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情商”这个词悄悄地在人们中流行。在知识经济快速膨胀的年代,人际交往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智商的高低。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戈尔曼出版了《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一书,称情绪智力(EQ)为“情商”。情商不仅在心理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影响,在教育界也同样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上海师范大学卢家楣教授更是将情商在心理学和教育学中的作用结合起来,创立了情感教育心理学,成为了很多在一线教书的学者的指明灯。所谓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情感教育心理学是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教学活动中情感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下面我就结合工作经验谈谈教师应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情感教育心理学来传授知识,优化教学,深化当前教育改革,贯彻素质教育,为推进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作出积极的贡献。
一、创造条件,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的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对学习内容的一种力求认识的倾向、伴有积极的情绪色彩。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成功的关键。所以,我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喜爱学习化学的情感。
1.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
初中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转折期,他们的兴趣较广泛,也容易转移,而他们的兴趣往往限于直接兴趣的水平。具体到化学学科,即较多地具有直觉兴趣(新奇、好看)和操作兴趣。在初三的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学生这种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是一门实验的科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有很多实验演示给学生看,学生对于演示实验非常有兴趣,看得很起劲。有一次由于实验室施工,没法准备演示实验,我在讲解知识点的时候就只能描述实验现象,不能给学生真实的感知享受,结果我发现这一堂课不仅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极大的遗憾,而且我的激情也大打折扣,教学内容虽然完成,但是教学效果却不是十分理想。可见,掌握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掌握其心理活动,激发其兴趣,发展其“好知”的学习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是相当重要的。
2.用生动的化学家小故事,课本插图等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
新版的化学教材与传统的化学教材有了很大程度的改革。新版的教材突破了传统教材的局限,改成以科普读物似的版本,既注重了知识点的传授,又以引起学生兴趣为出发点,配合以各种图片和小故事、小情景、资料库等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我还组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询化学家的生平故事,让学生在课堂中讨论科学家们的发现之旅对于自己的启发。同时给学生大量展示有关化学、化学家等的相关图片,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科学探究处处可为。
3.运用多媒体动画,促进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
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莫过于计算机。电脑的使用使很多无法现实讲述或者演示给学生的化学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现代教育媒体的发展改变了“一张嘴,一枝粉笔,一块黑板”的单调。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约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约25%,如同时使用这两种传递知识工具,就能接受约65%,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手段,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如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词、悦耳动听的MP3音乐等,使学习内容图文并茂、栩栩如生。这种智能化的交互特性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其能动作用,从而确保学习的成功。学生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自学、 自考等。教学领域最适合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媒体的辅助和参与将会使教学领域发生一场革命。
二、平等尊重信任,促进师生情感交流
尊重是一缕春风,一颗温暖的舒心丸。教师尊重孩子的需要,孩子就尊重教师的劳动。尊重学生,达成心灵与心灵之间的默契,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师生合作,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将产生。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有权威性,学生有向师性,这两种心理状态决定了教师对学生有重大的影响。在具体的教学工作实践中可以发现,有些学生对一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往往源于对教师的人格、学识等方面的热爱和崇敬。因此教师就要做一个有心人,对学生循循善诱,不断增进师生感情,融洽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满足教学需要,协调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保障。
课程改革呼唤教育研究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教师只有把情感融入到教学中去,调动学生的情感,才有利于课堂教学气氛的形成与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无论在什么场合,都希望老师能注意到自己,哪怕是瞬间的注视,学生都会感到幸福。如果教师有不尊重甚至歧视、挖苦学生的言行,会在学生的心灵上留下阴影。我们要牢记陶行知先生的教诲: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三、正确评价与激发学生的自信,让学生体验成就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句话:“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孩子好好学习的愿望。”教学实践表明:成功感是化学学习中非常宝贵的积极情感的体验,它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不经意的表扬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一旦被融入积极的“心理场”,思维就会被激活,注意会处于高度醒觉状态,这就为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心理环境,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将极大地发挥出来。因此,教师在平时及课堂教学的用语上,要避免使用一些可能损伤学生自尊心和打击学生自信心的话语,而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地给予充分的肯定及表扬,对回答很好的学生多说几个“回答得非常好,你很聪明,非常正确”等;对回答得不够完整的学生也给予“很好,好的,很不错”之类的评价,然后把内容补充完整。同时,让学生以掌声鼓励,消除他们的顾虑心理。这样,学生就会很自然地对自己树立起信心,同时对教师也会产生喜爱之情,从而把对教师良好的情感态度转移到教师所讲授的课程上,激发学习动力。
我曾经带教一个班,刚进学校的时候与其他平行班都差不多,后来他们的班主任调走了,于是新来的英语教师成了他们的班主任。这位教师是区里的先进,对学生非常负责,对班级也是尽心尽力。每年教师节的时候,全校所有的教师都收到他们班学生自制的贺卡传达祝福和感谢。我也一直以为他带的这个班肯定很出色,可事实往往出乎人意料。这个班级的成绩越来越差,最后成为了年级中的最后一名。我很想不通,究竟是什么原因会导致这样。后来我做了他们班的化学教师,才慢慢发现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原来就是正确的评价。或许是这位教师对他们班的学生要求太高。他们班的学生曾经跟我说:“我们班考了第一又怎样,我们班主任还不是照样说我们考了第一不算什么,跟第二才差几分,人家很快就会追上来的。”虽然这位教师对这个班级尽心尽力,他们班的学生却一点都不喜欢他,甚至于有点讨厌他。我觉得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位教师似乎不太会表扬学生,没有正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体验不到学习上的一种成就感,久而久之,就对学习产生了反感,也对班主任产生了反感。我曾经看到过这位教师表扬学生,可是那种表扬也是面无表情,一语带过的,然后就是用这位学生来刺激其他同学,要求其他同学也要进步。难怪他们班的学生不喜欢他,因为这位教师似乎很少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却常常将学生跟其他班级比较,要求学生成为近乎完美的人。
人们往往是通过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来感知自己,然后作出相应的自我评价。学生的外部评价主要来自教师,因此教师的评价十分关键,尤其是对那些后进生的评价。对他们的评价应遵循“评价积极性原则”,即: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到自己的力量,从而树立信心,自觉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努力提高成绩,增强综合素质,争取成功。
纵观上述所说内容,我认为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在教学中是互相依赖和彼此促进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充分考虑教学中的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利用情感手段,发挥情感作用,不仅能有效地调节学生的学习心向,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而且能完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和谐发展。教师也要在各种情境和压力下,勇敢地接受挑战,通过有效地掌握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情感,积极营造和谐的情感场,有效地促进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广大的教师来说,运用情感心理学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创造条件,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的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对学习内容的一种力求认识的倾向、伴有积极的情绪色彩。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成功的关键。所以,我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喜爱学习化学的情感。
1.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
初中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转折期,他们的兴趣较广泛,也容易转移,而他们的兴趣往往限于直接兴趣的水平。具体到化学学科,即较多地具有直觉兴趣(新奇、好看)和操作兴趣。在初三的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学生这种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是一门实验的科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有很多实验演示给学生看,学生对于演示实验非常有兴趣,看得很起劲。有一次由于实验室施工,没法准备演示实验,我在讲解知识点的时候就只能描述实验现象,不能给学生真实的感知享受,结果我发现这一堂课不仅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极大的遗憾,而且我的激情也大打折扣,教学内容虽然完成,但是教学效果却不是十分理想。可见,掌握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掌握其心理活动,激发其兴趣,发展其“好知”的学习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是相当重要的。
2.用生动的化学家小故事,课本插图等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
新版的化学教材与传统的化学教材有了很大程度的改革。新版的教材突破了传统教材的局限,改成以科普读物似的版本,既注重了知识点的传授,又以引起学生兴趣为出发点,配合以各种图片和小故事、小情景、资料库等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我还组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询化学家的生平故事,让学生在课堂中讨论科学家们的发现之旅对于自己的启发。同时给学生大量展示有关化学、化学家等的相关图片,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科学探究处处可为。
3.运用多媒体动画,促进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
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莫过于计算机。电脑的使用使很多无法现实讲述或者演示给学生的化学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现代教育媒体的发展改变了“一张嘴,一枝粉笔,一块黑板”的单调。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约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约25%,如同时使用这两种传递知识工具,就能接受约65%,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手段,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如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词、悦耳动听的MP3音乐等,使学习内容图文并茂、栩栩如生。这种智能化的交互特性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其能动作用,从而确保学习的成功。学生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自学、 自考等。教学领域最适合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媒体的辅助和参与将会使教学领域发生一场革命。
二、平等尊重信任,促进师生情感交流
尊重是一缕春风,一颗温暖的舒心丸。教师尊重孩子的需要,孩子就尊重教师的劳动。尊重学生,达成心灵与心灵之间的默契,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师生合作,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将产生。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有权威性,学生有向师性,这两种心理状态决定了教师对学生有重大的影响。在具体的教学工作实践中可以发现,有些学生对一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往往源于对教师的人格、学识等方面的热爱和崇敬。因此教师就要做一个有心人,对学生循循善诱,不断增进师生感情,融洽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满足教学需要,协调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保障。
课程改革呼唤教育研究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教师只有把情感融入到教学中去,调动学生的情感,才有利于课堂教学气氛的形成与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无论在什么场合,都希望老师能注意到自己,哪怕是瞬间的注视,学生都会感到幸福。如果教师有不尊重甚至歧视、挖苦学生的言行,会在学生的心灵上留下阴影。我们要牢记陶行知先生的教诲: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三、正确评价与激发学生的自信,让学生体验成就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句话:“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孩子好好学习的愿望。”教学实践表明:成功感是化学学习中非常宝贵的积极情感的体验,它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不经意的表扬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一旦被融入积极的“心理场”,思维就会被激活,注意会处于高度醒觉状态,这就为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心理环境,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将极大地发挥出来。因此,教师在平时及课堂教学的用语上,要避免使用一些可能损伤学生自尊心和打击学生自信心的话语,而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地给予充分的肯定及表扬,对回答很好的学生多说几个“回答得非常好,你很聪明,非常正确”等;对回答得不够完整的学生也给予“很好,好的,很不错”之类的评价,然后把内容补充完整。同时,让学生以掌声鼓励,消除他们的顾虑心理。这样,学生就会很自然地对自己树立起信心,同时对教师也会产生喜爱之情,从而把对教师良好的情感态度转移到教师所讲授的课程上,激发学习动力。
我曾经带教一个班,刚进学校的时候与其他平行班都差不多,后来他们的班主任调走了,于是新来的英语教师成了他们的班主任。这位教师是区里的先进,对学生非常负责,对班级也是尽心尽力。每年教师节的时候,全校所有的教师都收到他们班学生自制的贺卡传达祝福和感谢。我也一直以为他带的这个班肯定很出色,可事实往往出乎人意料。这个班级的成绩越来越差,最后成为了年级中的最后一名。我很想不通,究竟是什么原因会导致这样。后来我做了他们班的化学教师,才慢慢发现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原来就是正确的评价。或许是这位教师对他们班的学生要求太高。他们班的学生曾经跟我说:“我们班考了第一又怎样,我们班主任还不是照样说我们考了第一不算什么,跟第二才差几分,人家很快就会追上来的。”虽然这位教师对这个班级尽心尽力,他们班的学生却一点都不喜欢他,甚至于有点讨厌他。我觉得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位教师似乎不太会表扬学生,没有正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体验不到学习上的一种成就感,久而久之,就对学习产生了反感,也对班主任产生了反感。我曾经看到过这位教师表扬学生,可是那种表扬也是面无表情,一语带过的,然后就是用这位学生来刺激其他同学,要求其他同学也要进步。难怪他们班的学生不喜欢他,因为这位教师似乎很少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却常常将学生跟其他班级比较,要求学生成为近乎完美的人。
人们往往是通过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来感知自己,然后作出相应的自我评价。学生的外部评价主要来自教师,因此教师的评价十分关键,尤其是对那些后进生的评价。对他们的评价应遵循“评价积极性原则”,即: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到自己的力量,从而树立信心,自觉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努力提高成绩,增强综合素质,争取成功。
纵观上述所说内容,我认为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在教学中是互相依赖和彼此促进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充分考虑教学中的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利用情感手段,发挥情感作用,不仅能有效地调节学生的学习心向,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而且能完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和谐发展。教师也要在各种情境和压力下,勇敢地接受挑战,通过有效地掌握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情感,积极营造和谐的情感场,有效地促进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广大的教师来说,运用情感心理学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