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礼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hua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也曾断言:“21世纪将是王阳明的世纪。”
  当今经济飞速发展,但人心却越来越浮躁,如何强大自己的内心,如何安放我们的心灵,如何能够走出人生的困局,明朝时的王阳明已经给出了答案。他的心学理论会使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树立自信心,找到心灵的寄托,走出一条人生的光明之路。
  “心”学的思想实质就是心即理也,理即礼也,说到这里大家明白了,这不和孔夫子的思想一致了吗?是的,比如说孝顺父母之心就是天理,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尊老爱幼是礼,还用得着到大庭广众之下去宣传吗?“心”学的核心即是“知行合一”,“知”和“行”必须融为一体才叫“知行合一”,否则就不是“知行合一”。比如嗅觉失灵的人,无法闻到味道,在这个问题上就不能实现“知行合一”。那么我们做事如何才能实现“知行合一”呢,那就是知善要为善,知恶要去恶。
  ◎攻心制胜
  有一次,王阳明在清剿了一伙土匪前,先发挥了他的“心”学神术,他想是人就有良知,土匪是人也会有良心的。于是他未战先写《告谕剿贼书》,这封对土匪的信中,王阳明发挥了他“心”学的独到优势,推心置腹,使这封书信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一封信,胜过了千军万马。信是和酒、肉一起送过去的,当土匪边喝酒吃肉、边读信的时候,借着酒劲号啕大哭,有的甚至哭得昏迷不醒,口吐白沫,在当时由于一封信的诱导,人性的光辉全部展现出来了,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一个能如王阳明这样,将心比心地认为可以唤醒人的良知呢!最后这场战争变成了没有硝烟的战争,和平解决了。一封信抓住了人性的弱点,发挥比刀剑更大的威力。记得成都武侯祠的《攻心联》说的是“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王阳明做到了攻心制胜。
  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是善恶交织在一起的,正所谓 “去山中的贼易,去心中的贼难”,我们怎么样才能内心强大、自信、善良呢?这里想讲一个苏轼和佛印的故事,有一次苏轼和佛印这对老朋友相见了,因为太熟了,见面后就是一通玩笑,玩笑开得苏轼特别高兴。苏轼觉得自己占了便宜,就回家向苏小妹炫耀,说今天我骂了佛印,苏小妹就想问个究竟,苏轼说:“今天佛印说我像一座佛,我说他像一堆牛粪。”苏小妹听后对哥哥说:“人都说心中有啥,看见的就是啥。”此时的苏轼恍然大悟,只恨自己聪明反被聪明误。心中有花,花开遍野,心中有路,路就在前方,看不见花,看不见路,原因都是自己人为地设置在心中一道屏障,有句广告语说得好:人生就是一次旅行,不要在乎沿途的风景,而在于看风景时的心情。此心光明,就能照亮前方的路;此心即理,就能沿着光明的路前行;此心即礼,就能有人陪你一起走完前方的路!
其他文献
提到心学,大多数人的认识恐怕是官方对他的定性,叫做“主观唯心主义”。“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即理”听起来确实感觉有点西学所说的“唯心”的感觉,但是略加深入了解的就会知道这说的并不是一回事,这种并未深入了解就用西学概念解释国学的行为有些刻舟求剑的意味。笔者认为,会产生这种误解,其根本在于心学中关于“心”的定义。  这个学派称为“心学”,这个心字想必是非常重要的吧?究竟什么是心学中所说的“心”呢?
期刊
一生极重践履的阳明,本身就像只鞋。这只鞋上插着高贵的权力意志的权杖。形成心学的倒T字型结构——不是十字架,也不是钻不出地平线的大众的正T字型。他的“致良知”功夫就是要你站在地平线上。然后脚不离地的无限地向上升华,把人拉成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人。  拔着头发离地球的是阿Q,当缩头乌龟的是假洋鬼子,只是鞋而无权杖的是读书没有悟道的士子,只耍权杖而不愿当鞋的是政治流氓——那个意志不是高贵的权力意志,只是反人
期刊
这是一部被镌刻在金属上的文明史和艺术史  这是代表着权力、信仰和尊贵的符号和象征  然而,当它们重现天日的时候,曾经是如此残破不全  是这样一门手艺在恢复着青铜时代往日的辉煌  为了解开青铜器修复这门古老手艺的传承之谜,我们探访了青铜器文物修复专家贾文忠先生。贾文忠先生告诉我们,他从事青铜修复手艺的父亲,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拍摄了很多修复后的青铜器照片,现有20多件存在海外的博物馆中。 如今,贾文
期刊
墨子对于贤能人才的价值有着极其深刻的认识,对人才的使用也具有独到之处,了解墨子众贤使能的育人之道,有助于企业管理者开阔经营视野,拓展经营思路,更好地应对挑战与机遇。  ◎让众贤:让人才多起来  《亲士》篇云:“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意思是说,到一个国家主政者却不能蓄纳贤士,那就要亡国了。发现贤人却不急于举用,
期刊
裴度年轻时很有才,可长相有点对不起观众,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对不起。有一天,他在路上与一行禅师走了个对面,禅师看了他一眼,慈悲之心顿起,拦住他说:“恕老衲直言,从相上看,你的嘴角纵纹延伸入口,恐怕有饿死的横祸,你当努力修行,或可免灾。”裴度心想,人长得什么样是爹妈给的,有什么办法,于是向禅师道谢,并没往心里去。  ◎心地善良,拾金不昧  一天裴度闲来无事,到附近的香山寺去游逛,意外地捡到一个包裹,里边
期刊
《孔子世家谱》的续修,不仅是孔族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而且它也为中国目前的家谱热再添“一把薪火”。  历时13年的《孔子世家谱》续修完成,并于2010年9月24日在孔子诞辰2560周年之际于山东曲阜举行颁谱典礼。《孔子世家谱》的续修,不仅是孔族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而且它也为中国目前的家谱热再添“一把薪火”。 “中国第一家谱” 新修的《孔子世家谱》共80册,4万多页,重达125公斤,被称为“中国第一家谱”
期刊
我们都曾有过美丽的梦想,只是,在茫茫人海中,在漫漫征途中,我们太容易将它们放弃或遗忘,当我们幡然悔悟时,梦想已被我们遗落在人生的旅途中。  从前有两兄弟,住在80层楼上,一天两人旅游回来,发现大楼电梯停电了。无奈,两人只好爬楼上去。一路气喘吁吁,到了20层。一合计,觉得背包实在太重,于是就把行李扔在了地上。  放下行李,顿觉轻松许多。轻装爬到40层,两人又开始累了,于是就互相指责对方为什么没注意到
期刊
王阳明,公元1472年出生于浙江余姚,但后来举家迁徙至浙江绍兴,因此他童年和少年的大部分时光是在绍兴度过的。他初名王云,5岁时改名叫王守仁,31岁时自京师告病回绍兴养病,在会稽山阳明洞中研习道术,号“阳明子”,因此人们称其为阳明先生,乃至于后来,王阳明之名竟盖过了本名王守仁,他的学说也被人称为“阳明学”。  ◎立志做圣贤  王阳明从小的志向,就是做圣贤。17岁的时候,他开始研究朱熹的“格物致知”,
期刊
胡雪岩是个敢于突破陈规旧矩,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本事开创局面的人,他创业之初的资金几乎全是借来的。  做生丝生意由大家集股,药店可以打官府的主意,而典当业他则看中了苏州的富家公子,其实也是抓住了一次借助别人的资金开创自己事业的机会。  胡雪岩因生丝销洋庄,去了一趟苏州,在苏州结识了苏州富家公子潘叔雅、吴季重、陆芝香等人,当时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迅猛,由广西进湖南,经湖北,沿长江直线而下,定都金陵,清
期刊
孟昶是五代时期后蜀的皇帝,以七宝溺器而闻名天下。其实,孟昶还有着令人惊叹的另一面,甚至说他是个“明星”皇帝也不为过。  ◎强悍的驾驭能力  孟昶继位后蜀帝位时,年仅16岁。手下的大臣都是和他故去的父亲一起出生入死打天下的铁哥们,仗着功劳大,个个骄横得不得了。大将军李仁罕霸占大量民田,还挖人祖坟,并野心勃勃地向他伸手要权。孟昶迫于形势,就让他做了中书令,可他不知收敛,小孟昶不动声色,只是暗暗准备,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