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条件越来越好,学生的身体素质却在下降。引入体育中考政策的出发点是检验和考核学生平时开展活动和锻炼的情况,达到培养学生平时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的目的。由于青岛市教育主管部门主导思想明确、方案周密、组织规范、执行严格,近几年的实施情况良好,深受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欢迎,此项工作已走在全国的前列,2007年青岛市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中考体育改革试点城市。
关键词: 体育中考 体育教学 教学内容
全国体育中考成绩有两种计算方法。一是把初中三年级各地统一组织的体育考试成绩分数计入初中升学考试总分。二是属于学分制,把学生初中三个学年的体育课、课间操、课余体育锻炼、《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初中三年级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体育考试相结合起来一起计算的成绩计入初中升学考试总分。青岛的计分方式属于后者,能体现初中生全面的运动锻炼和体育学习,使初中体育教学内容更加全面。学生、家长、体育教师有何反响呢?
我们通过对青岛市部分初中的家长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并且对结果进行分析发现:1.初中体育课教学内容单一枯燥;2.学生在体育课上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3.体育中考成了应试教育的新内容;4.体育中考项目的设置太过贴近竞技体育内容;5.学生的体质较差,没有达到终身体育的目标。
形成以上结果并不是学校或老师或学生家长单方面的原因。如果在体育课上学生失去上课的兴趣,则是体育老师的失败。通过深入调查发现,体育老师有苦衷,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中考的升学压力造成的。中考成绩哪怕一分都可以决定学生上重点高中还是普通高中,中考中如果体育测试拖了后腿则是断然不行的,如果比起其他中学差距太大,那么体育老师就会被学校领导批评处分,成绩好坏跟工资奖金的多少直接挂钩,以此促使学校提高重点高中达线率。于是就出现了这种现象,每堂课都是不变的内容:立定跳远、仰卧起坐(引体向上)或掷实心球、1000米(800米)。完全不顾初中体育(水平四)的教学内容,忽视了学生的体育全面发展,初中生的身体素质短时间内得到了提高,可是错过了最佳的运动技能学习的时机。中小学生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运动敏感期,体育教师应该在平时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不同运动敏感期,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育运动技能,体育并不仅仅是田径,还有体育智商、身体协调性、柔韧性、爆发力等综合性体育素质。
体育中考项目的设置虽然妨碍了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体育中考考什么项目,体育课就练习什么项目,但是不能否认的是体育中考政策的出台提高了体育在学校课程中的地位,如果没有体育中考,往往到了初三学习任务紧张的时候,学校领导老师就会把体育课停掉,改上主科。而且实行体育中考从另一个层面促进了初中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体育中考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那么学校、学生、教师、家长是选择把注意力放在最后的统一测试上,平时按照学生的兴趣安排教学内容,还是忽视学生的兴趣,平时上课把注意力全部放在体育考试的内容上?两者各有利弊,如果按照第一种做法,那么很有可能体育考试的成绩不那么理想,如果选择第二种,那么可想而知,学生三年体育课下来,体育中考考什么项目,在体育课上就上什么内容,必定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没有发展一项自己感兴趣的强势项目,对于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极为不利。因此,中考体育项目的设置和计分方法直接决定了初中体育教学内容,这使体育教学背离了素质教育的初衷,不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导致体育课也加入到了应试教育的行列中。
针对以上问题,我特提出以下建设:
第一,严格按照初中体育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落实初中体育教学与实施,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使每个体育教师都能够承担更多的体育技能的教学,并成为学生心目中真正的使者,只有吸引学生,才能更好地实施体育课堂教学。
第二,更新教学观念,摒弃固有的思维,不再是“填鸭式”地灌输,让学生自主学习,带着问题参与体育课的学习,教师适时指导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的学习,提高全体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让学生准备体育中考没有具体目标,大纲要求的都应该纳入考试内容,可以考虑提前一个月通知考生准备,在初中三年熟练运用所掌握的所有技能,可以避免现在初中三年就围绕几个项目单一枯燥的教学现象。
第四,体育中考项目的设置在发展身体素质能力的基础上,加入运动技能和运动意识的考核,独生子女只有“自我”的问题已经成为社会课题,体育教师需要把握学生的心理,增强学生间的合作精神,教育主管部门应该考虑体育中考适时增加团队精神的测试,从而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团队精神。
第五,身体素质的提高要有长期性的措施保证,应该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应该尽快出台相关措施,让中学生的身体素质保持提高趋势,这样才能为高校输送健康合格的中学生,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
第六,学校要丰富体育设施,拓宽体育场地,增加学生的活动场地、活动内容、活动时间,并整合校与校的场地资源,适当进行校与校体育教师的流动,让师资场地优化互补,给学生提供最优秀的教育资源。
参考文献:
[1]曲宗湖,杨文轩主编.域外学校体育传真[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71.
关键词: 体育中考 体育教学 教学内容
全国体育中考成绩有两种计算方法。一是把初中三年级各地统一组织的体育考试成绩分数计入初中升学考试总分。二是属于学分制,把学生初中三个学年的体育课、课间操、课余体育锻炼、《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初中三年级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体育考试相结合起来一起计算的成绩计入初中升学考试总分。青岛的计分方式属于后者,能体现初中生全面的运动锻炼和体育学习,使初中体育教学内容更加全面。学生、家长、体育教师有何反响呢?
我们通过对青岛市部分初中的家长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并且对结果进行分析发现:1.初中体育课教学内容单一枯燥;2.学生在体育课上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3.体育中考成了应试教育的新内容;4.体育中考项目的设置太过贴近竞技体育内容;5.学生的体质较差,没有达到终身体育的目标。
形成以上结果并不是学校或老师或学生家长单方面的原因。如果在体育课上学生失去上课的兴趣,则是体育老师的失败。通过深入调查发现,体育老师有苦衷,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中考的升学压力造成的。中考成绩哪怕一分都可以决定学生上重点高中还是普通高中,中考中如果体育测试拖了后腿则是断然不行的,如果比起其他中学差距太大,那么体育老师就会被学校领导批评处分,成绩好坏跟工资奖金的多少直接挂钩,以此促使学校提高重点高中达线率。于是就出现了这种现象,每堂课都是不变的内容:立定跳远、仰卧起坐(引体向上)或掷实心球、1000米(800米)。完全不顾初中体育(水平四)的教学内容,忽视了学生的体育全面发展,初中生的身体素质短时间内得到了提高,可是错过了最佳的运动技能学习的时机。中小学生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运动敏感期,体育教师应该在平时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不同运动敏感期,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育运动技能,体育并不仅仅是田径,还有体育智商、身体协调性、柔韧性、爆发力等综合性体育素质。
体育中考项目的设置虽然妨碍了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体育中考考什么项目,体育课就练习什么项目,但是不能否认的是体育中考政策的出台提高了体育在学校课程中的地位,如果没有体育中考,往往到了初三学习任务紧张的时候,学校领导老师就会把体育课停掉,改上主科。而且实行体育中考从另一个层面促进了初中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体育中考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那么学校、学生、教师、家长是选择把注意力放在最后的统一测试上,平时按照学生的兴趣安排教学内容,还是忽视学生的兴趣,平时上课把注意力全部放在体育考试的内容上?两者各有利弊,如果按照第一种做法,那么很有可能体育考试的成绩不那么理想,如果选择第二种,那么可想而知,学生三年体育课下来,体育中考考什么项目,在体育课上就上什么内容,必定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没有发展一项自己感兴趣的强势项目,对于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极为不利。因此,中考体育项目的设置和计分方法直接决定了初中体育教学内容,这使体育教学背离了素质教育的初衷,不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导致体育课也加入到了应试教育的行列中。
针对以上问题,我特提出以下建设:
第一,严格按照初中体育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落实初中体育教学与实施,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使每个体育教师都能够承担更多的体育技能的教学,并成为学生心目中真正的使者,只有吸引学生,才能更好地实施体育课堂教学。
第二,更新教学观念,摒弃固有的思维,不再是“填鸭式”地灌输,让学生自主学习,带着问题参与体育课的学习,教师适时指导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的学习,提高全体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让学生准备体育中考没有具体目标,大纲要求的都应该纳入考试内容,可以考虑提前一个月通知考生准备,在初中三年熟练运用所掌握的所有技能,可以避免现在初中三年就围绕几个项目单一枯燥的教学现象。
第四,体育中考项目的设置在发展身体素质能力的基础上,加入运动技能和运动意识的考核,独生子女只有“自我”的问题已经成为社会课题,体育教师需要把握学生的心理,增强学生间的合作精神,教育主管部门应该考虑体育中考适时增加团队精神的测试,从而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团队精神。
第五,身体素质的提高要有长期性的措施保证,应该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应该尽快出台相关措施,让中学生的身体素质保持提高趋势,这样才能为高校输送健康合格的中学生,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
第六,学校要丰富体育设施,拓宽体育场地,增加学生的活动场地、活动内容、活动时间,并整合校与校的场地资源,适当进行校与校体育教师的流动,让师资场地优化互补,给学生提供最优秀的教育资源。
参考文献:
[1]曲宗湖,杨文轩主编.域外学校体育传真[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