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的比较法教学

来源 :今日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rejo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知识乃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所以,语文教学在完成“授业”任务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运用比较法教学,可使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思路宽广,能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和思维能力。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尝试,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途径和方法。
  一、文章标题的比较法
  文章的标题是文章的纲。它分三大类:①限定文章表现的范围;②点明文章的中心;③确定文章的表现形式。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把握文章的“纲”,教会学生审题,将一些典型的标题作比较分析,能让学生领会作者命题的严密性。如我在教《春》、《海滨仲夏夜》、《秋魂》、《济南的冬天》这四篇文章时,就将这一组题目作了比较教学,让学生一起参与讨论,使学生明确下列问题:①四篇文章的题目都揭示了时令(春、夏、秋、冬);②四篇文章的标题都揭示基本的表现手法绘景抒情为主;③四篇文章的标题都在时间和空间上作了规定;《春》的时间和空间最大,从时间上看,可以从初春写到暮春,从空间上看可写整个大地;《济南的冬天》,从时间上看,可从初冬写到深冬,而空间上,只能写山东济南市;《海滨仲夏夜》从时间上看仅限于仲夏的夜晚,而空间上看只限于海滨;《秋魂》时间限定为秋天,且主要的表现点是抒发对秋的喜爱。
  二、同单元课文的比较法教学
  课文的单元组合,是由专家精心设计的。同单元的课文一般体裁是相同的。有的内容上是同类的。将单元里的课文进行比较,常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北京立交桥》、《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两篇均属说明文,我就先引导学生阅读说明文的文体知识,然后辅导学生根据这些知识点设计一个对比表格,内容有:“事物特征”、“说明重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上课时只抓住说明的重点进行教学,使学生了解了立交桥、人民英雄纪念碑这两建筑的不同性质,而且课堂效率极高,学生吸收掌握的也极好。
  三、不同体裁课文比较教学
  同一类型的内容,因体裁不同,其表达方式是不同的。为让学生理解体裁与表达方式之间的关系,我在教学中常将内容相似而体裁各异的课文进行比较。如:在教《蜘蛛》、《无题》(李商隐)时,就先让学生回顾散文《荔枝蜜》中有关“蜜蜂”一段描写,然后导入新课。通过比较法教学,学生对说明、描写、抒情这三种表达方式在不同体裁中的作用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
  四、思想内容的比较教学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文道结合”是语文教学必须遵循的教学原则。实践证明运用比较法教学还能强化课文的思想内容。如在教学《短文两篇·陋室铭》一文时,指导学生与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陈毅的《梅岭三章》进行比较,组织学生反复进行讨论有关刘禹锡提出的“德馨”问题,学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清廉固然要,但要以“国”为重,要居安思危,不能只安贫乐道。也明确了:不同时代,德的标准是不同的,当今我们提倡的是共产主义道德规范。
  五、课文与学生习儿的比较教学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其中“写”的能力尤为重要,因为作文是学生各种能务的综合体现。在教学中,努力做到教学为写作服务,将课文与学生的习作进行比较。如:写人记事的作文,小学里就开始了,可相当一部分初中生还是写不好,常是轻描淡写,几笔带过,不具体、欠生动,枯燥得很。针对学生这一情况,我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抓住“冬天雪地捕鸟”这一节,与学生的一篇没有具体描写的作文进行比较教学。通过逐句比较,学生们认识到:课文之所以感人,是因为作者挑选了一系列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将捕鸟的过程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焦急等待心理、专心致志的神态、详细准备的动作具体形象地展现出来了。通过比较,学生受到很大启迪。
  六、文章结构的比较教学
  结构是文章内容的表现形式,采用什么结构,要取决于文章内容。一个完美的艺术结构,是最能表达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而且是最能引人入胜的。我在教学中,对结构精巧的文章常常爱不释手,总要引导学生到精巧的艺术殿堂里去领略一番。如《驿路梨花》所表现的内容是“学雷锋,做好事”,在教这篇文章时,我引导学生将顺叙与倒叙两种结构形式进行比较,使学生在比较中领略那完美的艺术结构,明确作者这样安排结构的用意是使文章曲折、委婉、悬念环生。
  七、表现手法的比较教学
  表现人物,可从正面来表现,也可以从侧面来表现。这两种表现手法的艺术效果各有千秋。但作者在选择表现手法上不是随意的,而是经过酌斟再三的。我在教学中,常常抓住一些典型的课文进行比较法教学,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如我在教《哦,香雪》时,就对香雪有关的侧面描写,及凤娇进行比较分析,经过比较,学生认识到:对凤娇的人物描写,更能突出香雪的精神和性格。
其他文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Interest is the best teacher.),学生对学习英语感兴趣,自然就有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在初一阶段,教师要注意爱护学生的短暂性兴趣,发展学生的持久性兴趣。短暂性兴趣往往是持久性兴趣的开端,表现形式就是学生的好奇心和一时高涨的热情,教师应利用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如:课堂游戏、情景话剧、演讲等,将枯燥的语言学习过程与学生的学习
期刊
创造性在当今社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创造力越来越成为重要的能力。然而,作为美术专业中的老牌项目的油画专业,近年来却有创造性日渐匮乏的迹象。抄袭对象和照搬别人套路的现象在油画专业毕业创作中越来越常见。油画艺术中最可贵、最引以为傲的创造性、原创性正在毕业创作中逐渐流失,这必须引起每一位从事油画教育的人们的重视!   一、 加强创造性训练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构建创新性社会,各行各业对于创新的要
期刊
许多小学生都怕写作文,感到作文难,主要原因是缺乏习作兴趣。爱因斯坦说:“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件礼物来领取了。”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从兴趣入手,使之达到作文乐写的境界。   一、树立写作信心   笛福在《鲁滨逊漂流记》中写道:“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很多学生都有害怕写作的心理,教师不失时机地真诚鼓励与表扬,可以消除学生惧怕写作的心
期刊
新课程的实施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活力,给课程注入了新的生机,为教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新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为化学教学树立了新的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化学教学正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生巨大的变化,研究新课程,上好新课堂,建立新思维应成为每个教师进一步探索的主题。   一、把握新课程   研究新课程是我们的首要任务。理解和把握新教材是新课程实施的前提。普通高中新课程
期刊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本人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该文就“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几点做法和体会表述如下:   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
期刊
良好的课堂管理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成绩的根本保证,所以抓班级课堂管理,做好课堂管理工作在教学工作中尤为重要。课堂教学管理是构成教学活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动力因素,其效果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我在自身的课堂中,通过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采用了较为开放自主式的以尊重学生、鼓励学生为主的课堂管理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带愉快的心情、微笑的面
期刊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习活动,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法旨在将课堂教学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的探索精神。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我以为职校物理课研究性学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期刊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倡导自主对话的教学模式。通过对话活动,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课堂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笔者就高中地理“对话教学”过程模式的实施,谈几点认识。  一、确定对话教学的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预期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是对完成课堂教学后学生应达到的行为状态的具体描述,它具有导向功能、控制功能和评估功能。对话教学不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化学教学中应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一、实验激趣,激活创造性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帮助学生形成和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成果,都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
期刊
摘要:在大力提倡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进行课程改革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本文侧重于在课堂中对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进行了研究,从而增强体育课的吸引力。   关键词: 个性:发展:差异:兴趣:创新  体育课作为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本体感受为主要形式,以增进身体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它关注的不仅是通过体育教学增强学生的体质,而且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