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万县港是长江上游地区的重要港湾,是闪烁在西南地区的一颗明珠。新时期经济全球化,经济多元化,万县港如何才能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中求得生存并发展。
一、万县港的发展历史
长江流经万县城南,江面开阔,水流平缓,从千金石到钟鼓楼3公里的江面,是船只停靠的天然良港万县港。西魏废帝二年(553),改南浦为鱼泉,县城从江南移至江北,即为万县港口发展奠定了雏形。唐、宋时期,港埠已初具规模。元初,万州曾一度为南宋水师屯集之地。明代,万县设有集贤、瀼涂水驿。清代,万县水驿设施更加完备。光绪二十四年(1898),英轮利川号试航川江成功;光绪二十八年(1902),《中英通商条约续约》辟万县为商埠;民国6年(1917),重庆海关在万县设分关,万县成为邻近30余县桐油和其他进出口货物的集散地,进入万港的中外轮船日渐增多;民国17年,据万县志记载:“全年进出万县港的中外船只1805艘,其中外国船只1262艘,华商船只543艘。民国25年,万县城内仅挂牌经营桐油的油号和过载铺就有171家,年出口桐油1889.5万公斤,占全国出口量的32.4%,占全省的69%。”万县城一度被誉为“万商之城”,其繁华程度不亚于当时的成、渝两市。这时万县港已有千金石、草磐石、陈家坝、徐沱、水井湾、上沱、新码头、钟鼓楼等8个自然码头。民国26年“七七.事变”后,申、宁、汉等城市相继沦陷,万县港货物吞吐量激增,船舶停靠由原来的8个增加到48个,万县港成为川江仅次于重庆的第二大港。1949年12月县、市分置后,县属港区和沿江码头有:水井湾码头、南门口码头、青草背码头、白水溪码头、武陵、新乡码头、太阳溪、小周溪码头、黄柏溪码头。改革开放后长江水运的作用更加明显,万县港作为长江水运的一部分也在这时获得快速发展。目前万县港年通过能力已达260万屯,年货物吞吐量255万吨,旅客吞吐重500万人次。
二、万县港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港口基础设施薄弱、装备参差不齐
新时期万县港的发展历史还比较短,还处于初步发展状态,基础设施比较薄弱,集装箱应用技术水平还比较低,有些地方还是用肩扛背驮进行货物的装运,港口的配套设施建设还不能充分适应现代航运业发展的需要。港口设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就是与我国东部沿海的那些发达港湾相比也有不小的差距。
(二)港口布局不合理、缺乏统一规划
万县港位于四川盆地东部,濒临长江三峡,素有“川东门户港”之称。港域内山峦起伏,丘陵交错,因川江水险及地理位置限制,码头作业区基木无陆域,库场集散能力,严重不足,客运船只能集中在十分狭小的水域,船舶进出港及靠泊拥挤现象十分严重,而万县港的有些港域内却很少或根本没有船只停靠,这就造成了港区供需之间的矛盾。
(三)港口管理缺乏物流的专业人才,特别是有实践经验的
据赵雪骄《我国港口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对策》一文记载:“我国物流产业从业人员为1676万人,大专以上学历占21.56%,低于全国行业平均24.33%的水平,高中及中专职校生则占了50%。截至2007年,招收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分别为195所和43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万县港所在的物流企业急需一大批熟悉国际物流业务和运作规范的物流管理人才,特别是一些具有高学历的且具有实践经验的现代型人才。
(四)港口信息化服务水平低,各港口之间合作不足
港口信息化是港口现代化的先决条件和港口开展运输服务的技术保障。而目前万县港区信息系统没有形成统一标准,导致一些单位和部门之间建立的信息数据库不能相互沟通,形成信息“孤岛”;港区信息系统的功能在港口运输所涉及的相关行业部门中缺乏协调性和共享性。同时各港区分工不明处在无序竞争状态,码头前方装卸与后方仓储、运输不协调。尤其是后方仓储,运输业规模小,多数仍为粗放式经营。各港口之间缺乏沟通和联系,不能及时互相了解最新的港口物流知识和理念,限制了自身的发展。
三、万县港如何在竞争中发展
万县港作为长江沿岸十大港口之一,重庆市重要港口,它的兴衰成败直接关系到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和重庆的崛起与发展,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万县港的发展。万县港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自身的建设: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信息化服务,促进港区之间的合作
这方面万县政府已经作了一些努力,但仍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2010年万县港岸线,已经达到8800米,港口总面积达1000万平方米。万县政府新设立了桐子园、上瓦窑背、红花地、北山坡、翠屏、青草背、巨鱼沱、猴子石、明镜滩等货运港区,港区逐步形成以化工、煤、油运输为特色的现代化货运作业区14个。其中鞍子坝、驹马桥、红花地、北山坡、青草背、芒溪河等6个客运港区,分别用来满足干线客班轮和区间客轮的靠泊,渝万高速公路、达万铁路及万县长江大桥、五桥机场的陆域交通的开通,也更好地发挥了港口水陆枢纽功效,为三峡库区迁建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目前三峡库区基本形成,大坝水位预留了100至300米纵深的陆域,这大大改善了以前陆域狭窄的状况。
(二)加强员工素质建设,引进先进专业人才,走人才兴港之路
一方面积极开展对港口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既要培养熟悉港口物流管理理论的中高级物流人才,也要培养各项具体工作的操作人员。另一方面要实行科学用人机制,多渠道、全方位地引进人才为港口物流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除了正式的大学开设物流专业的课程外,企业也要定期培训员工。另外,对领导的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当上级领导也能够接受先进的物流理念,才能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企业的改革中,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制度化也是港口发展所必须的,它是保证港口物流效率的关键。因此必须拥有一批真正懂得物流知识的专业人才,结合港口物流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万县港发展的规章制度,与国际接轨。
(三)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发挥区位优势
从具体地理位置看,万州港处于长江中上游结合部,上至重庆327公里,下至宜昌321公里,是重庆至宜昌648公里黄金水道上的重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水陆交通枢纽。万县港据川东门户,控三峡要冲,扼“楚蜀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它地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库区,是长江流域中上游重要的对外港口和理想的旅游胜地,具有重要的经济战略地位。万县港地区地理位置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区,境内的河流一般都具有山澳性河道的特点,河流水量比较大,水力资源丰富。据普查统计资料,全区水能资源蕴藏量极其丰富,这些不仅有利于兴建水库和电站,也形成了一些山水奇特,风光秀丽的游览胜地。
(四)充分利用万县丰富的矿产、能源资源优势
万县地区矿藏资源较为丰实,具有矿种多、分布广、相对 集中,组合配套较好等特点。全区已发现矿产资源37种,具有开发价值的主要有,岩盐矿,分布在忠县拨山乡向东延伸至云阳县盘石乡,长约100多公里,层位高,厚度大,品质优,保存好,估算远景储量高达2860亿吨。建筑材料矿,主要有石灰石、页岩矿、石膏、粘土、白云石等,广布全区各地,长江沿岸较丰富。铁矿,总储量1.5亿吨。锰矿预测储量1930万吨,铜矿;初探量4800万吨,硫铁矿,初探储量5000万吨。万县地区能源种类也比较多,既有水能、煤、天然气、风能,太阳能还有薪炭,沼气等。
(五)发挥万县港的交通优势开发旅游业实现双方良性互动发展
目前万县市正在实施“一个中心,东西两片,贯通五长线”的旅游发展战略,即以万县市为中心把东片区的巫山、奉节、巫溪、云阳定为“金三角”旅游片,把西片区的开县、梁平、忠县连为一体对长江三峡线、大宁河小三峡风景线、三国遗址线、万神线,万县一神龙溪、万恩线,万县一恩施进行旅游业的深度开发作为发展三峡库区经济的支柱产业,以推动港口旅游服务功能的多元化。港口餐饮、娱乐、商贸、导游等将进一步拓展,港口因旅游而兴旺也是必然的。工四川至万县铁路、重庆至万县高速公路和万县五桥机场,这些立休化交通的发展,无疑将使万县港渝东大门的枢纽功能真正发挥出来。三峡工程建设和库区移民迁建为万州建设重庆第二大城市提供了历史性发展机遇。据长委“1992年实物淹没人口182478人,占全库区淹没人口的18%,占重庆库区淹没人口的22%。其中,城市直接淹没人口122434人,城市最终动迁人口近20万人。城市建城区淹没面积6平方公里,淹没房屋701.63万平方米,淹没企事业单位1134个,其中淹没工厂370个。城市移民迁建规划面积14.25平方公里,移民淹没补偿静态总投资将达70多亿元。”万县港应紧紧抓住万州城市移民迁建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利用好移民补偿资金和移民特殊政策,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组合搬迁,配套建设,把万州建成重庆直辖市第二大城市是完全可能的。
(六)充分利用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和重庆直辖市的优惠政策
近年来国家更加重视西部的开发,从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对西部地区给以支持。重庆作为直辖市和西部大城市,国家政策上更是给以优惠。从国家产业布局和经济开发重点看,上海浦东开发和建立重庆直辖市以带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和促进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地处长江中下游结合部和三峡库区腹心的万州港处于经济发展的特殊位置和有利条件。开发浦东,建设三峡,促进长江流域经济带发展的大战略已成为各级领导和专家学者的共识。从重庆直辖市城市体系布局看,重庆主城区为特大城市,目前万州、涪陵为中等城市,永川、江津、南川、合川为小城市,中间没有大城市联结,城市体系极不合理。现重庆市把万州纳入二大都市规划建设,万州将成为重庆这座特大城市的副中心,必将起到联结重庆特大城市和库区中小城市的重要作用。万州港必将担当起“急先锋”的作用。
一、万县港的发展历史
长江流经万县城南,江面开阔,水流平缓,从千金石到钟鼓楼3公里的江面,是船只停靠的天然良港万县港。西魏废帝二年(553),改南浦为鱼泉,县城从江南移至江北,即为万县港口发展奠定了雏形。唐、宋时期,港埠已初具规模。元初,万州曾一度为南宋水师屯集之地。明代,万县设有集贤、瀼涂水驿。清代,万县水驿设施更加完备。光绪二十四年(1898),英轮利川号试航川江成功;光绪二十八年(1902),《中英通商条约续约》辟万县为商埠;民国6年(1917),重庆海关在万县设分关,万县成为邻近30余县桐油和其他进出口货物的集散地,进入万港的中外轮船日渐增多;民国17年,据万县志记载:“全年进出万县港的中外船只1805艘,其中外国船只1262艘,华商船只543艘。民国25年,万县城内仅挂牌经营桐油的油号和过载铺就有171家,年出口桐油1889.5万公斤,占全国出口量的32.4%,占全省的69%。”万县城一度被誉为“万商之城”,其繁华程度不亚于当时的成、渝两市。这时万县港已有千金石、草磐石、陈家坝、徐沱、水井湾、上沱、新码头、钟鼓楼等8个自然码头。民国26年“七七.事变”后,申、宁、汉等城市相继沦陷,万县港货物吞吐量激增,船舶停靠由原来的8个增加到48个,万县港成为川江仅次于重庆的第二大港。1949年12月县、市分置后,县属港区和沿江码头有:水井湾码头、南门口码头、青草背码头、白水溪码头、武陵、新乡码头、太阳溪、小周溪码头、黄柏溪码头。改革开放后长江水运的作用更加明显,万县港作为长江水运的一部分也在这时获得快速发展。目前万县港年通过能力已达260万屯,年货物吞吐量255万吨,旅客吞吐重500万人次。
二、万县港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港口基础设施薄弱、装备参差不齐
新时期万县港的发展历史还比较短,还处于初步发展状态,基础设施比较薄弱,集装箱应用技术水平还比较低,有些地方还是用肩扛背驮进行货物的装运,港口的配套设施建设还不能充分适应现代航运业发展的需要。港口设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就是与我国东部沿海的那些发达港湾相比也有不小的差距。
(二)港口布局不合理、缺乏统一规划
万县港位于四川盆地东部,濒临长江三峡,素有“川东门户港”之称。港域内山峦起伏,丘陵交错,因川江水险及地理位置限制,码头作业区基木无陆域,库场集散能力,严重不足,客运船只能集中在十分狭小的水域,船舶进出港及靠泊拥挤现象十分严重,而万县港的有些港域内却很少或根本没有船只停靠,这就造成了港区供需之间的矛盾。
(三)港口管理缺乏物流的专业人才,特别是有实践经验的
据赵雪骄《我国港口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对策》一文记载:“我国物流产业从业人员为1676万人,大专以上学历占21.56%,低于全国行业平均24.33%的水平,高中及中专职校生则占了50%。截至2007年,招收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分别为195所和43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万县港所在的物流企业急需一大批熟悉国际物流业务和运作规范的物流管理人才,特别是一些具有高学历的且具有实践经验的现代型人才。
(四)港口信息化服务水平低,各港口之间合作不足
港口信息化是港口现代化的先决条件和港口开展运输服务的技术保障。而目前万县港区信息系统没有形成统一标准,导致一些单位和部门之间建立的信息数据库不能相互沟通,形成信息“孤岛”;港区信息系统的功能在港口运输所涉及的相关行业部门中缺乏协调性和共享性。同时各港区分工不明处在无序竞争状态,码头前方装卸与后方仓储、运输不协调。尤其是后方仓储,运输业规模小,多数仍为粗放式经营。各港口之间缺乏沟通和联系,不能及时互相了解最新的港口物流知识和理念,限制了自身的发展。
三、万县港如何在竞争中发展
万县港作为长江沿岸十大港口之一,重庆市重要港口,它的兴衰成败直接关系到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和重庆的崛起与发展,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万县港的发展。万县港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自身的建设: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信息化服务,促进港区之间的合作
这方面万县政府已经作了一些努力,但仍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2010年万县港岸线,已经达到8800米,港口总面积达1000万平方米。万县政府新设立了桐子园、上瓦窑背、红花地、北山坡、翠屏、青草背、巨鱼沱、猴子石、明镜滩等货运港区,港区逐步形成以化工、煤、油运输为特色的现代化货运作业区14个。其中鞍子坝、驹马桥、红花地、北山坡、青草背、芒溪河等6个客运港区,分别用来满足干线客班轮和区间客轮的靠泊,渝万高速公路、达万铁路及万县长江大桥、五桥机场的陆域交通的开通,也更好地发挥了港口水陆枢纽功效,为三峡库区迁建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目前三峡库区基本形成,大坝水位预留了100至300米纵深的陆域,这大大改善了以前陆域狭窄的状况。
(二)加强员工素质建设,引进先进专业人才,走人才兴港之路
一方面积极开展对港口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既要培养熟悉港口物流管理理论的中高级物流人才,也要培养各项具体工作的操作人员。另一方面要实行科学用人机制,多渠道、全方位地引进人才为港口物流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除了正式的大学开设物流专业的课程外,企业也要定期培训员工。另外,对领导的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当上级领导也能够接受先进的物流理念,才能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企业的改革中,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制度化也是港口发展所必须的,它是保证港口物流效率的关键。因此必须拥有一批真正懂得物流知识的专业人才,结合港口物流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万县港发展的规章制度,与国际接轨。
(三)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发挥区位优势
从具体地理位置看,万州港处于长江中上游结合部,上至重庆327公里,下至宜昌321公里,是重庆至宜昌648公里黄金水道上的重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水陆交通枢纽。万县港据川东门户,控三峡要冲,扼“楚蜀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它地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库区,是长江流域中上游重要的对外港口和理想的旅游胜地,具有重要的经济战略地位。万县港地区地理位置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区,境内的河流一般都具有山澳性河道的特点,河流水量比较大,水力资源丰富。据普查统计资料,全区水能资源蕴藏量极其丰富,这些不仅有利于兴建水库和电站,也形成了一些山水奇特,风光秀丽的游览胜地。
(四)充分利用万县丰富的矿产、能源资源优势
万县地区矿藏资源较为丰实,具有矿种多、分布广、相对 集中,组合配套较好等特点。全区已发现矿产资源37种,具有开发价值的主要有,岩盐矿,分布在忠县拨山乡向东延伸至云阳县盘石乡,长约100多公里,层位高,厚度大,品质优,保存好,估算远景储量高达2860亿吨。建筑材料矿,主要有石灰石、页岩矿、石膏、粘土、白云石等,广布全区各地,长江沿岸较丰富。铁矿,总储量1.5亿吨。锰矿预测储量1930万吨,铜矿;初探量4800万吨,硫铁矿,初探储量5000万吨。万县地区能源种类也比较多,既有水能、煤、天然气、风能,太阳能还有薪炭,沼气等。
(五)发挥万县港的交通优势开发旅游业实现双方良性互动发展
目前万县市正在实施“一个中心,东西两片,贯通五长线”的旅游发展战略,即以万县市为中心把东片区的巫山、奉节、巫溪、云阳定为“金三角”旅游片,把西片区的开县、梁平、忠县连为一体对长江三峡线、大宁河小三峡风景线、三国遗址线、万神线,万县一神龙溪、万恩线,万县一恩施进行旅游业的深度开发作为发展三峡库区经济的支柱产业,以推动港口旅游服务功能的多元化。港口餐饮、娱乐、商贸、导游等将进一步拓展,港口因旅游而兴旺也是必然的。工四川至万县铁路、重庆至万县高速公路和万县五桥机场,这些立休化交通的发展,无疑将使万县港渝东大门的枢纽功能真正发挥出来。三峡工程建设和库区移民迁建为万州建设重庆第二大城市提供了历史性发展机遇。据长委“1992年实物淹没人口182478人,占全库区淹没人口的18%,占重庆库区淹没人口的22%。其中,城市直接淹没人口122434人,城市最终动迁人口近20万人。城市建城区淹没面积6平方公里,淹没房屋701.63万平方米,淹没企事业单位1134个,其中淹没工厂370个。城市移民迁建规划面积14.25平方公里,移民淹没补偿静态总投资将达70多亿元。”万县港应紧紧抓住万州城市移民迁建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利用好移民补偿资金和移民特殊政策,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组合搬迁,配套建设,把万州建成重庆直辖市第二大城市是完全可能的。
(六)充分利用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和重庆直辖市的优惠政策
近年来国家更加重视西部的开发,从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对西部地区给以支持。重庆作为直辖市和西部大城市,国家政策上更是给以优惠。从国家产业布局和经济开发重点看,上海浦东开发和建立重庆直辖市以带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和促进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地处长江中下游结合部和三峡库区腹心的万州港处于经济发展的特殊位置和有利条件。开发浦东,建设三峡,促进长江流域经济带发展的大战略已成为各级领导和专家学者的共识。从重庆直辖市城市体系布局看,重庆主城区为特大城市,目前万州、涪陵为中等城市,永川、江津、南川、合川为小城市,中间没有大城市联结,城市体系极不合理。现重庆市把万州纳入二大都市规划建设,万州将成为重庆这座特大城市的副中心,必将起到联结重庆特大城市和库区中小城市的重要作用。万州港必将担当起“急先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