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这种全新理念的学习方式。本文主要论述了初中数学合作教学课堂活动的主要环节。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 合作教学
作为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活动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课堂教学就是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总结规律,解决问题。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的探索及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学会与别人合作的方法和能力。几年来,在《新课程标准》精神的影响下,本人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实践了“合作教学”模式,那么合作教学课堂活动的主要环节是怎样的呢?我把合作教学课堂活动的主要环节归纳为五个字,那就是:引、读、议、练、结。
一、引。教师围绕教学内容,认真研究每节课的引入,创设情境,采用问题提出、设问引思、复旧引新等手法,为新课的导入铺路搭桥。“引”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确目标,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读。教师给出阅读提纲,为学生自学定标定向,让学生根据提纲阅读教材或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阅读教材的重点、难点,或者由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新知识后,再由学生阅读教材,从而使学生对本节课的新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在阅读时,要求学生对于书中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性质等,一定要边看边思,反复推敲,顺着导读提纲的思路,弄清知识的提出、发展和形成过程,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对自学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小组同學可以小声议论、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教师必须来回巡视,指导学生阅读,了解阅读效果,掌握学生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和不足之处。
三、议。例如教学三角形中位线这一课,我提出了三个问题给予导读导议:1、什么是三角形的中位线?一个三角形中位线有多少条?它与三角形中线有何区别?2、何谓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它的条件和结论各是什么?3、如何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根据反馈,学生都能轻松地理解掌握前两个问题,但对课本中这个定理证明的思路和方法感到陌生,存在疑惑。我不急于向学生讲解,而是由学生在全班上提出问题,针对要害给予点拨,让全班学生再思再议,发挥集体智慧,合作分析解决问题。有甲学生提出:“这一定理的证明思路和方法,又新又陌生,是怎样想出来的?”又有乙学生提出:“对这个定理,可以用别的方法来证明,课本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来证明?”我首先针对甲学生提出的问题,启发学生讨论认识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推论2(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的结论也隐含着三角形中位线,解决了课本中为什么要“过D作DE//BC,交AC于E”的问题,可见DE与DE重合,因此DE//BC,从而使学生对课本的证明思路和方法理解畅通。小结强调要领会“重合——同一”这种证明方法,指出它在往后的学习应用中还将出现。回答了课本中为什么采用这种证明方法的原因,继而在乙学生提出可用别的证明方法的带动下,我组织全班学生合作探索,通过添加不同的辅助线,运用平行线、三角形全等、平行四边形等知识得出了这一定理的多种证明方法,使学生深化认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体验合作学习成功的乐趣。
四、练。该环节的目的是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题,突出解题的思路和思想方法,突出在练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难点、疑点,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共同议论,后由教师提问或学生板演的形式促进全班合作学习,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例如解方程5(2x+1)+1=10+2(2x+1),由两个小组代表板演。第一小组解法是先去括号;另一小组则把2x+1看作一个整体,采用先移项合并即得3(2x+1)+1=10。后者解法较为简捷,这就是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创新性的结果。
五、结。就是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巩固深化所学知识。课堂小结也应师生合作参与进行,先让学生谈学习体会、学习心得,谈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师再予以“画龙点睛”。学生之间交流自身学习的体会,往往能击中知识和方法的关键点,更易于被同伴接受,起到教师单独小结不能达到的功效。同时这也体现了师生合作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以上环节并非机械操作,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情况而定,突出重点,合理调换环节顺序和合理安排活动时间,保证合作教学顺利进行。 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进行课堂合作教学大大增强了班集体的内聚力,学生之间较为团结,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习困难也减少了;在平等、宽松、和谐的民主合作气氛中,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经历成功的体验和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在交流合作过程中,既看到了自己的长处,也发现了自己的学习潜力,从而更加努力,更有信心投入学习,学业成绩也得到了大面积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锭成 主编《教育社会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6。
2、《中学数学教材教法总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10。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 合作教学
作为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活动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课堂教学就是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总结规律,解决问题。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的探索及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学会与别人合作的方法和能力。几年来,在《新课程标准》精神的影响下,本人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实践了“合作教学”模式,那么合作教学课堂活动的主要环节是怎样的呢?我把合作教学课堂活动的主要环节归纳为五个字,那就是:引、读、议、练、结。
一、引。教师围绕教学内容,认真研究每节课的引入,创设情境,采用问题提出、设问引思、复旧引新等手法,为新课的导入铺路搭桥。“引”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确目标,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读。教师给出阅读提纲,为学生自学定标定向,让学生根据提纲阅读教材或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阅读教材的重点、难点,或者由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新知识后,再由学生阅读教材,从而使学生对本节课的新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在阅读时,要求学生对于书中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性质等,一定要边看边思,反复推敲,顺着导读提纲的思路,弄清知识的提出、发展和形成过程,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对自学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小组同學可以小声议论、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教师必须来回巡视,指导学生阅读,了解阅读效果,掌握学生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和不足之处。
三、议。例如教学三角形中位线这一课,我提出了三个问题给予导读导议:1、什么是三角形的中位线?一个三角形中位线有多少条?它与三角形中线有何区别?2、何谓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它的条件和结论各是什么?3、如何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根据反馈,学生都能轻松地理解掌握前两个问题,但对课本中这个定理证明的思路和方法感到陌生,存在疑惑。我不急于向学生讲解,而是由学生在全班上提出问题,针对要害给予点拨,让全班学生再思再议,发挥集体智慧,合作分析解决问题。有甲学生提出:“这一定理的证明思路和方法,又新又陌生,是怎样想出来的?”又有乙学生提出:“对这个定理,可以用别的方法来证明,课本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来证明?”我首先针对甲学生提出的问题,启发学生讨论认识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推论2(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的结论也隐含着三角形中位线,解决了课本中为什么要“过D作DE//BC,交AC于E”的问题,可见DE与DE重合,因此DE//BC,从而使学生对课本的证明思路和方法理解畅通。小结强调要领会“重合——同一”这种证明方法,指出它在往后的学习应用中还将出现。回答了课本中为什么采用这种证明方法的原因,继而在乙学生提出可用别的证明方法的带动下,我组织全班学生合作探索,通过添加不同的辅助线,运用平行线、三角形全等、平行四边形等知识得出了这一定理的多种证明方法,使学生深化认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体验合作学习成功的乐趣。
四、练。该环节的目的是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题,突出解题的思路和思想方法,突出在练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难点、疑点,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共同议论,后由教师提问或学生板演的形式促进全班合作学习,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例如解方程5(2x+1)+1=10+2(2x+1),由两个小组代表板演。第一小组解法是先去括号;另一小组则把2x+1看作一个整体,采用先移项合并即得3(2x+1)+1=10。后者解法较为简捷,这就是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创新性的结果。
五、结。就是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巩固深化所学知识。课堂小结也应师生合作参与进行,先让学生谈学习体会、学习心得,谈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师再予以“画龙点睛”。学生之间交流自身学习的体会,往往能击中知识和方法的关键点,更易于被同伴接受,起到教师单独小结不能达到的功效。同时这也体现了师生合作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以上环节并非机械操作,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情况而定,突出重点,合理调换环节顺序和合理安排活动时间,保证合作教学顺利进行。 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进行课堂合作教学大大增强了班集体的内聚力,学生之间较为团结,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习困难也减少了;在平等、宽松、和谐的民主合作气氛中,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经历成功的体验和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在交流合作过程中,既看到了自己的长处,也发现了自己的学习潜力,从而更加努力,更有信心投入学习,学业成绩也得到了大面积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锭成 主编《教育社会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6。
2、《中学数学教材教法总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