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初中数学教学也在进行着积极的信息化改革,以求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将学生数学素养与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这就要求教师应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切实发挥信息技术的有效作用。在此,本文从“创设信息化的导入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需要,利用信息技术降低数学抽象性”“在习题练习过程中,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拓展资源”三方面出发,对于初中数学中信息化课堂的建设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希望能够切实为广大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信息化;导入;习题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5-084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加强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改革,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合理开展对学生的指导教育,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促进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而信息技术教学能够有效促使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更好地理解知识,得到兴趣与素养的有效培养。为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进行信息化的教学是势在必行的,作为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信息技术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数学知识教学有效结合,创设出独特的教育情境,帮助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
一、创设信息化的导入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对于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而言,数学教师首先可以从导入这部分出发。导入对于一节课的成败有着十分关键性的影响。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导入部分可以利用的资源和手段都非常有限,很难提升导入设计的有效性。而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教师可以利用的资源和手段变得非常丰富,比如教师可以在充分分析数学教材知识的基础上,结合网络上的一些图片、视频资源,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入,创设独特的信息化情境,从而引导学生对各种数学知识学习,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时,在课堂教学之初,教师就可以为初中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图片,促使学生可以体会到生活中丰富的轴对称知识的存在,让学生可以在兴趣的支持下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又如,在教学“有理数”这节课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视频来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视频的主要内容就是:“小白兔有10个香蕉,小猴子有3个胡萝卜,小猴子从小白兔那里拿了8个香蕉,小白兔从小猴子那里拿了3个胡萝卜”。之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小猴子要把多少只香蕉还给兔子?那么小猴子总共有多少只香蕉?这是几个十分简单的问题,学生在小学就知道怎么计算。为此,教师可以接着问学生:“小兔子借给小猴子香蕉,它的香蕉数量是增加还是减少?怎么来表示呢?”以此,结合视频和问题情境进行课堂导入,引导初中生学习新的概念,有效发挥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二、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需要,利用信息技术降低数学抽象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一些知识内容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画图讲解,或者需要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去分析知识的变化,更有一些几何知识内容需要学生运用空间想象力才能更好地理解。为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去降低数学的抽象性,帮助学生更为直观地去理解各种函数图像、空间几何等知识,在这一过程中有效加强思考,从而更好地内化知识。
例如,在教学“旋转”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将旋转的这一过程做成动态视频,然后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出来,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在视频中,教师还可以将旋转中心、旋转轴等用不同的线条和颜色标注出来,从而促使学生更为直观地认识。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也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又如,在学习“二次函数”这部分时,学生不仅要了解影响二次函数图像的各项因素,如“ax2+bx+c”中“a、b、c”对于二次函数的影响,还要能够会画二次函数。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二次函数绘制过程有效动态化,从而促使学生可以更为直观地理解,并且这也能够有效降低数学教师的教学负担,提高数学课堂上的教学效率。由此可见,在数学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有效作用,促使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可以更为高效,让数学课堂成为现代化的高效课堂。
三、在习题练习过程中,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拓展资源
众所周知,对于高效课堂的建设来说,教师需要利用一定的作業练习促使学生将课堂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巩固,但是传统的数学作业并不能够充分激发起学生完成的兴趣。鉴于此,教师可以把信息技术与学生的作业联系起来,从而促使学生可以感受到作业的新颖性,能够更为乐于完成作业。同时,利用信息技术还能够为学生拓展一些习题资源。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的作业资源可能只有习题册,而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更多的作业资源,从而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锻炼。
例如,在引导初中生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元一次方程的习题,然后再开展具体的解题思路的引导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多媒体上所展示的习题,让学生结合自己对于知识的理解在作业本上写下自己的解题步骤。之后,在检查了学生的完成情况之后,教师可以将答案利用多媒体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步地分析解题过程。同时,教师也可以将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一些典型性错误通过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能够更为直观地认识到自己在作业中出现的不足,从而能够高效地加以改进。由此可见,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加强数学作业和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从而促使学生在数学作业真正的学有所得、学有所练。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是大势所趋,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更好地在课堂上将信息技术与教学高效结合,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热情,形成丰富多彩的教育模式,有效促使学生的数学能力与素养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周晓会.浅析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信息技术[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14):63-64.
[2]刘杰.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探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7,18(06):154-155.
关键词:初中数学;信息化;导入;习题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5-084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加强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改革,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合理开展对学生的指导教育,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促进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而信息技术教学能够有效促使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更好地理解知识,得到兴趣与素养的有效培养。为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进行信息化的教学是势在必行的,作为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信息技术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数学知识教学有效结合,创设出独特的教育情境,帮助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
一、创设信息化的导入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对于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而言,数学教师首先可以从导入这部分出发。导入对于一节课的成败有着十分关键性的影响。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导入部分可以利用的资源和手段都非常有限,很难提升导入设计的有效性。而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教师可以利用的资源和手段变得非常丰富,比如教师可以在充分分析数学教材知识的基础上,结合网络上的一些图片、视频资源,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入,创设独特的信息化情境,从而引导学生对各种数学知识学习,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时,在课堂教学之初,教师就可以为初中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图片,促使学生可以体会到生活中丰富的轴对称知识的存在,让学生可以在兴趣的支持下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又如,在教学“有理数”这节课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视频来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视频的主要内容就是:“小白兔有10个香蕉,小猴子有3个胡萝卜,小猴子从小白兔那里拿了8个香蕉,小白兔从小猴子那里拿了3个胡萝卜”。之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小猴子要把多少只香蕉还给兔子?那么小猴子总共有多少只香蕉?这是几个十分简单的问题,学生在小学就知道怎么计算。为此,教师可以接着问学生:“小兔子借给小猴子香蕉,它的香蕉数量是增加还是减少?怎么来表示呢?”以此,结合视频和问题情境进行课堂导入,引导初中生学习新的概念,有效发挥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二、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需要,利用信息技术降低数学抽象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一些知识内容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画图讲解,或者需要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去分析知识的变化,更有一些几何知识内容需要学生运用空间想象力才能更好地理解。为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去降低数学的抽象性,帮助学生更为直观地去理解各种函数图像、空间几何等知识,在这一过程中有效加强思考,从而更好地内化知识。
例如,在教学“旋转”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将旋转的这一过程做成动态视频,然后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出来,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在视频中,教师还可以将旋转中心、旋转轴等用不同的线条和颜色标注出来,从而促使学生更为直观地认识。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也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又如,在学习“二次函数”这部分时,学生不仅要了解影响二次函数图像的各项因素,如“ax2+bx+c”中“a、b、c”对于二次函数的影响,还要能够会画二次函数。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二次函数绘制过程有效动态化,从而促使学生可以更为直观地理解,并且这也能够有效降低数学教师的教学负担,提高数学课堂上的教学效率。由此可见,在数学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有效作用,促使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可以更为高效,让数学课堂成为现代化的高效课堂。
三、在习题练习过程中,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拓展资源
众所周知,对于高效课堂的建设来说,教师需要利用一定的作業练习促使学生将课堂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巩固,但是传统的数学作业并不能够充分激发起学生完成的兴趣。鉴于此,教师可以把信息技术与学生的作业联系起来,从而促使学生可以感受到作业的新颖性,能够更为乐于完成作业。同时,利用信息技术还能够为学生拓展一些习题资源。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的作业资源可能只有习题册,而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更多的作业资源,从而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锻炼。
例如,在引导初中生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元一次方程的习题,然后再开展具体的解题思路的引导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多媒体上所展示的习题,让学生结合自己对于知识的理解在作业本上写下自己的解题步骤。之后,在检查了学生的完成情况之后,教师可以将答案利用多媒体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步地分析解题过程。同时,教师也可以将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一些典型性错误通过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能够更为直观地认识到自己在作业中出现的不足,从而能够高效地加以改进。由此可见,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加强数学作业和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从而促使学生在数学作业真正的学有所得、学有所练。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是大势所趋,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更好地在课堂上将信息技术与教学高效结合,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热情,形成丰富多彩的教育模式,有效促使学生的数学能力与素养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周晓会.浅析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信息技术[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14):63-64.
[2]刘杰.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探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7,18(06):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