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观察内服外敷、针灸及小针刀等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486例全部经临床确诊为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其中男255例,女231例,年龄最小者15岁,最大者84岁;病程最长者达60年,最短者3年;结果:486例中,治愈50例,好转357例,无效79例;总有效率83.7%。结论:运用内服外敷、针灸及小针刀等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是有效的。
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针灸疗法;小针刀疗法;穴位注射;TDP照射;中草药内服外敷治疗
慢性支气管炎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其病理特点是支气管腺体增生、粘液分泌增多,临床上出现有连续两年以上,每年持续三个月以上咳嗽、咳痰或气喘等症状。早期症状轻微,多在冬季发作,春暖后缓解,晚期炎症加重,症状常年存在,不分季节,疾病进展又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严重影响劳动力和健康[1]。笔者从1999年6月至2009年6月共治疗患者486例,均为门诊患者,临床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486例全部经临床确诊为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其中男255例,女231例,年龄最小者15岁,最大者84岁;病程最长者达60年,最短者3年。
2治疗时间及方法
2.1治疗时间 (每年大约6.20-9.20)具体说是夏至-秋分,每周治疗一次,每伏头一天各加一次。
2.2针灸疗法:选穴 I型肺俞 膏肓 定喘 膻中 配尺泽 天突;II型肺俞 膏肓配足三里 丰隆(配穴只刺);III百劳 肺俞 膏肓 配孔最 太溪;IV 大抒 风门 肝俞 膻中,或加膏肓、丰隆;热哮曲池透尺泽。手法: 平补平泻,得气即可去针,儿童为穴位点按[2]。
2.3 TDP照射:在针灸的同时配合TDP照射背部,以背部膀胱经经穴为主,TDP照射有消除肺水肿、消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温经通络、散寒、活血化瘀,同时TDP照射可促进外敷中药吸收。
2.4穴位注射:取双侧肾俞、足三里交替注射人体胎盘组织液(每侧2-4ml为宜),穴位注射人体胎盘组织液有补肾培元、纳气平喘、抵抗寒邪、防止复发等作用。
2.5小针刀治疗:在患者的肺俞穴、膏肓、膻中穴、俞穴处有“硬结或条索状物”,用小针刀进行纵横疏通,切割松解,同时注射激素、丹参注射液等混和液每穴位2ml,使被针刀松解的组织不再容易粘连,丹参有利于改善局部微循环[3]。
2.6 贴药:选白芥子 麻黄 甘遂 蜂蜜 姜汁按一定比例调配成药饼,分别贴于穴位上,(I,II,III,TV)用伤湿止痛膏或胶布固定,局部有烧灼感,一般留药6-8小时。具体比例:I 麻黄1,细辛1,甘遂2,白芥子1,蜂蜜3,姜汁2;II天竺黄1,胆南星1,甘遂2,白芥子2,蜂蜜3,姜汁2;III细辛1,甘遂1,附子2,白芥子2,蜂蜜3,姜汁2;IV知母1,甘遂1,浙贝母2,白芥子2,蜂蜜3,姜汁2。
2.7中药内服:痰饮伏肺型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肝肾痰喘型金匮肾气丸,参蛤散加减;肺肾阴虚型 七味都气丸 合生脉散加减;痰热雍肺型桑白皮汤加减[4]。
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 咳嗽、吐痰、气喘、气胀等症状消失,适应日常工作;显效 3个月无复发,冬季无明显发作,每年发作少于2次;好转 感冒比平常减少1/3,即使感冒诱发支气管炎,症状较轻微;无效 3个伏天治疗,症状无改善。
4结果
486例中,治愈50例,好转357例,无效79例;总有效率83.7%。
5讨论
本病为一常见病,根据我国70年代全国6千万人的普查,患病率为3.82%,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递增,50岁以上的患病率达15%或更多,本病流行与吸烟、地域和环境卫生等密切关系,吸烟者患病率远高于不吸烟者,北方气候寒冷患病率高于南方,工矿地区大气污染严重,患病率高于一般城市[1]。
中医采取“治未病”思想,即:诊断为喘证、哮证(相当于慢性支气管炎),在夏天疾病未发作时利用“夏天伏邪处于半表半里之间”,采用内服外敷、针灸及小针刀治疗,可以起到未病先防、已病早治,防治结合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另辟蹊径;且治疗效果好,经济实惠,易于接受,操作及设备简单,在基层有广阔的天地。
西医治疗以预防为主,分缓解期、急性发作期及慢性迁延期的治疗,即加强个人卫生,增强体育锻炼,给予控制感染等对症治疗。
在饮食方面应禁烟酒,减少与刺激性气味等接触(油漆、花粉),不宜养花、养宠物等。另辟蹊径
平时加强肺功能锻炼(如做深呼吸运动,冬季体弱者宜室内进行)。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394.
[2] 杨长森,针灸治疗学.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5 29-31.
[3] 成树江,第四届全国针刀医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小针刀疗法配合中药治疗慢性气管炎100例体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太原门诊 255-256.
[4]张伯臾等,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66-68.
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针灸疗法;小针刀疗法;穴位注射;TDP照射;中草药内服外敷治疗
慢性支气管炎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其病理特点是支气管腺体增生、粘液分泌增多,临床上出现有连续两年以上,每年持续三个月以上咳嗽、咳痰或气喘等症状。早期症状轻微,多在冬季发作,春暖后缓解,晚期炎症加重,症状常年存在,不分季节,疾病进展又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严重影响劳动力和健康[1]。笔者从1999年6月至2009年6月共治疗患者486例,均为门诊患者,临床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486例全部经临床确诊为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其中男255例,女231例,年龄最小者15岁,最大者84岁;病程最长者达60年,最短者3年。
2治疗时间及方法
2.1治疗时间 (每年大约6.20-9.20)具体说是夏至-秋分,每周治疗一次,每伏头一天各加一次。
2.2针灸疗法:选穴 I型肺俞 膏肓 定喘 膻中 配尺泽 天突;II型肺俞 膏肓配足三里 丰隆(配穴只刺);III百劳 肺俞 膏肓 配孔最 太溪;IV 大抒 风门 肝俞 膻中,或加膏肓、丰隆;热哮曲池透尺泽。手法: 平补平泻,得气即可去针,儿童为穴位点按[2]。
2.3 TDP照射:在针灸的同时配合TDP照射背部,以背部膀胱经经穴为主,TDP照射有消除肺水肿、消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温经通络、散寒、活血化瘀,同时TDP照射可促进外敷中药吸收。
2.4穴位注射:取双侧肾俞、足三里交替注射人体胎盘组织液(每侧2-4ml为宜),穴位注射人体胎盘组织液有补肾培元、纳气平喘、抵抗寒邪、防止复发等作用。
2.5小针刀治疗:在患者的肺俞穴、膏肓、膻中穴、俞穴处有“硬结或条索状物”,用小针刀进行纵横疏通,切割松解,同时注射激素、丹参注射液等混和液每穴位2ml,使被针刀松解的组织不再容易粘连,丹参有利于改善局部微循环[3]。
2.6 贴药:选白芥子 麻黄 甘遂 蜂蜜 姜汁按一定比例调配成药饼,分别贴于穴位上,(I,II,III,TV)用伤湿止痛膏或胶布固定,局部有烧灼感,一般留药6-8小时。具体比例:I 麻黄1,细辛1,甘遂2,白芥子1,蜂蜜3,姜汁2;II天竺黄1,胆南星1,甘遂2,白芥子2,蜂蜜3,姜汁2;III细辛1,甘遂1,附子2,白芥子2,蜂蜜3,姜汁2;IV知母1,甘遂1,浙贝母2,白芥子2,蜂蜜3,姜汁2。
2.7中药内服:痰饮伏肺型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肝肾痰喘型金匮肾气丸,参蛤散加减;肺肾阴虚型 七味都气丸 合生脉散加减;痰热雍肺型桑白皮汤加减[4]。
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 咳嗽、吐痰、气喘、气胀等症状消失,适应日常工作;显效 3个月无复发,冬季无明显发作,每年发作少于2次;好转 感冒比平常减少1/3,即使感冒诱发支气管炎,症状较轻微;无效 3个伏天治疗,症状无改善。
4结果
486例中,治愈50例,好转357例,无效79例;总有效率83.7%。
5讨论
本病为一常见病,根据我国70年代全国6千万人的普查,患病率为3.82%,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递增,50岁以上的患病率达15%或更多,本病流行与吸烟、地域和环境卫生等密切关系,吸烟者患病率远高于不吸烟者,北方气候寒冷患病率高于南方,工矿地区大气污染严重,患病率高于一般城市[1]。
中医采取“治未病”思想,即:诊断为喘证、哮证(相当于慢性支气管炎),在夏天疾病未发作时利用“夏天伏邪处于半表半里之间”,采用内服外敷、针灸及小针刀治疗,可以起到未病先防、已病早治,防治结合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另辟蹊径;且治疗效果好,经济实惠,易于接受,操作及设备简单,在基层有广阔的天地。
西医治疗以预防为主,分缓解期、急性发作期及慢性迁延期的治疗,即加强个人卫生,增强体育锻炼,给予控制感染等对症治疗。
在饮食方面应禁烟酒,减少与刺激性气味等接触(油漆、花粉),不宜养花、养宠物等。另辟蹊径
平时加强肺功能锻炼(如做深呼吸运动,冬季体弱者宜室内进行)。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394.
[2] 杨长森,针灸治疗学.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5 29-31.
[3] 成树江,第四届全国针刀医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小针刀疗法配合中药治疗慢性气管炎100例体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太原门诊 255-256.
[4]张伯臾等,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