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策略重在体验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4040705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基于经验的建构过程。“转化”策略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刚教完后,学生有点懂了,但碰到新问题,学生又无从下手了。究其原因,老师在课堂上就题讲题,课后的练习学生只是“依葫芦画瓢”。那如何让学生真正经历并体验“转化”策略的形成过程呢? 我在教学时一般分为3个层次去引导学生体验策略:
  一、课前热身,预伏转化。
  1.师:课前先让我们轻松一下,玩个游戏,脑筋急转弯。
  72小时(打一个字)。
  是呀,72小时就是3日,生活中转换一种思维,能让人收获另一种心情。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还记得,我们以前学习过了哪些策略呢?
  【作为教材的开发者、教学的组织者,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规律,课前寻找一些能充分激发學生寻求策略的研究素材,从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二、自主探索,研究转化。
  师:今天有这样一个问题:这里有两幅图,它们的面积相等吗?我们又要用一个新的策略解决。
  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好的策略吗?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完成自学。
  导学单:
  1.你会用数方格方法比较它们的面积大小吗?
  2.你还能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
  3.你能给你的新方法取个名字吗?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呢?
  师:哪个小组到前面展示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
  生:我们可以把它变成长方形来比较。因为这两个图形不规则,所以我们组想把它转化成简单的、规则的图形。(如图1)
  师:说得真好!小组力量真大,我们不但解决了问题,还学到了一个新策略—转化,那让我们再来体会下:解决这两个问题,你们是怎么转化的?这样的转化有什么好处?转化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总结:以后遇到新问题,我们可以运用转化的策略可以把新知转化为旧知了,这就是转化的个性所在。
  【比较两幅不规则的图形的面积,直接比较不方便,那难在哪儿?在帮助学生分析困惑之后,再引导学生把这两个图形都转化为规则图形,唤醒学生以前的解题经验。正因为学生自己在模仿、操作、感悟、体验的过程,有了思维的深度参与,策略的形成过程才内化于内心,也为下面的提升策略打下了基础。】
  三、联系旧知,感受转化。
  师:同学们,其实对于转化我们并不陌生,回顾一下,转化曾帮助我们解决过哪些问题?
  课件演示:图形计算中的转化,数学计算中的转化。
  归纳:同学们,我们学习数学就是不断地学会转化的过程,很多地方有转化的身影,这些转化的目的都是把新知转化成已知。
  好多数学家指出:“解题就是把题目转化为已经解过的题。”
  【反思是发展数学思维的重要方面,在解决问题后及时引导学生回顾反思,让学生明确“什么时候适合用这个策略”,“怎样使用这个策略”,从中提炼出应用的一般方法,使解决问题的策略得到不断提升。】
  四、解决问题,运用转化。
  在学生经历策略的形成过程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如图2)
  交流时出现两个答案,有的学生说用先分解图形再组合的方法,把涂色部分想成一个9格的图形(含有9个方格的正方形和1个小方格),从而得出结果9/16;也有的学生想到先算空白部分是6格,再算出涂色部分是10格,所以涂色部分的面积可以用10/16来表示。针对上述情况,我及时小结,课件演示学生对错例9/16的转化。指出:转化时不能改变图形面积的大小,不能为了转化而被题目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对于一些特殊问题,我们可以换一种角度,把要求涂色部分的面积可以用1去减空白部分的面积。
  【结合教材精心设计一些富有变式的习题,这对于策略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催化”的作用。通过类似这样有针对性的练习,引导学生领悟到,不管题目如何变化,数学上巧妙地转化能让解题思路豁然开朗,在解决问题中会用转化,用好转化,从而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总之,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同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应该努力去寻找策略和方法结合的平衡点,让学生在“思辨”中感受策略给问题解决带来的便利,真正能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策略解决问题。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作业评价是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情感体验、语文素养养成的常规环节和重要手段之一。”长期以来,作业评价习惯于分数或诸如“优”“良”“中”“差”形式之类的老面孔,学生司空见惯,让评价缺乏激励的光彩和助推的动力。那么,如何在语文作业批改、评价中体现人文性、激励性和新课程评价的要求呢?就是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将作业的评价功能侧重在帮助学生发现与发展潜能,引
期刊
议论文的写作离不开说理角度,没有说理角度,自己的观点就不可能深刻有力,更无法让人心服口服,文章就达不到应该达到的目的和档次,也就不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那么,议论文的说理角度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或者说达到什么要求呢?  一、角度多个,不可单一  对某个观点的论述不可只从一个角度去写,单一的论述角度无法将观点说清,也无法解决什么问题,要想将观点阐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必须采取不同的角度。如,要论述“青
期刊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一项周期长、效应慢的复杂工程,且其间充满着无尽的挑战。而贯穿青少年身心发展始终的教育,是我们班主任时时提、时时急、时时苦恼的德育教育。所谓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新时代的背景下,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又被赋予了新内涵:班主任除了要對学生进行个人素质、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外,还要对学生的性格、人格、情绪等的发展进行全面引导和帮助,更要对学生做好正面导航,做成全人的生
期刊
小学英语教学给小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乐趣,也开阔了学生们的眼界。但同时,孩子们也遇到了学习上的难题——对单词的记忆。在我的小学英语教学生活中就是这样,孩子们没有接触到音标,有些孩子在学习英语单词拼读时,单词的发音很容易遗忘。很多同学采取了标注汉语拼音的做法,尽管老师们一再强调,标注汉语拼音是不可取的,但是好多孩子真的是找不到更好的记忆单词的办法。直到我们遇见了自然拼读教学法,我们的英语单词记忆真
期刊
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以人育人的职业,它不是一种可以单纯用经济手段来检验其效益、用金钱尺度来衡量其价值的职业,对其劳动质量提出的要求是很高的、无止境的,对其劳动数量却很难做到准确计量。所以,从事教师职业就不能斤斤计较,而必须具有自觉地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才能和爱心奉献给学生、奉献给事业的决心和勇气。作为教师,我们要用自己的言行告诉他人也告诉自己:教育是奉献不是索取,教育是公益不是功利;教师先自重,才能受尊
期刊
“思维碰撞”课堂的核心支撑是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通过课堂或课外对课程乃至生活中问题的挖掘,形成有价值的问题体系,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教师引导等方式,用各种活动解决这些问题,在那些“问题差异处、观点不同处、答案争议处、思路相异处、方法相左处、个性解读处”产生对话与碰撞,思维的火花点燃在课堂,智慧的生成在小组,成果的展现在全体。  为了落实“思维碰撞”在课堂这个根本的宗旨,泰安实验学校构建了与之相适
期刊
课程整合是当代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中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课程整合”的理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创新性的课程实施,让学科本位模式、学生本位模式和社会本位模
期刊
秦观词受杜牧、李煜词的影响很大,有些词是从二人诗词中演化而来,也受与其同时期的柳永、晏几道的影响,虽为苏轼门生但其写作风格与苏轼却迥然不同。秦观的创作时期各学家形成比较统一的观点,依据秦瀛《淮海先生年谱》分成三个时期,即:家居时期(进士之前)、蔡州京都任职时期(进士之后贬谪之前)、贬谪时期。秦观词风格随其境遇的变化而有所变化,但伤感、婉约是其词的总体特点。秦观的词集合了婉约词的总体特色,又有其创新
期刊
文言文学习是学生了解和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然而传统教学的“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串讲模式,导致课堂气氛沉闷,低效是一个不争的现实。如何让文言文教学焕发生命力,引导学生邂逅文言经典之中的无限美丽呢?  一、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真正以生为本。  让学生自己读书,对照注释自己翻译,有疑问互相讨论,教师只作点拨,强调更正或是对难点、新语言点详细讲解。事实证明,许多简易的文言文,学生完全可以
期刊
这段时间,我和孩子共读了一本书《夏洛的网》。这本书是中高年级的必读书目,我们也是第一次尝试整本书阅读,而且书中没有任何插图,在以前的亲子共读中,我们都是阅读绘本,其中图画占了很大的一部分,这样没有任何插图的整本书是我们第一次尝试。  我一开始就信心满满,从来没有想到过她会厌烦,因为她有听故事的基础。我们从小就开始听卉卉阿姨讲故事,每天一个新故事、一个新成语、一首新的世界名曲。有的时候我觉得小孩子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