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有效学习

来源 :现代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wnLoad0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体验数学价值。挖掘生活资源 体现生活处处有学问。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活动中学习,体验数学小课堂、大学问,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而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实践;探索;挖掘;理解;提高;运用;能力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课堂的有效教学要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学习,感受知识的来源,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感观能动力得到创造性地发挥,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1.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体验数学价值
  我们在教学中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和体验数学的价值.生活是学生学习的数学起点与归宿.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注重让学生在课前开展调查、搜索、收集、整理与将要与学习有关的材料,来培养学生的实践与操作能力。
  如我在教学“折线统计图”之前,我先布置下任务:我们准备学习“折线统计图”,你们从今天起每天要进行一分钟跳绳并把每次跳的结果记录下来.作为学习“折线统计图”时使用的依据。这样遵循了“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学生学起“折线统计图”来就轻轻松松理解和掌握了。在教学“编码”这前,先让学生找找生活当中有哪些地方用到编码,学生搜集到身份证、车牌、班级等实际生活中用到,这样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我获取信息的能力。
  2.挖掘生活资源 体现生活处处有学问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我们要走出这个魔圈就要用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呈现在教学内容中,才能增强数学的趣味性、现实性,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从而培养学生喜欢学数学,体会只有学好数学才能解决我们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样的理念来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们就提到了日历,日历与我们生活惜惜相关的,在日历中我们知道一年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个季节?有多少个节气?大月有多少天?小月有多少天?润年二月有多少天?平年二月有多少天?你是哪一天生日的等生活问题。又如在教学“因数与倍数的复习”时,我们可以提出:我们学校有多少学生?有多少老师?老师今年几岁?让学生猜测,用上因数与倍数说话,再用这些数分类,分成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等,使课堂变的有趣,学生乐于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探索中去。在教学“位置与方向”时,以我们学生的座位为中找出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八个方位坐着谁,说说我们从家到学校怎么走,从学校到家又怎么走,以及从家或学校这些熟悉的地方到其它地方又怎么走。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应从学生贴近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及作出决策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体会到学数学的内在价值。
  3.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
  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和思维的关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可见动手操作的重要性。有句话说得很好“你看见了,就记住了;你做过了,就理解了。”在学习圆柱与圆锥时,学生即使理解了这俩者关的关系,但遇到圆柱、圆锥体积相等,底相等,圆柱高5厘米,圆锥高几厘米之类的习题时仍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如能让学生用水或沙子装在圆锥容器中再倒入等底等高的圆柱容器里,看结果要倒几次才倒完,再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两者之间的数学关系,这样一做学生就不会再混淆,这样学生学会了逻辑推理。
  由于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他们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千克的认识”时,让每一位学生充分感受一千克的重量,就让学生亲历,用手掂一掂生活中的用品,如食盐、洗衣粉、面条、糖等重一千克的物品,让学生感知一千克的重量。再以这一千克的重量为标准估一估,掂一掂其他物品的重量。对于一部分同学来说,听过了,可能忘记了,看过了,可能明白,做过了,就会记得和理解。我们要善于用实践的目光去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体验做数学、学数学的乐趣,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活动中学习,体验数学小课堂、大学问,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而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收稿日期:2013-04-07
其他文献
当我们在灯下阅读文学作品,当我们在影院观看电影,当我们凝目注视一幅绘画,当我们聆听一首歌曲,我们往往会发现这么一种现象:明明是同一部文艺创作,但是读者(观众、听众)的感受与评判是不一样的。人们时时为作品的主题、内涵、艺术风格乃至人物形象的塑造产生出五彩缤纷的争执与歧见。这就说明文艺创作由于接受者的不同而有了不同的评判。  以读者的阅读活动为研究重点的接受美学理论,强调了文学作品审美价值的实现要靠读
期刊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进行调查探究,在实行学习数学。使数学教学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实现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丰富小学生数学知识,启迪小学生的思维,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当今教育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传统的“喂养”式教学是不能完成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中,创新意识是创新的内核,创新意识是创造的前提和基础,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倾向。而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和关键。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建立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这方面的认识。  1.激发学生动机,诱发创新热情  兴趣不仅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引发学生积极探索的动力,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对象产生强烈
期刊
我认为在某种程度上说,当班主任就是在做人,要做好人,即所谓“为人师表”,要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教育学生,要想达到一定的教育效果,就要在你日常的一些琐碎细微的事物中去体现出你为人做事的理念和原则,态度等。  首先,作为教师,应该争取当班主任,因为教师担负着既教书又育人的双重任务,而从育人的角度来说,班主任担负着更多的责任,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当老师的都希望把自己的思想观念,行为准则以及做人做事的方式
期刊
【摘 要】作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思想品德教育课,长期以来,一直沿着传统教育的轨道,偏重于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而较小涉及心理素质的培养。在课改中,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及可行性。本文以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为前提,试图从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紧扣思想品德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开展活动训练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拓展或延伸思想品德教学渠道,以挖掘学生内在的心理潜能。
期刊
【摘 要】长期以来,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普遍存在着重教不重学的现象,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人格、情感、个性、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学生缺乏自主的参与实践,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教学质量适应不了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科学的课堂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提倡师生互动,让师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和沟通,真正达到”教学相长”。本文试从物理课堂活动教学的情景创设等方面来谈
期刊
【摘 要】本文从中学生存在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入题,阐述了心理健康的内涵,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结合思想政治学科的特点,把思想政治课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说明了原因,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施。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课  现代社会人们对健康越来越关注,“健康”的概念不仅指躯体、生理上的健康,还应该指精神、心理健康。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人们心理压力重,在校中学生在这
期刊
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中学语文教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教学生学好课文和必要的语文知识,进行严格的语文基本训练,使学生热爱祖国语言,能正确理解和应用祖国语言文字,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由此可知,所谓语文能力,包括读、讲、听、写四个方面的能力。这早已为广大语文工作者所公认。可是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对读与说的能力培养与训练却不同程度地被削弱了。教师的教书成为讲书
期刊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对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  1.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
期刊
【摘 要】在初中数学课堂进行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学校,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数学教学的角度,浅谈这个问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创新教育  在初中数学课堂进行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学校,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具有重要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