产业发展导向或带动大学生就业的创业项目,资助标准分3万元、5万元、10万元三个等级。   经动员部署,该市共收集168个扶持项目,创历史新高。经过部门预审、专家初审、第三方机构核查企业真实性、项目路演等工作环节,最终,102个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获得扶持资助,拨付补助资金49
期刊
近期,上高县泗溪镇芦家园的“扶贫脐橙”陆续成熟并进入采摘期。贫困户们正忙着采摘脐橙,汗水满襟,脸上却是欢喜的笑容,整個果园里面一片繁忙的丰收景象。  近年来,上高县瞄准脱贫攻坚“靶心”,充分利用优质生态资源,坚持建强组织、锻造队伍、发展产业,把农村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村干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特色产业,通过“村党支部+合作社+扶贫产业基地+贫困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辐射带动贫困户务工、入股参与发
期刊
人社部调查数据显示,中国范围创业失败率高达80%;中国技术创业协会研究显示超过25%的新创企业会在1年内失败,68%的新创业企业会在6年内失败,只有约50%的企业能够存活超过5年。创业失败作为创业活动中一种不愿面对却又无法回避的重要现象,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也成为政府促进创业工作中的一个难点问题……  一直以来,各地政府始终把推动创业作为改善民生、扩大就业、促进发展的重要抓手,不断完善创业政
期刊
平阴绿泽画院有限公司是平阴县人社局于2017年设立的扶贫车间,借助公司文化创作产业优势,为贫困残疾人搭建油画、石雕、制香、制陶及电商等培训就业平台。目前,平阴绿泽画院已培训残疾人415名,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9人,带动脱贫致富100余名;安置残疾人就业85名,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名。通过“零基础入学、零学费培训、零距离就业”的模式打造贫困残疾人培训就业直通车。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县
期刊
为进一步推动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和乡村振兴战略,促进菏泽市“231产业体系”发展,在已成功举办两届“人才大集”活动的基础上,2021年3月,菏泽市委市政府在菏泽学院成功举办了以“汇智中国牡丹之都 助力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2021年菏泽市第三届人才大集”,这也是创新工作举措,将“就业直通车”活动向当地的延伸。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深化了校企合作,有力的推动了市场就业。市委书记张新文出席活动并讲话
期刊
按:去年,受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委托,中国就业促进会承担了关于劳务品牌发展现状分析及其在新形势下提升路径与加强宣传的研究课题。这是继2019年就促会受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委托组织开展劳务品牌典型选树和交流活动之后,对此方面工作的后续研究。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研讨论证等,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完成了研究报告撰写。报告主要有三大看点:一是对劳务品牌提升的路径,在承接原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了新的
期刊
人勤春来早,奋斗正当时。春节刚过,在贵州省镇远县羊场高速公路收费站,五辆来自津市的小轿车缓缓驶出,井然有序的停在了出口旁边,而金盆村村委会安排的面包车也载着本村务工人员到达。在两地工作人员的组织下,确认体温正常后,32名湖南宏力纺织有限公司的务工人员正式踏上返津务工的道路。与此同时,32名陕籍务工人员也在统一安排下,坐上了返津务工的专车。   2020年以来,津市市把就业作为“六稳”“六保”的首
期刊
自2020年以来,奉新县积极响应国家“六稳六保”号召,以创业担保贷款工作为抓手,落实政策,优化服务,帮助各类创业者战疫情渡难关。全县在2020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4046亿元,直接扶持1137人创业,辐射带动6300多人就业。  减少申请资料。结合上级文件要求,该县逐项梳理申办材料,切实做好“减法”,让创业者“少跑腿”。文件没有要求提供的资料坚决不要;非个体工商户申请额度不超过20万的,一律按个
期刊
近年来,湖北省十堰市劳动就业管理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系列稳就业政策,以“减负、稳岗、扩就业、保民生”为主线,全力以赴做好各项重点工作,以就业之稳促经济之稳、人心之稳,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底气。  2020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95万人,新增大学生就业创业552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78%,在2020年度省政府目标管理绩
期刊
根据2021年服务企业用工工作安排,截至3月15日,湖北省京山市人社局已累计举办线下小规模、多频次、“点对点”招聘活动25场次,服务企业332家次,达成就业意向2377人次,已到企业上班1185人,为确保全市就业形势稳定和园区企业用工提供了有力支撑。   广泛宣传 营造就地就业氛围   早宣传。在做好常态化招工信息和用工政策宣傳外,抢抓春节机遇,从去年12月份开始,全面启动“春风行动”宣传造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