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端欢喜(组诗)

来源 :文学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bl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山村访印雪白茶
  从此以后
  我要学会把精神与灵魂
  安放在更高处
  学会远离声色,与晨岚暮露相依
  即使冬天
  也要学会看护住内心的绿色
  还有春天的语言春天的温度 我都要一一掌握
  并学会把最完美的生命内核
  留给一捧,洁净的甘泉
  从此以后
  我就是草木中的一棵
  执着于不卑不亢的沉默
  从此以后
  红尘如海,与我誓不两立
  商量岗小憩
  来得不是时候
  两位高僧,早已去得远了
  那三局下了三百年的棋
  终于没有人
  有幸成为观众
  还好啊,随行的人说
  雪窦寺还在
  不见升腾的香火,正为当时的棋局复盘?
  那些来来往往的众生
  就是被各种心思支配进退的棋子
  只是人在局中,不知凶险
  输赢,唯有梵呗才能说出
  那就放下这棋事吧
  且放性在这四明第一山
  作一次超然物外的神游
  假若神明有闲
  就举头与他一作商量:可不可以
  把这满目青山碧水,放入我的心间
  从此,我就是棋盘
  世事动,我心不动
  在仰天湖,
  成为一片竹林的囚徒
  划地为牢之后,刘伯温
  就把开启它的钥匙丢了
  养在深闺的湖,不敢独自老去
  只好几百年
  明眸澄澈,翠袖罗衫
  我在山下,耽搁了几十年
  不断地被一把叫时间的刻刀,雕凿
  我已经成了一只,风情万种的木偶
  时时被一根看不见的线
  指挥着,举手投足,一颦一笑
  我一直以为,这世俗的表演
  到极致,就成了艺术家
  直到这一天,仰天湖明镜高悬
  我阴差阳错撞入这里
  仿如自投罗网
  把一身尘土,滿怀杂念 一一招供
  然后有风吹来,对我凛冽宣判
  从此,这片秀骨淡然的竹林
  就将我锁为:囚徒
  吴桥杂技
  落第的书生走累了
  于是弹一弹衣冠上的尘土
  踏进了吴桥的道观
  吴桥的风水好啊
  如花的女子似玉的男子
  稻米的香气
  飘满,一马平川的黄昏
  陌生人洗了手净了面,才出得门来
  偶遇的异乡,就成了故乡
  锦绣文章已是陈年旧事
  浮世功名,哪及得这民间野趣
  来来来
  且跟我玩一玩这三百六十套把戏
  看看吕洞宾那个祖师爷
  如何数得清,他这一众徒子徒孙
  于是,种田的汉子吞金碎铁
  缝补浆洗的女人,将一口大缸蹬得转如飞轮
  那是谁家的少年郎呀
  居然踩着细细的钢丝
  悄悄滑出了人群
  然后天色就晚了
  兴尽的书生,回到道观安然而卧
  浑然不知
  门外的吴桥人,已背着他的全套把式
  披星戴月地,闯世界去了
  在迎宾馆与施耐庵虚谈
  “天凿地刻的版图
  你让一场虚拟的大雪,将它彻底遮蔽了
  白茫茫中,林教头花枪一挑
  由此,这自古传名的水旱码头
  便被世人误读”
  “沧州自然无辜
  羌笛不闻,阳关未叠
  好梦如若顺风
  一夜便随古运河,到了杭州
  但那又如何?
  发配是汉语中,无法剔除的土著
  一直与屈辱和耻辱为邻
  偶尔也像黑店
  横陈在,英雄的去路
  自古英雄皆寂寞啊
  这尚武之乡
  只好与英雄,一同寂寞了”
  “如今我来,天高日暖
  你的夜梦迢迢,只成
  一盏茶水、几支曲子的距离
  书生们煮酒笑谈
  闭口不提,当年的风雪
  只把一管狼毫点向
  万顷良田,十里荷花”
  “时间是一匹白马
  总是在搬来送去中奔跑
  它带走了山神庙
  带走了草料场
  带走了英雄
  当然,也带走了我
  留下的你们
  就在干戈止息后
  将静好岁月绣于玉帛,作为枕席吧
  晚安”
  年复一年,见字如面
  ——致友人寒冰
  自你走后
  这座城市就成了墨片
  宝善路开始生锈、停摆
  来来去去的人流
  将天一广场,泡成了一杯淡茶
  柳汀街午夜的咖啡
  越来越苦
  再也没有人问我,要不要加糖
  你来之前
  我与这座城市,缘深交浅
  你走之后
  这座城市与我,相对无言
  我是活在旧词章里的人
  安静,孤绝
  一痛就是一场大雪
  一冷就是一朵梅花   我一生的温柔
  只够给远方修书
  那些在长夜安慰过我灵魂的名字
  都是我遥遥想念的故乡
  年复一年
  我与他们,见字如面
  此刻,我又在给远方写信
  梦里为我流泪的人啊
  我该寄你一棵绛珠仙草
  还是一块不会开花的石头
  我从来沒有喜欢过三月的样子
  梅花懶得再香
  桃花的妆浓得雨都化不开
  有人剪了几枝杏
  在小巷里踱来踱去
  有人备齐九九八十一天的粮草
  去远方寻蝶问柳
  我启动一百年的痛
  在三月大病一场
  辗转难眠,相思成疾
  一回首就是画角残阳
  一回首他就在江上吹笛中宵舞剑
  我爱他爱得流离失所
  我爱他一瞬一生,一生千年
  野渡的舟子说
  “我只载离愁,不载四季”
  所以我从来没有喜欢过三月的样子
  等你们都去赞美春天了
  我就起来研墨
  给山中青苔写一封
  长长的无字书
  信
  你的梅花早已抵达
  我的雪,却迟迟未下
  还是给你写封信吧
  七八行诗句,三五个标点
  风作信使
  红叶为笺
  你愿意讀就读
  不愿意读
  就点火烧了
  我能给你的温暖
  只是几行诗句的温暖
  一张短笺的温暖
  而我,已经倾尽所有
  冬夜
  冬夜漫漫
  听雨是最好的消遣
  灯光一温暖
  雨声就愈发的冷寂了
  书,总是读着读着就走了神
  音乐的节拍,也一支比一支缓慢
  两只家狗
  不时冲晩归的邻居吼几声
  然后入窝鼾睡
  窗外,雨顾自纤纤舞蹈
  在黑暗中自怜
  等天晴了
  应该去郊外走走
  告诉原野上沉睡的亲人:
  我很好
  一如既往地,在替你们活着
  将来
  将来,要去更多更远的地方
  跟白发的爱人一起
  万水千山走遍
  将来,要认识更多的草木
  鲜龙葵,蒲公英,苍耳子
  亲近它们像亲近久别重逢的亲人
  将来,要加倍热爱四季
  春葬花骨夏颂流萤秋赏桂子
  到了冬天
  就生火炉,暖新酒
  那时,所有的亲人和朋友
  你们都来吧
  寒风到江南
  立冬后的第一场寒风
  终于到了
  白围巾蓝围巾,依次登场
  文化广场的咖啡馆
  灯光有些温暖
  年轻的情侣
  隔着袅袅升腾的热气
  正窃窃私语
  我假装是一个过客
  在街头东张西望
  对着了然于胸的景物
  行新奇的注目礼
  这是我的日常
  家门外看天看云,跟某一株植物说话
  仿佛自己,正在踏遍万水千山
  我爱这蜜蜂一样的日子
  就像现在
  细雨纷纷,被淋湿的茶花
  竟比往日更加好看
  感谢江南的四季
  凉与热
  都是无法言说的欢喜
其他文献
阳明故里  爱上一座城,只因它有一条路,名字叫阳明。每座城市都有几条蕴藏深层文化内涵的老街,它们是城市最初的框架,也是城市文化的源点。阳明路直贯东西,以王阳明先生而命名,说明它们曾经在城市中占据非凡的地位。  沿着阳明路,信步走进王阳明故居。那些一块块的石头见证了五百多年的风雨历史,抚摸着时光台阶上绿色的、毛茸茸的苔藓,通向数着日月的老树,这片倔强的土地,摩挲着阳明故里的标签,排列着几百年的风雨喧
期刊
王族,现居乌鲁木齐,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散文集、诗集、小说集、长篇小说等。有作品翻译成日、韩、英、俄、法等文字在海外出版。  麝 鼠  虽是鼠类,却很受欢迎。  原因是,麝鼠的腺部有一个香嚢,会像香獐子一样分泌出芳香味,待分泌物凝固,便常常代替麝香入药,或被制作成香水。因为有这个功能,麝鼠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便几近于香獐子。  麝鼠又称青根貂和麝香鼠,这两个叫法不错,让人觉得它们是珍贵的动物
期刊
老屋里到处都是外婆的小脚印。  灶间、火柜边、二舅的房间,都已蒙上了厚厚的灰尘。透过那些灰尘,我又看到外婆踮着小脚在老屋里走来走去,忙这忙那,不得停歇。  那是2007年国庆期间,也是我最后一次走进老屋。阳光很好,我和母亲一起来到白峰后弄口,老屋已经在那里驻守了一百多年。望着低矮破败的老屋孤独地蜷缩在一片闪亮高大的楼房之间,我们许久没有说话。  “人死后,真的有灵魂吗?”我问母亲。  “应该有吧。
期刊
最好的秋天  最好的秋景,是车子驰过  带着一群落叶飞起来  最好的落叶,是在两排梧桐树之间  用硕大的手掌覆盖着草地  最好是你和我  坐在车子里,将这些画面  印在脑海,我描述着喜欢的情景  和前一天因为一些小状况出现的吵闹  你强行吻住我,使我不再因为空守秋天  而唠叨。所有的潮声  向一面倒去,白日里的那些落叶  在我的身体里  一片一片,翻转  你要看看秋天里的柿子树  密密麻麻的柿子果
期刊
1  我抱着童微微在树林里亲吻时,已经是夜里十一点,教学楼的走廊上只剩几颗日光灯亮着,白寥寥的,透过树林照了过来。童微微捧着我的脸,眨巴着眼睛,问我爱她吗。我觉得这简直是废话,我想再亲,她用手挡住我的嘴,说你到底爱我不。我一把箍住她的臀部,说爱,爱得想死,想融为一体。她推开我,说恶心。我说,老子就想恶心一把,然后张开手抱紧她,恨不得镶嵌在一起。  她说,你帮我做件事。我说,啥事?她说,把如戏那疯婆
期刊
罗伯特·克里利(RobertCreeley,1926-2005),美国著名诗人、“黑山派”诗歌代表之一,生于马萨诸塞州的阿灵顿,4岁时左眼不幸失明,943年进入哈佛大学学习,但不久便参加了美国战地服务团,于1944—1945年间前往缅甸和印度,1946年重返哈佛,后来移居西班牙马略卡岛,并在那里创建了戴弗斯出版社品。1954年应黑山派领袖奥尔森之邀到黑山学院执教,并任《黑山评论》编辑,1955年离
期刊
在剡溪和剡江的邊界  总惦念着去剡溪与剡江的边界看看,那是七月闷热的午后。  剡溪穿越溪口镇后,依然向东,经畸山后,天地间豁然开朗,沿溪如黛的青山倏忽间全跑左边去了,两岸疯长着碧绿的芦苇。前方是辽旷肥沃的平原,剡溪渐渐变成一位沉稳的汉子,放缓步履,从容前行。在前葛村西侧,它由南往北,与宁静的村庄擦肩而过,抵近萧王庙时,又像个顽童突然折向东面。不经意间,视野里溪流的特征渐渐隐去,江面上呈现出丰腴壮阔
期刊
“你怎么现在才回啊,你知道吗?许春英走了!”  听罢,我的手不禁颤抖。  那一年,我终于有时间来到大洋彼岸休假,窗外,碧水蓝天,清风吹拂,望着这个生机勃勃的世界,也许你会生发出许多由衷的感慨。那段时间,是我人生最自由放松的时光,也勾起了我对往昔青春的回忆。我想起了故去的亲人,想起了许多曾经走过我人生的朋友,我真想回到那个纯真的年代,回到那蓝蓝天空下姹紫嫣红的青春,那个晚上我仿佛在时空的隧道里穿行。
期刊
1  我本来是去领奖的,去领“林语堂散文奖”,去见仰慕已久的散文家们。我是那种吃了鸡蛋觉得好吃,便对母鸡无比深情的人。可我还没来得及登上领奖台,就上了手术台。就好像我是专程去赴难的,生活竟这般地戏剧。  来酒店报到时,某刊编辑看着我匆匆的脚步说:“你腿走得很利索了么!”我与他不熟,我吃惊他怎么也知道我腿受伤的事。他说江湖都在传说呢!我恍然,这些年我屡屡跌倒,我是那么易碎,这些年我的一个膝关节就像玻
期刊
那一天,注定要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烙下一道鲜明的印记。  一九三四年九月三十日,福建省长汀县的钟屋村,红九军团在村里的观寿公祠门前召开了誓师大会,告别父老乡亲,吹响了长征的第一声号角,迈出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步。  在人們的脑海里,总记得长征出发地是江西的瑞金和于都。其实,当时的中央革命根据地是由江西的赣南和福建的闽西连成一片组建而成的,福建长汀就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钟屋村就是红九军团的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