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堂好的小学数学课,往往离不开一个好的数学情境做载体。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生动的教学情境,能唤起学生的问題意识、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好奇、渴求、探究、协作、交流等学习欲望和活动,不断地提出问题、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对数学的真正理解。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设情境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可以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向上的教育境界,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好的数学课堂情境创设是指在一定情境下所进行的教学活动,借助各种直观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有利于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探究、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的具体形象且富有情感性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做法和体会。
一、要结合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创设教学情境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都在创设教学情境这一环节上,下了很多工夫,力求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但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创设情境,至少有一个基本原则:从儿童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必须高度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考虑自己创设的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经验基础是否契合。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素材进行加工或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作为课堂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例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由于学生对人民币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可以设置“购物”情境:同学们,你买过东西吗?今天,教师想带你们去商店看一看,你们愿意吗?这个商店卖什么?(文具),你们想买些什么文具?引出“元、角、分”,这样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充分认识元、角、分,了解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功能。
二、设置悬念,创设教学情境
设置悬念创设有效情境,是指在教学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地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所采取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能使学生怀着积极的态度、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学习过程之中。例如在教“年、月、日”这节内容时,上课一开始教师就设置这样一个悬念:有一位老爷爷,他到2016年才过他的第18个生日,你知道他到2016年有多大吗?全班一下子讨论开了,在学生急于想知道老爷爷为什么只过18个生日的原因时,老师向学生出示课题“年、月、日”,并解释说如果学完这部分知识,你就会明白了。这种悬念的设置,令学生兴趣大增,急切地想第一个了解原因,使学生带者炙热的追求随教师进入了认识过程情境之中。
三、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要求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情境”可以理解为一种教学策略,而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变化,低、中、高段学生分别有不同的情境创设策略。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作出适当的选择:低、中年级学生比较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中、高年级学生对有用、有挑战性的任务更感兴趣。而有的教师则将其公理化、公式化了,忽视了学生学习个性的阶段性特征。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时,教师一边播放课件,一边绘声绘色地讲述《龟兔赛跑》的故事,有的学生就小声地嘀咕:“怎么又是比赛啊!”而另外一位教师,就是把问题抛给了学生:“学校门口的花坛需要围一圈栅栏,我们应该怎样去解决这个问题呢?”看似后者简单,但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四、巧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
教师能否创造一个欢乐和生动的教学环境,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活动,使数学学习成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创设让他们感到有趣、有挑战性,能激起他们好奇、好胜的情景。例如,可以充分利用课本主题图,开展想象。以故事、游戏等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和运用电教媒体,把形、音、色、光融为一体,创设动态化教学情境,使枯燥无味的知识生动起来,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中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获取新知识的欲望。
五、要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
我们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我们的教学要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创设情景,设计一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自然就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和情感认知,产生教与学的共鸣。
(一)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素材进行加工或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作为课堂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如:教学“圆的面积”这一课时,我通过演示创设如下情境,在一片草地上一根绳子把一只羊栓在木桩上,羊在咩咩地吃草。学生感到很新奇,兴趣一下子就给调动起来。我乘机引导学生:“看着这幅图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学生积极思考纷纷提出问题:羊最多能走多远?羊走一圈有多长?羊最多能吃到多少草?等等。学生从观察到的有趣的问题情境中提出現实数学问题,激发了积极思考的动力,唤醒了创新意识,积极探索问题的兴趣,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使学生产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问题意识,从而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二)创设开放的生活情境
教师在选取生活情景时不能拘泥于单一的书本所提供的内容,一定要以不同方式去选取,形式多样,新颖,并且容量要大,要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如:在教学“比”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课件,展示小猪盖房子这个学生都熟悉的画面,让学生自己根据画面上的事物比较多少。要比较的素材比较多,学生在自己喜爱的童话世界里不时地闪出智慧的火花。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学用结合上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了教学,服务于教学,要做到以境导学,以境促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出发点。好的情境创设可以使我们的课堂变得富有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当然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我们应遵循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避免一味追求新奇而忽略学生认知的规律。教师只有充分理解教材,挖掘教材,不断地积累经验,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才能有更多的灵感,才能创设更好的教学情境。
参考文献:
刘进.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情境创设的思考[J].中小学电教.(2009-01)
柳桃珠.小学数学利用生活情景教学策略浅议[J].吉林教育(2010-14)
张 燕.小学数学有效情境的创设.[J].时代教育.(2008-04)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设情境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可以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向上的教育境界,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好的数学课堂情境创设是指在一定情境下所进行的教学活动,借助各种直观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有利于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探究、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的具体形象且富有情感性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做法和体会。
一、要结合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创设教学情境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都在创设教学情境这一环节上,下了很多工夫,力求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但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创设情境,至少有一个基本原则:从儿童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必须高度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考虑自己创设的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经验基础是否契合。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素材进行加工或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作为课堂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例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由于学生对人民币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可以设置“购物”情境:同学们,你买过东西吗?今天,教师想带你们去商店看一看,你们愿意吗?这个商店卖什么?(文具),你们想买些什么文具?引出“元、角、分”,这样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充分认识元、角、分,了解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功能。
二、设置悬念,创设教学情境
设置悬念创设有效情境,是指在教学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地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所采取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能使学生怀着积极的态度、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学习过程之中。例如在教“年、月、日”这节内容时,上课一开始教师就设置这样一个悬念:有一位老爷爷,他到2016年才过他的第18个生日,你知道他到2016年有多大吗?全班一下子讨论开了,在学生急于想知道老爷爷为什么只过18个生日的原因时,老师向学生出示课题“年、月、日”,并解释说如果学完这部分知识,你就会明白了。这种悬念的设置,令学生兴趣大增,急切地想第一个了解原因,使学生带者炙热的追求随教师进入了认识过程情境之中。
三、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要求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情境”可以理解为一种教学策略,而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变化,低、中、高段学生分别有不同的情境创设策略。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作出适当的选择:低、中年级学生比较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中、高年级学生对有用、有挑战性的任务更感兴趣。而有的教师则将其公理化、公式化了,忽视了学生学习个性的阶段性特征。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时,教师一边播放课件,一边绘声绘色地讲述《龟兔赛跑》的故事,有的学生就小声地嘀咕:“怎么又是比赛啊!”而另外一位教师,就是把问题抛给了学生:“学校门口的花坛需要围一圈栅栏,我们应该怎样去解决这个问题呢?”看似后者简单,但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四、巧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
教师能否创造一个欢乐和生动的教学环境,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活动,使数学学习成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创设让他们感到有趣、有挑战性,能激起他们好奇、好胜的情景。例如,可以充分利用课本主题图,开展想象。以故事、游戏等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和运用电教媒体,把形、音、色、光融为一体,创设动态化教学情境,使枯燥无味的知识生动起来,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中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获取新知识的欲望。
五、要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
我们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我们的教学要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创设情景,设计一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自然就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和情感认知,产生教与学的共鸣。
(一)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素材进行加工或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作为课堂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如:教学“圆的面积”这一课时,我通过演示创设如下情境,在一片草地上一根绳子把一只羊栓在木桩上,羊在咩咩地吃草。学生感到很新奇,兴趣一下子就给调动起来。我乘机引导学生:“看着这幅图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学生积极思考纷纷提出问题:羊最多能走多远?羊走一圈有多长?羊最多能吃到多少草?等等。学生从观察到的有趣的问题情境中提出現实数学问题,激发了积极思考的动力,唤醒了创新意识,积极探索问题的兴趣,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使学生产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问题意识,从而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二)创设开放的生活情境
教师在选取生活情景时不能拘泥于单一的书本所提供的内容,一定要以不同方式去选取,形式多样,新颖,并且容量要大,要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如:在教学“比”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课件,展示小猪盖房子这个学生都熟悉的画面,让学生自己根据画面上的事物比较多少。要比较的素材比较多,学生在自己喜爱的童话世界里不时地闪出智慧的火花。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学用结合上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了教学,服务于教学,要做到以境导学,以境促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出发点。好的情境创设可以使我们的课堂变得富有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当然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我们应遵循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避免一味追求新奇而忽略学生认知的规律。教师只有充分理解教材,挖掘教材,不断地积累经验,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才能有更多的灵感,才能创设更好的教学情境。
参考文献:
刘进.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情境创设的思考[J].中小学电教.(2009-01)
柳桃珠.小学数学利用生活情景教学策略浅议[J].吉林教育(2010-14)
张 燕.小学数学有效情境的创设.[J].时代教育.(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