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计算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计算也是学习数的基础。数学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将计算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起来,让学生可以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中,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以此实现"以用引算""以用促算""以用激算"。
【关键词】小学数学;算用结合;教学实践;教学活动
新改課呼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更贴切生活,在生活中发掘知识。”“计算应该注重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能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在此理念的基础下,老师需要通过改革创新教学方式,将计算教育渗透进应用中,让学生在应用中了解计算,感受计算的魅力,并且从计算中获得成就感。如何在计算教学中做到“算用结合”呢?在本文中,笔者根据过去的教学经验,将计算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希望对广大小学数学教师能有所帮助。
一、生活化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实行算用结合的过程中,老师要善于发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些问题能通过学生学习的计算知识来解决。因此,老师在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案是,要根据这一特点来选择教学策略,将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在课堂内容设计时,老师首先要考虑本节课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再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算用结合”的教学方式。这一教学方式对老师也提出了具体要求,需要将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带入到课堂中,让学生了解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可以运用于生活的哪些方面。
例如,在课堂上教学生减法这部分内容时,因为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有关减法的知识点,对减法能用在哪方面没有什么了解。因此,老师可以充分利用生活化问题的作用,设计相关的减法问题:“第三组的学生课后作业完成优秀,将老师所讲的知识全部运用起来,陈老师为了奖励他们,买了10支签字笔,分给小组内的8名同学,每人奖励一支,老师还剩几支?”因为这样的问题发生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学生感觉特别的贴切,学习的积极性能有很大的提高,并且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将所学的减法知识运用其中,就可以得出最终答案,这是老师在把数字改大,锻炼学生的减法算数能力,慢慢学生无法直接得出答案,要通过纸笔来计算,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强烈,积极性也越高。
二、提升处智融“算用”
提高数学教学中计算与应用相结合的能力,计算是一件可以通过训练来增强的能力,计算讲究准确度和熟练度,这方面的能力可以通过多做多练来增强。应用是提高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教学中能够,教师往往不能帮助学生把二者同步增强,要么偏于计算疏于应用,要么偏于应用疏于计算,这样会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数学的教学中,老师要正确看待二者的关系,帮助学生整体和谐发展。
1. 提高计算能力促进应用水平
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是确保应用的基础,计算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但是计算与应用相结合之后,留给计算的时间相对之前有了明显减少,计算的准确度也会随之有所降低。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不强,甚至有些二年级的学生还要通过数手指头的方式来计算。针对学生计算能力弱的这一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老师需要深思的一个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和实践教学中发现,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要增加学生的计算量,多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且在一定的时间内让学生做一定量的题,确保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计算任务,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计算是一项基础为数学服务的技能,计算的准确性和高效性都对最终问题的解决有直接影响。计算的技能是很重要的,学生在三年级20以内的进位加减法计算速度应该达到一分钟10道题,要是低于这个要求,学生的解题效率就很难得到保证。
2. 强化应用教学达成“算用”并进
除了计算能力得到大家的关注之外,小学数学的应用题也是老师十分重视的部分。应用题可以很好的体现出“算用结合”,应用题不像是那些机械式的训练,它是需要针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的一类题型,学习过程是“问题情境——分析问题——建立模型——实践应用”。但是建立模型这个阶段常常容易被忽视,很多人认为这个过程可有可无,这样的观念是错误的,建立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把每种题型都归类,很多题型看起来不相同,但是它们都是一个题型,当你建立好模型归类之后,以后在遇到这样的模型能帮助学生很多解题的时间。另外对于“实践应用”许多人也没有理解清楚,没有深入了解其中的含义,这与老师片面理解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有关,认为应用题已经退出了数学舞台,所以对其表现出忽视的现象。
所以,在应用片断的教学中,老师不需要向传统的教应用题那样让学生熟练掌握每一题,但是要让学生知道数量间的关系,当学生遇到这类问题时,就可以用既定的解题模式去解决。
三、培养“算用结合”思维,解决具体问题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数学老师需要将“算用结合”渗透进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将计算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并且让学生养成数学思维、解决问数学问题的好习惯。老师对于教学模式的创新,可以很好的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让学生能把知识掌握的更牢靠。
例如,老师在教学生计算知识的过程中,先给学生讲基本的运算规则和方法,教师再通过具体的分析,让学生大概了解这些知识能够运用在生活的那些具体方面,再建立情景化教学让学生实践一下。为了培养学生“算用结合”的思维,在课堂上也要多让学生进行计算训练,在课后也要布置相应的作业,并且结合实际生活的问题老设置题目,而不是仅仅让学生进行数字计算的训练,这样对于学生的“算用结合”能力的培养没有太作用。老师结合相应情景时,应多挑选些合适并且学生感兴趣的情景,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也能得到很好的提高,以此逐步培养学生的“算用结合”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中积极呼吁教师培养学生的“算用结合”思维能力。作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学,应该对其进行响应,按照新课程的指导方向,培养学生的“算用结合”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多将计算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让课堂的效率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郑木英.小学数学“算用结合”教学策略[J].江西教育,2020(24):68.
[2]谢秀莲.小学数学算用结合教学策略探究[J].学苑教育,2020(15):47.
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第六小学 河北邢台 054900
【关键词】小学数学;算用结合;教学实践;教学活动
新改課呼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更贴切生活,在生活中发掘知识。”“计算应该注重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能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在此理念的基础下,老师需要通过改革创新教学方式,将计算教育渗透进应用中,让学生在应用中了解计算,感受计算的魅力,并且从计算中获得成就感。如何在计算教学中做到“算用结合”呢?在本文中,笔者根据过去的教学经验,将计算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希望对广大小学数学教师能有所帮助。
一、生活化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实行算用结合的过程中,老师要善于发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些问题能通过学生学习的计算知识来解决。因此,老师在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案是,要根据这一特点来选择教学策略,将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在课堂内容设计时,老师首先要考虑本节课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再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算用结合”的教学方式。这一教学方式对老师也提出了具体要求,需要将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带入到课堂中,让学生了解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可以运用于生活的哪些方面。
例如,在课堂上教学生减法这部分内容时,因为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有关减法的知识点,对减法能用在哪方面没有什么了解。因此,老师可以充分利用生活化问题的作用,设计相关的减法问题:“第三组的学生课后作业完成优秀,将老师所讲的知识全部运用起来,陈老师为了奖励他们,买了10支签字笔,分给小组内的8名同学,每人奖励一支,老师还剩几支?”因为这样的问题发生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学生感觉特别的贴切,学习的积极性能有很大的提高,并且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将所学的减法知识运用其中,就可以得出最终答案,这是老师在把数字改大,锻炼学生的减法算数能力,慢慢学生无法直接得出答案,要通过纸笔来计算,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强烈,积极性也越高。
二、提升处智融“算用”
提高数学教学中计算与应用相结合的能力,计算是一件可以通过训练来增强的能力,计算讲究准确度和熟练度,这方面的能力可以通过多做多练来增强。应用是提高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教学中能够,教师往往不能帮助学生把二者同步增强,要么偏于计算疏于应用,要么偏于应用疏于计算,这样会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数学的教学中,老师要正确看待二者的关系,帮助学生整体和谐发展。
1. 提高计算能力促进应用水平
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是确保应用的基础,计算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但是计算与应用相结合之后,留给计算的时间相对之前有了明显减少,计算的准确度也会随之有所降低。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不强,甚至有些二年级的学生还要通过数手指头的方式来计算。针对学生计算能力弱的这一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老师需要深思的一个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和实践教学中发现,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要增加学生的计算量,多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且在一定的时间内让学生做一定量的题,确保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计算任务,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计算是一项基础为数学服务的技能,计算的准确性和高效性都对最终问题的解决有直接影响。计算的技能是很重要的,学生在三年级20以内的进位加减法计算速度应该达到一分钟10道题,要是低于这个要求,学生的解题效率就很难得到保证。
2. 强化应用教学达成“算用”并进
除了计算能力得到大家的关注之外,小学数学的应用题也是老师十分重视的部分。应用题可以很好的体现出“算用结合”,应用题不像是那些机械式的训练,它是需要针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的一类题型,学习过程是“问题情境——分析问题——建立模型——实践应用”。但是建立模型这个阶段常常容易被忽视,很多人认为这个过程可有可无,这样的观念是错误的,建立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把每种题型都归类,很多题型看起来不相同,但是它们都是一个题型,当你建立好模型归类之后,以后在遇到这样的模型能帮助学生很多解题的时间。另外对于“实践应用”许多人也没有理解清楚,没有深入了解其中的含义,这与老师片面理解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有关,认为应用题已经退出了数学舞台,所以对其表现出忽视的现象。
所以,在应用片断的教学中,老师不需要向传统的教应用题那样让学生熟练掌握每一题,但是要让学生知道数量间的关系,当学生遇到这类问题时,就可以用既定的解题模式去解决。
三、培养“算用结合”思维,解决具体问题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数学老师需要将“算用结合”渗透进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将计算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并且让学生养成数学思维、解决问数学问题的好习惯。老师对于教学模式的创新,可以很好的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让学生能把知识掌握的更牢靠。
例如,老师在教学生计算知识的过程中,先给学生讲基本的运算规则和方法,教师再通过具体的分析,让学生大概了解这些知识能够运用在生活的那些具体方面,再建立情景化教学让学生实践一下。为了培养学生“算用结合”的思维,在课堂上也要多让学生进行计算训练,在课后也要布置相应的作业,并且结合实际生活的问题老设置题目,而不是仅仅让学生进行数字计算的训练,这样对于学生的“算用结合”能力的培养没有太作用。老师结合相应情景时,应多挑选些合适并且学生感兴趣的情景,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也能得到很好的提高,以此逐步培养学生的“算用结合”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中积极呼吁教师培养学生的“算用结合”思维能力。作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学,应该对其进行响应,按照新课程的指导方向,培养学生的“算用结合”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多将计算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让课堂的效率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郑木英.小学数学“算用结合”教学策略[J].江西教育,2020(24):68.
[2]谢秀莲.小学数学算用结合教学策略探究[J].学苑教育,2020(15):47.
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第六小学 河北邢台 054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