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的小学生,他们对古诗学习的兴趣较浓,但对古诗学习的途径和方法却知之不多。同时,有些老师的古诗教学方法过于简单,主要就是让学生用死记硬背的办法牢记诗句、注释、译文以应付考试,这些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有感于此,笔者从上学期初开始实施了“网络与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链接”。
本文所指“网络与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链接”,主要以自制的网络课件为古诗教学平台,把语文教材及《中华经典诵读》所推荐的古诗作为探究对象,引导小学高段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以期建立一个网络背景下的古诗教学新模式。
一、利用画面,理解诗意
形象直观的画面,相当于一幅诗意的导游图,对于引导学生“入诗境”、“悟诗情”是很有帮助的。
1.对比图文,加深理解
把诗文和画面联系起来,用图文对比的方法,让学生说说“你从画面中看到些什么”,可以锻炼学生对画面的观察力和从正反两方面评价事物的能力,并加深对诗意的理解。例如,我在教古诗《望庐山瀑布》一诗时,就让学生在网上自己搜索有关庐山瀑布的资料,很多学生都找到了庐山瀑布美丽的自然风光,他们对所看到的景色赞叹不已。这样诗未讲,情已入。此时,我来个顺水推舟,告诉学生我们这节课也将随着唐朝大诗人李白一同去庐山欣赏那气势雄伟的瀑布,学生都迫不及待地打开了书,而且很多同学随口念了起来。由于一开始使用电脑网络的资源有效地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求知欲很强,整节课学得很积极、主动。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受到了一次美的熏陶及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教育。
2.发挥想象,实践语言
电脑网络集文、图、声于一体,一首意境优美的古诗如果能巧妙地借助网络资源,就会将学生带入优美的比较真实的情景当中,使得教学效果更为明显。以《小池》为例,我充分地利用电脑网络上丰富的信息资源,优化“练读、练说”模式。我一边播放古筝曲子,一边让学生到特定的网页去欣赏小池的美景。在清幽的古筝声中,学生看到了清泉静静流淌、树荫映洒水面、小荷浅露尖角、蜻蜓立在荷叶之上,耳边听到的是幽幽的乐声,学生的眼、耳等感官充分调动起来,很快地进入了这个美景。我让学生说说“你从画面上想到了什么”,或问“如果让你来设计这首诗的插图,你准备怎样画”,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了解别人和叙述自己构图创意的过程中,更深切地理解了诗意。我又相机朗读古诗,很多同学都跟着轻声读起来,有的学生还能根据自己的领悟,用欢快、喜爱的语调读好这首诗。
二、阅读译文,对比赏析
在网络课件中,课文中的译文部分是专家学者对古诗比较通行的解读,可以引导学生将译文和诗句对比起来欣赏。
1.借助注解,领悟诗意
学生可以借助那些浅显易懂的解读文字确定大众公认的、普遍的意义,从而较快地读懂诗意。例如,《江南》(江南可采莲)的简析部分提示:“这首诗的后四句用重复的句式,表现了鱼在莲叶间穿梭往来的轻灵样子,传达出采莲人欢快的心情。”学生读此之后就能明白所谓的“鱼戏莲叶东西南北”并非啰嗦,而是一种修辞手法,它使诗歌充满了一种欢快的节奏。
2.二次解读,深化诗意
专家学者写的有些解读文字比较深奥,对于学生而言需要进行二次解读,即对解读的解读,学生也许不能完全理解,或处于似懂非懂之间,甚至产生“误读”,但这些理解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对学生欣赏古诗起指导作用,让学生带着对古诗的理解,感作者所感,能轻松地就进入诗歌所描绘的境界中,从而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反过来,学生也可以结合自己对诗意的理解把有些专家学者写的译文当作阅读欣赏的材料,去揣摩它的写作表达方式,因为有些译文其本身也是一篇美文。
3.超越译文,独特品析
著名作家王蒙提出:“我们平常所说的对诗的解释,包括五层意思。第一层应是诗的字面上的意思。第二层是作者的背景与写作的触发与动机。第三层,对于一般读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诗的内涵,诗的意蕴。第四层是欣赏者个人的独特的补充与体会或者某种情况下的特殊发挥。第五层则是对诗做学问研究。”按照这五层之说,古诗的简析部分就相当于诗的第三层解释。学生在达到第三层解释的基础上,还应该对诗的意境进行创造性的想象,以达到第四或第五层解释。例如,在《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中“马上催”的“催”字可以有不同理解,有的说是催饮,有的说是催人出征,或解释为急促弹奏之意。学生完全可以对“催”的场面作出自己的解释,突破一家之言,与专家学者的解释形成对比。
事实证明,网络与小学语文古诗教学链接,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学习理解,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本文所指“网络与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链接”,主要以自制的网络课件为古诗教学平台,把语文教材及《中华经典诵读》所推荐的古诗作为探究对象,引导小学高段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以期建立一个网络背景下的古诗教学新模式。
一、利用画面,理解诗意
形象直观的画面,相当于一幅诗意的导游图,对于引导学生“入诗境”、“悟诗情”是很有帮助的。
1.对比图文,加深理解
把诗文和画面联系起来,用图文对比的方法,让学生说说“你从画面中看到些什么”,可以锻炼学生对画面的观察力和从正反两方面评价事物的能力,并加深对诗意的理解。例如,我在教古诗《望庐山瀑布》一诗时,就让学生在网上自己搜索有关庐山瀑布的资料,很多学生都找到了庐山瀑布美丽的自然风光,他们对所看到的景色赞叹不已。这样诗未讲,情已入。此时,我来个顺水推舟,告诉学生我们这节课也将随着唐朝大诗人李白一同去庐山欣赏那气势雄伟的瀑布,学生都迫不及待地打开了书,而且很多同学随口念了起来。由于一开始使用电脑网络的资源有效地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求知欲很强,整节课学得很积极、主动。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受到了一次美的熏陶及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教育。
2.发挥想象,实践语言
电脑网络集文、图、声于一体,一首意境优美的古诗如果能巧妙地借助网络资源,就会将学生带入优美的比较真实的情景当中,使得教学效果更为明显。以《小池》为例,我充分地利用电脑网络上丰富的信息资源,优化“练读、练说”模式。我一边播放古筝曲子,一边让学生到特定的网页去欣赏小池的美景。在清幽的古筝声中,学生看到了清泉静静流淌、树荫映洒水面、小荷浅露尖角、蜻蜓立在荷叶之上,耳边听到的是幽幽的乐声,学生的眼、耳等感官充分调动起来,很快地进入了这个美景。我让学生说说“你从画面上想到了什么”,或问“如果让你来设计这首诗的插图,你准备怎样画”,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了解别人和叙述自己构图创意的过程中,更深切地理解了诗意。我又相机朗读古诗,很多同学都跟着轻声读起来,有的学生还能根据自己的领悟,用欢快、喜爱的语调读好这首诗。
二、阅读译文,对比赏析
在网络课件中,课文中的译文部分是专家学者对古诗比较通行的解读,可以引导学生将译文和诗句对比起来欣赏。
1.借助注解,领悟诗意
学生可以借助那些浅显易懂的解读文字确定大众公认的、普遍的意义,从而较快地读懂诗意。例如,《江南》(江南可采莲)的简析部分提示:“这首诗的后四句用重复的句式,表现了鱼在莲叶间穿梭往来的轻灵样子,传达出采莲人欢快的心情。”学生读此之后就能明白所谓的“鱼戏莲叶东西南北”并非啰嗦,而是一种修辞手法,它使诗歌充满了一种欢快的节奏。
2.二次解读,深化诗意
专家学者写的有些解读文字比较深奥,对于学生而言需要进行二次解读,即对解读的解读,学生也许不能完全理解,或处于似懂非懂之间,甚至产生“误读”,但这些理解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对学生欣赏古诗起指导作用,让学生带着对古诗的理解,感作者所感,能轻松地就进入诗歌所描绘的境界中,从而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反过来,学生也可以结合自己对诗意的理解把有些专家学者写的译文当作阅读欣赏的材料,去揣摩它的写作表达方式,因为有些译文其本身也是一篇美文。
3.超越译文,独特品析
著名作家王蒙提出:“我们平常所说的对诗的解释,包括五层意思。第一层应是诗的字面上的意思。第二层是作者的背景与写作的触发与动机。第三层,对于一般读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诗的内涵,诗的意蕴。第四层是欣赏者个人的独特的补充与体会或者某种情况下的特殊发挥。第五层则是对诗做学问研究。”按照这五层之说,古诗的简析部分就相当于诗的第三层解释。学生在达到第三层解释的基础上,还应该对诗的意境进行创造性的想象,以达到第四或第五层解释。例如,在《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中“马上催”的“催”字可以有不同理解,有的说是催饮,有的说是催人出征,或解释为急促弹奏之意。学生完全可以对“催”的场面作出自己的解释,突破一家之言,与专家学者的解释形成对比。
事实证明,网络与小学语文古诗教学链接,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学习理解,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