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贿赂案件侦查中“辩诉交易”的适用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j_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贿赂作为一种丑陋的社会现象,严重侵蚀着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惩治贿赂犯罪一直是我国惩治和遏制腐败的重点。近年来,我国各级检察机关的反贪污贿赂部门在工程建设、民生、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有效查处一批批行贿受贿案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应当看到,当前我们惩治腐败的力度与人民群众对惩治贪腐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现实社会中腐败贿赂之风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变。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之下,除了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惩治腐败的手段之外,笔者认为我们应当合理借鉴国外行之有效的“辩诉交易”制度,在贿赂案件侦查中适用辩诉交易,有利于提高侦查贿赂案件的成功率和效率,加大惩治腐败的力度,有效惩治和预防贿赂腐败。
  一、 贿赂案件侦查中适用辩诉交易必要性分析
  辩诉交易(Plea Bargaining OR Plea Negotiation)始创于美国,指在法院开庭审理刑事案件之前,检察官因为掌握被告人犯罪的证据较少,且收集证据比较困难或代价高昂,为避免所指控的罪名不能成立,或为节约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以做出较轻的指控,许诺代为向法官求情为代价,换取被告人的有罪供述,而与被告人的辩护律师在庭外讨价还价达成妥协的一种制度。[1]目前该制度在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采用。检察官适用辩诉交易有两个前提,其一是为指控更为严重的犯罪,其二是有罪证据不够充分。在笔者看来,“辩诉交易”这样一种极具实用价值的诉讼制度或措施非常有必要引入到我国职务犯罪特别是贿赂案件的侦查中来:
  1、隐蔽性强、收集证据难是查处贿赂案件的主要特点。绝大多数的行受贿都是一对一的现金交易,而钱权交易双方都是高智商,不是领导干部就是成功商人,在目前金融财务体制不健全,官员财产未受监管的情况下,资金流向很难发现。要证实一对一的行受贿犯罪,除非双方当事人开口。但即使收集到了有罪供述,也缺乏其他书证、物证作有力支撑,而一旦犯罪嫌疑人翻供、证人变证,检察机关反贪部门就处于被动局面。而在侦查阶段引入“辩诉交易”,不但有助于取得案件一对一关键证据,推动案件的侦查,避免因证据不足无法指控行受贿犯罪事实之外,也可以缓解大量线索、案件积压带给反贪部门的沉重压力,节约诉讼承办人,提高办案效率。
  2、刑诉法看似赋予了更多的侦查权,司法实践中却相反。新刑诉法赋予了侦查机关技侦权,但规定必须是立案之后,且有一系列严格报批程序。而司法实践中必须要取得了确实充分证据才能立案侦查,立案之后的侦查只是进一步完善取证。因此,技侦手段也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另外,刑诉法规定传唤、拘传持续时间不超过12小时,案情特别重大、复杂,需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不超过24小时。但司法实践中有多少犯罪嫌疑人是在12小时内开口承认犯罪事实的?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有哪个检察机关敢肯定说可以采取拘留、逮捕措施?实践中往往打擦边球,对党员等领导干部借用纪委力量和时间查处受贿犯罪、对从事经营活动的行贿人借用工商行政的力量和时间进行查处,非常不规范。引入“辩诉交易”能够有效避免12小时内因无法取得关键证据而不理智地采取刑讯逼供、诱供骗供等非法取证行为,规范侦查行为,更严厉打击受贿等职务犯罪。
  3、行贿犯罪和受贿犯罪是对和犯,但对于这两种犯罪的处罚却不宜“对和”。究其原因,惩治贿赂犯罪主要是打击国家工作人员的受贿犯罪,行贿只是受贿犯罪的一个诱发因素,“来而不往非礼也”、“官不打送礼的”等处事理念在很多人的头脑中根深蒂固。所以贿赂案件发生后,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认为贪官太贪,应当严惩受贿的官员,而对是否处罚行贿者不关心。由于贿赂犯罪非常隐蔽,发现和证明犯罪主要依靠双方口供。对于行贿者来说,承认行贿的事实意味着今后将面临失去在该行业立足和生存之本,如果还要对行贿犯罪严惩不贷,试想,今后还有哪个行贿者会配合检察机关做出有罪供述,行贿者不开口,检察机关又如何来查处受贿犯罪?受贿者大多权贵,实践中贿赂案件的侦查都是从行贿人入手突破,并大量地运用行贿人的配合进行交易豁免来指控受贿犯罪。可见,侦查阶段引入“辩诉交易”制度,通过与行贿人、污点证人辩诉交易、兑现政策,从而发现和证实受贿犯罪,并不是创新,而是把过去本来就存在的一种侦查贿赂犯罪特有的“侦查策略”演变成规范、明文的规定,更好地促进贿赂案件的侦查工作。
  二、 辩诉交易在贿赂案件侦查中的适用
  与法庭审理阶段或者起诉阶段使用的辩诉交易不同,侦查阶段适用辩诉交易主要解决的是发现能够定罪的证据或者涉嫌犯罪的线索等问题,而前者主要是解决诉讼效率和节约诉讼成本等问题。侦查自身具备的秘密性、强制性等属性要求我们在运用辩诉交易过程中必须严格确定辩诉交易的范围、原则、启动程序、司法监督和救济等。
  1、辩诉交易在贿赂案件侦查中的适用原则。一是双方自愿原则。侦查机关不得以强制性方式要求对方同意相关条件,侦查人员在辩诉交易之前必须书面或口头告知对方有拒绝“豁免交易”的权利,如果侦查人员采用强制方式要求对方同意,则视为非法证据排除。二是诚实信用原则。侦查人员不得以无法实现的罪行减免或刑罚减免作为交易砝码,对于不确定的豁免因素应当在辩诉交易前进行风险提示。当事人也不得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故意夸大相关罪行,否则将承担相应作伪证的法律责任。三是相对合理原则,即不得牺牲较大罪行来交易换取较小罪行的指控,如侦查人员为了指控几万元的受贿事实,从而用走私几百万元的犯罪事实进行辩诉交易。
  2、贿赂案件侦查中参与辩诉交易的主体。辩诉交易在我国尚属于新鲜事物,可借鉴国外理论和实践。在国外,参与辩诉交易的主体是检察官和被告人,一般都是通过辩护律师进行交易的,而法官和被害人通常不参与。由于在贿赂案件中被害人往往不明确,故可参与辩诉交易的主体应当是侦查人员、行贿人、受贿人。
  3、辩诉交易的范围和内容。贿赂案件侦查中适用辩诉交易应当局限于“定罪证据有所欠缺、事实尚未完全清楚”的案件,侦查人员按照常规的侦查方式很难取证查明,而通过辩诉交易,在不损害司法公正性和法律的严肃性前提下,取得证明行受贿犯罪事实的关键证据。辩诉交易的内容既包括案件本身,例如以犯罪嫌疑人认罪换取从轻、减轻处罚,也包括以行为人其他较小罪行或者违法、违纪行为的不予追究或免予处罚来换取对较大罪行的指控,如免予追究行贿人嫖娼的违法行为以换取其给予受贿人钱财的指控。   4、贿赂案件侦查中适用辩诉交易的具体流程。对外流程包括“提出、协商、完成”三个阶段,对内流程包括“请示、分管检察长审批、检察长审批、上级检察机关报备”四个阶段。在对外流程中,提出阶段即侦查人员根据自己所掌握的证据材料,估算对案件的侦破、指控难度和费用投入,确定是否运用“辩诉交易”,相对人在律师的指导下,依据自己所犯罪行估计自己可能被判处的刑罚以及采用“辩诉交易”后所获得的减免,确定是否运用“辩诉交易。”[2]但应当由侦查人员掌握主动权。协商阶段即经过双方接触,对他方提出的豁免条件、程度、定罪证据等进行判断,最终达成一致。完成阶段即双方协商一致后,将辩诉交易的内容明确记录在案,并签字认可,随后按照双方签字的内容进行实施。在对内流程中,反贪部门的侦查人员认为需要辩诉交易的,应提请局领导批示,经局里研究和调查后认为有条件实行辩诉交易的,应提请分管检察长批准,并报检察长批示。在辩诉交易完成后,应当将交易双方签订的书面内容以及交易情况汇总后报上级人民检察机关备案。
  5、辩诉交易的规范和监督。辩诉交易在给侦查工作带来效率和实效的同时,如被滥用或者因辩诉交易而导致钱权交易、践踏法律权威,则与当初设立“辩诉交易”的出发点背道而驰。因此,有必要对辩诉交易进行严格的规范和监督。首先应当由检察机关专门出台有关“辩诉交易”的工作条例,明确交易程序、范围等;其次,对辩诉交易过程采取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并现场封存交本院技术部门保管;再次,应由纪检监察部门对辩诉交易的过程和内容进行监督审查。最后,由上级检察机关对辩诉交易的情况进行备案和督察。
  结语:辩诉交易在我国虽然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议,但由于辩诉交易因能满足我国刑事司法实践的需要而或多或少的存在于司法实践中。笔者认为,与其像影子一样潜于司法实践中,不如通过借鉴、改良国外的辩诉交易制度,作为一种新的刑事司法制度和技术设计,不断完善和尝试,以融入我国刑事诉讼机制和刑事政策,从而有效惩治腐败,促进司法公正与效率。
  注释:
  [1]闫永黎:《辩诉交易在经济犯罪中的适用》,载《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第42页。
  [2]胡绍宝、张炜:《试论“辩诉交易因素”在贪污贿赂犯罪侦查中的存在理性及其司法运行问题研究——以“相对合理主义”为基本视角》,载《犯罪研究》2008年第1期第51页。
  (作者通讯地址: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检察院,上海市 奉贤区 201400)
其他文献
摘要:2013 年 1月1 日,正式实施的新《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八条第二款规定:“人民检察院在立案后,对于重大的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以及利用职权实施的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重大犯罪案件,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可以采取技术侦查措施,按照规定交有关机关执行。”在立法上明确提出了技术侦查措施可以在职务犯罪侦查适用,这是《刑事诉讼法》首次赋予检察机关技术侦查权,为强化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
期刊
摘要:被告人因几元载客费用问题,伙同他人酒后无事生非,持刀随意追砍被害人,致被害人轻伤的行为是构成故意伤害罪还是寻衅滋事罪?本文将结合案例区分两罪之间的界限。  关键词:寻衅滋事罪;故意伤害罪;区分  案情概要  2005年3月26日16时许,被告人田某和邢某(已判决)酒后送朋友去坐车,邢某以摩托车载客工索要车资过高为由对其实施殴打,被告人田某参与殴打并提供刀具给邢某继续追砍被害人,致被害人身体多
期刊
立案是整个刑事诉讼的起始阶段,涉及到公民或法人的行为是否构罪,其行为的合法性直接关系到对犯罪行为的追究和对人民权益的保障。刑事立案监督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检察院实施刑事立案监督,是保障立案行为依法进行、充分全面地发挥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法律监督职能的必然要求。目前,检察机关在刑事案件立案监督方面付出了大量努力,但效果并不如预期的理想,其中的原因多样,既有来自检察机关的内部原因、
期刊
摘要:我国现行的人民监督员制度自确立以来,通过多年实践的探索和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监督效果。但是,其在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现行的人民监督员制度不能很好地满足公众对司法公正的需求,不利于维护司法权威及实现司法公正的需要。因此,在法治社会的今天,转换法治思维十分必要,而完善我国人民监督员制度就显得十分迫切。  关键词:人民监督员;问题;完善  一、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含义及存在的基
期刊
摘要: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在10年前的“十五”规划时期已开始实施,对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制度、政策和技术等层面的原因,保障性住房的建设速度快于供应速度,使得保障需求没有得到充分释放。本文在分析我国多个省份保障性住房空置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剖析我国保障性住房出现空置的原因,并提出应对之策。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空置;原因;建议  一、多省保障性住房出现尴尬状况  (一)保障房
期刊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农村犯罪也呈增长趋势。我国是一个有9亿多农民的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80%,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农村犯罪涉及的地域广、人口多,治理农村的犯罪问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没有农村的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因此,农村犯罪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分析新形势下农村犯罪的特点,寻求
期刊
摘要:调解并非解决矛盾纠纷的“灵丹妙药”,公诉环节的检调对接可能存在着调而不法、调而不公、调而不定、调而不宁的风险。公诉环节的检调对接要规避风险应当考虑明确轻微刑事案件的调解范围,选择检察机关指导下的人民调解与公诉机关参与的法院调解相结合的模式,以及把握好调解尺度。  关键词:检调对接;风险规避  一、关于“检调对接”  “检调对接”,笔者以为并非一个专业的法律概念,更多的是一个司法政策层面的术语
期刊
摘要:近年来,检察机关自侦办案力度逐年加大,在社会上起到强大地威慑和警示作用。但将自侦部门的工作置于国家反腐败体系的大局考量,自身建设存在理念落后、制度缺陷、机制不健全、队伍不整齐等诸多问题。本文结合自侦部门建设中存在的负面因子,并做一些浮浅的设想,以期为决策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反腐败;检察;自侦;重构  一、检察机关自侦部门的职能定位  反腐败工作事关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是一项长期
期刊
民行检察工作与民生息息相关,在保障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方面意义重大,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十四届广州市人大三次会议检察工作报告等文件对全国和广州地区检察机关一年来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指出存在的不足。为了继续保持民行检察工作快速稳步发展,本文结合番禺区检察院的工作实践和一些有益经验,对如何落实坚持以执法办案为中心,积极适应修改后刑诉法、民诉法的新要求,积极发挥民行检察职能、
期刊
有数据表明,在我国目前的刑事审判实践中,大约有80%以上的刑事被害人是无法从被告人方得到赔偿的,被害人及其家属因为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而上访申诉的案件,已经占到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中的相当大比例。在犯罪人死亡、逃逸或者无力支付刑事赔偿款的情况下,得不到赔偿的被害人的生活陷入困顿,他们可能会因此丧失对社会的信心,甚至可能通过自力的方式去寻求公正,并进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刑事被害人是我们司法中长期被忽视的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