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写作文时,大都存在这样一种现象:看到作文题目时,感觉大脑一片空白,挖空心思、东拼西凑,写出的作文内容虚假、空话连篇,不符合事实,没有真情实感。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学生自己没有意识到:有许许多多让他们自己感动、震惊、悲伤、痛苦、惭愧、留恋的人和事,曾经亲眼目睹或亲身经历过,只不过是将它们遗忘或置于某个角落罢了!那么,怎样挖掘出这些被学生埋藏了的“金子”,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训练:
一、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兴趣,即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农村学生,面向大自然,生活空间比较广阔,感受大自然的机会比较多,他们周围的人和事更是层出不穷。所以,教师应该激发学生认真地去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注意积累素材的来源。教师在诱导学生积累素材的过程中,应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和方法。而学生素材的积累,就是要求他们将自己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于日记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平时在校内或校外,可根据小学生所具有的童趣,从德、智、体、美教育方面出发,开展一些有益于学生积累素材的活动;可利用节假日,让学生到田间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要求他们每天劳动的时间不少于一个半小时,结束后在日记上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等等。
二、训练学生将素材提炼成题材
题材是经过学生自己根据作文题目的需要,将素材经过加工、选择、提炼,写进作文中用来表现主题的材料。教师必须教会学生根据自己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恰当地选择内容。比如:有一次,我布置了一篇《我爱劳动》的作文,有一个学生写了他和父母去割麦子的经过,写麦桩如何戳破了他的脚和手,写汗水粘在被戳破的伤口处,感觉火辣辣的痛。他确实写出了收割麦子的艰辛。而另一个学生也写了类似前一位学生割麦子的经历,但他却把素材进行了加工提炼,他写道:虽然麦桩戳破了我的脚和手,但是我看见一大片直立着的麦子被割倒了,就好象被打倒的俘虏一样,东一个西一个斜躺在地上,向我们俯首投降了,我的心情非常愉快。
三、注重培养学生写作的思路和步骤
思路是把一篇文章比做思想走的一条路,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都要踏踏实实地摸清楚。教师要指导学生沿着这条写作的思路步步落实,注意有没有跳过一两段路、有没有在中途走到歪路上去,最后到达的终点,正好是自己思路的终点。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意思就前后连贯。比如:我在指导学生写《记一件难忘的事》时,首先,我要求学生回忆:生活中哪一件事令自己最难忘?时间是什么时候?发生在什么地方?事情的起因、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的结局如何?这件事对自己有什么启示?理清这一思路后,让学生开始拟提纲,然后动手打草稿。写作时要求学生注意写的句子下一句跟上一句是怎么连上的、后一段跟前一段又是怎么连上的、某一句跟前面的哪一句有关系、某几段是从前面哪一段分派出来的,诸如此类,全部把它辨一辨、想清楚。
四、训练学生自己动手修改作文的能力
一些学生写作文象应付“差事”一样,写完后就觉得如释重负、大功告成,不加修改就急着交给老师,其结果自然不是一篇好的文章。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亲自动手修改作文的习惯,要激发学生学会自己修改作文的自觉性和懂得“文章不厌百回头”的重要性,从思想上去启发开导他们,让他们了解古今中外凡是著名的文章都是经过作者无数次地修改、补充才成为好的文章和作品的,使他们从心底认识到修改作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师在上作文课时,可将某学生作文中问题较多的和写得较好的段落抄在黑板上(行距宽一些以便进行修改),并在要修改的地方加上A、B、C、D等符号,先让全班同学都开动脑筋,帮该同学修改作文,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别人作文中的优缺点,具体地把握下一步努力的方向。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己动手修改作文的积极性,并且,还锻炼了学生分析作文的能力和修改作文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很有帮助的。
一、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兴趣,即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农村学生,面向大自然,生活空间比较广阔,感受大自然的机会比较多,他们周围的人和事更是层出不穷。所以,教师应该激发学生认真地去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注意积累素材的来源。教师在诱导学生积累素材的过程中,应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和方法。而学生素材的积累,就是要求他们将自己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于日记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平时在校内或校外,可根据小学生所具有的童趣,从德、智、体、美教育方面出发,开展一些有益于学生积累素材的活动;可利用节假日,让学生到田间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要求他们每天劳动的时间不少于一个半小时,结束后在日记上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等等。
二、训练学生将素材提炼成题材
题材是经过学生自己根据作文题目的需要,将素材经过加工、选择、提炼,写进作文中用来表现主题的材料。教师必须教会学生根据自己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恰当地选择内容。比如:有一次,我布置了一篇《我爱劳动》的作文,有一个学生写了他和父母去割麦子的经过,写麦桩如何戳破了他的脚和手,写汗水粘在被戳破的伤口处,感觉火辣辣的痛。他确实写出了收割麦子的艰辛。而另一个学生也写了类似前一位学生割麦子的经历,但他却把素材进行了加工提炼,他写道:虽然麦桩戳破了我的脚和手,但是我看见一大片直立着的麦子被割倒了,就好象被打倒的俘虏一样,东一个西一个斜躺在地上,向我们俯首投降了,我的心情非常愉快。
三、注重培养学生写作的思路和步骤
思路是把一篇文章比做思想走的一条路,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都要踏踏实实地摸清楚。教师要指导学生沿着这条写作的思路步步落实,注意有没有跳过一两段路、有没有在中途走到歪路上去,最后到达的终点,正好是自己思路的终点。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意思就前后连贯。比如:我在指导学生写《记一件难忘的事》时,首先,我要求学生回忆:生活中哪一件事令自己最难忘?时间是什么时候?发生在什么地方?事情的起因、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的结局如何?这件事对自己有什么启示?理清这一思路后,让学生开始拟提纲,然后动手打草稿。写作时要求学生注意写的句子下一句跟上一句是怎么连上的、后一段跟前一段又是怎么连上的、某一句跟前面的哪一句有关系、某几段是从前面哪一段分派出来的,诸如此类,全部把它辨一辨、想清楚。
四、训练学生自己动手修改作文的能力
一些学生写作文象应付“差事”一样,写完后就觉得如释重负、大功告成,不加修改就急着交给老师,其结果自然不是一篇好的文章。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亲自动手修改作文的习惯,要激发学生学会自己修改作文的自觉性和懂得“文章不厌百回头”的重要性,从思想上去启发开导他们,让他们了解古今中外凡是著名的文章都是经过作者无数次地修改、补充才成为好的文章和作品的,使他们从心底认识到修改作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师在上作文课时,可将某学生作文中问题较多的和写得较好的段落抄在黑板上(行距宽一些以便进行修改),并在要修改的地方加上A、B、C、D等符号,先让全班同学都开动脑筋,帮该同学修改作文,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别人作文中的优缺点,具体地把握下一步努力的方向。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己动手修改作文的积极性,并且,还锻炼了学生分析作文的能力和修改作文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很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