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随着新版PEP小学英语教材的出现,如何上好每个单元最后一个课时阅读写作课成为广大小学英语教师和有关专家不断探索和研究的热门课题。日前,我有幸参加了金华市三区小学英语教师教研活动,其中来自东苑小学陶镌老师的一堂阅读写作课让我印象深刻。
小学英语阅读写作教学的实施一般可分为pre-reading,hile-reading和post-reading三个阶段。虽然大致的步骤和方向是确定的,但具体的实施及收效却是因不同的教师和学生而异。陶镌老师这节课让我对小学英语阅读写作教学的策略和教学模式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下面,我就以陶镌老师这堂课为例,对小学英语阅读写作教学的三个阶段分别阐述。
一、阅读前:采用恰当的方式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教师在完成和学生简单的问候之后,通过设计头脑风暴的形式抛出What,When,How,Who,Where,Do you?等几个问题,让学生根据这些提示向老师提问,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老师。
Ss:What is your name?
T:I’m Jane,What is your name?
Ss:Where do you live?
T:I live in 丹溪家苑That is my home,So welcome to my home!
分析:閱读前的准备工作,犹如运动员上赛场前的热身活动,如果做得不充分不到位,在比赛中就很有可能受伤。同样的,阅读前的准备活动没做好,可能会导致接下去的环节不能顺利开展,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所以说,阅读前的导入热身,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一步。如何抓住一个切入点,快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陶镌老师设计的问题导入很有新意,也很有挑战性。
这一环节教师通过学生向老师提问这种新颖的形式向学生介绍自己,目的是引出自己的家并且在下一环节介绍自己的家,不仅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而且过渡巧妙,非常自然地呈现了课题:“My home”。
T:This is my living room. How do you think about my room?
S1:It’s beautiful.
S2:It’s big and clean
T:What do you see in my living room?
S3:I see a TV.
S4:I see some flowers.
T:Where is the TV? Where are the flowers?
S5:The TV is on the wall.
S6:The flowers are on the table.
分析:教师介绍自己的家时精心设计了三个问题,引导学生看图仔细观察并说出答案。问题设计得有层次性,由易到难。简单的问题,学生很快就能从图中找到答案,增强他们的信心和成就感。有难度的问题,教师耐心地引导学生去探究。这个过程,也是师生思维交流碰撞的时刻,同时帮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顺利解决了有关is和are在句子中如何运用的问题,可谓是润物细无声。同时,读前教学所有的语言输出都是让学生在一个个真实的情境中进行的,教师有引导,学生有讨论、有猜测、旧知新知滚动输出。
二、阅读中:设计形式多样的阅读环节,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写作课的难点在于如何在阅读中创造真实和丰富的语境,引导学生接触并熟悉所学的文本,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潜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T: But one day, I can’t find my glasses. Can you find them?
S1: Maybe the glasses are under the table.
S2: Maybe the glasses are on the sofa.
T: Let’s go and have a look.
Glasses, glasses. Where are they? Find them, find them.
I can find them.
分析:教师在这里创设了一个帮老师找眼镜的情境,请学生猜测老师的眼镜会在哪里。用Maybe the glasses are….的句型来找,再一次巩固本节课的描述性句型。预测是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对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输出,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在这个环节创编了一首节奏明快,生动有趣的chant,渗透Can you find them?句型,为接下来文本的教学作好充分准备。不仅解决了文本中的难点词汇,而且还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中。
T:Look! My glasses are in the box.
T:I can find my glasses. Can you find the glasses for Wu Yifan? Where are Wu Yifan’s glasses? Read and circle the answer.
T:Ask ‘Where’questions and answer.
S1:Where are Wu Yifan’s books?
S2:His books are on the sofa.
S3:Where are Wu Yifan’s pens?
S4:His books are on the fridge. 分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比教给他们有限的知识重要一百倍,因为这些将使学生们终身受用。
陶镌老师通过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快速阅读,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把常用的阅读策略有计划有步骤地交给学生,让学生在策略呈现之后,“现学现卖”,马上运用策略,体验策略的有效性,让学生用Where…?句型向同桌提问,活学活用,掌握已学的知识。
三、阅读后:提供宽松的展示平台,升华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后拓展这一环节是阅读写作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巩固学生在本课中掌握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能,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T:My living room is clean,ow about Wu Yifan’s living room?
Ss:It’s not clean.
T:How about your classroom?
Ss:It’s not clean neither.
T:So,et’s work together,ut away the things,K?
S1:The ball is on the desk,can put away the ball in the case.
S2:he rulers are on the desk,can put away the rulers in the pencil box.
分析:表面上來看,阅读课会比较安静和沉闷,学生容易感觉疲劳和失去兴趣。如果没有设计灵活多样的阅读形式,学生的阅读兴趣会如昙花一现,得不到保持。
此时,陶镌老师已将本节课的文本阅读巩固完毕,接下来的拓展环节让人眼前一亮。她出示了学生班级教室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如何将教室整理干净,从文本引申到自己的教室,通过一首歌曲让学生理解会读Put away这个新加入的语言点。顺势开始情感铺垫,引导学生学会收拾屋子、把物品摆放整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用勤劳的双手为自己创造更美的环境。
反思:以前的阅读写作课,似乎总是遵照着听录音——讲解课文——做练习这种模式,让人觉得味同爵蜡,整个课堂死气沉沉,毫无生机。这种教学方式过于单调,过于程序化。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简直是在扼杀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因此,怎样上好阅读写作课,成为了许多小学英语教师心中的一个难题。看了陶镌老师的课以后,有了一种“拨开云雾见天日”的感觉。对于她的阅读写作课的成功之处,我做了以下总结:①要精心设计问题。首先,问题要有层次性,由易到难。简单的问题,学生很快就能从文章中找到答案,增强他们的信心和成就感。有难度的问题,教师应该耐心地引导学生去探究。老师要和学生一起投入到阅读文本中去。这个过程,也是师生思维交流碰撞的时刻。教师应该及时地捕捉学生阅读中存在的困难,并提供相应的帮助。②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把常用的阅读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传授给学生,并及时提供能够应用于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不断地尝试中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阅读的方法。
让学生有独立的时间来思考,少一些机械操练和枯燥的练习,多一些能让学生引起共鸣并且乐意去探索和挑战的任务。让学生不再觉得上阅读课是一种折磨,一种煎熬。阅读课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更多地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体会阅读的乐趣。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真正喜欢上阅读课,愿意上阅读课,使阅读课成为“悦读课”。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年
[2]《小学英语教学精彩片断和课例赏析》,宁波出版社,2007年
[3]《小学英语教学叙事研究》,宁波出版社,2007年
[4]《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小学英语卷》,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8年
[5]《小学英语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
小学英语阅读写作教学的实施一般可分为pre-reading,hile-reading和post-reading三个阶段。虽然大致的步骤和方向是确定的,但具体的实施及收效却是因不同的教师和学生而异。陶镌老师这节课让我对小学英语阅读写作教学的策略和教学模式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下面,我就以陶镌老师这堂课为例,对小学英语阅读写作教学的三个阶段分别阐述。
一、阅读前:采用恰当的方式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教师在完成和学生简单的问候之后,通过设计头脑风暴的形式抛出What,When,How,Who,Where,Do you?等几个问题,让学生根据这些提示向老师提问,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老师。
Ss:What is your name?
T:I’m Jane,What is your name?
Ss:Where do you live?
T:I live in 丹溪家苑That is my home,So welcome to my home!
分析:閱读前的准备工作,犹如运动员上赛场前的热身活动,如果做得不充分不到位,在比赛中就很有可能受伤。同样的,阅读前的准备活动没做好,可能会导致接下去的环节不能顺利开展,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所以说,阅读前的导入热身,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一步。如何抓住一个切入点,快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陶镌老师设计的问题导入很有新意,也很有挑战性。
这一环节教师通过学生向老师提问这种新颖的形式向学生介绍自己,目的是引出自己的家并且在下一环节介绍自己的家,不仅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而且过渡巧妙,非常自然地呈现了课题:“My home”。
T:This is my living room. How do you think about my room?
S1:It’s beautiful.
S2:It’s big and clean
T:What do you see in my living room?
S3:I see a TV.
S4:I see some flowers.
T:Where is the TV? Where are the flowers?
S5:The TV is on the wall.
S6:The flowers are on the table.
分析:教师介绍自己的家时精心设计了三个问题,引导学生看图仔细观察并说出答案。问题设计得有层次性,由易到难。简单的问题,学生很快就能从图中找到答案,增强他们的信心和成就感。有难度的问题,教师耐心地引导学生去探究。这个过程,也是师生思维交流碰撞的时刻,同时帮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顺利解决了有关is和are在句子中如何运用的问题,可谓是润物细无声。同时,读前教学所有的语言输出都是让学生在一个个真实的情境中进行的,教师有引导,学生有讨论、有猜测、旧知新知滚动输出。
二、阅读中:设计形式多样的阅读环节,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写作课的难点在于如何在阅读中创造真实和丰富的语境,引导学生接触并熟悉所学的文本,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潜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T: But one day, I can’t find my glasses. Can you find them?
S1: Maybe the glasses are under the table.
S2: Maybe the glasses are on the sofa.
T: Let’s go and have a look.
Glasses, glasses. Where are they? Find them, find them.
I can find them.
分析:教师在这里创设了一个帮老师找眼镜的情境,请学生猜测老师的眼镜会在哪里。用Maybe the glasses are….的句型来找,再一次巩固本节课的描述性句型。预测是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对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输出,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在这个环节创编了一首节奏明快,生动有趣的chant,渗透Can you find them?句型,为接下来文本的教学作好充分准备。不仅解决了文本中的难点词汇,而且还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中。
T:Look! My glasses are in the box.
T:I can find my glasses. Can you find the glasses for Wu Yifan? Where are Wu Yifan’s glasses? Read and circle the answer.
T:Ask ‘Where’questions and answer.
S1:Where are Wu Yifan’s books?
S2:His books are on the sofa.
S3:Where are Wu Yifan’s pens?
S4:His books are on the fridge. 分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比教给他们有限的知识重要一百倍,因为这些将使学生们终身受用。
陶镌老师通过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快速阅读,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把常用的阅读策略有计划有步骤地交给学生,让学生在策略呈现之后,“现学现卖”,马上运用策略,体验策略的有效性,让学生用Where…?句型向同桌提问,活学活用,掌握已学的知识。
三、阅读后:提供宽松的展示平台,升华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后拓展这一环节是阅读写作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巩固学生在本课中掌握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能,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T:My living room is clean,ow about Wu Yifan’s living room?
Ss:It’s not clean.
T:How about your classroom?
Ss:It’s not clean neither.
T:So,et’s work together,ut away the things,K?
S1:The ball is on the desk,can put away the ball in the case.
S2:he rulers are on the desk,can put away the rulers in the pencil box.
分析:表面上來看,阅读课会比较安静和沉闷,学生容易感觉疲劳和失去兴趣。如果没有设计灵活多样的阅读形式,学生的阅读兴趣会如昙花一现,得不到保持。
此时,陶镌老师已将本节课的文本阅读巩固完毕,接下来的拓展环节让人眼前一亮。她出示了学生班级教室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如何将教室整理干净,从文本引申到自己的教室,通过一首歌曲让学生理解会读Put away这个新加入的语言点。顺势开始情感铺垫,引导学生学会收拾屋子、把物品摆放整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用勤劳的双手为自己创造更美的环境。
反思:以前的阅读写作课,似乎总是遵照着听录音——讲解课文——做练习这种模式,让人觉得味同爵蜡,整个课堂死气沉沉,毫无生机。这种教学方式过于单调,过于程序化。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简直是在扼杀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因此,怎样上好阅读写作课,成为了许多小学英语教师心中的一个难题。看了陶镌老师的课以后,有了一种“拨开云雾见天日”的感觉。对于她的阅读写作课的成功之处,我做了以下总结:①要精心设计问题。首先,问题要有层次性,由易到难。简单的问题,学生很快就能从文章中找到答案,增强他们的信心和成就感。有难度的问题,教师应该耐心地引导学生去探究。老师要和学生一起投入到阅读文本中去。这个过程,也是师生思维交流碰撞的时刻。教师应该及时地捕捉学生阅读中存在的困难,并提供相应的帮助。②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把常用的阅读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传授给学生,并及时提供能够应用于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不断地尝试中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阅读的方法。
让学生有独立的时间来思考,少一些机械操练和枯燥的练习,多一些能让学生引起共鸣并且乐意去探索和挑战的任务。让学生不再觉得上阅读课是一种折磨,一种煎熬。阅读课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更多地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体会阅读的乐趣。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真正喜欢上阅读课,愿意上阅读课,使阅读课成为“悦读课”。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年
[2]《小学英语教学精彩片断和课例赏析》,宁波出版社,2007年
[3]《小学英语教学叙事研究》,宁波出版社,2007年
[4]《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小学英语卷》,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8年
[5]《小学英语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