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主干 考查能力 稳中有变 大胆创新

来源 :广东教育·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ang06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是广东高考新方案下第3年实施理科综合命题,生物试卷命制顺利从过渡走向成熟,在稳中求变、在稳中求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高考试题命制围绕和追求的平衡点,也就是高考命题的趋势,本文结合高中新课标和考试大纲,对2010-2012年近3年生物试卷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和探讨试题的命制特点及命题轨迹,以期对2013年高考生物备考有所帮助。
  一、近3年理综生物试卷对比分析
  1. 近3年生物试卷不同模块考查题型和分值比例的对比分析。
  从表一分析可知,生物试卷不同模块题型和分值比例分布轨迹为:《分子与细胞》每年1个选择题,1个简答题,分值比例略低于考纲规定比例;《遗传与进化》每年2-3个选择题,1个简单题,分值整体接近考纲规定比例,但2012年简答题分值小且少,导致分值比例下降较多,但高考命题趋势应在22%;《稳态与环境》每年都是2-3个选择题,1个简单题,分值比例最为稳定;《现代生物科技》和《生物技术实践》选修模块分值和题型都变化较大,但考虑到理综试题知识的交叉性,其他部分试题也涉及选修考查,总体分值还是趋于稳定,分值应该在2011年和2012年之间;2013年高考《现代生物科技》以选择题为考查方式可能性较大,《生物技术实践》则以简答题考查方式可能性较大。实验部分2012年有较大变化和创新,具体分析见本文后。
  2. 近3年理综生物试题不同模块考点分布的对比分析。
  从表二分析可知,《分子与细胞》重点考查的知识点中1-2-(3、4)、1-3-(1、3)以选择题题型为主,1-3-(4、5、6)、1-5-(1、2)以选择题题型为主,而1-1的所有考点近3年都没有考查。《遗传与进化》重点考查的知识点中2-3-(2、4)、2-4(1-4),2-6-(1、2)以选择题题型为主,简答题题型的考点分布较散,2-1-(1、2)、2-2-(2、5)、2-3-(2)、2-4-(2)、2-5-(1、3)、2-6-(2)都考查到了,且变化性较大。《稳态与环境》3-3-(3、4);3-4-(3)是最重点的考查方向,选择题和简答题题型都有可能,但3-5-(4);3-6-(2)以简答题为主,3-1的所有考点近3年均没有考查。选修部分4-1、4-2、7-1、7-3是考查重点,二级知识点分布不集中,但结合教学实情分析,4-1-(2、3)、4-2-(1、2、3)、4-3-(2、3)、4-5-(2)、7-1-(1-4);7-2(1)、7-3-(1-3)都可能成为命题的方向。
  二、近3年生物试题特点分析
  1. 紧扣考纲、覆盖全面、重视基础、突出主干,符合中学教学实际。
  从表二分析可知,2010-2012年试卷考查的考点数量分别为11(23)[表示11个一级考点、23个二级考点,下同]、13(29)、13(22),而考纲规定考查数量为17(68),一级考点占考纲比例达到75%左右,二级考点占考纲的比例达到50%左右,知识点数量不仅稳定,且覆盖面广泛,分别从必修1-3模块分析试卷考查的考点数量,一级考点占考纲比例的60%-85%,二级考点占考纲比例的40%-60%,模块考查的考点数量也稳定且覆盖面广泛。从考查考点内容来看,所有考查考点均在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内,且都属于高中生物主干知识体系里的内容。“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代谢、遗传基本规律、生物变异和进化、人体内环境稳态、生态系统、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一直都是考试的主旋律,符合教学实情,具有很好的导向,也使考试选拔更具公平性和科学性。
  2 .注重考查获取与分析信息以及解释、推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新高考试题注重考查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信息类试题以三种形式“文字信息、表格信息、图形信息”来命题,近3年的分布见表三。
  从表三可知,近3年高考试题题干涉及信息的试题分值基本都达到全卷总分的55%以上,注重考查学生从试题材料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高考试题的一个明显特点。解答这些试题时,考生必须阅读题干,获取、加工和处理与题目设问相关信息,结合自己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进行推理,才能得出正确结论。如2012年试卷表格类信息第26题(1-2),只有看到题干信息“B组气孔开度比较低、总叶绿素和气孔开度为0”,并结合自己所学“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条件和过程”,经过分析和处理信息与知识的关系,才能推理得出答案。2012年第28(2)题,只有获取图表信息“①和②位点决定的转运肽引导蛋白质进入叶绿体”和文字信息“SGR蛋白质都能进入叶绿体”的关键点,才能破题。单纯的文字类信息题,如2011年试卷第25题、27(1)、28(1),2010年试卷第2、5、6题,也需要考生读懂题干信息含义,结合理论知识,经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答案。这种命题特点符合高考大纲“考查学生用文字、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的描述生物内容”和“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分析、解释、推理,作出判断的能力”,将会使“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在高考中失去作用,利用减轻了学生负担,利于课堂教学落实新课标理念,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也可解决新课标下教学的多样性与高考统一性的矛盾。
  3. 大胆创新、强化考查学生实验与探究能力,体现新课标基本理念
  从表一分析可知,实验所占比例在近3年高考中越来越大,试题题型也越来越全面;从实验考查考点分布来看,考查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从命题形式来看,试题考查方式也进一步灵活化、综合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必修教材实验分值从前2年的4分左右,增幅到2012年的14分,增幅达到200%,但2012年考点比例可能略显大,高考命题的平衡点范围应在6-10分。第二,前2年选择题没有考查必修部分实验内容,2012年选择题有2题是考查教材实验,变化较大,这种趋向可能参考了广东各地模拟试题。第三,2012年实验试题更加综合化,注重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如2012年试卷第3题必需获取和分析表格包含信息的相互关系、第24题要掌握胚胎干细胞和大肠杆菌的相关知识、第28题要分析知道突变株y2是隐性突变纯合子、第29(2)题需设计两个自变量因子,这些试题不再是简单的教材实验识记和模式化实验设计考查。考生必需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以及具备分析和处理问题能力,实验与设计的能力,才能得分。第四,实验设计情境更注重结合教材知识背景、实验考查形式更开放化。2010年实验设计试题没有教材任何情景知识,2011年第29题结合了叶绿素提取和分离的情景,2012年更进一步,第28(3)结合基因工程知识情景,已不再仅限于教材实验情景。2012年第29(2)题完全开放化,没有任何提示考查设计表格的形式,达到早年生物X科的试题难度。从高考命题趋势看,教材实验部分可能更趋向于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实验设计趋向于以简答题形式考查,实验考查的内容和方式更趋向于灵活性和多样性。   4. 关注人类生产、生活、生物科技、生态环境保护,体现生物特色和广东地域特色。
  从近3年试卷来看,简答题命题都设置情景,选择题也有一半以上设置情景。一是以生物科技知识做情景,如2012年的“重组酵母菌、SGR蛋白(Stay-green Rice,永绿色蛋白),2011年的“试管动物人工繁殖、超级细菌”,2010年的“PCR技术、神经-肌肉突触”都是生物科技领域相对比较新的、热点的研究问题。二是以工农业生产做情景,如2012年“草莓脱毒苗、荔枝光合作用速率、罗非鱼养殖、食品蛋白酶提取”,2011年“绿色食用色素提取、蝴蝶兰生产和栽培”,2010年“果酒制作、开发新能源”。三是以人类生活做情景。如2012年“人体免疫、红绿色盲和秃顶、生态环境富营养化”,2011年“运动员起跑、血糖调节、登革热病毒传播、三丁基锡污染”,引导学生学会将知识用于生活。此外,荔枝、水稻、罗非鱼、登革热病毒、蝴蝶兰这些背景材料都具有广东地域色彩。这些试题特点体现了新课程“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的基本理念,与大纲提出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生物问题”相吻合,引导中学课堂重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是高考命题长期的走向。
  三、试卷不足之处
  总的来讲,广东高考理综命题是成功的,但某些方面值得商榷。第一,选修内容考查比较笼统,可能更符合不同地区教学实情,但慢慢将会导致这些知识被简单记忆化。第二,一些重要章节考点考查概率偏低,会导致学生产生惰性和投机心理,不认真落实该部分课标和考纲的要求,如植物激素、细胞增殖、遗传细胞基础等。第三,简答题设问指向性应进一步明确化。如2012年试卷第28(3)“植株甲:维持常绿;植株乙:”,考生明明掌握解题思路,但不敢确定考查方向。填“突变型豌豆子叶和叶片”属于考查审题和解题技能,填“能”属于考查推理,对思维严谨的学生造成干扰。29(2)题考生可能感觉很难拿高分,很可能直接跳过去。第四,中学阶段易争论,又不易讲解到位的知识应当尽量避免。如2012年试卷第27(1)第2空,抗利尿激素经下丘脑—垂体束到达神经垂体后叶后释放。很多学生认为下丘脑细胞分泌并释放抗利尿激素,运输到垂体储存并在兴奋时释放。两种观点只是对释放强调侧重点不同,易造成争议。2011年第26题[H],可同时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答案也易引起争议。
  (作者单位:广东实验中学)
  责任编校 李平安
其他文献
中学历史教学承载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但不能生搬硬套,而应该从课程资源整合、教学内容选择、问题设计等方面将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潜移默化地渗透给学生。本文以人教版“宋明理学”一课为例,阐明如何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视角开发课程资源,组织教学内容。  一、关于理学产生的背景应该突出理学家的社会责任感  人教版关于理学产生的背景主要叙述的是魏晋至隋唐出现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趋势
户外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有程序地指导学生在户外利用自然环境资源或社会环境资源进行科学探究的活动。新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课程要积极利用并开发各种课程资源,人类创造的所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以及自然存在物都可以是构成课程的素材。其中户外环境中蕴含的丰富资源最易激发学生实践探究的兴趣与热情,不管是对学生经验知识的拓展还是对探究技能的培养皆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一、选取主题策略  户外教学形
趙清龙骑摩托车行驶在乡村道路上。  山大沟深崾岘宽,不是爬坡就翻山,甘肃省镇原县方山乡全乡10个行政村76个自然村96%坐落在山区,53岁的赵清龙是方山乡邮政所的一名邮递员。  从1996年开始,赵清龙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25年。25年里,他骑坏了6辆自行车、4辆摩托车,累计行程60多万公里,投递各类邮件580余万件,投递准确率100%。工作过程中,赵清龙还免费为老乡收售土产,代购生活用品、农资化
一、教学立意  近几年,教学立意的提法逐渐得到了历史教育界的认同,并有越来越多的教师进行了课堂实践[1]。历史课的教学立意,是在充分体现理论研究成果、历史逻辑、课程逻辑等的基础上,立足学生认知水准和身心发展特点,确立教学的方向和组织教学的过程。因此,我认为教学立意有两个层次:一是教学主题立意,[2]二是操作立意。目前的研究和探讨多是站在“教”的角度,但我们的培养对象是学生,是否也应该从“学”的角度
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的一部分。在人教版的高中历史教材中,它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共同构成了列强侵略中国不断加深的重要史实。这场战争是近代列强侵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对学生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的好教材。笔者在这里将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以《甲午中日战争》为例,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开展家国情怀教育,引导学生从甲午的废墟上站立起来。  一、感知  感知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应。
2020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以“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为题举行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地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这一振奋人心的精神指明了考古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发展方向。遗址博物馆是展示与诠释考古学理论与成果的“排头兵”,在我国博物馆占
“史料教学”源自于20世纪中叶,英国“新历史”(NewHistory)的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是指教师将史料引入课堂,指导学生“做历史学家的活动”,旨在借助史料证据,让学生认识并掌握历史学的方法逻辑并构建历史认识。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史料教学引入我国,逐渐成为中学历史课堂的教学常态。  英国史学家汤普森表示:“历史学习不是把焦点集中在历史本身或发生了什么上,而是要集中在我们如何发展对历史的认识。”[
一、完形填空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各题所给的A、B、C、D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Here is a story about two giant pandas. They__1__ the great China earthquake, and now they are about to start a __2__of peace and unity. It’s a busy t
抗日战争时期,天津市蓟州区下营鎮是冀东八路军英勇杀敌的战场,留下了很多动人故事和红色遗迹。五一假期,该镇打造的“十里红色文化长廊”接待了大批游客。游人从刘庄子村爨岭庙烈士陵园出发,徒步穿行蜿蜒崎岖的山间小路,抵达上世纪60年代修建的青山岭战备洞,全程5公里,都是当年八路军及武工队常走的山野土路。一路下来,既重温从抗日战争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又体验了下营镇走绿色发展之路,全面乡村振兴的奋进蓝图和
在新课改背景下,历史课程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重心,使学生通过学习,逐步拥有历史学科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如何实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成为高中历史教师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难题。本文试以人教版选修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一课为例,结合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优化课堂教学环节,落实教育目标。  一、运用唯物史观,树立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