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定位目标 优化课堂教学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gyogf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课堂要准确地定位好教学内容目标、学生目标和教师目标,只有把这三个目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使得学习内容、学生和教师得到升华,才能更有效提高课堂效益。
  关键词:目标 有效 课堂效率
  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可见,合理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是达到语文教学有效性最为关键的一步。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在一堂课中,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它既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又要考虑到时间的限制。一堂语文课,要向学生传授几个知识点,培养哪种能力,使他们受到什么教育,必须有一定的确定性。但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因目标不明确而造成的教学随意性、盲目性现象仍然较为普遍。如何才能准确制定教学目标,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呢?
  一、认真钻研教材,深刻解读文本
  文本是语文教学的凭借,文本解读的过程也是教师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每篇课文都有独特的内涵,教师必须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充分发掘文本的潜在价值,解读其负载的文化思想内涵,善于把握作者语言特点和运用语言的特色,把握文本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提取文本中的养分,与教材拉近距离,与之亲和,与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接近,产生共振共鸣,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特级教师钱梦龙谈他备课的方法说:“每次备课,我总要把课文一遍遍地读,反反复复地想。有的课文语言优美,声情并茂,有的课文说理严密,逻辑性强,我就采取不同的读法来评析、鉴赏、品味,直到确实品出了味儿,读出了心得,才进一步考虑教什么和怎么教。由于这些心得都来自亲身的阅读体会,课文也早已烂熟于心,因此教学中常有得心应手、左右逢源的快感,还不时带点激情。”
  教师对文本的研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了解作者写作意图,正确理解文本的主旨;找准训练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拓展和延伸,形成富有个性化教学设计。在教学《我爱这土地》时,我通过反复研读文本及艾青写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及不同人对这首诗不同的鉴赏文后,把这节课的目标定位为教给学生读诗的方法。通过提供给学生两则作者不同的写作背景材料,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解读诗歌,让学生掌握了一首诗可以有多种解读的方法,掌握了鉴赏诗歌的方法,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优先考虑学生,充分了解学情
  教材是由富有高度智慧的专家编写的,学习目标是由拥有丰富知识的教师制定出来的,我们总免不了站在自己的高度来理解、要求学生,依据自己的能力来设计教学目标。老师看起来似乎很简单的内容,学生却可能困难重重。如果我们制定教学目标仅仅依据教材,而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在教学中就会遇到麻烦,造成课堂教学的低效。因此,要达到语文教学的有效,课前我们必须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了解,关注学生的水平,学生已有的知识、认识和学习能力,找准教学目标的起点。学生已经理解的不教,学生不理解的才教;可教可不教的不教,必须要教的才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明确、集中、教学难度适合学生的课时教学目标。过高或过低的目标,都不能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从一个较长的过程来看,我们追求学得更难,其结果是学得更少,学习效率更低。打个比方,背诵十篇文章,但没有一篇完成,“成果”为零;背诵一篇文章,完成了,“成果”为壹,壹大于零!另外,高难度的学习内容也迫使老师“满堂灌”,难以抽出时间让学生参与活动,结果造成课堂气氛沉闷,缺乏吸引力,导致课堂低效无效。
  了解學情还要考虑学生间的差异,比如学习能力上的差异,思维习惯上的差异、学习方法上的差异、学习兴趣上的差异等,这需要老师花费更多的时间。
  三、关注学生发展,科学设计目标
  我们平时所上的每一节语文课,表面上看起来是相互独立的,实际上内容方面却是相连的、在策略上是一致的、在方法上是互助的。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我们不能孤立、静止地看待某一个课时,而要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来思考每节课的教学要求,用系统的思维来思考课堂问题,科学设计目标。从纵向看,语文教学目标有四个层次:课标意识——总目标;年级要求——阶段目标;单元要求——单元目标;课文要求——课时目标。课时目标指向单元目标,单元目标指向阶段目标,阶段目标指向总目标,从而使每一节课都指向总目标,实现同向用力,这就是系统思考的要旨所在。如同拔河,同一个队伍的所有成员都是朝着同一个方向用力,同时用力,一气呵成。每节课的目标轨迹都应是朝着总目标的方向“前进”。
  因此,制订语文教学的课堂目标,必须依据语文教学目标体系的纵向层次和横向范围来精心考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纵横的交叉点上提炼出科学的教学目标,明确、扎实、有效果,既有结合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的针对性,又有体现综观全局、以点驭面的整体性;既有具体描述,便于检测评定的明确性,又有实施达成,抓住课堂的情景生成,根据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心理准备,从而机智应变、灵活处理。这样不但可以实现目标,还能获得“意外惊喜”,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犹如三月的春风,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也悄然地发生变化,出现了欣喜的景象。在这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景象里,我们看到了成功,享受到了乐趣;也看到了失败,感受到了无奈。可是,不管怎么失败,怎么无奈,课改课改,就是要改变我们陈旧的、不符合学生的、没有人文精神的教学方式,让教师教得激趣,学生学得有趣。失败了再来,成功了继续,因此,課改对我们来说是
期刊
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学生没有兴趣,就失去了求知的原动力,发明创造也就失去了精神源泉。可见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非同一般。因此,培养学习兴趣是提高學习能力,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呢?我把这几年的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共勉。  一、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平时教学过程中
期刊
“你已经很美了,请不要过多关注自己的形象,你应该关注的是自己的学习,你有一个聪明的大脑,但成绩总在中游徘徊,这说明你没有将全部的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用忘我的精神,去搞好自己的学习,让你的成绩同你一样‘美丽’。”  这是我给八年级三班王娟同学写的书信上的话。最近,她打了耳洞,还经常在课堂上照小鏡子,她学习有点分心。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何况是处在青春期的学生呢!我不想在课堂上揭她的短,但又不想姑息她的过
期刊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桂林山水的介绍,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美的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下面,本人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
期刊
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所呈现的一种心理状态,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课堂气氛如何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教师决定的,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都影响着课堂教学气氛。那么,如何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呢?  一、教师的教态促成良好课堂气氛  教态是教师讲课时的情绪的外在表现,比如,教学心情、表情、体态动作、神态等,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
期刊
化学实验是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操作中进行论证,使理性认识转化为感性认识,并在感性认识过程中不断升华,通过实验促进知识的积累和独立思考,不断丰富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新课改下化学实验在概念教学中的作用显得更加重要。  如在化学基本反应类型的教学中,我们借助木炭、硫粉、铁丝、磷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其中有非金属与金属的典型代表物质)
期刊
问题与教学是不可分离的统一体。教学围绕问题展开,问题在教学中得以解决,教学又发现新的问题……周而复始,推进了教学活动的开展。就物理学科而言,物理教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的教学,不论是自然现象的发现和解释,还是自然规律的总结和应用,都充满了问题。一个好的教学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达到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但不好的问题,可能让学生毫无兴趣,也可能使学生糊里糊涂,不知所云,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期刊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此可见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对于小学生来说,动手实践活动是他们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他们创新实践能力形成并不断提高的有效载体。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学以致用,也就是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周围的生活实际和解决生产劳动中的简单问题。为此,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
期刊
摘 要:在九年制的义务教育当中,有一项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对教学中的后进生进行教育和转化,同时这也是在实现素质教育过程当中一项最根本的任务。本文主要就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后进生进行转化的思路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 后进生 转换 思路  后进生其实就是那些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教师经常会在平时的班级活动以及学习的过程当中对这些后进生产生一种冷淡态度和歧视现象,让他们在平时的班级活动以及学习当中
期刊
摘 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兴趣的动力作用,有效地实施音乐教学的双边活动,促进学生自身音乐素质的迅速提高。  关键词:新课程 音乐教学 兴趣 激发 有效性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这是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的名言。心理学也指出:人的情绪和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