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俄军演,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的大型舰艇悉数来华,这不禁让人想起了俄向法国购买的“西北风”级两栖舰,据说第一艘将加入到太平洋舰队,届时它将成为太平洋舰队的外来大哥。
其实自从俄罗斯表达了采购“西北风”的意向之后,人们对俄罗斯采购意图及影响的讨论从未间断过。随着第一艘舰的开工建造,并计划在2015年交付使用,重重迷雾正逐渐散去。
俄版“西北风”
2012年2月1日,法国为俄罗斯建造的第一艘“西北风”级“符拉迪沃斯托克”号正式开工,第二艘“塞瓦斯托波尔”号也将在今年开工。这标志着俄距得到“西北风”又近了一步。由于俄海军的使用环境和搭载的装备有所不同,因此为俄建造的“西北风”将在自用版的基础上进行一些修改。
首先,俄海军的“西北风”很多时候都必须在北冰洋活动,因此舰上的通风系统必须做出修改,以防止舰内形成冰块。其次,因为俄海军的“西北风”将搭载的卡29M/卡-52K直升机均采用共轴双旋翼设计,因此飞机高度要比法军使用的直升机高,这就使得必须对“西北风”的机库进行加高。同时由于卡29M/卡-52K较重,因此需要对飞行甲板和直升机升降平台进行加固。此外,由于理念不同,法国的“西北风”自卫能力十分薄弱,显然传统上十分追求火力的俄海军对此不会放心。据称俄海军将为“西北风”装备包括超音速反舰导弹在内的反舰/防空/反潜武器。为何购买“西北风”?
在俄法的这笔交易中,卖家法国所处的位置相对简单,它要考虑的是出售与否带来的利弊。这笔交易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上的利益对于执政当局来说都是丰厚的,因此即使面临来自盟国的指责,法国最终还是同意出售。而对于买家俄罗斯,它既是一个工业强国,又是一个军售大国,对于这样的巨额军购项目,绝对不会无的放矢。
两栖作战能力按照美国的舰艇分类法则,“西北风”属于直升机船坞登陆舰,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两栖攻击舰。它的满载排水量为21 300吨,可携带16架lO吨级直升机、4艘小型登陆艇或2艘LCAC气垫登陆艇、450名士兵以及13辆主战坦克或70辆战斗车辆。这种舰艇最早起源于美国,是“垂直输送”理论的衍生物,后来随着“超地平线登陆”理论的出现,才升级到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式,集传统的两栖攻击舰、船坞登陆舰和船坞运输舰于一体,成为一种通用的大型登陆作战舰艇。
俄海军司令在谈及引进“西北风”时,不时提及俄格冲突,说“黑海舰队如果有这种舰艇将在40分钟内完成任务,而不是我们使用的26小时”。因为在当时,俄海军登陆舰队在向阿布哈兹投送兵力时,就遇到了由于吃水太深无法进入港口,只能转往海滩执行相应任务的尴尬。俄海军现有的登陆舰艇,包括在建的11711型登陆舰,均以传统的抢滩登陆为基本作战任务,缺乏基本的直升机垂直投送能力,更遑论对敌纵深进行突袭。
格鲁吉亚战场还暴露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在战斗的前几天,由于北高加索地区夏季气候的原因,俄直升机部队无法满载武器进入战场,因此俄军在前几日无法得到直升机近距离的空中支援,直接影响了俄军在冲突中的推进速度。而在2011年的利比亚冲突中,法军通过“西北风”向利比亚部署了相当数量的“虎”式武装直升机。
可以说,是俄格冲突让俄军意识到了“西北风”这类舰艇对俄军的重要性。
战场管理系统“西北风”在国外普遍被称为“直升机船坞登陆舰/两栖攻击舰”,不过在法国它则被称作“前沿部署与指挥舰”(BPC),这个名字体现了“西北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备充当舰队指挥舰的能力。
“西北风”上有一个850平方米的指挥中心,工作人员约150人,而“西北风”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移动的战区司令部,主要得益于舰上装备的SENIT-9战场管理系统。SENIT-9由法国泰利斯公司研制,是SENIT系列战场系统的最新成员。它衍生自美国海军的“战术信息系统”,可同时跟踪处理1000个数据信息。目前,类似的系统只有美国和法国等少数国家拥有。在“西北风”上与SENIT-9配套的有MRR-3D-NG三坐标雷达和一些导航雷达,都是法国以及许多西方国家海军的现役先进装备。可以说,这一套战场指挥系统是“西北风”的主要价值所在。
由于SENIT-9技术“敏感”,它也成了交易的主要障碍。俄方希望得到包括“西北风”船体建造技术及SENIT-9的技术转让,但是法国只愿意给俄方SEINT-9设备本身,不愿转让技术。不过,根据目前情况分析,法方至少已经同意提供系统的源代码给俄罗斯,这也意味着,一旦“西北风”进入俄海军,俄海军将首次获得专用的先进编队指挥与控制能力。电子技术一直是苏/俄落后于西方国家的主要领域,如果俄罗斯确实获得“西北风”上的技术,即便只是样品,对于系统整合能力超强的俄罗斯科研队伍来说,其意义也非同一般。
制造技术“西北风”另一个值得称道的地方在于它采用的是模块化建造方式。它将舰体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由于武器较少,主要是舰员的居住区以及指挥中心,与民用造船的区别不是很大,因此建造工作交予了擅长大型民用船舶建造的法国STX公司,前部的建造大量采用了民用造船技术。后部包括了弹药库、直升机等军舰的关键所在,因此由擅长军用舰艇制造的DCNS公司负责,此外舰上包括雷达在内的一些军用电子设备的安装也都由DCNS负责。即便如此,DCNS公司还是将舰体后部一些“非军事”部分转交给波兰造船厂进行建造。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模块化造船的高度灵活性。
模块化建造方式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加快建造进度,而且通常采用的分布式建造方式还可以为政府产生附加的政治和经济效益。但这种建造方式设计难度大,对制造工艺的要求更是极高,因此只有欧美几个强国才能成熟应用。
俄罗斯虽然也是一个工业强国,但是它的制造工艺普遍较为“粗糙”。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造船工业的建造技术和设备一直裹足不前,其整体技术水平与欧美造船强国有着不下15年的差距,这也是当前俄罗斯造船工业无法按时为俄海军提供相应质量和数量舰艇的根本原因之一。一旦引进了“西北风”的建造技术,必将使俄造船工业获得当前最先进的船舶建造技术,其意义无法估量。用俄海军司令的原话来讲就是,“对我们来说,建造技术的获得比舰艇本身更为重要。我们需要学习如何利用最先进的技术在俄国内建造类似舰艇,这种经验的获得也将帮助我们在未来建造航空母舰。” 俄产“西北风”由谁建造?
根据计划,除了在法国建造的两艘,俄罗斯还将自己建造两艘“西北风”,虽然具体建造日期并未确定,但负责建造的船厂已基本确定。俄罗斯将首次采取分段建造和组装分别交由两个船厂负责的模式,船体分段的建造将由位于圣彼得堡的波罗的海造船厂负责,最后的组装则可能在位于北德文斯克的北方机械制造厂。
在选择建造“西北风”的船厂时,法国也协助俄罗斯进行了评估,首先考量的必然是船厂的硬件设施。俄罗斯国内主要的军用造船厂有北方机械制造厂、北方造船厂、杨塔造船厂、阿穆尔造船厂、红星造船厂、波罗的海造船厂以及海军上将造船厂等7家。
“西北风”这样的大型舰艇最好的建造方式是在干船坞中建造,上述7家船厂仅北方机械制造厂和红星造船厂有干船坞,而红星造船厂的船坞太小,无法容纳“西北风”,此前有报道说北方造船厂也在建造一个大型船坞,但是目前还没有进一步的消息。如果无法使用船坞建造,就只能选择在室外船台建造。“西北风”长199米、宽32米,船厂的船台必须大于“西北风”的尺寸,上述7个船厂能满足这个条件的仅有北方机械制造厂、波罗的海造船厂以及海军上将造船厂三家。
此外,还有一个基本条件是船厂的起重能力,舰船在建造时需要起重设备(通常有门座式起重机和门式起重机)调运分段进行总组。根据公开的资料,法国自用的“西北风”中最重的分段达690吨。纵观上述7个船厂,起重能力最强的是北方机械制造厂,也仅能起运520吨的物体,其它船厂的最大起重能力均在200吨以下。从这个角度,目前俄国内尚无满足“西北风”建造条件的船厂,选择条件最接近的北方机械制造厂也只能是无奈之举,但前提是北方机械制造厂必须进行设备的升级。从这里可以看出,当前俄罗斯造船工业的硬件设施几乎可以用“窘迫”来形容。
俄罗斯此次之所以选择由波罗的海造船厂制造分段,可能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虑。其一,北方机械制造厂目前担负着“北风之神”和“亚森”两级核潜艇的制造,还在为印度升级“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未来还要对“纳西莫夫海军上将”号核动力巡洋舰以及可能的“台风”级核潜艇进行升级,任务非常繁重,已经难以腾出手来完整地建造两艘“西北风”。其二,波罗的海造船厂在为印度海军建造完三艘“塔尔瓦尔”级护卫舰之后就再没有订单,目前在造船业务上处于空闲期。而波罗的海船厂在俄罗斯的造船厂中,制造工艺最出色,在新技术的使用上也走在前列,这对于模块化造船十分关键,这或许是俄罗斯选择波罗的海造船厂的重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底圣彼得堡政府正式决定在科特林岛建造一个造船中心,造船中心将以海军上将造船厂为主体,拥有船坞等现代造船的基本硬件设施。这个船厂一旦投入使用,将对俄罗斯建造大型军用舰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不过目前谈论新造船中心何时投产,还为时尚早。如何使用?
在“西北风”进入俄罗斯海军之后,它将被如何使用也是人们一直在讨论的话题。最主要的原因是,俄罗斯海军此前从未有过类似舰艇的使用经验,同时西方舰艇与苏/俄在使用维护上也有一定区别。此外,“西北风”将被部署于何处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因为这种级别舰艇的部署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了俄军乃至俄国家的战略方向。
谁来使用? 前文提到俄罗斯购买的前两艘“西北风”分别被以地名命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号和“塞瓦斯托波尔”号,有一些猜测认为这两艘“西北风”会否按地名被部署到相应的海军舰队,也就是太平洋舰队和黑海舰队。目前可以肯定的是“符拉迪沃斯托克”号必将会被部署到太平洋舰队,而“塞瓦斯托波尔”的情况则不确定,有消息说它也将被部署到太平洋舰队。根据俄军的说法,“西北风”首先部署太平洋舰队主要是因为其与日本在北方四岛归属问题上的争端,俄方需要及时向这些岛屿运送部队。而如果“塞瓦斯托波尔”被部署到黑海舰队也是可以理解的,近年来黑海舰队已经成为俄海军任务最为繁重的一支舰队,阴晴不定的北高加索地区以及复杂的叙利亚局势都要它去应对。
在未来,北方舰队也是必定会装备“西北风”的,因为“西北风”强大的投送能力将有助于未来俄罗斯维护其在北极的利益。目前还没有波罗的海舰队要装备“西北风”的消息,但如果装备的话,“西北风”搭载的直升机将有利于向该区域分散的地点投送兵力。有趣的是,法国向俄罗斯出售“西北风”本已经遭到了北约国家,尤其是位于波罗的海几个国家的强烈反对,如果“西北风”确实部署到波罗的海舰队,将会使法国极为难堪。
怎么使用? 在购买“西北风”之前,俄罗斯还没有类似舰艇的使用经验。苏联曾效仿美国的“塔拉瓦”级两栖攻击舰,发展了一款名为11780型的两栖攻击舰,由于用途相似,它也被称作“伊万塔拉瓦”。不过随着苏联的解体,这个项目也胎死腹中。
未来俄海军对“西北风”的使用应该会根据它的特长进行。首当其冲的便是“西北风”强大的指挥控制功能,它将作为一个指挥中心,在包括太平洋在内的所有任务海区指挥不同的水面舰艇、潜艇以及海军航空兵。不过,在西方国家这种舰只通常会成为舰队旗舰,而在俄罗斯可能性不大,因为俄海军通常倾向于用“基洛夫”、“光荣”这样火力强大的军舰作为旗舰。此外,俄军看重的是“西北风”的直升机携带能力,因此它将作为直升机搭载平台,将直升机投放到预定的海域或海岸执行类似反潜等任务。最后俄海军考虑的才是投送海军陆战队,进行两栖作战。当然,“西北风”上还有69张医疗床位及专门的手术室,所以也可兼职为医院船,在和平时期执行撤侨以及人道救援任务。
如何保障?俄罗斯海军没有使用过类似“西北风”这样的舰艇,那么这种舰艇的后勤维护在未来也将是俄海军所面临的课题。一直以来,包括海军装备在内的苏联军事装备的寿命通常都比西方国家的同类装备短,这主要是苏联往往更注重武器的建造,而忽略了对装备的维护。俄海军的这种情况会否随着“西北风”的到来而有所改变值得关注,因为西方国家的武器装备通常比苏/俄产品精细,需要更好的维护。目前俄海军基地中缺乏与“西北风”配套的维护设施,俄军目前也意识到了这点,有消息说法国的DCNS公司有可能协助俄海军进行海军基地的建设。如果俄海军能够通过“西北风”的引进也学习到其装备维护体系,那么这将是另一个重大收获。
其实自从俄罗斯表达了采购“西北风”的意向之后,人们对俄罗斯采购意图及影响的讨论从未间断过。随着第一艘舰的开工建造,并计划在2015年交付使用,重重迷雾正逐渐散去。
俄版“西北风”
2012年2月1日,法国为俄罗斯建造的第一艘“西北风”级“符拉迪沃斯托克”号正式开工,第二艘“塞瓦斯托波尔”号也将在今年开工。这标志着俄距得到“西北风”又近了一步。由于俄海军的使用环境和搭载的装备有所不同,因此为俄建造的“西北风”将在自用版的基础上进行一些修改。
首先,俄海军的“西北风”很多时候都必须在北冰洋活动,因此舰上的通风系统必须做出修改,以防止舰内形成冰块。其次,因为俄海军的“西北风”将搭载的卡29M/卡-52K直升机均采用共轴双旋翼设计,因此飞机高度要比法军使用的直升机高,这就使得必须对“西北风”的机库进行加高。同时由于卡29M/卡-52K较重,因此需要对飞行甲板和直升机升降平台进行加固。此外,由于理念不同,法国的“西北风”自卫能力十分薄弱,显然传统上十分追求火力的俄海军对此不会放心。据称俄海军将为“西北风”装备包括超音速反舰导弹在内的反舰/防空/反潜武器。为何购买“西北风”?
在俄法的这笔交易中,卖家法国所处的位置相对简单,它要考虑的是出售与否带来的利弊。这笔交易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上的利益对于执政当局来说都是丰厚的,因此即使面临来自盟国的指责,法国最终还是同意出售。而对于买家俄罗斯,它既是一个工业强国,又是一个军售大国,对于这样的巨额军购项目,绝对不会无的放矢。
两栖作战能力按照美国的舰艇分类法则,“西北风”属于直升机船坞登陆舰,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两栖攻击舰。它的满载排水量为21 300吨,可携带16架lO吨级直升机、4艘小型登陆艇或2艘LCAC气垫登陆艇、450名士兵以及13辆主战坦克或70辆战斗车辆。这种舰艇最早起源于美国,是“垂直输送”理论的衍生物,后来随着“超地平线登陆”理论的出现,才升级到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式,集传统的两栖攻击舰、船坞登陆舰和船坞运输舰于一体,成为一种通用的大型登陆作战舰艇。
俄海军司令在谈及引进“西北风”时,不时提及俄格冲突,说“黑海舰队如果有这种舰艇将在40分钟内完成任务,而不是我们使用的26小时”。因为在当时,俄海军登陆舰队在向阿布哈兹投送兵力时,就遇到了由于吃水太深无法进入港口,只能转往海滩执行相应任务的尴尬。俄海军现有的登陆舰艇,包括在建的11711型登陆舰,均以传统的抢滩登陆为基本作战任务,缺乏基本的直升机垂直投送能力,更遑论对敌纵深进行突袭。
格鲁吉亚战场还暴露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在战斗的前几天,由于北高加索地区夏季气候的原因,俄直升机部队无法满载武器进入战场,因此俄军在前几日无法得到直升机近距离的空中支援,直接影响了俄军在冲突中的推进速度。而在2011年的利比亚冲突中,法军通过“西北风”向利比亚部署了相当数量的“虎”式武装直升机。
可以说,是俄格冲突让俄军意识到了“西北风”这类舰艇对俄军的重要性。
战场管理系统“西北风”在国外普遍被称为“直升机船坞登陆舰/两栖攻击舰”,不过在法国它则被称作“前沿部署与指挥舰”(BPC),这个名字体现了“西北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备充当舰队指挥舰的能力。
“西北风”上有一个850平方米的指挥中心,工作人员约150人,而“西北风”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移动的战区司令部,主要得益于舰上装备的SENIT-9战场管理系统。SENIT-9由法国泰利斯公司研制,是SENIT系列战场系统的最新成员。它衍生自美国海军的“战术信息系统”,可同时跟踪处理1000个数据信息。目前,类似的系统只有美国和法国等少数国家拥有。在“西北风”上与SENIT-9配套的有MRR-3D-NG三坐标雷达和一些导航雷达,都是法国以及许多西方国家海军的现役先进装备。可以说,这一套战场指挥系统是“西北风”的主要价值所在。
由于SENIT-9技术“敏感”,它也成了交易的主要障碍。俄方希望得到包括“西北风”船体建造技术及SENIT-9的技术转让,但是法国只愿意给俄方SEINT-9设备本身,不愿转让技术。不过,根据目前情况分析,法方至少已经同意提供系统的源代码给俄罗斯,这也意味着,一旦“西北风”进入俄海军,俄海军将首次获得专用的先进编队指挥与控制能力。电子技术一直是苏/俄落后于西方国家的主要领域,如果俄罗斯确实获得“西北风”上的技术,即便只是样品,对于系统整合能力超强的俄罗斯科研队伍来说,其意义也非同一般。
制造技术“西北风”另一个值得称道的地方在于它采用的是模块化建造方式。它将舰体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由于武器较少,主要是舰员的居住区以及指挥中心,与民用造船的区别不是很大,因此建造工作交予了擅长大型民用船舶建造的法国STX公司,前部的建造大量采用了民用造船技术。后部包括了弹药库、直升机等军舰的关键所在,因此由擅长军用舰艇制造的DCNS公司负责,此外舰上包括雷达在内的一些军用电子设备的安装也都由DCNS负责。即便如此,DCNS公司还是将舰体后部一些“非军事”部分转交给波兰造船厂进行建造。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模块化造船的高度灵活性。
模块化建造方式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加快建造进度,而且通常采用的分布式建造方式还可以为政府产生附加的政治和经济效益。但这种建造方式设计难度大,对制造工艺的要求更是极高,因此只有欧美几个强国才能成熟应用。
俄罗斯虽然也是一个工业强国,但是它的制造工艺普遍较为“粗糙”。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造船工业的建造技术和设备一直裹足不前,其整体技术水平与欧美造船强国有着不下15年的差距,这也是当前俄罗斯造船工业无法按时为俄海军提供相应质量和数量舰艇的根本原因之一。一旦引进了“西北风”的建造技术,必将使俄造船工业获得当前最先进的船舶建造技术,其意义无法估量。用俄海军司令的原话来讲就是,“对我们来说,建造技术的获得比舰艇本身更为重要。我们需要学习如何利用最先进的技术在俄国内建造类似舰艇,这种经验的获得也将帮助我们在未来建造航空母舰。” 俄产“西北风”由谁建造?
根据计划,除了在法国建造的两艘,俄罗斯还将自己建造两艘“西北风”,虽然具体建造日期并未确定,但负责建造的船厂已基本确定。俄罗斯将首次采取分段建造和组装分别交由两个船厂负责的模式,船体分段的建造将由位于圣彼得堡的波罗的海造船厂负责,最后的组装则可能在位于北德文斯克的北方机械制造厂。
在选择建造“西北风”的船厂时,法国也协助俄罗斯进行了评估,首先考量的必然是船厂的硬件设施。俄罗斯国内主要的军用造船厂有北方机械制造厂、北方造船厂、杨塔造船厂、阿穆尔造船厂、红星造船厂、波罗的海造船厂以及海军上将造船厂等7家。
“西北风”这样的大型舰艇最好的建造方式是在干船坞中建造,上述7家船厂仅北方机械制造厂和红星造船厂有干船坞,而红星造船厂的船坞太小,无法容纳“西北风”,此前有报道说北方造船厂也在建造一个大型船坞,但是目前还没有进一步的消息。如果无法使用船坞建造,就只能选择在室外船台建造。“西北风”长199米、宽32米,船厂的船台必须大于“西北风”的尺寸,上述7个船厂能满足这个条件的仅有北方机械制造厂、波罗的海造船厂以及海军上将造船厂三家。
此外,还有一个基本条件是船厂的起重能力,舰船在建造时需要起重设备(通常有门座式起重机和门式起重机)调运分段进行总组。根据公开的资料,法国自用的“西北风”中最重的分段达690吨。纵观上述7个船厂,起重能力最强的是北方机械制造厂,也仅能起运520吨的物体,其它船厂的最大起重能力均在200吨以下。从这个角度,目前俄国内尚无满足“西北风”建造条件的船厂,选择条件最接近的北方机械制造厂也只能是无奈之举,但前提是北方机械制造厂必须进行设备的升级。从这里可以看出,当前俄罗斯造船工业的硬件设施几乎可以用“窘迫”来形容。
俄罗斯此次之所以选择由波罗的海造船厂制造分段,可能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虑。其一,北方机械制造厂目前担负着“北风之神”和“亚森”两级核潜艇的制造,还在为印度升级“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未来还要对“纳西莫夫海军上将”号核动力巡洋舰以及可能的“台风”级核潜艇进行升级,任务非常繁重,已经难以腾出手来完整地建造两艘“西北风”。其二,波罗的海造船厂在为印度海军建造完三艘“塔尔瓦尔”级护卫舰之后就再没有订单,目前在造船业务上处于空闲期。而波罗的海船厂在俄罗斯的造船厂中,制造工艺最出色,在新技术的使用上也走在前列,这对于模块化造船十分关键,这或许是俄罗斯选择波罗的海造船厂的重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底圣彼得堡政府正式决定在科特林岛建造一个造船中心,造船中心将以海军上将造船厂为主体,拥有船坞等现代造船的基本硬件设施。这个船厂一旦投入使用,将对俄罗斯建造大型军用舰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不过目前谈论新造船中心何时投产,还为时尚早。如何使用?
在“西北风”进入俄罗斯海军之后,它将被如何使用也是人们一直在讨论的话题。最主要的原因是,俄罗斯海军此前从未有过类似舰艇的使用经验,同时西方舰艇与苏/俄在使用维护上也有一定区别。此外,“西北风”将被部署于何处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因为这种级别舰艇的部署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了俄军乃至俄国家的战略方向。
谁来使用? 前文提到俄罗斯购买的前两艘“西北风”分别被以地名命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号和“塞瓦斯托波尔”号,有一些猜测认为这两艘“西北风”会否按地名被部署到相应的海军舰队,也就是太平洋舰队和黑海舰队。目前可以肯定的是“符拉迪沃斯托克”号必将会被部署到太平洋舰队,而“塞瓦斯托波尔”的情况则不确定,有消息说它也将被部署到太平洋舰队。根据俄军的说法,“西北风”首先部署太平洋舰队主要是因为其与日本在北方四岛归属问题上的争端,俄方需要及时向这些岛屿运送部队。而如果“塞瓦斯托波尔”被部署到黑海舰队也是可以理解的,近年来黑海舰队已经成为俄海军任务最为繁重的一支舰队,阴晴不定的北高加索地区以及复杂的叙利亚局势都要它去应对。
在未来,北方舰队也是必定会装备“西北风”的,因为“西北风”强大的投送能力将有助于未来俄罗斯维护其在北极的利益。目前还没有波罗的海舰队要装备“西北风”的消息,但如果装备的话,“西北风”搭载的直升机将有利于向该区域分散的地点投送兵力。有趣的是,法国向俄罗斯出售“西北风”本已经遭到了北约国家,尤其是位于波罗的海几个国家的强烈反对,如果“西北风”确实部署到波罗的海舰队,将会使法国极为难堪。
怎么使用? 在购买“西北风”之前,俄罗斯还没有类似舰艇的使用经验。苏联曾效仿美国的“塔拉瓦”级两栖攻击舰,发展了一款名为11780型的两栖攻击舰,由于用途相似,它也被称作“伊万塔拉瓦”。不过随着苏联的解体,这个项目也胎死腹中。
未来俄海军对“西北风”的使用应该会根据它的特长进行。首当其冲的便是“西北风”强大的指挥控制功能,它将作为一个指挥中心,在包括太平洋在内的所有任务海区指挥不同的水面舰艇、潜艇以及海军航空兵。不过,在西方国家这种舰只通常会成为舰队旗舰,而在俄罗斯可能性不大,因为俄海军通常倾向于用“基洛夫”、“光荣”这样火力强大的军舰作为旗舰。此外,俄军看重的是“西北风”的直升机携带能力,因此它将作为直升机搭载平台,将直升机投放到预定的海域或海岸执行类似反潜等任务。最后俄海军考虑的才是投送海军陆战队,进行两栖作战。当然,“西北风”上还有69张医疗床位及专门的手术室,所以也可兼职为医院船,在和平时期执行撤侨以及人道救援任务。
如何保障?俄罗斯海军没有使用过类似“西北风”这样的舰艇,那么这种舰艇的后勤维护在未来也将是俄海军所面临的课题。一直以来,包括海军装备在内的苏联军事装备的寿命通常都比西方国家的同类装备短,这主要是苏联往往更注重武器的建造,而忽略了对装备的维护。俄海军的这种情况会否随着“西北风”的到来而有所改变值得关注,因为西方国家的武器装备通常比苏/俄产品精细,需要更好的维护。目前俄海军基地中缺乏与“西北风”配套的维护设施,俄军目前也意识到了这点,有消息说法国的DCNS公司有可能协助俄海军进行海军基地的建设。如果俄海军能够通过“西北风”的引进也学习到其装备维护体系,那么这将是另一个重大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