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我国大部分初中学校存在班级容量大,生源结构复杂,学生学习基础差以及认知能力参差不齐等问题,再加上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单一枯燥,无疑违背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和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初中地理教师在此背景下应尝试引入差异教学,即基于学生差异背景下开展教学,充分满足不同水平学生学习需求,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得以提升与发展,实现真正意义层面的高效教学。
关键词:差异;教学;初中地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5-024
差异教学是构建高效课堂不可缺少的教学步骤,更是各个学科教师普遍应用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方式和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教学以及注重学生差异等教学目标相一致。
一、明确教学内容
初中地理知识内容相对简单,更加容易学习和理解,也有部分知识内容较为抽象,学习和理解的难度比较大。因此,在具体课堂实践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层次划分,优化教学内容选择和划分,满足差异教学要求。首先,需要做好地理知识的汇总和分析,明确基础知识内容,开展课堂讲解活动,保证全体学生学习和掌握。在教学内容的扩展中,需要把握扩展内容的难度,特别是一些难度大的内容,注重要求的差异性,保证每个层次 学 生 都 有 适 合 的 内 容。 例 如: 在“认识国家”的章节课程中,针对基础性知识内容,可以采取对比方式开展学习活动,通过对不同國家人口、地理位置、气候情况、国土面积以及地形分布等进行对比,加深基础知识内容的掌握,对于一些抽象性和个性化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开展学习活动。例如:澳大利亚的教学中,针对澳大利亚的独特自然景观,差异性教学活动,借助有效的问题设计,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如澳大利亚的动物和植物有着什么样特点?澳大利亚自然景观呈现独特性的原因是什么?结合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教师可以引入多媒体课件,通过视频动画的方式,结合板块运动说明自然景观独特性的原因,让学生仔细了解澳大利亚位置的变化。在课堂活动中,通过差异性教学内容的选择,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点,感受学习的成就感,积极主动开展学习活动。同时,借助差异内容选择,实现教学内容的拓展,加深教学内容的研究,保证教学内容更加科学合理。
二、制定教学目标
目标是初中地理教师提高差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关键性步骤,地理教师对学生分层后就可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和 A、B、C 层学生水平制定对应的教学目标,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制定统一化目标能让学生学习更有方向,并能收获学习成果的喜悦。学生在多样化学习课程和学习目标指引下能接受正规地理知识学习,也能改变传统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现状,让学生自由表达观点。以《西亚》一课为例,该章节为世界地理中重难点章节,发挥着承上启下作用。其中 A 层学生的学习目标为拓宽延伸,B 层学生目标为能力提升,C 层学生学习目标为基础知识。对于 A 层的学生,要求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的西亚的自然环境特点和农牧业特点,分析自然环境和人类发展的关系,深入了解人地关系协调的意义,结合现阶段的特点内容,开展深层的分析,实现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对于 B层的学生,需要学生在掌握西亚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对自然环境特点进行探究和分析,探究其对农牧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对于 C 层的学生来说,让学生了解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意义,掌握西亚的主要国家,列出西亚自然环境的特征,说一说当地农牧业的发展现状。不同层次水平学生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地理教师不能要求学生必须达到高层目标,但基本目标是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目标分层是教师开展差异教学不可缺少的步骤,直接影响差异教学实施效率和质量。
三、优化差异教学
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学情和思维方面存在的差异实施因材施教,设计层次性较强的问题,坚持由表及里和由浅入深原则,让学困生可以接受,中等生得以提高,优秀生足够吃,使差异教学理念渗透于地理教学当中。以《认识地球》一课为例,地理教师在具体教学中针对 A 层学生需要集中于地球运动产生昼夜更替变化原因分析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答现实生活中常见现象,如太阳为何会东升西落。假如地球只有公转,停止自转,昼夜该如何更替?针对 B层学生教学则需要集中于掌握产生昼夜时差原因,必要时可结合地理现象分析时差问题。针对 C 层学生教学则需要了解地球运动产生昼夜更替原因。在此过程中 A 层学生可主动协助 B 层和 C 层学生解决问题,提升全体学生地理学习效率和成绩。再以《滔滔黄河》一课为例,教师针对 C 层学生提出问题:“黄河干流流经哪些地区?”该问题较为简单,学生只需翻阅教材就能回答。与此同时再引导学生对黄河上游、中游、下游等各个河段特征进行归纳总结。针对 B 层学生则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通过学习黄河各个河段特征后说出黄河的贡献。”虽然该活动是针对 B 层学生,A 层学生可采取自主学习方式掌握,C 层学生则可在教师的讲解协助下掌握。针对 A层学生则开展自主阅读方式,教师先为学生提供河水沙石,其泥六斗的阅读材料,目的在于让学生思考黄河泥沙多的原因,并考查学生是否能从径流地区的降水、土质、植被、人为等因素展开分析。通过差异教学能让不同水平学生均能掌握知识,达到共同提升学习水平目的。
结语
总之,初中地理教师在实施差异教学时需充分考虑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学习能力等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难易程度适当的课堂教学问题和教学方式,帮助不同层次学生树立学习地理自信心,高效掌握知识的同时享受学习地理知识乐趣。
参考文献
[1] 李逐瑜 . 浅谈中学地理课堂差异教学的有效实施 [J]. 新课程 ( 下 ),2017(8).
[2] 李渊文 . 基于初中地理分层教学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的方法——以湘教版八年级“滔滔黄河”为例 [J]. 考试周刊 , 2019(11):135—135.
关键词:差异;教学;初中地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5-024
差异教学是构建高效课堂不可缺少的教学步骤,更是各个学科教师普遍应用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方式和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教学以及注重学生差异等教学目标相一致。
一、明确教学内容
初中地理知识内容相对简单,更加容易学习和理解,也有部分知识内容较为抽象,学习和理解的难度比较大。因此,在具体课堂实践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层次划分,优化教学内容选择和划分,满足差异教学要求。首先,需要做好地理知识的汇总和分析,明确基础知识内容,开展课堂讲解活动,保证全体学生学习和掌握。在教学内容的扩展中,需要把握扩展内容的难度,特别是一些难度大的内容,注重要求的差异性,保证每个层次 学 生 都 有 适 合 的 内 容。 例 如: 在“认识国家”的章节课程中,针对基础性知识内容,可以采取对比方式开展学习活动,通过对不同國家人口、地理位置、气候情况、国土面积以及地形分布等进行对比,加深基础知识内容的掌握,对于一些抽象性和个性化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开展学习活动。例如:澳大利亚的教学中,针对澳大利亚的独特自然景观,差异性教学活动,借助有效的问题设计,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如澳大利亚的动物和植物有着什么样特点?澳大利亚自然景观呈现独特性的原因是什么?结合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教师可以引入多媒体课件,通过视频动画的方式,结合板块运动说明自然景观独特性的原因,让学生仔细了解澳大利亚位置的变化。在课堂活动中,通过差异性教学内容的选择,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点,感受学习的成就感,积极主动开展学习活动。同时,借助差异内容选择,实现教学内容的拓展,加深教学内容的研究,保证教学内容更加科学合理。
二、制定教学目标
目标是初中地理教师提高差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关键性步骤,地理教师对学生分层后就可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和 A、B、C 层学生水平制定对应的教学目标,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制定统一化目标能让学生学习更有方向,并能收获学习成果的喜悦。学生在多样化学习课程和学习目标指引下能接受正规地理知识学习,也能改变传统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现状,让学生自由表达观点。以《西亚》一课为例,该章节为世界地理中重难点章节,发挥着承上启下作用。其中 A 层学生的学习目标为拓宽延伸,B 层学生目标为能力提升,C 层学生学习目标为基础知识。对于 A 层的学生,要求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的西亚的自然环境特点和农牧业特点,分析自然环境和人类发展的关系,深入了解人地关系协调的意义,结合现阶段的特点内容,开展深层的分析,实现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对于 B层的学生,需要学生在掌握西亚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对自然环境特点进行探究和分析,探究其对农牧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对于 C 层的学生来说,让学生了解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意义,掌握西亚的主要国家,列出西亚自然环境的特征,说一说当地农牧业的发展现状。不同层次水平学生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地理教师不能要求学生必须达到高层目标,但基本目标是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目标分层是教师开展差异教学不可缺少的步骤,直接影响差异教学实施效率和质量。
三、优化差异教学
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学情和思维方面存在的差异实施因材施教,设计层次性较强的问题,坚持由表及里和由浅入深原则,让学困生可以接受,中等生得以提高,优秀生足够吃,使差异教学理念渗透于地理教学当中。以《认识地球》一课为例,地理教师在具体教学中针对 A 层学生需要集中于地球运动产生昼夜更替变化原因分析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答现实生活中常见现象,如太阳为何会东升西落。假如地球只有公转,停止自转,昼夜该如何更替?针对 B层学生教学则需要集中于掌握产生昼夜时差原因,必要时可结合地理现象分析时差问题。针对 C 层学生教学则需要了解地球运动产生昼夜更替原因。在此过程中 A 层学生可主动协助 B 层和 C 层学生解决问题,提升全体学生地理学习效率和成绩。再以《滔滔黄河》一课为例,教师针对 C 层学生提出问题:“黄河干流流经哪些地区?”该问题较为简单,学生只需翻阅教材就能回答。与此同时再引导学生对黄河上游、中游、下游等各个河段特征进行归纳总结。针对 B 层学生则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通过学习黄河各个河段特征后说出黄河的贡献。”虽然该活动是针对 B 层学生,A 层学生可采取自主学习方式掌握,C 层学生则可在教师的讲解协助下掌握。针对 A层学生则开展自主阅读方式,教师先为学生提供河水沙石,其泥六斗的阅读材料,目的在于让学生思考黄河泥沙多的原因,并考查学生是否能从径流地区的降水、土质、植被、人为等因素展开分析。通过差异教学能让不同水平学生均能掌握知识,达到共同提升学习水平目的。
结语
总之,初中地理教师在实施差异教学时需充分考虑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学习能力等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难易程度适当的课堂教学问题和教学方式,帮助不同层次学生树立学习地理自信心,高效掌握知识的同时享受学习地理知识乐趣。
参考文献
[1] 李逐瑜 . 浅谈中学地理课堂差异教学的有效实施 [J]. 新课程 ( 下 ),2017(8).
[2] 李渊文 . 基于初中地理分层教学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的方法——以湘教版八年级“滔滔黄河”为例 [J]. 考试周刊 , 2019(11):135—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