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0 引言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是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它区别于本科和普通专科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制定出符合高职人才教育的培养方案就成了高职教育的重中之重。但由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相对较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一直是借鉴本科或普通专科的人才培养方式,以至高职教育未能充分体现出其教育优势。本文将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策略作出相应的探讨。
1 中国高职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我国高校的入学率从1979年的4.8%到2015年的80%,说明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而其中以大力发展高职高专教育为主。高职学生入学成绩偏低,以四川为例,文科200分,理科180分的最低录取线。此分数表明高职学生大多偏科,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中为难情绪较大,專研精神不够。因此制定出符合高职人才培养规律和方法的方案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
2 中国高职教育的培养策略
高职高专是以培养企业一线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让学生理论扎实、技术过硬的教育培养策略。
工学结合即为理实一体化教学。让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高职学生可以“做中学”,这样可以避免高职学生“理论知识无用论”的思想。这时对学生的培养要基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提出培养方案,以专题学习、任务学习为主,学生技能学习中学习理论,理论学习后加强对技术的理解,这样的“学中做、做中学”可同时获取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和工作经验,在学校中即可掌握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学会工作”。
校企合作即学校和企业合作办学,可以师资共享、订单培养等多种合作方式。首先企业可以派技术专家到校培训,其次企业可以提供实习基地,让学生真实的体验“工作”。这样学生以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本专业的职业世界,认清本专业的发展趋势,了解相关专业的特性及其对就业者的要求。
3 中国高职教育的培养手段
3.1 规范性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发挥引领作用,所以高职教育中的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教育发展中必将注意的内容。人才培养方案是进行人才培养的执行依据,人才培养方案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在确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观点一直贯穿于高职教育中,具体体现于:分析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各个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学习方法、开发技巧等等。然后分析整合相关领域,完成专业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总的来说,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就是将专业的实际工作,通过分阶段的学习,按照教学规律每学期每学年分阶段分任务的完成该专业完整框架的构件。让学生通过在校学习,在企业实习的方式,达到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能力目标的教学实现。
3.2 科学性
在现代科学技术生产体系中,需要三类人才: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能型人才。而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以传统高等教育为主的高校教育中一直以来是中理论、轻实践。在高职发展的初期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对传统高等教育的补充。所以在高职教育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的时候,更加贴近市场发展和企业生产的需要,即教学过程将和企业生产、市场服务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高职教育必须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包含了收集资料、选择资料、整理资料,将这些资料消化吸收为自己的知识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规划和决策,并在规划和决策过程中使用自己收集的知识。除此以为,还有解决突发问题的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与人协作的能力,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等。
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不一样,十分重视同企业的合作。高职院校应与公司企业等单位合作,将这种合作看作是自身发展的潜在力量,企业也需要员工活到老学到老,这样才可以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在这种环境下,可以让企业进驻高职院校,并和高职院校联合制定教学计划,学校定期选派优秀老师到企业接收培训或讲课,互相促进提高,提高办学效果。这样制定出来的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出来的学生将具有较强的生产实践能力,学生毕业后能迅速进入企业工作。
3.3 可行性
大力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由于高职教育的大发展,师资队伍的现状不如传统高校,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提高高职教学的一个重要条件。而且由于高职办学年限较短,专职教师较少,具有高级职称有教学经验的更少。因此制定适合高职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更是指导教师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标准。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国高职院校的定位就是要突出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高职教学实验室和实习基地是培养方案中的重中之重。学生必须以“学会做”。我国高职院校自己建设实习工厂和实习基地难度较大,但却可以做到校企合作。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通过企业见习、实习进而了解社会、认识社会,让企业对学校教育进行补充,让企业学习完成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教学目标。
教育信息化也应该是现代教育的一个发展趋势,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师范大学100周年校庆的讲话中指出:“进行教育创新,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大力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要通过积极利用现代信息和传播技术,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因此,高职的人才培养方案不仅要适应传统教育,还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
4 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计划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改革和创新:高职院校在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为基础下,以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实训教学促进"订单"培养和专业建设,极发挥培训功能,开展在岗职工培训、创业和再就业培训,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麦秋,王绍良,贺召平. 高职专业培养方案与<国家职业标准>的对接分析[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04).
[2] 彭元.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
[3] 姚寿广. 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的思考与设计[J] .中国高教研究;2006年12期
[4] 戴勇. 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应关注三个层面的改革[J] .中国高教研究;2007年02期
作者简介:
李玮 女 1981年2月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信息系 讲师 硕士 四川 644003 研究方向:通信与测控技术、光纤通信技术、高职教育。
张焕国 1977年9月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信息系 副教授 硕士 四川644003 研究方向:通信网络、信息安全、高职教育。
屈珣 1982年6月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系讲师 学士 四川644003 研究方向:集成电子。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是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它区别于本科和普通专科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制定出符合高职人才教育的培养方案就成了高职教育的重中之重。但由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相对较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一直是借鉴本科或普通专科的人才培养方式,以至高职教育未能充分体现出其教育优势。本文将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策略作出相应的探讨。
1 中国高职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我国高校的入学率从1979年的4.8%到2015年的80%,说明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而其中以大力发展高职高专教育为主。高职学生入学成绩偏低,以四川为例,文科200分,理科180分的最低录取线。此分数表明高职学生大多偏科,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中为难情绪较大,專研精神不够。因此制定出符合高职人才培养规律和方法的方案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
2 中国高职教育的培养策略
高职高专是以培养企业一线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让学生理论扎实、技术过硬的教育培养策略。
工学结合即为理实一体化教学。让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高职学生可以“做中学”,这样可以避免高职学生“理论知识无用论”的思想。这时对学生的培养要基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提出培养方案,以专题学习、任务学习为主,学生技能学习中学习理论,理论学习后加强对技术的理解,这样的“学中做、做中学”可同时获取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和工作经验,在学校中即可掌握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学会工作”。
校企合作即学校和企业合作办学,可以师资共享、订单培养等多种合作方式。首先企业可以派技术专家到校培训,其次企业可以提供实习基地,让学生真实的体验“工作”。这样学生以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本专业的职业世界,认清本专业的发展趋势,了解相关专业的特性及其对就业者的要求。
3 中国高职教育的培养手段
3.1 规范性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发挥引领作用,所以高职教育中的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教育发展中必将注意的内容。人才培养方案是进行人才培养的执行依据,人才培养方案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在确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观点一直贯穿于高职教育中,具体体现于:分析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各个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学习方法、开发技巧等等。然后分析整合相关领域,完成专业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总的来说,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就是将专业的实际工作,通过分阶段的学习,按照教学规律每学期每学年分阶段分任务的完成该专业完整框架的构件。让学生通过在校学习,在企业实习的方式,达到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能力目标的教学实现。
3.2 科学性
在现代科学技术生产体系中,需要三类人才: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能型人才。而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以传统高等教育为主的高校教育中一直以来是中理论、轻实践。在高职发展的初期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对传统高等教育的补充。所以在高职教育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的时候,更加贴近市场发展和企业生产的需要,即教学过程将和企业生产、市场服务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高职教育必须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包含了收集资料、选择资料、整理资料,将这些资料消化吸收为自己的知识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规划和决策,并在规划和决策过程中使用自己收集的知识。除此以为,还有解决突发问题的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与人协作的能力,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等。
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不一样,十分重视同企业的合作。高职院校应与公司企业等单位合作,将这种合作看作是自身发展的潜在力量,企业也需要员工活到老学到老,这样才可以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在这种环境下,可以让企业进驻高职院校,并和高职院校联合制定教学计划,学校定期选派优秀老师到企业接收培训或讲课,互相促进提高,提高办学效果。这样制定出来的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出来的学生将具有较强的生产实践能力,学生毕业后能迅速进入企业工作。
3.3 可行性
大力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由于高职教育的大发展,师资队伍的现状不如传统高校,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提高高职教学的一个重要条件。而且由于高职办学年限较短,专职教师较少,具有高级职称有教学经验的更少。因此制定适合高职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更是指导教师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标准。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国高职院校的定位就是要突出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高职教学实验室和实习基地是培养方案中的重中之重。学生必须以“学会做”。我国高职院校自己建设实习工厂和实习基地难度较大,但却可以做到校企合作。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通过企业见习、实习进而了解社会、认识社会,让企业对学校教育进行补充,让企业学习完成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教学目标。
教育信息化也应该是现代教育的一个发展趋势,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师范大学100周年校庆的讲话中指出:“进行教育创新,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大力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要通过积极利用现代信息和传播技术,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因此,高职的人才培养方案不仅要适应传统教育,还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
4 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计划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改革和创新:高职院校在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为基础下,以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实训教学促进"订单"培养和专业建设,极发挥培训功能,开展在岗职工培训、创业和再就业培训,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麦秋,王绍良,贺召平. 高职专业培养方案与<国家职业标准>的对接分析[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04).
[2] 彭元.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
[3] 姚寿广. 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的思考与设计[J] .中国高教研究;2006年12期
[4] 戴勇. 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应关注三个层面的改革[J] .中国高教研究;2007年02期
作者简介:
李玮 女 1981年2月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信息系 讲师 硕士 四川 644003 研究方向:通信与测控技术、光纤通信技术、高职教育。
张焕国 1977年9月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信息系 副教授 硕士 四川644003 研究方向:通信网络、信息安全、高职教育。
屈珣 1982年6月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系讲师 学士 四川644003 研究方向:集成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