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国家逐渐重视学前美术教育工作的开展,废旧物再利用对学前美术教育有着积极的作用。为此,系统论述了废旧物再利用在学前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价值,认为学前美术教育在应用废旧物的时候要注重选择合理化的材料,实现废旧物的变废为宝。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集中展示实例,使学生可以感受体验的乐趣,同时教师要明确教学的思路,丰富和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应用创新。
[关 键 词] 废旧物;再利用;学前美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7-0188-02
随着全世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环保问题成为全人类关注的焦点问题。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以及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式各样的商品层出不穷,发达的视觉传达业使得商品外表被包覆了很多精美包装,人们在拆解商品的时候,外面的包装通常会被随意丢弃,环境污染现象随处可见,由此带来的再生资源问题增多。如何发现这些废旧物品的应用价值,合理化地使用它们的特质,大胆创新,对各种材料进行优化配置,产生一个又一个的生动造型,实现变废为宝的目标是美术教育界应该重视和加强的重要课题。
美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在基础教育中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使用再生资源创作,使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美和体验美,充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首先,在使用废旧物进行美术创作的时候,学生创新思维以及个性情感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与培养,从而激发学生勇于创新以及自主学习的意识,加强成就感与自信心。其次,使用废旧物进行创作,教师能够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下引导学生更加仔细地观察周围的生活,关注整个社会,正确认识到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此外,作为以后幼儿教育的从业人员,在工作中会经常面临要利用废旧物制作各种教学工具的情况,这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因此,在学前美术教育中合理应用废旧物再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废旧物再利用在学前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废旧物是学前美术教育的重要资源,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废旧物,这类材料的介入有效地打破了学前美术教育的固有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从艺术表现形式上看,使用新颖而又独特的废旧物材料进行艺术创造性表达,使得美术作品更加具备创新性、环保性、应用性以及表现性的特征,将学生从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学习,从美术活动直接参与者变为主导者。在教学活动中融入废旧物材料,能够使美术材料从过去的固定单一变得更加丰富、灵活。使得材料可用空间能够达到前所未有的宽泛。
学前美术教学环保教育工作无法离开教师和社会的共同参与。教师的意识水平持续发展直接或者间接决定了学生的认识与发展。社会力量参与极为重要,良好的社会支持能够使废旧物材料来源更加环保,材料种类也日趋丰富。学前美术教育对废旧物的合理应用可以提升社会的环保意识,扩大美术教育引领的范围,从某种角度来看,可以推动社会环保意识的产生,同时也能够实现国家与社会的环保发展。寻找并且掌握废旧物再利用的方法,掌握多元化的美术技能,是职业院校开展学前美术教育的关键趋势。
学前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通过引领学生实习,充分引导学生及时发现每个儿童的情感世界与个性世界,在教育教学进程中拥有爱心与童心。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要学会在学前美术教学中借助废旧物逐渐引导儿童充分体验应用废旧物材料进行创造和想象,在美术教学活动当中,教师要从生活中获取教学内容,保证教学与实际相贴合。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体验中接触生活,感悟生活的美,激发学生实践能力、再创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二、废旧物再利用在学前美术教育中的创新应用策略
(一)因材施教,变废为宝
废旧物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涉及生活的众多方面,比如光盘、报纸以及废旧布料、电线等内容,在材料搜集的时候可以依据属性与色彩:一方面按照色彩划分。将相同颜色的废旧物分类并且对其进行有效的整合,比如黑色材料可以分成一类,色彩丰富的材料可以分成一类,按照颜色对材料进行划分主要是为了后期创作的时候可以按照材料颜色进行艺术表现与创作。另一方面按照材料的屬性搜集。材料属性表现为自身所带有的直观效果,比如,小贝壳等坚硬的材料、废旧布料等柔软纤维以及木片等木质材料等,不同材料属性使用范围也存在差异性。
在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如果想要真正实现废旧物的合理化使用,需要使用更加有效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参与废旧物材料课程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在课下进行材料的搜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利用搜集到的材料进行艺术创作,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艺术作品的设计、构思以及规划,并非一定要追求逼真,最为重要的是学生体验的整个过程。艺术创作无法离开艺术主题,教师在课堂主题的选择过程中,要避免题材内容以及范围过于宽泛,将教学重点放在对学生追求美好事物的引导上。在实际艺术创作的进程中,要简化制作方法,复杂化的制作步骤将会磨灭学生的集中度与耐心度,主要目的为培养学生以心灵感受的形式集中表达美学观点。从引领学生欣赏手工艺品入手,到自己动手创作手工艺品,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挖掘废旧物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
(二)展示实例,体验乐趣
易得易加工一直以来都是废旧物的最大优势,这为学前美术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多可能。学生在面对同种废旧物的时候,在不同思路的引导下可能会创造出不同的造型效果。如何提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这是教师要思考的重要问题。相较于欣赏以及观看图片,课堂上为学生展示众多实物作品,可以提高感知觉说服力。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动手制作各种极具代表性的废旧物再利用造型,并且向学生展示往年学生的优秀案例,为学生提供分析、观察以及思考的依据,尽量从某个点向多个方面不断拓展,从这种辐射、扩散以及求异式的思考当中,衍生出不同的设计灵感。 在引导学生如何搜集与选择废旧材料的问题上,教师可以采用技法示范的方法。比如,在制作以及应用头饰面具的时候,让学生分组观察、思考不同的头饰面具,讨论制作该头饰面具需要的废旧材料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学习,逐渐了解整个流程,并且能够清晰地表述出来,教师记录学生对废旧材料搜集、应用的认知,并总结学生的制作方法,当场示范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难点与重点问题。转变过去教师一味地示范,学生跟着学习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观察对比中,实现自我建构,掌握相应的技能技巧。整个教学活动当中,不仅有体验、探索的机会,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交流、运用,学生综合能力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废旧材料原始性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索与思考空间,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同时也不断地开拓了教学思路。比如在自然物造型的过程中,将有趣的树叶作为主体所开展的创作活动中,学生整理、收集各种奇形怪状、颜色丰富的植物叶片并集中展示,引导学生按照叶片的颜色、形状以及质感,进行拼接组合,学生通过对材质特征的挖掘,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出一批巧妙构思、创意独特以及制作精良的艺术作品。在班级中展示学生的作品也可以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发现、创造以及欣赏美的研究。
(三)明确思路,丰富方法
随着家长对幼儿教育内容要求的提升,部分院校开设学前美术课程的时候,没有从社会需求出发,依然使用了传统教学模式与内容,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竞争力的提升,对学生就业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为了有效应对该问题,在学前美术教育工作中要注重教学思路的转变,通过幼儿园实训、课外实践以及交流互动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学前美术教育中废旧物利用的重要性。此外,作为幼儿教育的从业人员,需要掌握手工操作的基本流程,为此,在美术课程中要注重融入一些特殊性质的课程,比如教具以及墙饰设计课程,丰富废旧物的应用领域,这些课程不仅能够体现用人单位对于学生素质的基本要求,同时也能够加强学生的教学能力,更好地融入单位,为自身竞争力的提升打下基础。
因为幼儿教学课程相对范围与枯燥,再加上很多课程内容和实践生活相背离,因此很多学生会对学习活动产生厌倦感,这对于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学习效果会带来消极影响。为了克服这方面的问题,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方法,拓展教学的渠道,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一些全新的教学模式。比如情景教学、实际操作课程以及集体创作课程等,全面提升学生课程参与度,通过加入欣赏课以及体验课,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未来的工作性质与内容。此外,还要增加实践操作课程的比重,使学生充分掌握废旧物再利用以及手工制作的知识,包括经常使用的工具以及制作的技巧。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帮助学生了解教学工作中幼儿的真实反应,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与理解教学反馈,为手工制作中引导与鼓励幼儿做好准备。开发创新教学途径需要将实际教学现状作为引导,而并非一味地为了“新”而“新”。
三、结语
学前教育专业为国家输送并且培养了大量幼儿教育人才。为了更好地调动幼儿手工操作的参与热情,发展幼儿动手以及思维能力,需要强化学前教育专业废旧物再利用的操作实践性与创新性。本文从教学方法、思路等多方面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希望能够为学前美术教育中合理应用废旧物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段浩然.谈学前美术教育中废旧物的再利用与操作方法:以创意雪糕棍教学活动为例[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5-77.
[2]郭瑞丽.废旧物品在環境设计中软装饰品改造的创新与应用[J].艺术科技,2017(11):119.
[3]郭敏.试论废旧物品在创意美术活动中的合理利用[J]. 成才之路,2018,(1):72.
◎编辑 曾彦慧
[关 键 词] 废旧物;再利用;学前美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7-0188-02
随着全世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环保问题成为全人类关注的焦点问题。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以及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式各样的商品层出不穷,发达的视觉传达业使得商品外表被包覆了很多精美包装,人们在拆解商品的时候,外面的包装通常会被随意丢弃,环境污染现象随处可见,由此带来的再生资源问题增多。如何发现这些废旧物品的应用价值,合理化地使用它们的特质,大胆创新,对各种材料进行优化配置,产生一个又一个的生动造型,实现变废为宝的目标是美术教育界应该重视和加强的重要课题。
美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在基础教育中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使用再生资源创作,使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美和体验美,充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首先,在使用废旧物进行美术创作的时候,学生创新思维以及个性情感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与培养,从而激发学生勇于创新以及自主学习的意识,加强成就感与自信心。其次,使用废旧物进行创作,教师能够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下引导学生更加仔细地观察周围的生活,关注整个社会,正确认识到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此外,作为以后幼儿教育的从业人员,在工作中会经常面临要利用废旧物制作各种教学工具的情况,这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因此,在学前美术教育中合理应用废旧物再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废旧物再利用在学前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废旧物是学前美术教育的重要资源,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废旧物,这类材料的介入有效地打破了学前美术教育的固有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从艺术表现形式上看,使用新颖而又独特的废旧物材料进行艺术创造性表达,使得美术作品更加具备创新性、环保性、应用性以及表现性的特征,将学生从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学习,从美术活动直接参与者变为主导者。在教学活动中融入废旧物材料,能够使美术材料从过去的固定单一变得更加丰富、灵活。使得材料可用空间能够达到前所未有的宽泛。
学前美术教学环保教育工作无法离开教师和社会的共同参与。教师的意识水平持续发展直接或者间接决定了学生的认识与发展。社会力量参与极为重要,良好的社会支持能够使废旧物材料来源更加环保,材料种类也日趋丰富。学前美术教育对废旧物的合理应用可以提升社会的环保意识,扩大美术教育引领的范围,从某种角度来看,可以推动社会环保意识的产生,同时也能够实现国家与社会的环保发展。寻找并且掌握废旧物再利用的方法,掌握多元化的美术技能,是职业院校开展学前美术教育的关键趋势。
学前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通过引领学生实习,充分引导学生及时发现每个儿童的情感世界与个性世界,在教育教学进程中拥有爱心与童心。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要学会在学前美术教学中借助废旧物逐渐引导儿童充分体验应用废旧物材料进行创造和想象,在美术教学活动当中,教师要从生活中获取教学内容,保证教学与实际相贴合。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体验中接触生活,感悟生活的美,激发学生实践能力、再创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二、废旧物再利用在学前美术教育中的创新应用策略
(一)因材施教,变废为宝
废旧物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涉及生活的众多方面,比如光盘、报纸以及废旧布料、电线等内容,在材料搜集的时候可以依据属性与色彩:一方面按照色彩划分。将相同颜色的废旧物分类并且对其进行有效的整合,比如黑色材料可以分成一类,色彩丰富的材料可以分成一类,按照颜色对材料进行划分主要是为了后期创作的时候可以按照材料颜色进行艺术表现与创作。另一方面按照材料的屬性搜集。材料属性表现为自身所带有的直观效果,比如,小贝壳等坚硬的材料、废旧布料等柔软纤维以及木片等木质材料等,不同材料属性使用范围也存在差异性。
在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如果想要真正实现废旧物的合理化使用,需要使用更加有效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参与废旧物材料课程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在课下进行材料的搜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利用搜集到的材料进行艺术创作,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艺术作品的设计、构思以及规划,并非一定要追求逼真,最为重要的是学生体验的整个过程。艺术创作无法离开艺术主题,教师在课堂主题的选择过程中,要避免题材内容以及范围过于宽泛,将教学重点放在对学生追求美好事物的引导上。在实际艺术创作的进程中,要简化制作方法,复杂化的制作步骤将会磨灭学生的集中度与耐心度,主要目的为培养学生以心灵感受的形式集中表达美学观点。从引领学生欣赏手工艺品入手,到自己动手创作手工艺品,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挖掘废旧物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
(二)展示实例,体验乐趣
易得易加工一直以来都是废旧物的最大优势,这为学前美术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多可能。学生在面对同种废旧物的时候,在不同思路的引导下可能会创造出不同的造型效果。如何提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这是教师要思考的重要问题。相较于欣赏以及观看图片,课堂上为学生展示众多实物作品,可以提高感知觉说服力。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动手制作各种极具代表性的废旧物再利用造型,并且向学生展示往年学生的优秀案例,为学生提供分析、观察以及思考的依据,尽量从某个点向多个方面不断拓展,从这种辐射、扩散以及求异式的思考当中,衍生出不同的设计灵感。 在引导学生如何搜集与选择废旧材料的问题上,教师可以采用技法示范的方法。比如,在制作以及应用头饰面具的时候,让学生分组观察、思考不同的头饰面具,讨论制作该头饰面具需要的废旧材料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学习,逐渐了解整个流程,并且能够清晰地表述出来,教师记录学生对废旧材料搜集、应用的认知,并总结学生的制作方法,当场示范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难点与重点问题。转变过去教师一味地示范,学生跟着学习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观察对比中,实现自我建构,掌握相应的技能技巧。整个教学活动当中,不仅有体验、探索的机会,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交流、运用,学生综合能力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废旧材料原始性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索与思考空间,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同时也不断地开拓了教学思路。比如在自然物造型的过程中,将有趣的树叶作为主体所开展的创作活动中,学生整理、收集各种奇形怪状、颜色丰富的植物叶片并集中展示,引导学生按照叶片的颜色、形状以及质感,进行拼接组合,学生通过对材质特征的挖掘,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出一批巧妙构思、创意独特以及制作精良的艺术作品。在班级中展示学生的作品也可以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发现、创造以及欣赏美的研究。
(三)明确思路,丰富方法
随着家长对幼儿教育内容要求的提升,部分院校开设学前美术课程的时候,没有从社会需求出发,依然使用了传统教学模式与内容,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竞争力的提升,对学生就业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为了有效应对该问题,在学前美术教育工作中要注重教学思路的转变,通过幼儿园实训、课外实践以及交流互动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学前美术教育中废旧物利用的重要性。此外,作为幼儿教育的从业人员,需要掌握手工操作的基本流程,为此,在美术课程中要注重融入一些特殊性质的课程,比如教具以及墙饰设计课程,丰富废旧物的应用领域,这些课程不仅能够体现用人单位对于学生素质的基本要求,同时也能够加强学生的教学能力,更好地融入单位,为自身竞争力的提升打下基础。
因为幼儿教学课程相对范围与枯燥,再加上很多课程内容和实践生活相背离,因此很多学生会对学习活动产生厌倦感,这对于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学习效果会带来消极影响。为了克服这方面的问题,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方法,拓展教学的渠道,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一些全新的教学模式。比如情景教学、实际操作课程以及集体创作课程等,全面提升学生课程参与度,通过加入欣赏课以及体验课,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未来的工作性质与内容。此外,还要增加实践操作课程的比重,使学生充分掌握废旧物再利用以及手工制作的知识,包括经常使用的工具以及制作的技巧。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帮助学生了解教学工作中幼儿的真实反应,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与理解教学反馈,为手工制作中引导与鼓励幼儿做好准备。开发创新教学途径需要将实际教学现状作为引导,而并非一味地为了“新”而“新”。
三、结语
学前教育专业为国家输送并且培养了大量幼儿教育人才。为了更好地调动幼儿手工操作的参与热情,发展幼儿动手以及思维能力,需要强化学前教育专业废旧物再利用的操作实践性与创新性。本文从教学方法、思路等多方面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希望能够为学前美术教育中合理应用废旧物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段浩然.谈学前美术教育中废旧物的再利用与操作方法:以创意雪糕棍教学活动为例[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5-77.
[2]郭瑞丽.废旧物品在環境设计中软装饰品改造的创新与应用[J].艺术科技,2017(11):119.
[3]郭敏.试论废旧物品在创意美术活动中的合理利用[J]. 成才之路,2018,(1):72.
◎编辑 曾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