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凡中国传统文化之种种情感,必可在乡土中寻得根基,那么,最直观的自然是民俗节日。
腊八节所处的位置,正是旧年行将结束,新年即将开启。然而它的温情,却是混杂了太多情感的。
农历十二月即腊月。自先秦开始,这一日就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民俗节日。许慎《说文》载:“冬至后三戍日腊祭百神。” 又《风俗通》记载:“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腊,汉改曰腊。腊者,猎也,田猎取兽祭先祖也。”对神灵的祭拜实际上就是对祖先的崇敬,于是宗庙之中,有祖先的牌位,还要有神灵的牌位。这样单调的农业生产也就有了感性的文化色彩。这一日,向祖先祈祷衣食富足,家居安泰,这是生产的需要,而这也是文化延续的需要。
以祭拜祖先,祈求五谷丰登,那么随之而来的便是祓除灾疫。这来源于古代的傩,假借神灵凭附来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在中国古代以生产经验为主的文化系统中,神灵异怪已经越出经验的范围,于是人们只能假托种种活动以求自安。在儒家文化中,也因将全部的热情倾注进现实人生而绝口不谈鬼怪,“子不语怪力乱神”是也。而儒家对于天下苍生的怜爱,也在祭祀先祖的宗庙活动之中变成一种仪式化的责任感。在种种礼仪约束的条条框框之中,所呈现的并非一种表面的铺排和做作,而实际是一种对先人恩泽的至高的敬意和对黎民安泰的赤诚的希望交融而成的礼仪精神,腊八节所承载的,正是这种精神。
给腊八节注入更多丰富情感的,却并非中国本土文化,而是印度的佛教文化。
相传释尊凡身乔达摩·悉达多正是在公元前6世纪前后,他35岁这一年的十二月初八这一日,在一棵菩提树下冥思苦想,起誓“不获佛道,不起此座”,终于大彻大悟,领悟到解脱生死之道,入道成佛,得证佛果,成为佛陀释迦牟尼,所以腊八节又称为“佛成道节”。而我们常说的腊八粥,正是从佛教文化中渐渐独立出来而又与中国本土节日文化相融合而成的。谷能养人,故曰善,是以中国的节日饮食都有一种浓厚的尚德意义。中国人对谷物的感情是由实实在在的艰苦劳动中剥离出来,进而上升成为一种对自身价值的认同和对自然的崇拜,这两种情感相互交织,再具象化为社会礼仪规范。而对于腊八节,这种意义还在于一种宗教情怀。佛教的一切努力几乎全不在现世,而几乎把所有的热情都倾注于彼岸,至于彼岸的何种面目则悉数不提,不是不提,而是抛却成法,既已了却六根烦恼,又何必再将六尘带入彼岸?释尊证得如来果位,所超越的正是生死大烦恼,所谓生死之间有大恐怖,在悟道过程中,险些饿死,所幸被一位牧羊女子用米粥救治,这便是传说中的“牧女献乳糜”的故事,乳糜大抵就是今天的腊八粥。这个传说成为中国传统“古能养人,故曰善”的具体体现,那么在腊八粥中流淌的香醇中,必然还包含着一种普度众生的隐性情感,使得一种食物成为一个文化符号,使得两种文化在其中相互交融。
天地衣养万物,佛祖度化众生,皆由这一碗味道鲜美,滋味香浓的腊八粥盛装下来,分撒给天下的人们,这难道不是征得了佛果吗?这难道不是天下富足吗?
编辑/林青雨
腊八节所处的位置,正是旧年行将结束,新年即将开启。然而它的温情,却是混杂了太多情感的。
农历十二月即腊月。自先秦开始,这一日就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民俗节日。许慎《说文》载:“冬至后三戍日腊祭百神。” 又《风俗通》记载:“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腊,汉改曰腊。腊者,猎也,田猎取兽祭先祖也。”对神灵的祭拜实际上就是对祖先的崇敬,于是宗庙之中,有祖先的牌位,还要有神灵的牌位。这样单调的农业生产也就有了感性的文化色彩。这一日,向祖先祈祷衣食富足,家居安泰,这是生产的需要,而这也是文化延续的需要。
以祭拜祖先,祈求五谷丰登,那么随之而来的便是祓除灾疫。这来源于古代的傩,假借神灵凭附来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在中国古代以生产经验为主的文化系统中,神灵异怪已经越出经验的范围,于是人们只能假托种种活动以求自安。在儒家文化中,也因将全部的热情倾注进现实人生而绝口不谈鬼怪,“子不语怪力乱神”是也。而儒家对于天下苍生的怜爱,也在祭祀先祖的宗庙活动之中变成一种仪式化的责任感。在种种礼仪约束的条条框框之中,所呈现的并非一种表面的铺排和做作,而实际是一种对先人恩泽的至高的敬意和对黎民安泰的赤诚的希望交融而成的礼仪精神,腊八节所承载的,正是这种精神。
给腊八节注入更多丰富情感的,却并非中国本土文化,而是印度的佛教文化。
相传释尊凡身乔达摩·悉达多正是在公元前6世纪前后,他35岁这一年的十二月初八这一日,在一棵菩提树下冥思苦想,起誓“不获佛道,不起此座”,终于大彻大悟,领悟到解脱生死之道,入道成佛,得证佛果,成为佛陀释迦牟尼,所以腊八节又称为“佛成道节”。而我们常说的腊八粥,正是从佛教文化中渐渐独立出来而又与中国本土节日文化相融合而成的。谷能养人,故曰善,是以中国的节日饮食都有一种浓厚的尚德意义。中国人对谷物的感情是由实实在在的艰苦劳动中剥离出来,进而上升成为一种对自身价值的认同和对自然的崇拜,这两种情感相互交织,再具象化为社会礼仪规范。而对于腊八节,这种意义还在于一种宗教情怀。佛教的一切努力几乎全不在现世,而几乎把所有的热情都倾注于彼岸,至于彼岸的何种面目则悉数不提,不是不提,而是抛却成法,既已了却六根烦恼,又何必再将六尘带入彼岸?释尊证得如来果位,所超越的正是生死大烦恼,所谓生死之间有大恐怖,在悟道过程中,险些饿死,所幸被一位牧羊女子用米粥救治,这便是传说中的“牧女献乳糜”的故事,乳糜大抵就是今天的腊八粥。这个传说成为中国传统“古能养人,故曰善”的具体体现,那么在腊八粥中流淌的香醇中,必然还包含着一种普度众生的隐性情感,使得一种食物成为一个文化符号,使得两种文化在其中相互交融。
天地衣养万物,佛祖度化众生,皆由这一碗味道鲜美,滋味香浓的腊八粥盛装下来,分撒给天下的人们,这难道不是征得了佛果吗?这难道不是天下富足吗?
编辑/林青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