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适合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之路

来源 :中国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h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是必然趋势。罗定邦中学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以学习者为中心,适应新课程要求,积极探寻适合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之路。我们认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并不仅仅是资源库的建设,也非教学资源的简单罗列、提供,而是需要根据学生学情,在适合的时候融入,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之中,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记录、评价、引导,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实施个性化、差异化学习的因材施教之路。我们将不断在实践中反思改进,不辜负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机遇!
  访谈者:尊敬的熊校长,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本次专访。《“十三五”规划》中将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发展,从服务教育教学拓展为服务育人全过程作为“十三五”教育信息化的主要任务,据了解,贵校一直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尤其体现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上,请您谈谈课改的主要情况。
  熊文华:罗定邦中学的课改,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始于2010年学校进行的“1 1”主体建构课堂教学改革;第二阶段:从2016年开始实施的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1 1”主体建构课堂教学改革。
  先谈谈第一阶段。2010年实施“1 1”主体建构课堂教学改革,创建了具有罗中特色的“1 1”主体建构教学模式。其内涵主要包括教学理论“1 1”(即建构主义 主体认识论),教学理念“1 1”(即学生主体 教师主导),课型模式“1 1”(即自主学习课 展示点评课),教学内容“1 1”(即课标教材 学习资源包)和学习形式“1 1”(即个体自主 小组合作)。
  在新课堂的实操流程方面,学校在分层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编排座位,用导学案的方式,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点评、当堂检测、巩固提升五个环节,自主学习课和展示点评课一一对应安排,自主学习课用于学生完成导学案的预习,展示课用于教师引导学生解决疑难。
  访谈者:您认为这种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在哪?第二阶段课改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进行?
  熊文华:“1 1”主体建构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在于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点评等方式组织课堂教学,充分尊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能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同时,教师的主要职能由“教”转变为“导”,教师从传统的主导者变成了组织者和参与者。实现了学生学习理念、学习方式的深刻转变,即由过去相对封闭的个人单兵作战转变为小组合作学习,由传统的被动接受到现在的主动汲取,从而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协作性、创造性得以加强。
  再谈谈第二阶段。课改6年,罗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目共睹。例如,我们的高考一本线从24人上升到129人,本科从55%提升到90%。但在反思6年课改过程中,我们发现:“1 1”主体建构课堂改革的两个根本环节—自主学习课和展示点评课的效能、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适逢顺德区推进学校优质化、特色化、多样化发展契机,我们认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度融合将会给罗中带来巨大的变革。
  学校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是大势所趋。随着《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的颁发,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联系愈发紧密,新媒体新技术正不断促进和推动学与教模式的变化和创新,基于这样的背景,我们学校在2016年提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变革。
  访谈者: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变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熊文华:首先,信息技术将会渗透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学习空间的再造、学习方式的改变、课程体系的重构、组织管理的转型。
  其次,信息技术进一步完善个性化、差异化学习,解决了教学由标准化向个性化的转变。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学生在学习中兼具了主体与主导的双重身份。在学习环节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攻坚克难的知识点;在学习内容上,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学情重组学案,由浅入深巩固提升;在学习方式上,学生也不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或进行题海战术,我们更注重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
  第三,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流程的再造。以往的教学活动基本上是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知识为中心进行组织,但信息技术运用其优势为学生创造了多种学习环境,促使学与教基本形态转变,以学生为中心、以需要为中心、以薄弱为中心的以学定教教学策略基本构建完成。
  访谈者: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1 1”主体建构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及操作流程,有何创新之处?
  熊文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1 1”主体建构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及操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备课组集体教研,编制導学案,并上传定邦教学云平台。在导学案的编制中,尤其注重“自主学习案”中背景材料的选用,以供学生阅读思考。教师将导学案上传至定邦教学云平台,以任务的形式引导、驱动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学习任务分为必做、选做两部分,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个性化选择。
  学生利用自带平板电脑,登录定邦教学云平台,开展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课上,学生登录定邦教学云平台,在任务单的引导下开展自主学习。在系统设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师上传的学习任务,达成知识体系的初次建构。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及时反馈学习情况,并可将学习心得、疑惑通过平台及时反馈给老师。平台系统会自动记录、留存学生学习过程,提供客观的数据统计和分析。
  教师精准获取学情,完成二次备课。通过定邦教学云平台教师端,任课教师实时查看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情况,进一步了解学情。提炼共性、个性问题,掌握学生的兴趣点、关注点、疑难点,生成更结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教师二次备课,教学设计更具针对性。
  展示点评课上进行合作探究、研讨质疑。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课完成知识体系的初次建构,教师精准获取学情后调整教学设计,为展示点评课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基础。展示点评课的核心在于教师组织解答学生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困惑,指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对合作探究案中的重难点问题(多以探究题形式呈现)进行研讨、展示(口头展示与黑板展示相结合,或利用阅课系统直接投屏至电子白板)、点评(多以他评的方式进行)、质疑。如此,思维得以碰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集体荣誉感,提升思辨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   巩固提升,总结评价。学习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有机结合,经过上述教学环节,学生已不同程度地掌握了基础知识,再通过典型习题加以巩固提升,达成知识体系的最终建构。教师或学生代表及时对整节课的知识内容、课堂表现进行总结评价,其目的主要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学会反思,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建立足够的学术自信。
  自主规划,个性学习。课后,学生可以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学习风格。教师会根据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学习能力,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案,并根据学情适时进行调整,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差异化学习。
  学校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是基于我们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出发而设计的,具体指标包括:建设云教学课程资源平台,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包括评教系统、在线培训系统、微课平台、智能备课系统、互动空间等,利用大数据记录教师成长轨迹,促进教师专业性发展;搭建学生自主发展云平台,记录学生生涯的成长记录,通过大数据系统全面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真实情况。平台根据老师和学生的使用需要,还在不断的更新改进,力争在2018年全面完成校本化的优质资源库建设,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创新点在于:通过大数据的采集、应用,帮助教师精准掌握学情、精心组织教学、精确指导学习,提升课堂效能。同时通过大数据处理,为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学习打下基础,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整体性和连贯性,践行了由传统的线性教学转变为非线性的资源型教学理念。
  访谈者:它与以往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最大的不同体现在哪?
  熊文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1 1”主体建构课堂教学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它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平台拓展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提高自主学习的效能,记录学生的学习轨迹,利用大数据分析,实现学生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学习。未来的教育变革我们无法预料,如何将传统教育的优点与信息技术的长处整合起来,寻找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是我们现在着手解决的问题。
  访谈者:今后在深度融合上有哪些新的想法或实践?
  熊文华:要适应新课程、新高考的要求,全面构筑育人新环境,学校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契机,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社会、生活的联系迁移能力的培养。在大数据的支撑下,进行评价模式的创新,即学习理念的创新,培养出身心健康、责任担当和具有人文情怀、科学精神以及实践创新能力的人才,满足新高考对学生基本素养培养的要求。
  充分发挥定邦云平台的作用,进一步实现个性化、差异化学习。积极开展各种活动,组织老师们积极探索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实践,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争取在2018年实现所有学科、所有课型都能常态化的应用信息技术与课堂融合,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建立智慧课堂联盟体,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的深化。我們期待通过联盟体的建设,逐步形成校际、教师、班级、家长、学生等多边互动交流的常态机制,有利于联盟共同体的均衡发展、个性发展、内涵发展,为联盟体内学校优质均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完善平台,完成课程设计、师生评价等功能。利用“定邦管理云平台”提升日常管理效率;肯定进步,发现差距,记录学生的成长,构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记录教师在学年做出的贡献和取得的成绩,完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我们争取在2018年完成“定邦管理云平台”的定制开发和应用
其他文献
【摘 要】目前,我国已处于人口深度老龄化阶段,人口高龄化、老年家庭空巢化成为主要趋势,要有效解决这些难题,除了考虑老年群体的数量规模外,还要区分不同群体间的个体差异,以采取补救性或提升性的应对策略。老年教育是一种基本的提升性策略,作为落实老年人受教育权利的基本途径,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老年群体多方面的心理需求,保持老年群体的社会参与程度,提高老年群体的生命质量,开发老年群体的优势资源,这些功能的
特殊教育实施“医教结合综合康复”旨在采用教育、医学、综合康复训练等多学科合作的方式,提高特殊儿童生存质量,使他们重新走向社会。我们多年来积极开展“医教结合”教育实践活动,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教师业务能力培训,研究、开展特色课程,着重注意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大力推进医教结合,提高特殊教育水平。  初期,老师们对“医教结合”的认识还停留在低水平上,甚至对一些具体的实施工作还有畏难情绪。于是全体教师
一.融合课程教学的现代背景  近十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我国的教育、经济、科技等多方面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在实现教育大国崛起的基础上开始向教育强国迈进。除了加强本国的基础教育和科学研究,在全球化背景下,教育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着广泛的流动与重新配置,教育“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我国的教育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截止到2018年底,全国共有国际学校1309所,平均每所学校在校生人数
专业发展的高原现象,几乎是每一个教师职业生涯中都会遭遇的瓶颈,也是学校管理者不得不面对的队伍建设的难题。怎样引领教师突破瓶颈,走出发展的高原地带,重新精神抖擞地迈向新的高峰,我们江苏省吴江高级中学从培养“学术型教师”人手,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收获了一定经验。  一、引导教师正确认识“学术型教师”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曾经说过:“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doi=10.3969/j.issn.1001-8794.2014.07.021    【摘 要】近年来,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加大的同时,资源闲置现象日益严重。拓展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功能,使具备一定的规模、拥有完善的管理机制并能融入区域主导产业的实训基地。在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社会服务、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发挥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当然,这要求高职院校在实训基地功能定位
教育督导是对教育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与指导。教育督导是促进教育法规和教育方针政策落实的重要手段,是保障教育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效机制。教育督导对于规范政府办学行为、规范学校管理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下面,本人结合担任三年兼职督学和一年专职责任督学的经历,就如何加强教育督导,助推学校管理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教育督导的基本职能和我市教育督导的现状  教育督导是指教育督导机构依据国家有关教育方针、
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作文也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但是,一到作文课教学时,教师教学起来费时又费力,而学生怎么也写不出好一点的文章,使教学效果收效甚微。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乐于写、勤于写,又能把自己在生活中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写出来?还能写出自己内心最深、最真的感受呢?通过多年的教学探索,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引导学生积极参
【摘要】乡村小学教师作为近代乡村社会的特殊知识精英群体,在乡村社会改造呼声不断高涨的情势下,被赋予了参与乡村社会重建的使命。他们通过推进乡村成人教育的形式参与到乡村社会重建活动中来,这不仅推动了乡村基础教育的发展,而且造就了一大批乡村建设的中坚力量,更为近代乡村成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华北乡村;小学教师;成人教育  【中图分类号】K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79
【摘 要】此文从生态文明、成人生态文明教育以及学习型城市的概念探讨入手,在此基础上通过梳理学习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及成人生态文明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出此文结论,即成人生态文明教育有助于学习型城市建设。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学习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成人教育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4)09-0039-03  一、相关概念探讨  
【摘要】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的普及和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增加,移动教学方式将会逐渐成为电大开放教育教学的主要模式之一。但目前移动教学尚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来科学引导其发挥教育价值,也就是说教育者还不知道在电大开放教育中如何应用移动学习设备进行更有效的教和更有效的学。文章结合金华广播电视大学教学实践,分析运用“掌上电大”平台实施移动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并从“学什么”“怎么教”“如何学”三个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