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产助教 以教兴产”“产教一体,产教融合”是技工院校降低实习成本、提高教学质量,逐步产教互通、校企联合产教融合的新思路。产教融合是技工院校发展的必经之路,只有打通产教融合通道,提升企业参与热度,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降低企业培训成本,产教融合才会有更好的发展。
一、产教融合基本思路
技工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以产助教,产教融合是降低技能人才培养成本、提高学生技能综合化与产业化的最佳途径,但作为学校学生技能水平层次的不断提高与市场企业运行的管理模式不相适应。如何走出一条既促进教学,又符合企业运行机制,并且能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是技工院校发展必然趋势。
技工院校“教书先育人”在现代生产、成本核算、以及职业择选的理智性中,都占据了关键地位。技能高低、水平优劣、素质差异是现代企业发展成本计算中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技工院校培养技能人才过程中一方面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培养综合性技能,通过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技能训练与职业素养提升互相兼顾,提高技能的同时降低企业的岗前培训成本。
在生产性教学实践中学生通过工人和学生双重身份在企业的实践锻炼,技能水平、综合素质、道德修养进一步得到印证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学中难点、重点,逐步缩短教学与生产的关系,在实践中获得综合技能型人才。
二、技工院校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技工院校在学生教育中学生素质、技能水平发展的周期性与层次感,都需要以学年为周期,以时间长期性来衡量,这些因素恰恰也是生产因素中的决定因素。学生素质在长期的单项技能培养与周期性课本、教学中的弊端也导致企业的培训时间和培训成本增加,也就是说综合性的加工与单一性的教学机制在一定时期内无法相容。如何走出一条既利于不同时期所需的学生技能生产的道路,又能改变单一技能在一定时期内对生产的影响。成为产教融合失败的主要因素。
以上两点是如何克服“以产助教 以教興产”“产教融合”的关键途径。如何在生产需要的周期培养出与之相适应的技能水平的学生或专业人员,打破现代教学中单元管理模式教学运行机制的实际现状,是以产教融合、校企联合为前提,从而达到校企共赢的合作机制。
三、在技工教育教学运行机制之下不断分离出以技能水平、综合素质、职业道德三者为前提的,并以“比、学、赶、帮”运行机制拉动下快速成长的有效队伍是现教学模式下,不同时期激励生产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1.周期性的从不同团队到班级,不断分离出以快速教学为前提,逐步适应不同生产模式下运行的学生或缩短现教学模式年级性、学年性,以及周期性。打破以取技能等级、学历为主旨的教学模式,不利于“以产助教 以教兴产”“产教融合”的教育机制。
2.以名次、成绩、学生心理为前提,激励教学的进步性、适应性,周期性的建立既适应现代教学,又符合综合生产,还能激励教学的有效方法是技工教学运行中的难题。
3.建立以产养教、以弘扬劳动教育为主体的“技能雏鹰班”,打破学制教育、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逐步激励以技能水平、综合素质、职业道德三者共同发展的优秀团体和教学氛围。
四、结合我院产教融合情况的几点分析与建议
1.教学产业部对外加工存在的几点问题。
(1)设备的结构不够完善。设备的结构包括车、铣、刨、磨、镗、钻、加工中心、热处理等工序设备,任何一个生产加工综合件都不是一个单一工序而存在,而是综合结构的存在。教学产业部缺乏刨、磨、镗、大型立式钻床,以及热处理等工序设备。在缺少这些设备的前提下,承接外协任务比较单一,只能完成某道工序或不能完成。
(2)教师人员结构不均。缺少高素质、经验丰富的人才,年轻教师综合素质不高,经验匮乏。技艺不够精湛,解决行业关键技术难题的能力不足。
教学任务重、人员少。现有人员满足不了教学要求,在保证教学的前提下,无法保证抽出专职人员满足生产。
如下:①人员结构层次单一:年龄的老、中、青,素质的高与低,技能水平的强与弱、层次较单一;②人员结构:目前各实训中心,教师专业结构不同,再加上教学管理人员,剩余的要承担繁重的一体化实训教学任务。要保证生产与教学管理,难度很大;③学生人员结构不完善: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在技术层次上不同属于一个层次。一年级存在着无法参与生产的现状。
(3)设备结构配置不合理。目前教学产业部共有各类机床设仅10台,分别为数车、数铣、加工中心、攻丝机四大类。由于设备品种不多、分配不均,组织生产难度大,再有定期维修、日常维护、损坏后维修,都应配有相应的专业专职人员,各类机床附件、各种公共刀具、工具及物品存放都存在不完整残缺不全的情况。
2.针对以上三点分析,建议如下。
(1)逐步完善各种机床日常管理及维护制度,增加相应的机床电类、机械维修类专业人员。
(2)针对生产任务要按时如期交付完成的现实问题,教学产业部在以后的外协加工生产过程中,要逐步成立专职完成生产任务的人员,也就是说有专人管理。
(3)在现在的外协生产初期,专职抽出的生产教师如何发放工资和计算工作量,这是一个敏感的问题,是关系产教融合的关键。
(4)成立产教结合、外协加工小组负责外事工作,选择有能力、有威望的教师参与。
生产中由于教师素质,生产实践的技能素质不高,如何培训等情况建议如下:①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空出一定时间供实训教师相互交流、自我培训;②利用假期时间,外协相应的单位参与生产实现顶岗培训;③增加与高职院校或专业技术类院校互通互调互助培养。
五、展望与发展
各实训中心要面临生产与教学共同发展,以产促教,以教兴产的管理思路,针对生产任务如期完成,加工精度高、低,粗加工与半精加工、精加工,阶段性加工、生产综合件单一加工,技能、设备无法覆盖等现实问题。教学产业部可能最终会出现以精加工、热处理等工序加工的非教学性专职人员或多部联合的道路。坚定“以产助教 以教兴产”“产教一体”的教学,一定有一个辉煌的明天。
建议在新校区日常管理中应考虑人员跨部调动,设备按生产需要调置位置,实习材料、实习余料统配调动、整体管理的节约思路。
一、产教融合基本思路
技工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以产助教,产教融合是降低技能人才培养成本、提高学生技能综合化与产业化的最佳途径,但作为学校学生技能水平层次的不断提高与市场企业运行的管理模式不相适应。如何走出一条既促进教学,又符合企业运行机制,并且能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是技工院校发展必然趋势。
技工院校“教书先育人”在现代生产、成本核算、以及职业择选的理智性中,都占据了关键地位。技能高低、水平优劣、素质差异是现代企业发展成本计算中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技工院校培养技能人才过程中一方面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培养综合性技能,通过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技能训练与职业素养提升互相兼顾,提高技能的同时降低企业的岗前培训成本。
在生产性教学实践中学生通过工人和学生双重身份在企业的实践锻炼,技能水平、综合素质、道德修养进一步得到印证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学中难点、重点,逐步缩短教学与生产的关系,在实践中获得综合技能型人才。
二、技工院校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技工院校在学生教育中学生素质、技能水平发展的周期性与层次感,都需要以学年为周期,以时间长期性来衡量,这些因素恰恰也是生产因素中的决定因素。学生素质在长期的单项技能培养与周期性课本、教学中的弊端也导致企业的培训时间和培训成本增加,也就是说综合性的加工与单一性的教学机制在一定时期内无法相容。如何走出一条既利于不同时期所需的学生技能生产的道路,又能改变单一技能在一定时期内对生产的影响。成为产教融合失败的主要因素。
以上两点是如何克服“以产助教 以教興产”“产教融合”的关键途径。如何在生产需要的周期培养出与之相适应的技能水平的学生或专业人员,打破现代教学中单元管理模式教学运行机制的实际现状,是以产教融合、校企联合为前提,从而达到校企共赢的合作机制。
三、在技工教育教学运行机制之下不断分离出以技能水平、综合素质、职业道德三者为前提的,并以“比、学、赶、帮”运行机制拉动下快速成长的有效队伍是现教学模式下,不同时期激励生产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1.周期性的从不同团队到班级,不断分离出以快速教学为前提,逐步适应不同生产模式下运行的学生或缩短现教学模式年级性、学年性,以及周期性。打破以取技能等级、学历为主旨的教学模式,不利于“以产助教 以教兴产”“产教融合”的教育机制。
2.以名次、成绩、学生心理为前提,激励教学的进步性、适应性,周期性的建立既适应现代教学,又符合综合生产,还能激励教学的有效方法是技工教学运行中的难题。
3.建立以产养教、以弘扬劳动教育为主体的“技能雏鹰班”,打破学制教育、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逐步激励以技能水平、综合素质、职业道德三者共同发展的优秀团体和教学氛围。
四、结合我院产教融合情况的几点分析与建议
1.教学产业部对外加工存在的几点问题。
(1)设备的结构不够完善。设备的结构包括车、铣、刨、磨、镗、钻、加工中心、热处理等工序设备,任何一个生产加工综合件都不是一个单一工序而存在,而是综合结构的存在。教学产业部缺乏刨、磨、镗、大型立式钻床,以及热处理等工序设备。在缺少这些设备的前提下,承接外协任务比较单一,只能完成某道工序或不能完成。
(2)教师人员结构不均。缺少高素质、经验丰富的人才,年轻教师综合素质不高,经验匮乏。技艺不够精湛,解决行业关键技术难题的能力不足。
教学任务重、人员少。现有人员满足不了教学要求,在保证教学的前提下,无法保证抽出专职人员满足生产。
如下:①人员结构层次单一:年龄的老、中、青,素质的高与低,技能水平的强与弱、层次较单一;②人员结构:目前各实训中心,教师专业结构不同,再加上教学管理人员,剩余的要承担繁重的一体化实训教学任务。要保证生产与教学管理,难度很大;③学生人员结构不完善: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在技术层次上不同属于一个层次。一年级存在着无法参与生产的现状。
(3)设备结构配置不合理。目前教学产业部共有各类机床设仅10台,分别为数车、数铣、加工中心、攻丝机四大类。由于设备品种不多、分配不均,组织生产难度大,再有定期维修、日常维护、损坏后维修,都应配有相应的专业专职人员,各类机床附件、各种公共刀具、工具及物品存放都存在不完整残缺不全的情况。
2.针对以上三点分析,建议如下。
(1)逐步完善各种机床日常管理及维护制度,增加相应的机床电类、机械维修类专业人员。
(2)针对生产任务要按时如期交付完成的现实问题,教学产业部在以后的外协加工生产过程中,要逐步成立专职完成生产任务的人员,也就是说有专人管理。
(3)在现在的外协生产初期,专职抽出的生产教师如何发放工资和计算工作量,这是一个敏感的问题,是关系产教融合的关键。
(4)成立产教结合、外协加工小组负责外事工作,选择有能力、有威望的教师参与。
生产中由于教师素质,生产实践的技能素质不高,如何培训等情况建议如下:①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空出一定时间供实训教师相互交流、自我培训;②利用假期时间,外协相应的单位参与生产实现顶岗培训;③增加与高职院校或专业技术类院校互通互调互助培养。
五、展望与发展
各实训中心要面临生产与教学共同发展,以产促教,以教兴产的管理思路,针对生产任务如期完成,加工精度高、低,粗加工与半精加工、精加工,阶段性加工、生产综合件单一加工,技能、设备无法覆盖等现实问题。教学产业部可能最终会出现以精加工、热处理等工序加工的非教学性专职人员或多部联合的道路。坚定“以产助教 以教兴产”“产教一体”的教学,一定有一个辉煌的明天。
建议在新校区日常管理中应考虑人员跨部调动,设备按生产需要调置位置,实习材料、实习余料统配调动、整体管理的节约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