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项重点目标分支,在这分支之下又包含了对于文字、语句和篇章的不同阅读教学方式,是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积极运用主题教学模式,扩展学生的语文知识内容,让学生在语文知识的海洋中获得学习的乐趣,强化学生的语文学习体验。
一、引导统整分析,确定主题教学目标
现在所使用的小学语文课本都是编写小组经过反复研讨和论证后编纂而成的,对于每一个阶段和每一个单元的课程分布都有其特定的目的性,在整体难度分配方式中主要考虑了以下三个要素:首先,每一个阶段和单元内的课文整体学习难度要比较接近,不能出现突然高出这一阶段学生学习和理解能力的课文的情况,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对于同一个阶段或单元中的课文编排通常会有一个共同的内核,方便学生对整体单元的课文进行巩固理解;第三,同一个单元中的课文设置通常会选择多样化的文体,方便学生观察同一个内容在不同文体形式下是如何进行表达的。
例如,一位教师在对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和第七单元进行教学时,就将主要写景的课文进行了归纳串讲,让学生切实从《鸟的天堂》中掌握了如何写动物的技巧,从《四季之美》中掌握了如何写环境景色的技巧,从《月迹》这篇课文中掌握了如何写不同光影变化下景色的技巧等。这一单元的安排对于提升学生在写作中描写景物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都是经过精心编排的,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领会编者的安排用意,切实将课本用好。此外,教师还可以在单元统整教学中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进行衔接,让学生在拓展阅读的过程中更好地受到文化熏陶,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让学生健康发展。
二、融合生活阅读,丰富主题教学内容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单独的主题,而其中课文的选编则全部都是围绕着这个主题进行的,是对学生在某一知识点上的强化训练。而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知识拓展和延伸,并将相关的知识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相结合,便于学生理解文本内涵的同时还能保障学生将语文科目中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之中。
例如,一位教师在对《礼物》这一篇课文进行教学时,为学生找到了一篇关于一位老人在临终前将遗产全部捐献给落后贫困地区儿童教育事业的新闻,让学生结合现实中的例子和课文中所提到的故事,综合理解为什么说贫困地区的学生努力学习就是给老人最好的礼物和报答,以及为何老人的所作所为同样也是他总结整个人生后送给社会的礼物等。通过这节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对于礼物这一词拥有了全新的认识并且能够理解较为抽象的礼物概念,还拓宽了思考问题的视野。
通过上述教学片段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适当引入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对完成教学任务具有积极的帮助。如此一来,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够学到语文科目的知识,同时还能在教师的带领下体会世界的真善美。只有做到着眼学生的发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才能促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基于读写结合,提升主题教学效率
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将阅读学习与写作学习相结合,每学习一个单独主题的单元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所学主题自行写作一篇同一主题下的文章,这样可以实现巩固学生对所学主题和课文的理解,与此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从而达成学以致用的目的。
例如,一位教师在对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少年闰土》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两篇课文所在单元进行教学时,站在宏观的角度上首先为学生介绍鲁迅的生平及其创作经历,让学生对鲁迅有了直观的了解后,随后让学生用课文中不同角度的展示来印证自己脑海中的想法。最后,在单元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我眼中的鲁迅先生”为主题进行写作,并在班级内开展交流和展示活动,帮助学生将这一单元所传递的知识点记忆的更加牢固。
学生在学习以某个主题为核心的单元内容时,需要不断深入和强化对该主题的理解,并且将其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成为自身的语文能力。因此,教师对相关主题的解构和介绍就尤为关键,如果能够切实做到“掰开揉碎”并传授给学生,学生掌握这一主题表达方式的难度将会大大降低,学习效果也会得到强化。
例如,一位教师在对《少年闰土》所在的以鲁迅文章为核心的单元进行教学时,向学生完整而全面地介绍了鲁迅的创作历程,同時还介绍了其当时所处的时代以及后世对他的评价,在学生脑海中树立起一个立体的伟大的文学家形象。接着,从课本中关于回忆鲁迅先生的课文入手,将其在我国现代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进行进一步的强调,巩固学生对鲁迅先生的认识。最后,以鲁迅先生所创作的《好的故事》和《少年闰土》两篇课文为基础,介绍和分析鲁迅先生在写作时的语言习惯和写作风格等,并提出对一些名句进行背诵记忆的要求。
上述教学方式既做到了紧紧围绕鲁迅先生这一主题,又做到了全方位多角度地向学生展示关于鲁迅先生的相关知识及写作技巧,帮助学生深刻记忆其人、其文以及其思想的伟大,促使他们认识到鲁迅先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并且从感情上真正做到发自内心地喜爱和推崇这位文学巨匠。
四、基于主题整合,拓展主题教学空间
教师还可以对课外的阅读文本材料进行整合推荐,以课本中某一个单元或是学生感兴趣的主题为核心,推荐相关的文本让学生进行阅读和延伸学习,拓宽其语文学习的视野。因此,在选定主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发展为出发点进行灵活把握,将健康有益的知识介绍和推荐给学生。
例如,一位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学习时,了解到很多学生对于唐诗都有一定的积累并且有较大的兴趣。这位教师便专门设计了一个教学主题“读懂唐诗”,整合了该学期语文课本中所有的唐诗内容,并且向学生继续推荐了一系列有关唐诗的书籍作为延伸阅读素材,从每一首诗的创作过程和著名诗人生活经历等方面入手,先激发学生学习唐诗的兴趣以及了解诗人的意愿,随后让学生在唐诗的阅读和理解过程中能够对诗人当时的创作环境产生代入和共情,从而达到更科学、深入理解每一首诗的目的。同时,教师还要求学生在阅读和学习唐诗的过程中勤于摘录,将一些自己感受较深或者感觉非常好的诗句进行摘抄,或者对某一首诗和某一个句子进行点评并且书面记录,在日后复习的过程中也能够很准确地把握当时对于某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整合同一个单元的主题以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是小学语文教师常用的手段之一,教师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好这一方式才是发挥其效果的关键。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以课本教材作为教学的基础,在引入非课本文本材料时一定注意在学生学习和阅读中所占有的比重,避免出现“喧宾夺主”的情况,确保课堂效率的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张妤)
一、引导统整分析,确定主题教学目标
现在所使用的小学语文课本都是编写小组经过反复研讨和论证后编纂而成的,对于每一个阶段和每一个单元的课程分布都有其特定的目的性,在整体难度分配方式中主要考虑了以下三个要素:首先,每一个阶段和单元内的课文整体学习难度要比较接近,不能出现突然高出这一阶段学生学习和理解能力的课文的情况,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对于同一个阶段或单元中的课文编排通常会有一个共同的内核,方便学生对整体单元的课文进行巩固理解;第三,同一个单元中的课文设置通常会选择多样化的文体,方便学生观察同一个内容在不同文体形式下是如何进行表达的。
例如,一位教师在对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和第七单元进行教学时,就将主要写景的课文进行了归纳串讲,让学生切实从《鸟的天堂》中掌握了如何写动物的技巧,从《四季之美》中掌握了如何写环境景色的技巧,从《月迹》这篇课文中掌握了如何写不同光影变化下景色的技巧等。这一单元的安排对于提升学生在写作中描写景物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都是经过精心编排的,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领会编者的安排用意,切实将课本用好。此外,教师还可以在单元统整教学中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进行衔接,让学生在拓展阅读的过程中更好地受到文化熏陶,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让学生健康发展。
二、融合生活阅读,丰富主题教学内容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单独的主题,而其中课文的选编则全部都是围绕着这个主题进行的,是对学生在某一知识点上的强化训练。而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知识拓展和延伸,并将相关的知识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相结合,便于学生理解文本内涵的同时还能保障学生将语文科目中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之中。
例如,一位教师在对《礼物》这一篇课文进行教学时,为学生找到了一篇关于一位老人在临终前将遗产全部捐献给落后贫困地区儿童教育事业的新闻,让学生结合现实中的例子和课文中所提到的故事,综合理解为什么说贫困地区的学生努力学习就是给老人最好的礼物和报答,以及为何老人的所作所为同样也是他总结整个人生后送给社会的礼物等。通过这节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对于礼物这一词拥有了全新的认识并且能够理解较为抽象的礼物概念,还拓宽了思考问题的视野。
通过上述教学片段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适当引入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对完成教学任务具有积极的帮助。如此一来,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够学到语文科目的知识,同时还能在教师的带领下体会世界的真善美。只有做到着眼学生的发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才能促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基于读写结合,提升主题教学效率
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将阅读学习与写作学习相结合,每学习一个单独主题的单元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所学主题自行写作一篇同一主题下的文章,这样可以实现巩固学生对所学主题和课文的理解,与此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从而达成学以致用的目的。
例如,一位教师在对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少年闰土》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两篇课文所在单元进行教学时,站在宏观的角度上首先为学生介绍鲁迅的生平及其创作经历,让学生对鲁迅有了直观的了解后,随后让学生用课文中不同角度的展示来印证自己脑海中的想法。最后,在单元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我眼中的鲁迅先生”为主题进行写作,并在班级内开展交流和展示活动,帮助学生将这一单元所传递的知识点记忆的更加牢固。
学生在学习以某个主题为核心的单元内容时,需要不断深入和强化对该主题的理解,并且将其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成为自身的语文能力。因此,教师对相关主题的解构和介绍就尤为关键,如果能够切实做到“掰开揉碎”并传授给学生,学生掌握这一主题表达方式的难度将会大大降低,学习效果也会得到强化。
例如,一位教师在对《少年闰土》所在的以鲁迅文章为核心的单元进行教学时,向学生完整而全面地介绍了鲁迅的创作历程,同時还介绍了其当时所处的时代以及后世对他的评价,在学生脑海中树立起一个立体的伟大的文学家形象。接着,从课本中关于回忆鲁迅先生的课文入手,将其在我国现代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进行进一步的强调,巩固学生对鲁迅先生的认识。最后,以鲁迅先生所创作的《好的故事》和《少年闰土》两篇课文为基础,介绍和分析鲁迅先生在写作时的语言习惯和写作风格等,并提出对一些名句进行背诵记忆的要求。
上述教学方式既做到了紧紧围绕鲁迅先生这一主题,又做到了全方位多角度地向学生展示关于鲁迅先生的相关知识及写作技巧,帮助学生深刻记忆其人、其文以及其思想的伟大,促使他们认识到鲁迅先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并且从感情上真正做到发自内心地喜爱和推崇这位文学巨匠。
四、基于主题整合,拓展主题教学空间
教师还可以对课外的阅读文本材料进行整合推荐,以课本中某一个单元或是学生感兴趣的主题为核心,推荐相关的文本让学生进行阅读和延伸学习,拓宽其语文学习的视野。因此,在选定主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发展为出发点进行灵活把握,将健康有益的知识介绍和推荐给学生。
例如,一位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学习时,了解到很多学生对于唐诗都有一定的积累并且有较大的兴趣。这位教师便专门设计了一个教学主题“读懂唐诗”,整合了该学期语文课本中所有的唐诗内容,并且向学生继续推荐了一系列有关唐诗的书籍作为延伸阅读素材,从每一首诗的创作过程和著名诗人生活经历等方面入手,先激发学生学习唐诗的兴趣以及了解诗人的意愿,随后让学生在唐诗的阅读和理解过程中能够对诗人当时的创作环境产生代入和共情,从而达到更科学、深入理解每一首诗的目的。同时,教师还要求学生在阅读和学习唐诗的过程中勤于摘录,将一些自己感受较深或者感觉非常好的诗句进行摘抄,或者对某一首诗和某一个句子进行点评并且书面记录,在日后复习的过程中也能够很准确地把握当时对于某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整合同一个单元的主题以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是小学语文教师常用的手段之一,教师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好这一方式才是发挥其效果的关键。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以课本教材作为教学的基础,在引入非课本文本材料时一定注意在学生学习和阅读中所占有的比重,避免出现“喧宾夺主”的情况,确保课堂效率的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张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