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摘要】目的:探析血液透析患者合并感染的高危因素,从而对其作出分析并采用合理护理措施。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7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观察组90例,参照组90例。 两组都采用血仿膜和聚砜膜血液透析器给予治疗、采用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作为抗凝用药。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全程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感染率17(18.89%)低于参照组感染率39(43.33%)。结论:全程的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的降低血液透析患者的感染率,其护理方式值得推广。
血液透析对提高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血液透析获得了众多医生的青睐,也在治疗终末期肾病时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本文主要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80例血液透析患者并合并感染的高危因素和其护理措施作出观察和分析,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收治的180例血液透析患者为观察对象。男102例,女,78例。年龄区间为23-80岁。慢性肾炎77例,糖尿病肾病53例,高血压肾动脉硬化50例。年龄>60岁100例,<60岁80例。平均年龄为53.71岁。透析年限0.8-9.7年。采用对照分析的方法进项参照组(90人)和观察组(90人)的分析,统计其临床数据。两者患者在年龄范围,性别构成、原发病上均无明显差异,可对比分析(p>0.05)。
1.2研究方法对所有患者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透析前患者血液生化指标、医疗护理情况、透析室环境监测资料。两组无明显差异,可进行比较(p>0.05)。
采用血仿膜和聚砜膜血液透析器(面积≥1. 3 m),采用碳酸盐透析液,透析液流量为500 ml/m,血流量为 200 /m~ 300 ml/m,采用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作为抗凝用药。
而后对照组采用常规血透室护理。观察组在常规血透室护理基础上采用全程护理干预模式:
1)心理辅导,对组内所有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的心理疏导,加强与患者、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充当心理护师的角色,纾解患者内心不安的情绪,与患者之间进行护患交流,解释疾病的知识,为其增加信心,并对引起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办法做好心理准备。
2)改善营养。针对营养不良的患者,进行适当的白蛋白的补充,贫血患者进行促红细胞生长素的药物注射,或者采用输血的措施,切记还要选择流食一类易消化、有营养的食物,不要食用生冷、刺激性的食物。
3)严格控制导管工作。做好置管工作的有效护理,要预防置管过程中出现非无菌操作的现象。如,置管之前要重视穿刺局部皮肤的清洁消毒,保证置管过程中的无菌操作,尽可能的一次性穿刺成功,避免多次对同一部位进行穿刺从而引起血肿。如有必要,还可以采用B超引导穿刺,提高其成功率。置管后的护理工作也要重视,用透气敷贴对穿刺口进行外敷固定后,在双腔导管末端拧上肝素帽用无菌纱布包裹。术后清洁过程中要注意对穿刺部位进行酒精消毒、碘酒消毒等清洁方式,还要保持敷料的干净整洁。整个透析过程要严格控制在无菌操作的标准中,重点要加强导管的日常护理,减少皮肤寄生菌的滋生等可能引起导管接触部位感染的可能性。
4)加强对患者其感染情况的观察。预防受凉、感冒以及指导有效地防治肺部感染。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如对腹水患者应该有计划的增加营养,加强透析超滤标准,并在其超滤回输腹腔治疗时严格无菌操作,将其腹胀腹痛现象记录在册。
5)注意减少感染来源,医护人员要严格无菌操作。透析前后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做好消毒准备工作。
1.3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两组在疗效内的感染率及感染部位的情况,进行对照比较。针对两组患者的Scr、Alb、Tc、Hb的具体参数的情况,登记记录。做出分析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主要采用SPSS13.0处理数据,其中,组间比较以t为指标,计数资料检验采用x2。检验标准为p<0.05。
2 结果
2.1 采用的对比组数为2组,参与比较人数为180例。血液透析患者均存在发生感染的现象,但是感染发生率以及发生感染总数比较过程中观察组(p<0.05)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差异可计算。(见表1)
2.2对患者产生的Scr、Alb、Tc、Hb具体参数进行比较。对比参照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观察组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
3.讨论
血液透析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营养不良是较为明显的症状。其营养不良的状况大大的降低了血液透析患者的免疫力,从而造成透析插管、穿刺等创伤性操作过程中发生感染,与此同时,炎症介质胡影响下肺部、尿路、血管通路皮肤发生不同程度的感染,从而引起红细胞生成素抵抗和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进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1]。从上述表中,两组血液透析患者均存在着感染的现象,如肺部感染、血管通道感染、腹膜炎等并发症。其感染的原因不尽相同。血管通道感染的原因不外乎在插管穿刺过程中建立体外循环时,病原微生物从透析管接口处进入人体,从而引起血管通道的感染。肺部感染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在透析不充分的情况下,出现了肺水肿、肺损害等状况,其在呼吸道的炎性分泌物无法排出,从而导致病菌在肺部滋生,引起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的原因多是患者尿液中的代谢产物在尿道中的滞留,细菌在此增生,从而引发尿路感染。此外,在血液透析患者的肠道感染并发症中,胃腸粘膜的损坏导致粘膜屏障功能降低,从而诱发肠胃道的感染。观察组的各项指标都高于参照组,其感染的概率也远远低于参照组。可见,对血液透析缓则的护理措施要从减少感染源、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等多方面入手,其主要内容如下;
1.严格控制好感染源要严格把握血液透析室对透析患者的重要性,要做好室内空气的流通和室内温湿度的控制程序,限制家属亲朋陪同探视。要做好病区微生物的控制,定期消毒。此外,要严格感染区与非感染区的隔离制度,区分好阳性病区和阴性病区,牢牢把握住一人一物一用的原则。
2.严格操作流程如在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静脉操作时,以无菌操作为标准,进行无菌辅料包扎,在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时,要保证透析前后换药的局部的清洁干燥。医护人员要做好清洁工作,注意操作前后的病菌控制,勤洗手,勤消毒。尽量减少病菌的侵袭,减少感染发生的概率。
3.加强透析透析的充分性主要表现在减少体内水分的蓄积,减少炎症介质在体内的蓄积,降低易感染因素,从而实现心功能的保护和降低感染发生的可能性。此外,还有必要对医院内部透析模式发生改动,比如说血液透析滤过或者是血液灌流都有利于滤出和或吸附蓄积在体内的炎症介质。
4.补充患者的蛋白补充患者的蛋白主要表现在给予血液透析患者营养支持,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状况,提高其血清白蛋白,从而降低感染率。在血液透析患者日常的饮食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水。盐的控制量。适当的食用一些含有高蛋白质,高热量,高维生素,低磷高钙的食物。
5.护士要做好心理护理工作保持病患心理的健康向上,护士可以对患者进行疾病的讲解,让其做好心理准备,乐观的面对疾病,并且学会缓解患者内心不安的情绪,解释疾病的知识,为其增加信心,并对引起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办法做好心理准备。
【基金项目】佛山市卫生局医学科研课题(项目编号:2011136)
参考文献
[1]吴蓬.药事管理学[M].第 3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72.
[2] 肖红,孟兆生,崔学.门诊药房调剂差错隐患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临床误诊误治,2008,21(2):74.
[3]徐林芳. 强化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长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09,15( 23) : 65.
【摘要】目的:探析血液透析患者合并感染的高危因素,从而对其作出分析并采用合理护理措施。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7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观察组90例,参照组90例。 两组都采用血仿膜和聚砜膜血液透析器给予治疗、采用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作为抗凝用药。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全程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感染率17(18.89%)低于参照组感染率39(43.33%)。结论:全程的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的降低血液透析患者的感染率,其护理方式值得推广。
血液透析对提高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血液透析获得了众多医生的青睐,也在治疗终末期肾病时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本文主要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80例血液透析患者并合并感染的高危因素和其护理措施作出观察和分析,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收治的180例血液透析患者为观察对象。男102例,女,78例。年龄区间为23-80岁。慢性肾炎77例,糖尿病肾病53例,高血压肾动脉硬化50例。年龄>60岁100例,<60岁80例。平均年龄为53.71岁。透析年限0.8-9.7年。采用对照分析的方法进项参照组(90人)和观察组(90人)的分析,统计其临床数据。两者患者在年龄范围,性别构成、原发病上均无明显差异,可对比分析(p>0.05)。
1.2研究方法对所有患者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透析前患者血液生化指标、医疗护理情况、透析室环境监测资料。两组无明显差异,可进行比较(p>0.05)。
采用血仿膜和聚砜膜血液透析器(面积≥1. 3 m),采用碳酸盐透析液,透析液流量为500 ml/m,血流量为 200 /m~ 300 ml/m,采用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作为抗凝用药。
而后对照组采用常规血透室护理。观察组在常规血透室护理基础上采用全程护理干预模式:
1)心理辅导,对组内所有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的心理疏导,加强与患者、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充当心理护师的角色,纾解患者内心不安的情绪,与患者之间进行护患交流,解释疾病的知识,为其增加信心,并对引起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办法做好心理准备。
2)改善营养。针对营养不良的患者,进行适当的白蛋白的补充,贫血患者进行促红细胞生长素的药物注射,或者采用输血的措施,切记还要选择流食一类易消化、有营养的食物,不要食用生冷、刺激性的食物。
3)严格控制导管工作。做好置管工作的有效护理,要预防置管过程中出现非无菌操作的现象。如,置管之前要重视穿刺局部皮肤的清洁消毒,保证置管过程中的无菌操作,尽可能的一次性穿刺成功,避免多次对同一部位进行穿刺从而引起血肿。如有必要,还可以采用B超引导穿刺,提高其成功率。置管后的护理工作也要重视,用透气敷贴对穿刺口进行外敷固定后,在双腔导管末端拧上肝素帽用无菌纱布包裹。术后清洁过程中要注意对穿刺部位进行酒精消毒、碘酒消毒等清洁方式,还要保持敷料的干净整洁。整个透析过程要严格控制在无菌操作的标准中,重点要加强导管的日常护理,减少皮肤寄生菌的滋生等可能引起导管接触部位感染的可能性。
4)加强对患者其感染情况的观察。预防受凉、感冒以及指导有效地防治肺部感染。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如对腹水患者应该有计划的增加营养,加强透析超滤标准,并在其超滤回输腹腔治疗时严格无菌操作,将其腹胀腹痛现象记录在册。
5)注意减少感染来源,医护人员要严格无菌操作。透析前后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做好消毒准备工作。
1.3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两组在疗效内的感染率及感染部位的情况,进行对照比较。针对两组患者的Scr、Alb、Tc、Hb的具体参数的情况,登记记录。做出分析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主要采用SPSS13.0处理数据,其中,组间比较以t为指标,计数资料检验采用x2。检验标准为p<0.05。
2 结果
2.1 采用的对比组数为2组,参与比较人数为180例。血液透析患者均存在发生感染的现象,但是感染发生率以及发生感染总数比较过程中观察组(p<0.05)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差异可计算。(见表1)
2.2对患者产生的Scr、Alb、Tc、Hb具体参数进行比较。对比参照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观察组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
3.讨论
血液透析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营养不良是较为明显的症状。其营养不良的状况大大的降低了血液透析患者的免疫力,从而造成透析插管、穿刺等创伤性操作过程中发生感染,与此同时,炎症介质胡影响下肺部、尿路、血管通路皮肤发生不同程度的感染,从而引起红细胞生成素抵抗和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进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1]。从上述表中,两组血液透析患者均存在着感染的现象,如肺部感染、血管通道感染、腹膜炎等并发症。其感染的原因不尽相同。血管通道感染的原因不外乎在插管穿刺过程中建立体外循环时,病原微生物从透析管接口处进入人体,从而引起血管通道的感染。肺部感染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在透析不充分的情况下,出现了肺水肿、肺损害等状况,其在呼吸道的炎性分泌物无法排出,从而导致病菌在肺部滋生,引起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的原因多是患者尿液中的代谢产物在尿道中的滞留,细菌在此增生,从而引发尿路感染。此外,在血液透析患者的肠道感染并发症中,胃腸粘膜的损坏导致粘膜屏障功能降低,从而诱发肠胃道的感染。观察组的各项指标都高于参照组,其感染的概率也远远低于参照组。可见,对血液透析缓则的护理措施要从减少感染源、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等多方面入手,其主要内容如下;
1.严格控制好感染源要严格把握血液透析室对透析患者的重要性,要做好室内空气的流通和室内温湿度的控制程序,限制家属亲朋陪同探视。要做好病区微生物的控制,定期消毒。此外,要严格感染区与非感染区的隔离制度,区分好阳性病区和阴性病区,牢牢把握住一人一物一用的原则。
2.严格操作流程如在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静脉操作时,以无菌操作为标准,进行无菌辅料包扎,在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时,要保证透析前后换药的局部的清洁干燥。医护人员要做好清洁工作,注意操作前后的病菌控制,勤洗手,勤消毒。尽量减少病菌的侵袭,减少感染发生的概率。
3.加强透析透析的充分性主要表现在减少体内水分的蓄积,减少炎症介质在体内的蓄积,降低易感染因素,从而实现心功能的保护和降低感染发生的可能性。此外,还有必要对医院内部透析模式发生改动,比如说血液透析滤过或者是血液灌流都有利于滤出和或吸附蓄积在体内的炎症介质。
4.补充患者的蛋白补充患者的蛋白主要表现在给予血液透析患者营养支持,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状况,提高其血清白蛋白,从而降低感染率。在血液透析患者日常的饮食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水。盐的控制量。适当的食用一些含有高蛋白质,高热量,高维生素,低磷高钙的食物。
5.护士要做好心理护理工作保持病患心理的健康向上,护士可以对患者进行疾病的讲解,让其做好心理准备,乐观的面对疾病,并且学会缓解患者内心不安的情绪,解释疾病的知识,为其增加信心,并对引起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办法做好心理准备。
【基金项目】佛山市卫生局医学科研课题(项目编号:2011136)
参考文献
[1]吴蓬.药事管理学[M].第 3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72.
[2] 肖红,孟兆生,崔学.门诊药房调剂差错隐患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临床误诊误治,2008,21(2):74.
[3]徐林芳. 强化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长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09,15( 23) :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