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2008s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无论怎样的教学改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始终是我们教师永远的追求。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现在我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重确教学目的:为学生发展而教
  1.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乐学
  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没有参与就没有教学。如果学生没有意愿,教师花再多的工夫也是枉然,正如西方一句俗语所言:“你只能牵马到水边,但不能保证它一定饮水”,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成为普遍关注的一大课题。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策略很多,归结起来实质不外两个字,那就是要“吸引”学生。
  通过做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中,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自学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如:在教学生记大月、小月时,可让学生拍手朗读儿歌“七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二月是个特殊月,其他各月是小月。”
  设疑问难,激发兴趣。新课教学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况,新颖的教学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恰当的教学手段,教师系统、准确、抑扬顿挫地讲解等都可以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直接兴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设置适宜的障碍就能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引起学生学习与探索的兴趣。
  成功体验,稳定兴趣。“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依据学生的个性差别,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层次不同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滋味。如,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解决基本的问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发现并肯定学生的成功,如学生完整、准确、精练地回答问题时,发表新颖独特的见解时,提出有价值的质疑时,教师都要及时地给予鼓励,并让其他学生一道分享成功的欢乐。
  巧设练习,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课堂练习设计得好,不仅巩固新知识,发展学生思维,促进智能转化,而且可以增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设计练习题力求做到分层练习,形式多样,讲求实效。
  直观教学,利用直观教学启迪兴趣。
  2.注重课堂动态生成,着眼学生发展
  例如:“认识几时几分”一课要求学生学会看钟面数字上。我在教完新课内容时,本以为已大功告成,却没想一个学生在小组活动完成练习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那如果分针不指在数字上,它指在两个数字中间了怎么办?”多么好的问题呀!这就是课堂上的“生成”,那么这时,教师该怎么做?是告诉学生:“你们只要会看分针指在数字上的就行了吗?”不!孩子太棒了!教师应该把它作为一项宝贵的教学资源来接受。要求学生:“结合日常生活,老师相信你们能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继续玩钟面模型,学生时而探索,时而合作交流,终于明白了:不管分针是否刚好指在数字上,只要看分针从12起走了多少个小格就是几分。这样学生又一次体验到了提到好的问题与成功解决问题的快乐,积极性与创造性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与鼓励。
  三、重设课堂氛围:愉悦、宽松、民主
  教师要善于创设给人以实感的教学情境,这种课堂氛围能让学生像生活在最适宜的气温下一样心旷神怡、情绪高涨。通过有效的调控,让学生始终沉浸在情感和思维畅通交流的课堂气氛之中,达到课堂教学目的。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蹲下来,做学生的朋友。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营造一种生动的教学情境,一种平等的对话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对话”,教师和学生不仅仅通过语言进行讨论,更主要的是通过心灵进行平等的沟通。课堂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个体,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知识、自己的生活积累,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会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边性和复杂性。教师应立足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基点,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去想、去问、去说,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师生互尊、和谐,不轻易否定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中的主人。
  2.科学、机智地评价学生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教学中,即使学生答不对问题,教师也不需全盘否定,而是要给予适当的评价,让学生体验进步。评价不仅仅是一种判断、一种认可、一种检验,也是一种引领、一种开启、一种拓展。如“你真会观察,能不能从侧面进行观察,发现什么呢?”“你真会动脑,是否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思考呢?”……这样来打开学生运用语言、开动脑筋的思路,总结感悟和思考收获,从而让学生们的思想一步步走向成熟。
  3.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
  民主、活跃、有趣的课堂氛围是学生潜能、创造性、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生长发展的阳光、空气和水。因此,教师要始终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快乐”的气氛,这就要求教师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把课堂还给学生,倡导学生有疑就问,让学生个性张扬、健康的人格得到和谐、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永恒的追求。新的课程教学理念告诉我们,所谓“高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动机是人们“因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它是人们行为活动的内动力。因此,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更是课堂有效教学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高效 课堂 有效 教学  一、妙设情境是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的动力  数学教学活
期刊
实践证明,各行各业均离不开数学,如何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践结合起来,是新世纪每一位数学老师要思考的问题。所以教学中,我们在遵循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把学校与生产、生活联系在一起,把学生带向社会,指导学生自己先设计,去操作,形成一种创新的自由,表达和选择创意的自由,培养开拓创新的精神。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使学生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归纳为数学问题,让学生走出课堂,参与实
期刊
历史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历史课要设计灵活多样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这就明确提示教者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倦为喜欢,变死记硬背为主动探究。  为此,笔者在历史新课改教学中运用了“读、议、练”的教学方式。  一、读,不是语文教学中的专利,在历史教学中同样是十分重要的。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期刊
摘 要:教师要肯下功夫,刻苦钻研,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树立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思想,给每个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差异,才能真正设计出一堂好课。  关键词:新课改 教学设计 方法 策略  教学设计是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具体说来,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运用系统
期刊
摘 要:古典诗词赏析是近年来高考的热点,古诗鉴赏指导也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之一。本文着眼于指导学生如何快速并有效地读懂古诗,在思维方法是突破古典诗词鉴赏的三个维度:于信息维度投入关注,于内涵维度深入品味,于想像维度中再创作,能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古诗赏析 信息维度 内涵维度 想像维度  我国自古就有重视诗教的传统,古人说:“不学诗,无以言。”一首好的诗歌能增进人的见识,熏陶人的思
期刊
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评价在生物课教学中是最基本的评价机制和反馈机制,也是实验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教师了解理论知识教学过程和调控教与学行为的重要手段。实作型评价是使用多种工具或不同形式评定学生的评价方法,通常是在实验教学实际情境下教师对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的提升和动作技能的发展等方面的一种评价方式。  近年来我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尝试设计完善实作型测验法评价方案(量化工具),取得了一定的实
期刊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实际,且应用于生活实际,以培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才能,不仅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实际。如何让生活真正走进小学数学课堂,如何把握数学与生活的衔接,提高教学效率,这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值得
期刊
摘 要:“问题衍生 、竞争合作”教学模式以问题为载体,利用青少年学生强烈的竞争意识,结合互助合作的方式,通过发现与提出问题,分析、探究和解决问题等主要环节,来更好地理解掌握课堂知识,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问题衍生 竞争合作 教学模式  社会在发展,学生也在发展,所以教学模式也必须科学地发展。美国教育学家索里认为:“任何学习方式都可以看作是问题探究的过程”。我国传统
期刊
教学顾名思义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是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所必须经历的程序,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因此“高效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高效呢?本人就三年来我校开展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课改和教研谈点自己的体会和做法。  一、教师要努力转变好角色,变“教”为“导”  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好的先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过程
期刊
拿到新的《课程标准》有一段时间了,近期又先后听了王尚志教授和吴正宪老师对新《课程标准》的深刻解读,使我们既跳出小学、初中的圈子,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数学课程设置的整体思路有了更宏观的把握,又从每一部分内容的操作和细微变化上得到具体的活动经验,真的是受益匪浅。  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大变化是由目标的设定由“两基”变为四基,对此引发了我的思考,尤其是对于数学思想方法这个在以前的课堂上可有可无的目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