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学校里接连发生了几起学生违纪事件,其中有一个学生因偷窃别人的随身听被抓获而在德育处停课做检讨,并通知其家长到学校配合教育。当家长蓬头垢面、衣裳褴褛地站在办公室门口时,我的心底不禁一阵酸楚。再看看他的孩子,一头长发,一身时装,颈脖子上还挂着个护身符,一身都市时尚青年的装束,真让人难以想象这两人会是一对父子。当家长知道孩子所犯的错误后显得非常气愤和激动,不禁走过去责问孩子。没想到这位学生竟对他的父亲说:“谁让我这么倒霉生在你这个农民家呢!如果你是个干部或老板,我也用不着去拿别人的东西了。”他的父亲脸色铁青,嘴唇直哆嗦,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我的心里也是一阵冰凉。
这就是我们教育十多年的学生吗?这就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吗?我在心里不停地追问。对于一个连自己的父亲都瞧不起的人,他哪里还会有什么爱心和良知?哪里还会有什么责任感和使命感?哪里还会热爱他的同胞、家乡和祖国?又怎会为他人、为社会去付出、去奉献呢?
我开始反思我们的学生管理和德育教育工作。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管理工作可能过分注重了管的成分,这个不许,那个不准。遇到学生违纪时也是扮演着“消防队员”和“警察”的角色,要么是通知家长来校,要么是做检讨、停课、处分。久而久之,势必造成学生的麻木、厌倦甚至反感。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育者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教育是雕刻心灵的艺术,不能作千篇一律、整齐划一的限制与要求,而应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他们的兴趣、习惯和内心世界。多给他们尊重、信任和理解,用真情影响、感化他们,用道理说服、教育他们。
在我们的德育教育工作中,也存在着简单化的思想和行为。我们往往把现存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灌输给学生,把学生当作“美德的容器”。其实,德育教育不可能是急风暴雨式地一蹴而就,而应该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地不断渗透与漫长积累;德育教育不能只是一些空洞的口号与大道理,而应该从客观实际出发,从情感教育抓起。
要教育学生爱自己的父母,这是情感教育的基点。“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在父母的眼里,他们的孩子一个个都是天使,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他们除了给子女以生命,更给了他们世界上最真最纯最深的爱,动物尚有“乌鸦反哺,羔羊跪乳”,何况人乎?对父母的爱应当是从心底流出的真情,表现在对父母的关心、体谅和理解,对家庭的责任、牵挂与付出,对自我的约束、鞭策与激励……
要教育学生爱自己的同学,爱自己的朋友。人必然生活、学习在一个群体中,离不开与他人的交流与协作。当今社会,团队精神与协作能力是一个人成才所必须具备的两种基本素质。闭关自守、单打独斗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与他人的交往与协作中。只有充满真诚、宽容、尊重与关怀,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与帮助,从而使自己心情舒畅、精神愉悦,在和谐、融洽的环境中播种理想,收获希望。
要教育学生爱自己的学业,爱自己的人生。当代学生从小就生活在赞美的光环里,养尊处优,自高自大,逐渐变得狭隘、自私、懒惰、脆弱。考试成绩稍有不满意,就会情绪低落,一蹶不振;生活中遇到一点困难,就会丧失斗志,偃旗息鼓,用偏激的甚至极端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学业和人生。歌德说过:“人们只能认识自己所爱的,爱或激情越强烈越充沛,认识就越深刻越完整。”我们的教育应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对理想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让学生懂得学习需要刻苦,但更是一种收获与快乐;生活充满艰辛,但更是一种磨练与期待。从而能保持一种平静、豁达的心境,去感受和体验耕耘之美、拼搏之美、创造之美、收获之美,从内心深处唤起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对未来的向往与憧憬。
要教育学生爱身边的一切,爱美好的世界。清晨,当我们迎着晨风走进校园;傍晚,当我们踏着夕阳满载而归,我们的心中是否充满着对这个世界的热爱和深深的感动?教育应唤醒学生的理性与人性,使他们能以宽广的心境与博爱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周围的世界。爱天上的每一片云彩和每一缕阳光,爱地上的每一棵小草和每一朵鲜花,爱吹过脸颊的每一缕清风。珍视一切,善待一切,以快樂和感动的心情度过每一天,把每一个日子都装扮得灿烂夺目、绚丽多姿。
教育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知、情、意、行的相互影响与相互生成。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与核心,它不是一种简单记忆的知识,而是一种修养、一种能力。情感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突破口与切入点,通过情感教育,能够使学生的性情得到陶冶,心灵受到震撼,精神得到升华,从而在其内心深处留下深深的烙印,并持续地影响其一生。
这就是我们教育十多年的学生吗?这就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吗?我在心里不停地追问。对于一个连自己的父亲都瞧不起的人,他哪里还会有什么爱心和良知?哪里还会有什么责任感和使命感?哪里还会热爱他的同胞、家乡和祖国?又怎会为他人、为社会去付出、去奉献呢?
我开始反思我们的学生管理和德育教育工作。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管理工作可能过分注重了管的成分,这个不许,那个不准。遇到学生违纪时也是扮演着“消防队员”和“警察”的角色,要么是通知家长来校,要么是做检讨、停课、处分。久而久之,势必造成学生的麻木、厌倦甚至反感。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育者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教育是雕刻心灵的艺术,不能作千篇一律、整齐划一的限制与要求,而应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他们的兴趣、习惯和内心世界。多给他们尊重、信任和理解,用真情影响、感化他们,用道理说服、教育他们。
在我们的德育教育工作中,也存在着简单化的思想和行为。我们往往把现存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灌输给学生,把学生当作“美德的容器”。其实,德育教育不可能是急风暴雨式地一蹴而就,而应该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地不断渗透与漫长积累;德育教育不能只是一些空洞的口号与大道理,而应该从客观实际出发,从情感教育抓起。
要教育学生爱自己的父母,这是情感教育的基点。“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在父母的眼里,他们的孩子一个个都是天使,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他们除了给子女以生命,更给了他们世界上最真最纯最深的爱,动物尚有“乌鸦反哺,羔羊跪乳”,何况人乎?对父母的爱应当是从心底流出的真情,表现在对父母的关心、体谅和理解,对家庭的责任、牵挂与付出,对自我的约束、鞭策与激励……
要教育学生爱自己的同学,爱自己的朋友。人必然生活、学习在一个群体中,离不开与他人的交流与协作。当今社会,团队精神与协作能力是一个人成才所必须具备的两种基本素质。闭关自守、单打独斗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与他人的交往与协作中。只有充满真诚、宽容、尊重与关怀,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与帮助,从而使自己心情舒畅、精神愉悦,在和谐、融洽的环境中播种理想,收获希望。
要教育学生爱自己的学业,爱自己的人生。当代学生从小就生活在赞美的光环里,养尊处优,自高自大,逐渐变得狭隘、自私、懒惰、脆弱。考试成绩稍有不满意,就会情绪低落,一蹶不振;生活中遇到一点困难,就会丧失斗志,偃旗息鼓,用偏激的甚至极端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学业和人生。歌德说过:“人们只能认识自己所爱的,爱或激情越强烈越充沛,认识就越深刻越完整。”我们的教育应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对理想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让学生懂得学习需要刻苦,但更是一种收获与快乐;生活充满艰辛,但更是一种磨练与期待。从而能保持一种平静、豁达的心境,去感受和体验耕耘之美、拼搏之美、创造之美、收获之美,从内心深处唤起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对未来的向往与憧憬。
要教育学生爱身边的一切,爱美好的世界。清晨,当我们迎着晨风走进校园;傍晚,当我们踏着夕阳满载而归,我们的心中是否充满着对这个世界的热爱和深深的感动?教育应唤醒学生的理性与人性,使他们能以宽广的心境与博爱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周围的世界。爱天上的每一片云彩和每一缕阳光,爱地上的每一棵小草和每一朵鲜花,爱吹过脸颊的每一缕清风。珍视一切,善待一切,以快樂和感动的心情度过每一天,把每一个日子都装扮得灿烂夺目、绚丽多姿。
教育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知、情、意、行的相互影响与相互生成。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与核心,它不是一种简单记忆的知识,而是一种修养、一种能力。情感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突破口与切入点,通过情感教育,能够使学生的性情得到陶冶,心灵受到震撼,精神得到升华,从而在其内心深处留下深深的烙印,并持续地影响其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