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月十五赏花灯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习俗。面对电子灯的大行其道,偶尔会怀念起那些古朴雅致的纸灯,那么让我们做上一盏简易的纸灯,用蜡烛点亮这个美好的节日。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古人称夜为“宵”,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便被称为元宵节。元宵节早在秦朝就出现了,汉文帝时正式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在元宵节的由来中,有个颇具神话色彩的故事。传说有很多凶禽猛兽在民间肆虐,为了保护家人,人们会组织起来去猎杀它们。有一次,一只神鸟无意中落入人间,在迷路中被不知情的猎人射杀,天帝得知后十分愤怒,命令天兵在正月十五到人间放火,烧光所有的人畜财产。而天帝的女儿不忍看到无辜的百姓们受到灾难,便偷偷地来到人间,告诉他们这个坏消息,在百姓们不知所措之时,有个老人想出了一个办法,在正月十五日前后每家每户都张灯结彩,点燃焰火作为火光,点响爆竹作为声响,让天帝以为天兵已经放火。在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望去,果然看到人间一片红光,响声不断,便以为是大火正在燃烧。就这样大家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和财产。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会挂灯笼和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历朝历代的元宵灯会都是一件盛事。最初在汉代时元宵节只有一天,唐代变为三天,宋代长达五天,而在明代时从初八始点灯至正月十七才落下。《隋书,音乐志》中记载:元宵庆典中处处张灯结彩,日夜歌舞奏乐,表演者达三万余众,奏乐者达一万八千多人,戏台有八里之长,游玩观灯的百姓更是不计其数。在实行宵禁的唐代,只有在元宵节才会特许开禁。宋朝时的元宵节“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射,锦绣交辉”。明朝时更是家家户户都悬挂五色灯彩照耀通宵。所以没有灯的正月十五便不是元宵节了。
不到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元宵灯会是众人欢庆的集会,更是年轻男女的盛会。传统的封建社会只有这天年轻女子可以结伴出门游玩,借着赏花灯为自己物色对象。所以元宵节不仅是未婚男女相识的好机会,也是定情男女能够公开约会的好时机。对于如此重要的节日,元宵节的灯便是重头戏了。提上一盏宫灯,便有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相聚,或是“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相思。
元宵一到,灯笼走俏。灯会扰在,但元宵的灯却已不见古时风采。用钢丝和塑料制成的灯笼虽然色彩鲜艳易保存,但失去了那份古色古香的雅致。古时从百姓家的简易纸灯笼到宫廷使用的精致宫灯,都是纯手工制作,靠着手工艺人将绘画、剪纸、图案、裱糊等艺术融为一体,创造出民族文化和艺术的结晶。华丽的宫灯自然在材料上非常讲宄,边框会选择雕刻有图案的楠木、红木或紫檀木,还会以彩画和绢面做灯身,更会加上玉坠、丝穗等装饰。最受众人喜爱的便是走马灯了。走马灯利用蜡烛产生的热力作为气流,让轮轴转动,烛光通过轮轴上的剪纸投射到灯身上,图案便会不停地走动,甚是奇妙。生动有趣的事物是灯笼的主题之一,十二生肖最受欢迎,龙灯、虎灯、兔灯盏盏栩栩如生,还有根据牛郎织女、二十四孝等故事制作的花灯,都是充满着中国民族特色。
抛弃电子彩灯,给自己制作一盏简单质朴的纸灯笼吧!材料并不名贵,只需竹条、宣纸、笔墨……工序并不复杂,只要制作骨架、灯身、光源……想要省心的还可以去网上购买材料。在家制作的元宵灯或许比较粗糙,但它的独特韵味一定会打动每个人。
准备工作
1 木制立柱、横杆
2 灯身面纸、彩色剪纸
3 三通连接套管
4 白乳胶
5 提杆
6 提绳
7 蜡烛
8 蜡烛托架、贴片
步骤详解
1 如图所示,选取一根木制立柱,在距离顶端1厘米处套上一个三通连接套管,将两根木制横杆分别插在套管上。在木制立柱的另一端1厘米处套上一个相同的三通连接套管,并取两根木制横杆插在这个三通连接套管上。
2 用步骤1的相同方法制作出一个骨架,并用木制立柱和三通连接套管做出如图所示的宫灯骨架。
3 将蜡烛托架放在宫灯底部骨架的二分之一处,将多余的蜡烛托架弯曲,使其固定在骨架上。
4 选取宫灯骨架两个对角,将提绳的两头分别在两个对角的连接处打结,拎起作为灯笼提绳。
5 选取比宫灯骨架侧面略大的灯身面纸,用白乳胶将彩色剪纸的背面均匀涂满,粘贴到灯身面纸上,用同样的方法制作其他3个灯身(也可选择其他图案或者直接在灯身面纸上作画)。
6 将白乳胶涂在宫灯骨架上,把已经晾干的灯身面纸贴在骨架一侧,待白乳胶干透时用相同方法贴上其他三个面,将灯身的四周糊起。
7 用蜡烛贴片(或双面胶)贴在蜡烛底部,将另一面贴在蜡烛托架上。
8 将已经系好的提绳穿入灯笼提杆的小孔处,再将提绳拉出一个圆圈,反手套在提杆上,拉紧即可。
元宵节小故事:
隋朝军队灭南陈时,南陈昌乐公主与丈夫徐德言打破一面铜镜,各执一半,作为以后相见的凭证。两人约定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卖镜于市,以探对方消息。隋灭南陈后,昌乐公主入杨素府做妾,次年元宵节徐德言果真在街市上看到一个老头在叫卖半片铜镜,价钱昂贵,无人问津。徐德言在破镜上题诗:“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杨素得知后成人之美,昌乐夫妻终于团圆。——出自《本事诗·情感》
准备工作
1 剪刀
2 灯笼纸模
3 双面胶
4 白乳胶
5 提绳
6 带电路提杆
7 中国结
8 两节五号电池
步骤详解
1 根据灯笼纸模用剪刀剪出模型(提前在卡片上画好图形,分正反两面兔身图纸、两片侧面图纸、四片兔耳朵图纸)。
2 将剪下来的兔身卡纸周边的锯齿折叠,贴上双面胶。用剪刀剪出10厘米左右的提绳备用。
3 如图所示,先将10厘米的提绳穿过中国结的拎绳处,再将提绳穿入大孔针的针孔,用针穿入兔身上的孔,在背后打结。
4 剩余提绳剪成两半,将提绳穿入大孔针的针孔后,用针将提绳穿入如图所示侧边卡纸的小孔处,在背面打结。用相同的方法再将提绳穿入另一侧边卡纸的小孔处。
5 揭开兔身两侧的双面胶贴纸,将兔子侧身贴上。将双面胶贴在兔耳卡纸上,折叠后粘成两只兔耳朵。
6 用白乳胶将两只兔耳朵粘在兔身上,将两条提绳系在带有电路的提杆上,并把提杆下的小灯泡放入灯笼中,在灯笼提杆里放入电池即可。
兔子灯的由来:
元宵节四处拉兔子灯的“过灯”民俗始兴于唐朝,当时的人们把兔子视为吉祥之物,兔子灯到哪里就意味着把吉祥和好运送到了哪儿。之后的人们沿用这一吉祥物来迎神接福,祈求神灵保佑,期盼来年五谷丰登,人畜兴旺。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古人称夜为“宵”,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便被称为元宵节。元宵节早在秦朝就出现了,汉文帝时正式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在元宵节的由来中,有个颇具神话色彩的故事。传说有很多凶禽猛兽在民间肆虐,为了保护家人,人们会组织起来去猎杀它们。有一次,一只神鸟无意中落入人间,在迷路中被不知情的猎人射杀,天帝得知后十分愤怒,命令天兵在正月十五到人间放火,烧光所有的人畜财产。而天帝的女儿不忍看到无辜的百姓们受到灾难,便偷偷地来到人间,告诉他们这个坏消息,在百姓们不知所措之时,有个老人想出了一个办法,在正月十五日前后每家每户都张灯结彩,点燃焰火作为火光,点响爆竹作为声响,让天帝以为天兵已经放火。在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望去,果然看到人间一片红光,响声不断,便以为是大火正在燃烧。就这样大家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和财产。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会挂灯笼和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历朝历代的元宵灯会都是一件盛事。最初在汉代时元宵节只有一天,唐代变为三天,宋代长达五天,而在明代时从初八始点灯至正月十七才落下。《隋书,音乐志》中记载:元宵庆典中处处张灯结彩,日夜歌舞奏乐,表演者达三万余众,奏乐者达一万八千多人,戏台有八里之长,游玩观灯的百姓更是不计其数。在实行宵禁的唐代,只有在元宵节才会特许开禁。宋朝时的元宵节“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射,锦绣交辉”。明朝时更是家家户户都悬挂五色灯彩照耀通宵。所以没有灯的正月十五便不是元宵节了。
不到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元宵灯会是众人欢庆的集会,更是年轻男女的盛会。传统的封建社会只有这天年轻女子可以结伴出门游玩,借着赏花灯为自己物色对象。所以元宵节不仅是未婚男女相识的好机会,也是定情男女能够公开约会的好时机。对于如此重要的节日,元宵节的灯便是重头戏了。提上一盏宫灯,便有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相聚,或是“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相思。
元宵一到,灯笼走俏。灯会扰在,但元宵的灯却已不见古时风采。用钢丝和塑料制成的灯笼虽然色彩鲜艳易保存,但失去了那份古色古香的雅致。古时从百姓家的简易纸灯笼到宫廷使用的精致宫灯,都是纯手工制作,靠着手工艺人将绘画、剪纸、图案、裱糊等艺术融为一体,创造出民族文化和艺术的结晶。华丽的宫灯自然在材料上非常讲宄,边框会选择雕刻有图案的楠木、红木或紫檀木,还会以彩画和绢面做灯身,更会加上玉坠、丝穗等装饰。最受众人喜爱的便是走马灯了。走马灯利用蜡烛产生的热力作为气流,让轮轴转动,烛光通过轮轴上的剪纸投射到灯身上,图案便会不停地走动,甚是奇妙。生动有趣的事物是灯笼的主题之一,十二生肖最受欢迎,龙灯、虎灯、兔灯盏盏栩栩如生,还有根据牛郎织女、二十四孝等故事制作的花灯,都是充满着中国民族特色。
抛弃电子彩灯,给自己制作一盏简单质朴的纸灯笼吧!材料并不名贵,只需竹条、宣纸、笔墨……工序并不复杂,只要制作骨架、灯身、光源……想要省心的还可以去网上购买材料。在家制作的元宵灯或许比较粗糙,但它的独特韵味一定会打动每个人。
准备工作
1 木制立柱、横杆
2 灯身面纸、彩色剪纸
3 三通连接套管
4 白乳胶
5 提杆
6 提绳
7 蜡烛
8 蜡烛托架、贴片
步骤详解
1 如图所示,选取一根木制立柱,在距离顶端1厘米处套上一个三通连接套管,将两根木制横杆分别插在套管上。在木制立柱的另一端1厘米处套上一个相同的三通连接套管,并取两根木制横杆插在这个三通连接套管上。
2 用步骤1的相同方法制作出一个骨架,并用木制立柱和三通连接套管做出如图所示的宫灯骨架。
3 将蜡烛托架放在宫灯底部骨架的二分之一处,将多余的蜡烛托架弯曲,使其固定在骨架上。
4 选取宫灯骨架两个对角,将提绳的两头分别在两个对角的连接处打结,拎起作为灯笼提绳。
5 选取比宫灯骨架侧面略大的灯身面纸,用白乳胶将彩色剪纸的背面均匀涂满,粘贴到灯身面纸上,用同样的方法制作其他3个灯身(也可选择其他图案或者直接在灯身面纸上作画)。
6 将白乳胶涂在宫灯骨架上,把已经晾干的灯身面纸贴在骨架一侧,待白乳胶干透时用相同方法贴上其他三个面,将灯身的四周糊起。
7 用蜡烛贴片(或双面胶)贴在蜡烛底部,将另一面贴在蜡烛托架上。
8 将已经系好的提绳穿入灯笼提杆的小孔处,再将提绳拉出一个圆圈,反手套在提杆上,拉紧即可。
元宵节小故事:
隋朝军队灭南陈时,南陈昌乐公主与丈夫徐德言打破一面铜镜,各执一半,作为以后相见的凭证。两人约定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卖镜于市,以探对方消息。隋灭南陈后,昌乐公主入杨素府做妾,次年元宵节徐德言果真在街市上看到一个老头在叫卖半片铜镜,价钱昂贵,无人问津。徐德言在破镜上题诗:“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杨素得知后成人之美,昌乐夫妻终于团圆。——出自《本事诗·情感》
准备工作
1 剪刀
2 灯笼纸模
3 双面胶
4 白乳胶
5 提绳
6 带电路提杆
7 中国结
8 两节五号电池
步骤详解
1 根据灯笼纸模用剪刀剪出模型(提前在卡片上画好图形,分正反两面兔身图纸、两片侧面图纸、四片兔耳朵图纸)。
2 将剪下来的兔身卡纸周边的锯齿折叠,贴上双面胶。用剪刀剪出10厘米左右的提绳备用。
3 如图所示,先将10厘米的提绳穿过中国结的拎绳处,再将提绳穿入大孔针的针孔,用针穿入兔身上的孔,在背后打结。
4 剩余提绳剪成两半,将提绳穿入大孔针的针孔后,用针将提绳穿入如图所示侧边卡纸的小孔处,在背面打结。用相同的方法再将提绳穿入另一侧边卡纸的小孔处。
5 揭开兔身两侧的双面胶贴纸,将兔子侧身贴上。将双面胶贴在兔耳卡纸上,折叠后粘成两只兔耳朵。
6 用白乳胶将两只兔耳朵粘在兔身上,将两条提绳系在带有电路的提杆上,并把提杆下的小灯泡放入灯笼中,在灯笼提杆里放入电池即可。
兔子灯的由来:
元宵节四处拉兔子灯的“过灯”民俗始兴于唐朝,当时的人们把兔子视为吉祥之物,兔子灯到哪里就意味着把吉祥和好运送到了哪儿。之后的人们沿用这一吉祥物来迎神接福,祈求神灵保佑,期盼来年五谷丰登,人畜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