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动背景
世人都认识到了爱情的重要性,但是人们并不知道爱是一门需要学习的艺术。弗洛姆曾说:“再也找不出一种行为或一项行动,像爱情那样以如此巨大的希望开始,又以如此高比例的失败而告终。”如果是别的事情,人们可能会永远洗手不干。但是人们不可能永远放弃爱情,所以我们只有一条可行的道路——分析爱情受挫的原因,并去探究爱情的真谛。
活动目的
1 通过分析、讨论,尽可能让学生认识到若要被人爱,首先要自爱。
2 尽量让学生明白,爱的最高境界是“给”而不是“得”,并明白“给”的真正含义。
活动过程
第一乐章 一棵开花的树
音乐起,老师一边放幻灯片,一边和着音乐朗诵席慕蓉的诗《一棵开花的树》。
老师:《一棵开花的树》让我想起了《三生石》的故事。现在,我很乐意和大家一起来分享这个故事。
学生1:老师,我们组的同学已经在网络上查到了《三生石》的故事,并把故事排练成了小品,让我们表演一下,和全班同学分享吧l
老师:太好了,我们鼓掌欢迎。
学生2(旁白):有个年轻美丽的女孩,出身豪门,家产丰厚,又多才多艺,媒婆快把她家的门槛给踩烂了,她却一直不想结婚,因为她觉得还没见到她真正想要嫁的那个男孩。
直到有一天,她去一个庙会散心——
(《春节序曲》的音乐响起,8个女同学载歌载舞上)
学生2(旁白):于万千拥挤的人群中,她看见了一个年轻的男子。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女孩对他一见钟情,觉得那个男子就是她苦苦等待的结果了。
(一女孩停止跳舞,向人群里张望,拼命想走出舞蹈队形,却总是有人阻挡她)
学生2(旁白):可惜,庙会太过拥挤,她无法走到那个男子的身边,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那个男子消失在人群中。
(舞蹈队员纷纷退去,只剩下女孩子怅然若失,四处寻找)
学生2(旁白):后来的两年里,女孩四处寻找那个男子,但他就像从人间蒸发了一般,无影无踪。
女孩朗诵白荻的《你似一轮明月走过我心的湖底》:
你似一轮明月走过我心的湖底
不知什么时候
这样孤寂的黑夜
我寻你,跪着以双手触你
以千盏萤灯的眼
以绵绵春风的呼唤
而你只是无形体的光
在这穹形的天籁之下
没有声响而时时在回应
没有明眸而时时在凝视
似一个梦觉
无所不在,无时不在
你似一轮明月走过我心的湖底
学生2(旁白):女孩每天都向佛祖祈祷,希望能再见到那个男子。她的诚心打动了佛祖,佛祖显灵了。
(佛祖上)
佛祖:你想再看到那个男子吗?
女孩:是的!我只想再看他一眼!
佛祖:你要放弃你现在的一切,包括爱你的家人和幸福的生活。
女孩:我能放弃!
佛祖:你还必须修炼五百年道行,才能见他一面。你不后悔么?
女孩:我不后悔!
学生2(旁白);女孩变成了一块大石头,躺在荒郊野外,四百多年的风吹日晒,苦不堪言,但女孩都觉得没什么,难受的是这四百多年都没看到一个人,看不见一点点希望,这让她都快崩溃了。
最后一年,一个采石队来了,看中了她的巨大。把她凿成一块巨大的条石,运进了城里。他们正在建一座石桥,于是,女孩变成了石桥的护栏。就在石桥建成的那一天,女孩看见了那个男子,那个她等了五百年的男人!
女孩(激动地):我看见他了,我终于看见他了。但他行色匆匆,像有什么急事。他要做什么呢?
女孩歌唱:
我亲爱的,
请你相信,
若没有你,
我心中忧虑。
你的爱人,正在叹息,
请别对我残酷无情……
学生2(旁白):但是,那个男子很快地从石桥的正中走过了,他当然不会发觉有一块石头正目不转睛地望着他。
男子又一次消失了,再次出现的是佛祖。
佛祖:你满意了吗?
女孩:不!
佛祖:为什么?
女孩:为什么我只是桥的护栏?如果我被铺在桥的正中,我就能碰到他了,我就能摸他一下!
佛祖:你想摸他一下?那你还得修炼五百年!
女孩:我愿意!
佛祖:你吃了这么多苦,不后悔?
女孩:不后悔!
学生2(旁白):女孩变成了一棵大树,立在一条人来人往的官道上,这里每天都有很多人经过,女孩每天都在近处观望,但这更难受,因为无数次满怀希望地看见一个人走来,又无数次希望破灭。她知道,不到最后一天,他是不会出现的。
女孩幽幽地朗诵余光中的《等你,在雨中》:
等你,在雨中,在造虹的雨中
蝉声沉落,蛙声升起
一池的红莲如红焰,在雨中
你来不来都一样,竟感觉
每朵莲都像你
尤其隔着黄昏,隔着这样的细雨
永恒,刹那,刹那,永恒
等你,在时间之外
在时间之内,等你
在刹那,在永恒
……
学生2(旁白):又是一个五百年啊!最后一天,女孩知道他该来了,她好激动,她好开心,她开满了一树的鲜花等待他来。
女孩:来了!他来了!他还是穿着他最喜欢的白色长衫,脸还是那么俊美。
(男子上,女孩痴痴地望着他。这一次,他没有急匆匆地走过)
男人:好热的天!这里有一棵树,这浓密的树阴很诱人,且让我坐下来休息一下。
(男人走到大树脚下,靠着树根,微微地闭上了双眼,他睡着了)
女孩:我终于摸到他了!他就靠在我的身边!但是,我无法告诉他这千年的相思。我怎么办?我只有尽力把树阴聚集起来,为他挡住毒辣的阳光。这千年的柔情啊!就在这一瞬间绽开鲜花吧!
学生2(旁白):男子只是小睡了一刻,因为他还有事要办。
(男子站起身来,拍拍长衫上的灰尘,在动身的前一刻,他抬头看了看这棵大树,又微微地抚摸了一下树干,大概是为了感谢大树为他带来清凉吧。然后,他头也不回地走了)
学生2(旁白):在男子走的瞬间,女孩化作的树开满的鲜花,花瓣纷纷落下。
女孩:这不是花瓣,这是我凋零的心啊……
音乐起,8个女生齐声朗诵席慕蓉的诗《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第二乐章鲜花为何凋零
老师:欣赏了同一个主题的诗歌和小品,同学们有什么感想?
学生(纷纷):感动,感动,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老师:为什么?
学生:这是一个多么凄美的爱情故事。
老师:现实里有这样的女孩子吗?
学生:有。这是一个单相思的女孩子。
老师:你们希望女孩子得到幸福快乐吗?
学生:当然希望,她是多么痴情的一个女孩子啊!
老师:我和同学们一样,也希望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让我们分析一下,他们爱情的凄美在何处?女孩子是如何爱上这位男子的?她爱情悲剧的根源在哪里?
学生1:她在庙会上看见了男子,就一见钟情地爱上了他。其实;那个男子根本就不知道世界上有这样的女孩子存在。
老师:女孩子无疑对男子爱得很深,但她爱不爱自己呢?
学生1:她似乎是不爱自己的。她为了男子,抛弃了家人和自己舒适的生活,当了五百年的石头,又当了五百年的树。
老师:是的,她爱那个男子,却忽视了自己。就好像很多人一旦失恋,就要死要活、无视生命一样。有的电影里总有这样的镜头:女孩子或男孩子失恋了,就在狂风暴雨里自虐,这纯粹是电影对青少年的误导。北京大学的孙东东教授曾经说:“都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我说这句话是错误的。正确的说法是‘爱情诚可贵,生命价更高’。”在我看来,女孩子爱情悲剧的根源,也许就在于她不爱自己。弗洛姆等心理学家反复交代,人必自爱,然后才会真正地爱人,才会真正为别人所爱。
学生2:老师,弗洛姆的话我们听不明白,请您讲详细些。
老师:好的。很多人都认为,爱情仅仅是一种偶然产生的、令人心旷神怡的感受,只有“幸运儿”才能坠入情网。其实,爱是一门艺术,是需要我们付出努力才能获得的一门艺术。比如,大多数人认为爱情首先是自己能否被人爱,而不是自己有没有能力爱的问题。因此对他们来说,关键是:我会被人爱吗?我如何才能值得被人爱?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采取了各种途径。同学们说男性通常采用什么方法吸引别人?
学生2:男性通常采取的方法,是在其社会地位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去获得名利和权力。
老师:而女性呢?
学生2:女子则是通过保持身段和服饰打扮,使自己富有魅力。
老师:不错,而男女都喜欢采用的方式,则是使自己具有文雅的举止、有趣的谈吐、乐于助人、谦虚和谨慎。总之,人们普遍认为,只要遇到一个我爱的人,碰巧他(她)又爱我,我就可以获得美满的爱情了。
学生3:难道不是这样吗?这没有什么不好啊!
老师:提高自己的身份、地位、素质等,当然没有什么错,但这不是爱的艺术。要想依靠这些去获得爱,几率太低了,就像《三生石》故事里的那个女孩子,她遇到了自己爱的人,也积极主动去追求了,但结局却依然令人遗憾,因为那个男子根本就不知道她。她比较盲目,她没有想过自己该怎样做,才能得到爱情。
学生2:老师,您这样一说,我忽然冒出一个疑问,打个岔:我们都在渴望爱情,但是,人为什么必须如此需要爱情呢?
老师:据弗洛姆等心理学家说,人类是为了逃避孤独,才渴望和另一个人融合到一起的。
学生2:这个我们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常常感觉有无尽的寂寞和孤独,向心头袭来。
老师:许多不懂得爱的青少年,在这个时期,开始向往和异性谈恋爱。他们在一起聊天、玩闹,甚至做出不该做的事情,这样也许能暂时驱走孤独,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孤独感还会再来,他们便不得不频繁地更换恋爱对象,来消除孤独感。
学生3:哦!原来,很多男女生不停地更换恋爱对象的原因之一,是为了避免孤独,而不是水性杨花。
老师:是的,其实他们心里也很苦闷,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需要频繁更换恋爱对象,他们也希望别人说自己纯洁、真诚、高贵啊!但他们和一个人恋爱久了,就会厌倦,依然难以克服孤独感,他们只能用移情别恋的方法。他们却不知道这移情别恋的方法也不灵,甚至等于饮鸩止渴。因为,克服孤独需要的是真正的爱,而不仅仅是性。
学生4:那么,怎样才能获得真正的爱呢?
老师:首先,我认为爱的最高境界是“给”,而不是“得”。就是说,你爱一个人的深浅,不是说你在他(她)身上得到的越多,爱得才越深,而是你为他(她)付出了,才能更深地爱他(她)。比如,我们常常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土窝”,这是为什么?因为皇家公园再美丽,也只能引起你的羡慕、向往,你不爱它。你所爱的,还是自己亲手经营的贫寒家庭,只因为这个贫寒家庭里有你的付出。这也说明,只有两个人共同营造的家,才最牢固。若是男方为你准备好了房子、车子、家具等一切,只等你去做女主人,我看这个女主人的位置不牢固。
(学生笑)
学生5:在《三生石》的故事里,那个女孩子为男子付出了很多,但男子根本就不知道,她最后也没得到爱情。
老师:对,女孩子付出了很多,依然没有获得爱情。这是因为她对“给”产生了误解。比如,现实里有一些人,把“给”变成了一种自我牺牲的美德。他们认为,正因为“给”是痛苦的,所以应该这么做。“给”的美德就是准备牺牲,对他们来说,“给”比“得”好这一准则就意味着宁可忍受损失,也不要体验快乐。
学生:有这样的人吗?
老师:没有这样的人吗?这样的人在生活里有很多很多,最常见的是女性。她们在现实里还常常被称赞为温柔贤惠、任劳任怨,但是她们的丈夫偏偏就不喜欢她们。
学生:生活里确实有这样的女性。为什么啊?
老师:其实,她们这样忍气吞声对自己固然不公平,丈夫也会感觉不幸福。在我很小的时候,看过一个电视连续剧《篱笆·女人和狗》,其中的女主人枣花,非常善良,但她有一个缺点,不肯坚持自己的权利,不争取自己的利益。她和亲近的人交往的时候,总是暗暗抱这样一个期望:“我这样善良,你应该对我好一些。”当对方没有这样做时,心中就会抱怨。虽然出于善良,她们不愿意直接抱怨,甚至会忍辱负重,但是,还是不可能感化对方,不能让对方按照她们的希望去做。这样的女人,很容易情绪抑郁。丈夫每天回家都看到一张毫无生气的、抑郁的脸,纵然妻子把自己伺候得很周到,他还是感觉不舒坦。
学生6:这一点我们理解了。有时候,我们应该为自己而活。若是我们的生活不是自己希望的生活,无论怎样忍气吞声、委曲求全,也会给周围的人带来不快乐。所以,我们要爱自己。
老师:《篱笆·女人和狗》里枣花的丈夫铜锁,在和枣花一起生活的时候,是一个非常暴虐的人。但是,他和枣花离婚,和另一个女人结婚后,却意外地成了一个很好的丈夫。我们如果体会一下这个男人的心理,就会知道枣花的错误了。枣花在生活里忍气吞声,不敢要求自己的利益,心里对丈夫有怨气,但是在行为上枣花却做得像一个无可挑剔的贤妻。丈夫感受到了妻子 的怨气,但是又找不出理由说妻子不好一毕竟连洗脚水她都亲自端到丈夫脚下。可是丈夫并不需要女奴而需要真正的妻子,因此丈夫的烦躁无处发泄,就表现为暴虐——他心里的潜台词是:“你表现得像个女奴,我就像对待奴隶一样对待你。”如果枣花肯和铜锁争吵、辩论一下,也许铜锁会在争吵中感觉到夫妻的平等,会改变自己的态度。
学生3:老师,您说得有些道理,我们知道您想告诉我们:若想得到别人的爱,必须先自爱。但您今天的话有些自相矛盾了,您不是说爱的最高境界是“给”而不是“得”吗?怎么枣花为家庭、为丈夫付出了,却没有得到爱;而您却还认为她不幸福的原因,是她没有争取自己的利益呢?
老师:这就是我在前面所说的,许多人对“给”的理解有误。你不要认为“给”就是牺牲,是忍气吞声。有创造性的人认为“给”不是牺牲,而恰恰是力量的最高表现,恰恰是通过“给”,我才能体验到我的力量、我的“富裕”、我的“活力”。我们听说过很多女性在厨房忙碌半天,看着丈夫、孩子吃得津津有味,会感觉非常幸福。这就是真正有创造性的“给”,她为丈夫付出了,但她没有牺牲什么,相反,她感觉到了自己生命力的升华,感觉到自己被家人需要,因而欣喜万分。同样,一个男人在外面奔波挣钱,逢年过节,他带着老婆、孩子去商场购物付账,看见自己用钱把老婆、孩子收拾得光鲜整齐,会非常快乐。这时候,他就在“给”,通过他的“给”,他丰富了亲人,感受到了自己的生命力,便感觉十分幸福。这也是爱的一种表现;
学生2:我们明白了,在与人交往中,“给”不是牺牲,反而是创造,是爱自己、爱他人的表现。
老师:完全正确。而且,我还要告诉你们,通过努力换来的爱往往会使人生疑。人们会想,也许我并没有给那个爱我的人带来欢乐,也许会节外生枝——总而言之,人们害怕这种爱会消失。这就是历代皇帝都得不到真正的爱情的原因——他的妃子们总是努力讨好他,害怕失去他。这本身就是不平等的,她们不明白“给”的真正含义,“给”不是努力牺牲,而是创造。所以,若要掌握爱的艺术,首先需要掌握的是什么?
学生(纷纷):爱自己,并明白有创造性的“给”的内涵……
第三乐章当树再次变成女孩子
老师:现在,我们再来看《三生石》故事里的那个女孩子。女孩子只为一厢情愿的恋爱,就舍弃家庭,不惜变成石头、变成大树,开一树鲜花迎接男孑。现在,让我们来续一下这个故事后面的情节。若这个女孩子是枣花那群的女人,她的命运会是怎样的?
学生7:女孩子若是枣花那样的女子,会将家里的事务一手包揽,即使男人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她也会忍气吞声。女孩子受了委屈后,在心里不免埋怨:“我为你变成石头、变成树,在凄风苦雨中度过上千年,你却对我这样……”心里有怨气的女孩子会情绪低落、抑郁,男人不乐意看她那张苦瓜脸,他们的爱情便难以圆满。
学生2:当然也不排除这样的情况:她爱上的那个男子非常珍惜她,根本就没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他们便可以幸福到老了。不过,这样的可能性比较小,因为爱情、婚姻是需要磨合、经营的。
学生8:如果女孩子是一个坚强、乐观、思想里有平等意识的女性,她会在遇到自己心仪的男子后,积极追求,诉说衷肠,并告诉他自己是如何苦苦等他、想他、追他。两个人结婚后,她依然会为丈夫、为家庭付出,因为她珍惜这个家。但她也会要求丈夫为家庭付出。若是丈夫在某些地方做得不好,她可能会指责他;若是丈夫委屈了她,她会要求丈夫向自己道歉。那样的日子可能会有争吵声,但整个家庭是温馨的、和谐的、美满的。
学生9:还有一种可能:女孩子遇到了那个男子,但那个男子根本就不爱她,即使女孩子为他做了石头又做树,修炼了几千年,他依然不爱他,这个男子不肯将就自己的爱情,这时候女孩子该怎么办?
老师:你这话对女孩子很残忍,却也有道理。我想起来曾经读过的一段话,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分享。
我曾经对一个自己喜欢的女子说:“让我爱上你,怎么样?”
她说:“不太可能。”
我又问道:“如果我坚持呢?一直坚持,直到你感动为止。”
她说:“那只能很遗憾地告诉你,绝不可能。”
我自以为是地以为她是在暗示我决心不够坚决,又说:“如果我愿意为了你而死呢?”
她说:“我只能说你执迷不悟。”
当时,我悲愤无处说。事隔多年,通透了然,其实,人生就是如此,你的一片相思,很可能只不过是对方面前的一片秋天的落叶。她不喜欢落叶,你就不要做落叶,人生就这么简单。
学生9:是啊,女孩子的一片痴情,可能根本就打动不了那个男子。
学生10:这样的男人心肠也太硬了吧!女孩子为他都变成石头又变成树了啊!
老师:但是,爱情是两厢情愿的事情,和变成石头、变成树不相干,和感动也不相干。若男子根本就不爱女孩子,却因为感动和女孩子结婚,这反而是对自己和女孩子的不负责任。
学生9:女孩子若爱自己,知道男子对自己无意后,就该离开。
学生2:老师,我们把《三生石》的故事后续了一下,也想排成小品,让我们演练一下好吗?
老师:看起来,你们真的是理解了“自爱”和“给”的含义了。好!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编排的小品。
第四乐章 我不要再修炼了
学生2:我先接着前面的故事讲。
男人只是在开满了鲜花的树下小睡了一刻,因为他还有事要办。他站起身来,拍拍长衫上的灰尘,在动身的前一刻,他抬头看了看这棵大树,又微微地抚摸了一下树干,大概是为了感谢大树为他带来清凉吧。然后,他头也不回地走了!
而当他消失在她的视线里的那一刻,佛祖又出现了。
佛祖(对女孩说):你是不是还想做他的妻子?那你还得修炼……
女孩(平静地打断了佛祖的话):我是很想,但是不必了。
佛祖:哦?
女孩:这样已经很好了,爱他,并不一定要做他的妻子。
佛祖:哦!
女孩:他现在的妻子也像我这样受过苦吗?
(佛祖微微地点点头)
女孩(微微一笑):我也能做到的,但是不必了。
学生2(旁白):就在这一刻,女孩发现佛祖微微地叹了一口气,或者是说,佛祖轻轻地松了一口气。
女孩(有几分诧异):佛祖,您也有心事么?
佛祖(脸上绽开了一个笑容):因为这样很好,有个男孩可以少等一千年了。他为了能够看你一眼,已经修炼了两千年。
(栏目编辑 汪琼)
世人都认识到了爱情的重要性,但是人们并不知道爱是一门需要学习的艺术。弗洛姆曾说:“再也找不出一种行为或一项行动,像爱情那样以如此巨大的希望开始,又以如此高比例的失败而告终。”如果是别的事情,人们可能会永远洗手不干。但是人们不可能永远放弃爱情,所以我们只有一条可行的道路——分析爱情受挫的原因,并去探究爱情的真谛。
活动目的
1 通过分析、讨论,尽可能让学生认识到若要被人爱,首先要自爱。
2 尽量让学生明白,爱的最高境界是“给”而不是“得”,并明白“给”的真正含义。
活动过程
第一乐章 一棵开花的树
音乐起,老师一边放幻灯片,一边和着音乐朗诵席慕蓉的诗《一棵开花的树》。
老师:《一棵开花的树》让我想起了《三生石》的故事。现在,我很乐意和大家一起来分享这个故事。
学生1:老师,我们组的同学已经在网络上查到了《三生石》的故事,并把故事排练成了小品,让我们表演一下,和全班同学分享吧l
老师:太好了,我们鼓掌欢迎。
学生2(旁白):有个年轻美丽的女孩,出身豪门,家产丰厚,又多才多艺,媒婆快把她家的门槛给踩烂了,她却一直不想结婚,因为她觉得还没见到她真正想要嫁的那个男孩。
直到有一天,她去一个庙会散心——
(《春节序曲》的音乐响起,8个女同学载歌载舞上)
学生2(旁白):于万千拥挤的人群中,她看见了一个年轻的男子。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女孩对他一见钟情,觉得那个男子就是她苦苦等待的结果了。
(一女孩停止跳舞,向人群里张望,拼命想走出舞蹈队形,却总是有人阻挡她)
学生2(旁白):可惜,庙会太过拥挤,她无法走到那个男子的身边,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那个男子消失在人群中。
(舞蹈队员纷纷退去,只剩下女孩子怅然若失,四处寻找)
学生2(旁白):后来的两年里,女孩四处寻找那个男子,但他就像从人间蒸发了一般,无影无踪。
女孩朗诵白荻的《你似一轮明月走过我心的湖底》:
你似一轮明月走过我心的湖底
不知什么时候
这样孤寂的黑夜
我寻你,跪着以双手触你
以千盏萤灯的眼
以绵绵春风的呼唤
而你只是无形体的光
在这穹形的天籁之下
没有声响而时时在回应
没有明眸而时时在凝视
似一个梦觉
无所不在,无时不在
你似一轮明月走过我心的湖底
学生2(旁白):女孩每天都向佛祖祈祷,希望能再见到那个男子。她的诚心打动了佛祖,佛祖显灵了。
(佛祖上)
佛祖:你想再看到那个男子吗?
女孩:是的!我只想再看他一眼!
佛祖:你要放弃你现在的一切,包括爱你的家人和幸福的生活。
女孩:我能放弃!
佛祖:你还必须修炼五百年道行,才能见他一面。你不后悔么?
女孩:我不后悔!
学生2(旁白);女孩变成了一块大石头,躺在荒郊野外,四百多年的风吹日晒,苦不堪言,但女孩都觉得没什么,难受的是这四百多年都没看到一个人,看不见一点点希望,这让她都快崩溃了。
最后一年,一个采石队来了,看中了她的巨大。把她凿成一块巨大的条石,运进了城里。他们正在建一座石桥,于是,女孩变成了石桥的护栏。就在石桥建成的那一天,女孩看见了那个男子,那个她等了五百年的男人!
女孩(激动地):我看见他了,我终于看见他了。但他行色匆匆,像有什么急事。他要做什么呢?
女孩歌唱:
我亲爱的,
请你相信,
若没有你,
我心中忧虑。
你的爱人,正在叹息,
请别对我残酷无情……
学生2(旁白):但是,那个男子很快地从石桥的正中走过了,他当然不会发觉有一块石头正目不转睛地望着他。
男子又一次消失了,再次出现的是佛祖。
佛祖:你满意了吗?
女孩:不!
佛祖:为什么?
女孩:为什么我只是桥的护栏?如果我被铺在桥的正中,我就能碰到他了,我就能摸他一下!
佛祖:你想摸他一下?那你还得修炼五百年!
女孩:我愿意!
佛祖:你吃了这么多苦,不后悔?
女孩:不后悔!
学生2(旁白):女孩变成了一棵大树,立在一条人来人往的官道上,这里每天都有很多人经过,女孩每天都在近处观望,但这更难受,因为无数次满怀希望地看见一个人走来,又无数次希望破灭。她知道,不到最后一天,他是不会出现的。
女孩幽幽地朗诵余光中的《等你,在雨中》:
等你,在雨中,在造虹的雨中
蝉声沉落,蛙声升起
一池的红莲如红焰,在雨中
你来不来都一样,竟感觉
每朵莲都像你
尤其隔着黄昏,隔着这样的细雨
永恒,刹那,刹那,永恒
等你,在时间之外
在时间之内,等你
在刹那,在永恒
……
学生2(旁白):又是一个五百年啊!最后一天,女孩知道他该来了,她好激动,她好开心,她开满了一树的鲜花等待他来。
女孩:来了!他来了!他还是穿着他最喜欢的白色长衫,脸还是那么俊美。
(男子上,女孩痴痴地望着他。这一次,他没有急匆匆地走过)
男人:好热的天!这里有一棵树,这浓密的树阴很诱人,且让我坐下来休息一下。
(男人走到大树脚下,靠着树根,微微地闭上了双眼,他睡着了)
女孩:我终于摸到他了!他就靠在我的身边!但是,我无法告诉他这千年的相思。我怎么办?我只有尽力把树阴聚集起来,为他挡住毒辣的阳光。这千年的柔情啊!就在这一瞬间绽开鲜花吧!
学生2(旁白):男子只是小睡了一刻,因为他还有事要办。
(男子站起身来,拍拍长衫上的灰尘,在动身的前一刻,他抬头看了看这棵大树,又微微地抚摸了一下树干,大概是为了感谢大树为他带来清凉吧。然后,他头也不回地走了)
学生2(旁白):在男子走的瞬间,女孩化作的树开满的鲜花,花瓣纷纷落下。
女孩:这不是花瓣,这是我凋零的心啊……
音乐起,8个女生齐声朗诵席慕蓉的诗《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第二乐章鲜花为何凋零
老师:欣赏了同一个主题的诗歌和小品,同学们有什么感想?
学生(纷纷):感动,感动,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老师:为什么?
学生:这是一个多么凄美的爱情故事。
老师:现实里有这样的女孩子吗?
学生:有。这是一个单相思的女孩子。
老师:你们希望女孩子得到幸福快乐吗?
学生:当然希望,她是多么痴情的一个女孩子啊!
老师:我和同学们一样,也希望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让我们分析一下,他们爱情的凄美在何处?女孩子是如何爱上这位男子的?她爱情悲剧的根源在哪里?
学生1:她在庙会上看见了男子,就一见钟情地爱上了他。其实;那个男子根本就不知道世界上有这样的女孩子存在。
老师:女孩子无疑对男子爱得很深,但她爱不爱自己呢?
学生1:她似乎是不爱自己的。她为了男子,抛弃了家人和自己舒适的生活,当了五百年的石头,又当了五百年的树。
老师:是的,她爱那个男子,却忽视了自己。就好像很多人一旦失恋,就要死要活、无视生命一样。有的电影里总有这样的镜头:女孩子或男孩子失恋了,就在狂风暴雨里自虐,这纯粹是电影对青少年的误导。北京大学的孙东东教授曾经说:“都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我说这句话是错误的。正确的说法是‘爱情诚可贵,生命价更高’。”在我看来,女孩子爱情悲剧的根源,也许就在于她不爱自己。弗洛姆等心理学家反复交代,人必自爱,然后才会真正地爱人,才会真正为别人所爱。
学生2:老师,弗洛姆的话我们听不明白,请您讲详细些。
老师:好的。很多人都认为,爱情仅仅是一种偶然产生的、令人心旷神怡的感受,只有“幸运儿”才能坠入情网。其实,爱是一门艺术,是需要我们付出努力才能获得的一门艺术。比如,大多数人认为爱情首先是自己能否被人爱,而不是自己有没有能力爱的问题。因此对他们来说,关键是:我会被人爱吗?我如何才能值得被人爱?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采取了各种途径。同学们说男性通常采用什么方法吸引别人?
学生2:男性通常采取的方法,是在其社会地位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去获得名利和权力。
老师:而女性呢?
学生2:女子则是通过保持身段和服饰打扮,使自己富有魅力。
老师:不错,而男女都喜欢采用的方式,则是使自己具有文雅的举止、有趣的谈吐、乐于助人、谦虚和谨慎。总之,人们普遍认为,只要遇到一个我爱的人,碰巧他(她)又爱我,我就可以获得美满的爱情了。
学生3:难道不是这样吗?这没有什么不好啊!
老师:提高自己的身份、地位、素质等,当然没有什么错,但这不是爱的艺术。要想依靠这些去获得爱,几率太低了,就像《三生石》故事里的那个女孩子,她遇到了自己爱的人,也积极主动去追求了,但结局却依然令人遗憾,因为那个男子根本就不知道她。她比较盲目,她没有想过自己该怎样做,才能得到爱情。
学生2:老师,您这样一说,我忽然冒出一个疑问,打个岔:我们都在渴望爱情,但是,人为什么必须如此需要爱情呢?
老师:据弗洛姆等心理学家说,人类是为了逃避孤独,才渴望和另一个人融合到一起的。
学生2:这个我们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常常感觉有无尽的寂寞和孤独,向心头袭来。
老师:许多不懂得爱的青少年,在这个时期,开始向往和异性谈恋爱。他们在一起聊天、玩闹,甚至做出不该做的事情,这样也许能暂时驱走孤独,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孤独感还会再来,他们便不得不频繁地更换恋爱对象,来消除孤独感。
学生3:哦!原来,很多男女生不停地更换恋爱对象的原因之一,是为了避免孤独,而不是水性杨花。
老师:是的,其实他们心里也很苦闷,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需要频繁更换恋爱对象,他们也希望别人说自己纯洁、真诚、高贵啊!但他们和一个人恋爱久了,就会厌倦,依然难以克服孤独感,他们只能用移情别恋的方法。他们却不知道这移情别恋的方法也不灵,甚至等于饮鸩止渴。因为,克服孤独需要的是真正的爱,而不仅仅是性。
学生4:那么,怎样才能获得真正的爱呢?
老师:首先,我认为爱的最高境界是“给”,而不是“得”。就是说,你爱一个人的深浅,不是说你在他(她)身上得到的越多,爱得才越深,而是你为他(她)付出了,才能更深地爱他(她)。比如,我们常常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土窝”,这是为什么?因为皇家公园再美丽,也只能引起你的羡慕、向往,你不爱它。你所爱的,还是自己亲手经营的贫寒家庭,只因为这个贫寒家庭里有你的付出。这也说明,只有两个人共同营造的家,才最牢固。若是男方为你准备好了房子、车子、家具等一切,只等你去做女主人,我看这个女主人的位置不牢固。
(学生笑)
学生5:在《三生石》的故事里,那个女孩子为男子付出了很多,但男子根本就不知道,她最后也没得到爱情。
老师:对,女孩子付出了很多,依然没有获得爱情。这是因为她对“给”产生了误解。比如,现实里有一些人,把“给”变成了一种自我牺牲的美德。他们认为,正因为“给”是痛苦的,所以应该这么做。“给”的美德就是准备牺牲,对他们来说,“给”比“得”好这一准则就意味着宁可忍受损失,也不要体验快乐。
学生:有这样的人吗?
老师:没有这样的人吗?这样的人在生活里有很多很多,最常见的是女性。她们在现实里还常常被称赞为温柔贤惠、任劳任怨,但是她们的丈夫偏偏就不喜欢她们。
学生:生活里确实有这样的女性。为什么啊?
老师:其实,她们这样忍气吞声对自己固然不公平,丈夫也会感觉不幸福。在我很小的时候,看过一个电视连续剧《篱笆·女人和狗》,其中的女主人枣花,非常善良,但她有一个缺点,不肯坚持自己的权利,不争取自己的利益。她和亲近的人交往的时候,总是暗暗抱这样一个期望:“我这样善良,你应该对我好一些。”当对方没有这样做时,心中就会抱怨。虽然出于善良,她们不愿意直接抱怨,甚至会忍辱负重,但是,还是不可能感化对方,不能让对方按照她们的希望去做。这样的女人,很容易情绪抑郁。丈夫每天回家都看到一张毫无生气的、抑郁的脸,纵然妻子把自己伺候得很周到,他还是感觉不舒坦。
学生6:这一点我们理解了。有时候,我们应该为自己而活。若是我们的生活不是自己希望的生活,无论怎样忍气吞声、委曲求全,也会给周围的人带来不快乐。所以,我们要爱自己。
老师:《篱笆·女人和狗》里枣花的丈夫铜锁,在和枣花一起生活的时候,是一个非常暴虐的人。但是,他和枣花离婚,和另一个女人结婚后,却意外地成了一个很好的丈夫。我们如果体会一下这个男人的心理,就会知道枣花的错误了。枣花在生活里忍气吞声,不敢要求自己的利益,心里对丈夫有怨气,但是在行为上枣花却做得像一个无可挑剔的贤妻。丈夫感受到了妻子 的怨气,但是又找不出理由说妻子不好一毕竟连洗脚水她都亲自端到丈夫脚下。可是丈夫并不需要女奴而需要真正的妻子,因此丈夫的烦躁无处发泄,就表现为暴虐——他心里的潜台词是:“你表现得像个女奴,我就像对待奴隶一样对待你。”如果枣花肯和铜锁争吵、辩论一下,也许铜锁会在争吵中感觉到夫妻的平等,会改变自己的态度。
学生3:老师,您说得有些道理,我们知道您想告诉我们:若想得到别人的爱,必须先自爱。但您今天的话有些自相矛盾了,您不是说爱的最高境界是“给”而不是“得”吗?怎么枣花为家庭、为丈夫付出了,却没有得到爱;而您却还认为她不幸福的原因,是她没有争取自己的利益呢?
老师:这就是我在前面所说的,许多人对“给”的理解有误。你不要认为“给”就是牺牲,是忍气吞声。有创造性的人认为“给”不是牺牲,而恰恰是力量的最高表现,恰恰是通过“给”,我才能体验到我的力量、我的“富裕”、我的“活力”。我们听说过很多女性在厨房忙碌半天,看着丈夫、孩子吃得津津有味,会感觉非常幸福。这就是真正有创造性的“给”,她为丈夫付出了,但她没有牺牲什么,相反,她感觉到了自己生命力的升华,感觉到自己被家人需要,因而欣喜万分。同样,一个男人在外面奔波挣钱,逢年过节,他带着老婆、孩子去商场购物付账,看见自己用钱把老婆、孩子收拾得光鲜整齐,会非常快乐。这时候,他就在“给”,通过他的“给”,他丰富了亲人,感受到了自己的生命力,便感觉十分幸福。这也是爱的一种表现;
学生2:我们明白了,在与人交往中,“给”不是牺牲,反而是创造,是爱自己、爱他人的表现。
老师:完全正确。而且,我还要告诉你们,通过努力换来的爱往往会使人生疑。人们会想,也许我并没有给那个爱我的人带来欢乐,也许会节外生枝——总而言之,人们害怕这种爱会消失。这就是历代皇帝都得不到真正的爱情的原因——他的妃子们总是努力讨好他,害怕失去他。这本身就是不平等的,她们不明白“给”的真正含义,“给”不是努力牺牲,而是创造。所以,若要掌握爱的艺术,首先需要掌握的是什么?
学生(纷纷):爱自己,并明白有创造性的“给”的内涵……
第三乐章当树再次变成女孩子
老师:现在,我们再来看《三生石》故事里的那个女孩子。女孩子只为一厢情愿的恋爱,就舍弃家庭,不惜变成石头、变成大树,开一树鲜花迎接男孑。现在,让我们来续一下这个故事后面的情节。若这个女孩子是枣花那群的女人,她的命运会是怎样的?
学生7:女孩子若是枣花那样的女子,会将家里的事务一手包揽,即使男人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她也会忍气吞声。女孩子受了委屈后,在心里不免埋怨:“我为你变成石头、变成树,在凄风苦雨中度过上千年,你却对我这样……”心里有怨气的女孩子会情绪低落、抑郁,男人不乐意看她那张苦瓜脸,他们的爱情便难以圆满。
学生2:当然也不排除这样的情况:她爱上的那个男子非常珍惜她,根本就没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他们便可以幸福到老了。不过,这样的可能性比较小,因为爱情、婚姻是需要磨合、经营的。
学生8:如果女孩子是一个坚强、乐观、思想里有平等意识的女性,她会在遇到自己心仪的男子后,积极追求,诉说衷肠,并告诉他自己是如何苦苦等他、想他、追他。两个人结婚后,她依然会为丈夫、为家庭付出,因为她珍惜这个家。但她也会要求丈夫为家庭付出。若是丈夫在某些地方做得不好,她可能会指责他;若是丈夫委屈了她,她会要求丈夫向自己道歉。那样的日子可能会有争吵声,但整个家庭是温馨的、和谐的、美满的。
学生9:还有一种可能:女孩子遇到了那个男子,但那个男子根本就不爱她,即使女孩子为他做了石头又做树,修炼了几千年,他依然不爱他,这个男子不肯将就自己的爱情,这时候女孩子该怎么办?
老师:你这话对女孩子很残忍,却也有道理。我想起来曾经读过的一段话,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分享。
我曾经对一个自己喜欢的女子说:“让我爱上你,怎么样?”
她说:“不太可能。”
我又问道:“如果我坚持呢?一直坚持,直到你感动为止。”
她说:“那只能很遗憾地告诉你,绝不可能。”
我自以为是地以为她是在暗示我决心不够坚决,又说:“如果我愿意为了你而死呢?”
她说:“我只能说你执迷不悟。”
当时,我悲愤无处说。事隔多年,通透了然,其实,人生就是如此,你的一片相思,很可能只不过是对方面前的一片秋天的落叶。她不喜欢落叶,你就不要做落叶,人生就这么简单。
学生9:是啊,女孩子的一片痴情,可能根本就打动不了那个男子。
学生10:这样的男人心肠也太硬了吧!女孩子为他都变成石头又变成树了啊!
老师:但是,爱情是两厢情愿的事情,和变成石头、变成树不相干,和感动也不相干。若男子根本就不爱女孩子,却因为感动和女孩子结婚,这反而是对自己和女孩子的不负责任。
学生9:女孩子若爱自己,知道男子对自己无意后,就该离开。
学生2:老师,我们把《三生石》的故事后续了一下,也想排成小品,让我们演练一下好吗?
老师:看起来,你们真的是理解了“自爱”和“给”的含义了。好!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编排的小品。
第四乐章 我不要再修炼了
学生2:我先接着前面的故事讲。
男人只是在开满了鲜花的树下小睡了一刻,因为他还有事要办。他站起身来,拍拍长衫上的灰尘,在动身的前一刻,他抬头看了看这棵大树,又微微地抚摸了一下树干,大概是为了感谢大树为他带来清凉吧。然后,他头也不回地走了!
而当他消失在她的视线里的那一刻,佛祖又出现了。
佛祖(对女孩说):你是不是还想做他的妻子?那你还得修炼……
女孩(平静地打断了佛祖的话):我是很想,但是不必了。
佛祖:哦?
女孩:这样已经很好了,爱他,并不一定要做他的妻子。
佛祖:哦!
女孩:他现在的妻子也像我这样受过苦吗?
(佛祖微微地点点头)
女孩(微微一笑):我也能做到的,但是不必了。
学生2(旁白):就在这一刻,女孩发现佛祖微微地叹了一口气,或者是说,佛祖轻轻地松了一口气。
女孩(有几分诧异):佛祖,您也有心事么?
佛祖(脸上绽开了一个笑容):因为这样很好,有个男孩可以少等一千年了。他为了能够看你一眼,已经修炼了两千年。
(栏目编辑 汪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