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关系到一个国家、民族的未来,教育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提高教育质量也是每个国家的当务之急,而教师队伍的质量则关系到一个国家基础教育的发展,担任培养国家师资力量的师范类院校在教育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而师范生的性别比例是关系到教育质量提升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研究就是在分析师范类院校性别比例现状的基础上,对性别比例失衡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找出师范院校性别比例失衡造成的严重后果,最后提出旨在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师范类院校;性别比例失衡
一、师范类院校性别比例失衡的现状
受社会的传统观念影响,师范类的学校大多报考的都是女生,师范院校报考的男生逐渐减少,尤其是外国语专业以及学前教育专业,因此导致了师范类院校男女学生的比例开始呈现出严重的失调现象。根据2015年3月我国高校媒体联盟发布的《全国高校男友比例排行榜》的数据,女生比例最高的100所院校中,师范类院校占到30%,女生比例均高于63%,其中,成都师范学院的女生比例高达83%。而研究证明,更适合高校稳定发展的女生比例应在40%--60%之间,可以看出,师范类院校的性别比例已经不利于高校的稳定发展。
与此同时,我国的教师群体也已出现“女性化”趋势,女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重分别为:幼儿园93.72%,中小学女教师的比例已达70%以上,而普通高校为38.24%。教师群体的“女性化”趋势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不得不引起教育界对教师群体女性化现象的重视。而要研究教师群体的女性化趋势,就必须从担任培养师资力量的师范类高等院校着手。
二,师范类院校性别比例失衡的原因
1,社会传统观念影响,自身出现抵触情绪。由于受到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的男生都认为教师的职业没有成就感,社会认同感也较低,且职业没有挑战性,认为选择教育职业没有社会地位,所以都不会将师范院校纳入报考的范围。
2,教师工作具有特殊性,不满意工作环境。教师是一份相对繁琐的工作,且有较高的社会期待值,同时具有滞后、成就模糊的特点。这让男性在工作的过程中无法享受到工作的激情与工作所带来的成功的乐趣,无法提高男性的工作积极性。
3,教师工资较低,降低男生报考师范院校的热情。在以前,教师工资普遍不高,自从1994年1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后,其中第25条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后,教师工资开始慢慢增加,但随着物价水平的提高,教师工资并未得到实质上的提升,还是处于较低的水平。而我国男性的生存压力普遍高于女性,所以,教师这个职业对男性的吸引力不大。
三,师范类院校性别比例失衡造成的影响
中国古代从来注重阴阳互补,男女相处也是一样。学校男女数量悬殊,会对男女生的性格养成、心理状态造成影响,校内不同学习、生活资源对于男女生会造成浪费或短缺。师范学生就业带来的基础教育问题更是不容忽视。
1,师范类院校性别比例失衡影响学校的硬件设施的配套和利用率。
目前很多高校从学生宿舍到娱乐设施大多以适应男生要求为主,学校里的活动场所只有适合男生的球场等,男生过少必然导致这些资源的闲置和浪费,而适合女生活动的场所少得可怜。最终导致资源浪费与资源不足的现象共存。
2,师范类院校性别比例失衡对师范院校里的男女生个性成长和完善都不利。
一方面,从男女生自身个性发展来看,男女比例差别过大,将会模糊学生的性别意识,对学生的个性塑造及性格培养产生影响,女生太多的环境也许使男生更加怯于或不屑于表现自己,从而放任自己处于边缘化状态。另外,对他们所处的人生阶段来说,交往需要在其心理构架中占有更为突出的位置。师范院校女生过多,而且女生本身的心理特征是趋于感性而且早熟,对于感情投入度大,因此心理出现问题的几率比男生多,加强高校心理辅导特别是对女生的个性辅导,是一个急需引起重视的问题。另一方面,从男女双方与异性的相处和了解来看,女生过多会影响男女生对异性的印象和感觉,影响师范类学生的性别角色观念。男女生人数的差异也必然影响师范类学生的恋爱观、择偶观。
3,师范类院校性别比例的严重失衡使得中小学男女教师比例失衡成为必然
(1)男教师过少影响教师队伍的完善。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任何一个单性别的团体中,往往会产生许多心理问题,如容易厌倦,脾气暴躁,工作效率低等。如果男教师过少,就形不成文化,男教师还可能沾染上女性的特点。如果一个教师群体,都是单一的女性性别,也会出现许多问题。
(2)男性教学方式的缺失,影响学生对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全面接受。在教学方面,男教师的性别特征决定了他们的教学方式、接触学生的风格等不同于女教师。男性具有开朗、自信、勇敢、豁达等特点,以及遇事沉着冷静,思路开阔,能给学生提供相对开阔的学习视野,可为儿童树立学习的另一种榜样,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女性教育的不足。
(3)男老师太少,学生缺乏男性榜样,影响学生个性塑造。太多的“女性化”教育影响学生个性塑造,孩子们在处理问题时可能更倾向于女性方式,虽然细腻但不够果断,这对孩子尤其是男孩子的成长发育有着很大的影响。
四、师范院校男女比例失衡问题的对策
1,通过宣传教育促使男生意识到参与承担教育的责任。鼓励优秀的男生选择师范院校,教书育人的特点是以身示教,教师的行为有时会改变孩子的一生。
2,以未来就业优势吸引更多的男生来报考师范专业。让更多男生意识到师范类专业好就业,从而在教师培养的招生环节,增加师范生招生中男性的比例,增加男教师的供给数量,从源头上解决比例失衡问题。目前的中小学教师比例实际给男提供了绝好的就业契机,男生的从教就业比女生有了更大的优势,倾斜招聘政策以期吸引到更多的男教师以弥补女教师过多造成的教育缺憾。
3,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为保护男生从教的积极性,考虑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男性师范毕业生留在教育系统从教,而不是放弃专业去从事其他职业。正确看待对教师职业的选择,努力完善好自己的技能,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4,逐步改革现行教育体制。给男教师更多发挥独特个性的机会。高校更需要思考的也许并不是男女比例问题,而是应该在具体的课程专业设置上注意引导,注意发挥人才的优势,从深层次看是我们的教育制度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我们的教育应该引导学生培养什么样的能力。在人们择业观念尚存在一定趋同,社会媒体应对人们的常规定势予以纠正与引导,使男性打破这一心理定势,主动参与并积极投身教育事业。择业信念的改变不仅能使男性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而且也有利于教育进入启心益智、悦性怡情、刚柔并济的理想状态,教育将不再以教会学生某种技能为终极目标,成为一项充满挑战性的工作,寓教于乐的目标更易达成。
参考文献:
[1]王海英.小学教师女性化:中国教育的潜在危机[J].企业家天地,2007(03).
[2]荆建华.教师群性别构成的女性化及其对学生心理发展的负效应[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6,(4).
[3]荆建华.教师群性别构成的女性化及其对学生心理发展的负效应[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6,(4).
[4]狄伟锋.师范院校学生就业的性别歧视[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6).
【关键词】:师范类院校;性别比例失衡
一、师范类院校性别比例失衡的现状
受社会的传统观念影响,师范类的学校大多报考的都是女生,师范院校报考的男生逐渐减少,尤其是外国语专业以及学前教育专业,因此导致了师范类院校男女学生的比例开始呈现出严重的失调现象。根据2015年3月我国高校媒体联盟发布的《全国高校男友比例排行榜》的数据,女生比例最高的100所院校中,师范类院校占到30%,女生比例均高于63%,其中,成都师范学院的女生比例高达83%。而研究证明,更适合高校稳定发展的女生比例应在40%--60%之间,可以看出,师范类院校的性别比例已经不利于高校的稳定发展。
与此同时,我国的教师群体也已出现“女性化”趋势,女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重分别为:幼儿园93.72%,中小学女教师的比例已达70%以上,而普通高校为38.24%。教师群体的“女性化”趋势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不得不引起教育界对教师群体女性化现象的重视。而要研究教师群体的女性化趋势,就必须从担任培养师资力量的师范类高等院校着手。
二,师范类院校性别比例失衡的原因
1,社会传统观念影响,自身出现抵触情绪。由于受到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的男生都认为教师的职业没有成就感,社会认同感也较低,且职业没有挑战性,认为选择教育职业没有社会地位,所以都不会将师范院校纳入报考的范围。
2,教师工作具有特殊性,不满意工作环境。教师是一份相对繁琐的工作,且有较高的社会期待值,同时具有滞后、成就模糊的特点。这让男性在工作的过程中无法享受到工作的激情与工作所带来的成功的乐趣,无法提高男性的工作积极性。
3,教师工资较低,降低男生报考师范院校的热情。在以前,教师工资普遍不高,自从1994年1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后,其中第25条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后,教师工资开始慢慢增加,但随着物价水平的提高,教师工资并未得到实质上的提升,还是处于较低的水平。而我国男性的生存压力普遍高于女性,所以,教师这个职业对男性的吸引力不大。
三,师范类院校性别比例失衡造成的影响
中国古代从来注重阴阳互补,男女相处也是一样。学校男女数量悬殊,会对男女生的性格养成、心理状态造成影响,校内不同学习、生活资源对于男女生会造成浪费或短缺。师范学生就业带来的基础教育问题更是不容忽视。
1,师范类院校性别比例失衡影响学校的硬件设施的配套和利用率。
目前很多高校从学生宿舍到娱乐设施大多以适应男生要求为主,学校里的活动场所只有适合男生的球场等,男生过少必然导致这些资源的闲置和浪费,而适合女生活动的场所少得可怜。最终导致资源浪费与资源不足的现象共存。
2,师范类院校性别比例失衡对师范院校里的男女生个性成长和完善都不利。
一方面,从男女生自身个性发展来看,男女比例差别过大,将会模糊学生的性别意识,对学生的个性塑造及性格培养产生影响,女生太多的环境也许使男生更加怯于或不屑于表现自己,从而放任自己处于边缘化状态。另外,对他们所处的人生阶段来说,交往需要在其心理构架中占有更为突出的位置。师范院校女生过多,而且女生本身的心理特征是趋于感性而且早熟,对于感情投入度大,因此心理出现问题的几率比男生多,加强高校心理辅导特别是对女生的个性辅导,是一个急需引起重视的问题。另一方面,从男女双方与异性的相处和了解来看,女生过多会影响男女生对异性的印象和感觉,影响师范类学生的性别角色观念。男女生人数的差异也必然影响师范类学生的恋爱观、择偶观。
3,师范类院校性别比例的严重失衡使得中小学男女教师比例失衡成为必然
(1)男教师过少影响教师队伍的完善。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任何一个单性别的团体中,往往会产生许多心理问题,如容易厌倦,脾气暴躁,工作效率低等。如果男教师过少,就形不成文化,男教师还可能沾染上女性的特点。如果一个教师群体,都是单一的女性性别,也会出现许多问题。
(2)男性教学方式的缺失,影响学生对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全面接受。在教学方面,男教师的性别特征决定了他们的教学方式、接触学生的风格等不同于女教师。男性具有开朗、自信、勇敢、豁达等特点,以及遇事沉着冷静,思路开阔,能给学生提供相对开阔的学习视野,可为儿童树立学习的另一种榜样,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女性教育的不足。
(3)男老师太少,学生缺乏男性榜样,影响学生个性塑造。太多的“女性化”教育影响学生个性塑造,孩子们在处理问题时可能更倾向于女性方式,虽然细腻但不够果断,这对孩子尤其是男孩子的成长发育有着很大的影响。
四、师范院校男女比例失衡问题的对策
1,通过宣传教育促使男生意识到参与承担教育的责任。鼓励优秀的男生选择师范院校,教书育人的特点是以身示教,教师的行为有时会改变孩子的一生。
2,以未来就业优势吸引更多的男生来报考师范专业。让更多男生意识到师范类专业好就业,从而在教师培养的招生环节,增加师范生招生中男性的比例,增加男教师的供给数量,从源头上解决比例失衡问题。目前的中小学教师比例实际给男提供了绝好的就业契机,男生的从教就业比女生有了更大的优势,倾斜招聘政策以期吸引到更多的男教师以弥补女教师过多造成的教育缺憾。
3,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为保护男生从教的积极性,考虑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男性师范毕业生留在教育系统从教,而不是放弃专业去从事其他职业。正确看待对教师职业的选择,努力完善好自己的技能,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4,逐步改革现行教育体制。给男教师更多发挥独特个性的机会。高校更需要思考的也许并不是男女比例问题,而是应该在具体的课程专业设置上注意引导,注意发挥人才的优势,从深层次看是我们的教育制度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我们的教育应该引导学生培养什么样的能力。在人们择业观念尚存在一定趋同,社会媒体应对人们的常规定势予以纠正与引导,使男性打破这一心理定势,主动参与并积极投身教育事业。择业信念的改变不仅能使男性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而且也有利于教育进入启心益智、悦性怡情、刚柔并济的理想状态,教育将不再以教会学生某种技能为终极目标,成为一项充满挑战性的工作,寓教于乐的目标更易达成。
参考文献:
[1]王海英.小学教师女性化:中国教育的潜在危机[J].企业家天地,2007(03).
[2]荆建华.教师群性别构成的女性化及其对学生心理发展的负效应[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6,(4).
[3]荆建华.教师群性别构成的女性化及其对学生心理发展的负效应[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6,(4).
[4]狄伟锋.师范院校学生就业的性别歧视[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