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习惯了以“我”为中心,唯我独尊,常以放大镜看别人的缺点和自己的优点,这是他们走向社会、走向成功的主要障碍之一。但合作意识很难通过讲座或讨论的形式得到培养。它需要通过某种活动,通过人与人的交往过程,通过共同完成任务和对各种结果的经历以及成果的分享和责任的共同承担的关系去培养,体育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合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初中体育 合作意识
20世纪70年代,罗伯特·斯莱文(Robert E.slavin)在美国的琼斯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g Vniversity)提出了学生小组学习(Student Team Learning)的概念,并认为小组奖励、个人责任和成功机会均等是其主要特征。随着研究数量的增加和深入,以及各种方法的提出,斯莱文在1983年将学生小组学习命名为合作学习。斯莱文认为:“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成员间互相帮助,共同学习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1 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1.1 合作学习是一种符合学生年龄、生理、心理特点和心理倾向的很好的学习方式。它能够为学生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活动中能畅所欲言、心理相容、思想共鸣,有时来自同学的帮助与鼓励比来自教师的更有效。它能够将一些枯燥无味的练习转化为生动有趣的集体活动。
1.2 合作学习中激发的各种情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意志、竞争和兴奋激情,对体育活动起到动力、导向、支持、促进和创新作用。同时,具有一定自由空间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才华、发觉自己潜能的天地,为培养学生的组织调配、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想象创造等综合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有利的发展。还能较好的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帮助学生养成尊重他人的美德,形成现代竞争意识。
1.3 由于合作学习是集合了众人的智慧、经验,所以学习的成功率较高,因此,大家分享成功时的感觉都是很好的。但是,在合作学习中,也有酸甜苦辣,使得学生们在失败中学会了互相安慰、互相鼓励。使学生得到既尝“甜”,也尝“苦”的心理体验。
2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教学措施
2.1 要严格遵守体育课堂教学常规。体育课堂教学常规是保障体育教学正常进行的可靠保证。体育课堂教学常规规定了师生在教学中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避免各种矛盾和冲突的产生,确保体育教学有秩序地进行,对体育教学起了协调作用。这样,师生共同严格遵守课堂教学常规,也就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2.2 要加强体育课堂教学的民主管理。教师要尊重和热爱每一位学生,关心和帮助每一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理解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确确实实为每一位学生着想。这样,学生自然地会认同教师的管理,亲近教师,增进师生合作精神的发展,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3 加强学生合作精神培养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游戏是一种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活动,是学生之间交往的重要手段。游戏的集体性表现在人们在这种集体活动中,既是个人休闲,身心松弛,个人情绪的流露和宣泄,也在客观上促进了群体的团结和谐,增强群体的感情交流和凝聚力。
集体游戏可分为比赛力量的拔河,技巧为主的跳绳、踢毽子,力量与技巧相结合的叠罗汉,赛智力的围棋、五子棋、象棋、国际象棋和桥牌等,比如灵敏的《老鹰抓小鸡》与《打野鸭》等等。
进行这类富有竞赛性的游戏,群体内各成员相互配合和协同的状态如何,往往是游戏竞赛成败的关键。即使是旁观者也都难以作为局外人来冷眼相看,他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进入某个群体成员的角色,为某个群体的竞赛或竞技欢呼雀跃或叹息沮丧。这种将个人荣誉和集体荣誉融为一体的游戏活动,对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预备年级和初一年级,游戏内容具有集体性质,游戏动作不宜复杂,规则要比较简单。在进行游戏时,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同伴和对手,应该提出必须遵守的体育道德规范。
教师在游戏中,不应该只看到个别人的表现,而要看整个小组的表现。初二年级和初三年级,应重点进行球类比赛(初一年级可尝试进行球类比赛)。因为在球类运动中,队员之间关系复杂,规则更加准确,参加球类运动的动作技巧和关心集体利益是决定球队胜负的关键因素。在初二、初三年级中,必须把培养每一个队员和整个集体的组织纪律性提高到比赛的头等地位。比赛时,必须教育学生把集体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教育队员不仅尊重队友,而且也要尊重对手,发扬重在参与、友谊第一的体育精神。
如足球、篮球、排球等球类活动,具有为本队取胜而进行角逐的特点。足球十分强调技术、体力、速度,而且场地大,人员多,队员配合非常困难。而篮球的进攻和防守中都有一些基础配合,如两三人之间简单配合,也是组成战术的基础。有了熟练的基础配合,才会有灵活多变的全队战术。排球进攻和防守的战术十分复杂,是一项需要全队密切配合的运动项目。还有羽毛球、乒乓球和网球中的双打和混双比赛项目,都十分讲究队员之间的合作和协同。
在初中学生中经常开展游戏和球类活动,有助于培养青少年运动技能和能力,全面发展素质,增强体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体育教学中双人结伴练习,对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具有十分特殊的作用。据美国社会学家斯麦尔研究,在两人群体中,任何一人的退出,都可导致群体的解体,这一事实迫使两人群体的成员必须不断参与、相互依存。两人群体成员间简单的面对面的接触,因此而产生特殊的紧密感、责任感和压力感。双人结伴练习,可以提高练习兴趣,提高锻炼效果,增进学生间的合作精神。
田径接力赛是田径唯一的集体项目,四人参加集体配合和传接棒技术成了取胜的重要因素,运动会入场式和集体舞表演等等,也都有利于增进学生的合作精神。
【关键词】 初中体育 合作意识
20世纪70年代,罗伯特·斯莱文(Robert E.slavin)在美国的琼斯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g Vniversity)提出了学生小组学习(Student Team Learning)的概念,并认为小组奖励、个人责任和成功机会均等是其主要特征。随着研究数量的增加和深入,以及各种方法的提出,斯莱文在1983年将学生小组学习命名为合作学习。斯莱文认为:“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成员间互相帮助,共同学习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1 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1.1 合作学习是一种符合学生年龄、生理、心理特点和心理倾向的很好的学习方式。它能够为学生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活动中能畅所欲言、心理相容、思想共鸣,有时来自同学的帮助与鼓励比来自教师的更有效。它能够将一些枯燥无味的练习转化为生动有趣的集体活动。
1.2 合作学习中激发的各种情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意志、竞争和兴奋激情,对体育活动起到动力、导向、支持、促进和创新作用。同时,具有一定自由空间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才华、发觉自己潜能的天地,为培养学生的组织调配、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想象创造等综合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有利的发展。还能较好的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帮助学生养成尊重他人的美德,形成现代竞争意识。
1.3 由于合作学习是集合了众人的智慧、经验,所以学习的成功率较高,因此,大家分享成功时的感觉都是很好的。但是,在合作学习中,也有酸甜苦辣,使得学生们在失败中学会了互相安慰、互相鼓励。使学生得到既尝“甜”,也尝“苦”的心理体验。
2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教学措施
2.1 要严格遵守体育课堂教学常规。体育课堂教学常规是保障体育教学正常进行的可靠保证。体育课堂教学常规规定了师生在教学中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避免各种矛盾和冲突的产生,确保体育教学有秩序地进行,对体育教学起了协调作用。这样,师生共同严格遵守课堂教学常规,也就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2.2 要加强体育课堂教学的民主管理。教师要尊重和热爱每一位学生,关心和帮助每一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理解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确确实实为每一位学生着想。这样,学生自然地会认同教师的管理,亲近教师,增进师生合作精神的发展,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3 加强学生合作精神培养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游戏是一种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活动,是学生之间交往的重要手段。游戏的集体性表现在人们在这种集体活动中,既是个人休闲,身心松弛,个人情绪的流露和宣泄,也在客观上促进了群体的团结和谐,增强群体的感情交流和凝聚力。
集体游戏可分为比赛力量的拔河,技巧为主的跳绳、踢毽子,力量与技巧相结合的叠罗汉,赛智力的围棋、五子棋、象棋、国际象棋和桥牌等,比如灵敏的《老鹰抓小鸡》与《打野鸭》等等。
进行这类富有竞赛性的游戏,群体内各成员相互配合和协同的状态如何,往往是游戏竞赛成败的关键。即使是旁观者也都难以作为局外人来冷眼相看,他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进入某个群体成员的角色,为某个群体的竞赛或竞技欢呼雀跃或叹息沮丧。这种将个人荣誉和集体荣誉融为一体的游戏活动,对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预备年级和初一年级,游戏内容具有集体性质,游戏动作不宜复杂,规则要比较简单。在进行游戏时,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同伴和对手,应该提出必须遵守的体育道德规范。
教师在游戏中,不应该只看到个别人的表现,而要看整个小组的表现。初二年级和初三年级,应重点进行球类比赛(初一年级可尝试进行球类比赛)。因为在球类运动中,队员之间关系复杂,规则更加准确,参加球类运动的动作技巧和关心集体利益是决定球队胜负的关键因素。在初二、初三年级中,必须把培养每一个队员和整个集体的组织纪律性提高到比赛的头等地位。比赛时,必须教育学生把集体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教育队员不仅尊重队友,而且也要尊重对手,发扬重在参与、友谊第一的体育精神。
如足球、篮球、排球等球类活动,具有为本队取胜而进行角逐的特点。足球十分强调技术、体力、速度,而且场地大,人员多,队员配合非常困难。而篮球的进攻和防守中都有一些基础配合,如两三人之间简单配合,也是组成战术的基础。有了熟练的基础配合,才会有灵活多变的全队战术。排球进攻和防守的战术十分复杂,是一项需要全队密切配合的运动项目。还有羽毛球、乒乓球和网球中的双打和混双比赛项目,都十分讲究队员之间的合作和协同。
在初中学生中经常开展游戏和球类活动,有助于培养青少年运动技能和能力,全面发展素质,增强体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体育教学中双人结伴练习,对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具有十分特殊的作用。据美国社会学家斯麦尔研究,在两人群体中,任何一人的退出,都可导致群体的解体,这一事实迫使两人群体的成员必须不断参与、相互依存。两人群体成员间简单的面对面的接触,因此而产生特殊的紧密感、责任感和压力感。双人结伴练习,可以提高练习兴趣,提高锻炼效果,增进学生间的合作精神。
田径接力赛是田径唯一的集体项目,四人参加集体配合和传接棒技术成了取胜的重要因素,运动会入场式和集体舞表演等等,也都有利于增进学生的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