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出院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心脏不适症状、疾病进展恐惧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内在关系,以明确AMI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主要干预方向。方法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选取在唐山市工人医院出院1个月~1年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心脏不适症状量表、疾病进展恐惧量表(fear of progress questionnaire
【机 构】
:
唐山市工人医院心内科 063000,唐山市工人医院护理部 063000,唐山市工人医院心理科 063000,唐山市工人医院心内科 063000,华北理工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唐山 063000,唐山市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出院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心脏不适症状、疾病进展恐惧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内在关系,以明确AMI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主要干预方向。
方法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选取在唐山市工人医院出院1个月~1年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心脏不适症状量表、疾病进展恐惧量表(fear of progress questionnaire,FoP-Q-SF)、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self-rating scale,PTSD-SS)评估患者心脏不适症状、疾病进展恐惧水平、创伤后应激障碍状况。采用SPSS 24.0 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心脏不适症状、疾病进展恐惧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关系,并通过AMOS 24.0软件分析疾病进展恐惧的中介效应。
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1年内创伤后应激障碍评分为(32.78±12.38)分,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为12.3%。Spearman秩相关检验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与心脏不适症状、疾病进展恐惧均呈正相关(r=0.530,0.723,均P<0.01),心脏不适症状与疾病进展恐惧呈正相关(r=0.518,P<0.01)。中介效应检验显示疾病进展恐惧在心脏不适症状与创伤后应激障碍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不适症状通过疾病进展恐惧的完全中介作用影响创伤后应激障碍。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对首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脂、动脉内皮功能、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4—10月于抚顺市中医院诊治的首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剂量组与强化剂量组,各43例.正常剂量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5 mg/d治疗,强化剂量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20 mg/d治疗.比较两组血脂、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肌酸激酶(CK)、心肌能量消耗(MEE)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正常
随着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不断进步,医疗人工智能技术在眼科疾病诊疗中的应用日益增多。眼科疾病的筛查和诊疗常依赖于影像学检查,而眼科的检查图像因其解剖学的特点而具有精细、复杂和信息量大等特点。医疗人工智能技术具有高效、精准、高一致性和便捷的优势,因此得到了眼科医生的关注与青睐。但在应用过程中,发现其存在的患者信息安全、公平受益、隐私保护等伦理学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应通过加强法制与政策监管、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强调医疗机构的主体责任等措施来保护患者权益。
伦理审查互认是多中心临床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的领导下,北京市医疗机构自愿组建北京市医学伦理审查互认联盟,制订《北京市医学伦理审查互认联盟工作规则》和《北京市医学伦理审查互认细则》。北京市医学伦理审查互认采用协作审查模式,互认范围从药械临床试验扩展到所有临床研究项目;同时也推出了统一的伦理审查申请相关文件清单等模板,以节约申办者和研究者准备资料的时间;创建了伦理互认信息平台,使伦理互认各方有了可依托的工作载体,互认信息公开透明,便于相互监督,利于政府监管。北京市医学伦理审查互认可为多中
随着社区卫生综合改革地推进,如何开展家庭医生服务成为当下的热点。引入以人文关怀为主的叙事医学,成为提升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的一个亮点。通过阐述叙事医学在社区家庭病床管理中的运用成效,分析叙事医学在家庭医生服务中的作用,提出家庭医生在社区的家庭病床管理中要运用叙事医学从情感上建立医者仁心的理念,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突发传染病应急情境下,传染性疾病的不确定性、防控紧迫性、临床和研究资源有限性等问题对此阶段临床研究伦理审查带来诸多挑战.通过梳理突发传染病相关临床研究伦理审查文献,分析显示:临床研究的安全性、知情同意及隐私保护、临床研究设计的合理合法性、临床研究重要资源的分配、伦理审查的方式和效率是突发传染病相关临床伦理审查中的突出问题,亟待建立针对突发传染病临床研究的伦理审查特殊规范.以伦理审查实际工作需求为着力点,结合文献梳理,提示需健全临床研究机构管理、临床研究项目管理、伦理委员会管理、突发传染病情况伦理审查要点、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提升全民健康素养,要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健康知识。通过对美国多感官多层次健康教育模型的内容进行整理分析,介绍其发展历程,从艺术、文化、科学三个角度出发,分析美国多感官多层次健康教育模型在教育方案设计中的影响因素及优势,提出中国应该提高教育内容的可读性和娱乐性、增强文化适应性、保证教育科学性、丰富健康教育模型等可操作的经验启示。
志愿服务是高校实践育人的重要途径。医院作为兼具救死扶伤与人文关怀双重特征的实践场域,医学生参与医院志愿服务具有重要价值,是巩固和增强专业技能的有效途径,提高医学生人文关怀的媒介,提升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保障,有利于实现对医学生的“全人”教育。但是,当前医学生医院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存在育人主体对实践育人教育理念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医学生医院志愿服务实践育人缺乏制度保障;实践育人的工具化、形式化等问题,严重影响医学生医院志愿服务实践育人的效果。由此提出转变教育理念、建设“医学生培育整全育人委员会”、构建覆盖实践
越来越多的生命科学研究项目和医学研究项目需要多个学科和领域的参与,可能涉及受试者的招募、干预、样本和数据的采集、转移、处理、分析等多个环节,不同的环节由不同的合作单位负责,常见的是医院与高校或科研院所的合作项目。不同单位承担的研究任务中或多或少都包含有“涉及人”的研究,如何在确保受试者权益的基础上提高伦理审查效率,一直是困扰研究者和机构伦理委员会的一个问题。从法律法规对机构伦理委员会职能的界定以及受试者保护两方面分析了医疗卫生机构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项目开展伦理审查的模式,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
医学伦理学是医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新医科中“医学+X”多学科交叉融通、复合型、高层次医学人才和卓越医生培养目标的提出对新时代医学生复合素质的培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医学伦理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医学伦理学教学的改革成为当务之急。在新医科视域下,针对新医科的内涵和要求,就医学伦理学教学现状、存在问题和应对措施进行思考和探讨,为医学伦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有助于推动医学伦理学快速适应新医科的发展,有助于医学伦理学和临床医学的交叉融合,对中国医学教育软实力的提升具有现实意义。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磁共振总负担的相关性及性别差异。方法回顾性纳入CSVD患者217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血清尿酸水平等临床资料。通过头颅MRI评估CSVD患者影像学表现并计算CSVD磁共振总负担评分,根据CSVD磁共振总负担评分将CSVD患者分为轻中负担组(n=133)和重负担组(n=84)。应用SPSS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