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穆沙拉夫再度当选总统没有悬念,但巴基斯坦政坛风云方起
历经今春以来的动荡局势后,巴基斯坦总统选举终于如期于10月6日举行。此前,巴最高法院在10月5日宣布,选举结果不会在计票完成后即时公布,而要延迟到10月17日。届时,最高法院将就一项关于质疑现总统穆沙拉夫同时以军人身份参选的上诉作出裁定。
不过,虽然身兼陆军参谋长的穆沙拉夫总统能否获得连任尚存理论上的变数,已无人真正怀疑其必将继续掌权。
支持穆沙拉夫的穆斯林联盟(领袖派)及其盟友在国民议会342个席位中拥有200席,而在参议院100席中拥有58席。根据巴基斯坦宪法,总统由议会两院及四个省议会间接选举产生。穆沙拉夫获得最多选举人票早属板上钉钉。
选举的初步结果表明,尽管有多达200多名的反对派议员从总数为1170名的合格选举人名单中退出,穆沙拉夫依然在巴国民议会和参议院议员投出的257张选票中获得252票,取得绝对优势。
正是看到在选举中击败穆沙拉夫毫无胜算,反对派选择在有关选举资格的程序问题上频频发难,希望凭借宪法规定的军人不得参加民选总统的条款,来达到褫夺穆沙拉夫参选总统权利的目的。
穆沙拉夫之所以当初能在出任文职的同时身兼军职,主要是因为他在2004年10月得到当时的国民议会和参议院的认可,允许其在当年12月31日后,继续以陆军参谋长的身份担任文职总统,而这一授权将在今年12月31日到期。
从当前巴基斯坦面临的国内乱局看,巴国内尚未出现一名足以替代穆沙拉夫的政治人物。尽管年初穆沙拉夫解除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乔杜里的职务,引发现政权与最高法院之间矛盾深化,最高法院在最终就穆沙拉夫参选总统的资格认定上,依然必须考虑裁决对国内政治的影响。因此,穆沙拉夫顺利当选总统虽有变数,但无大碍。
实际上,巴最高法院早在9月28日即已就穆沙拉夫的选举资格作出一审裁定,认定兼任军职的穆沙拉夫可以参选总统。之所以10月6日的选举结果节外生枝,要等到10月17日才能公布,系出于反对派就一审裁定上诉的缘故。
一旦总统选举尘埃落定,未来困扰穆沙拉夫和巴基斯坦政局最大的问题,在于前总理贝布托的回归,以及将于明年1月举行的议会大选。
前总理贝布托出身望族,父亲阿里布托是巴基斯坦人民党的创始人,曾担任过巴总统、总理,后被军事政变推翻,于1979年遇难。布托本人先后于1988年、1993年两度出任总理,均因涉嫌腐败案下台。1999年,布托因受贿罪被判刑五年,由此流亡海外至今。
在与穆沙拉夫达成政治协议后,布托将于10月18日结束放逐返回故里。双方达成的协议是,政府大赦1985年至1999年间所有遭腐败指控的政界人士,其中自然包括布托。引人注目的是,另一位巴基斯坦政坛重量级人物、穆斯林联盟领导人谢里夫未在赦免之列,表面上的理由是谢里夫被指控腐败发生于2000年,不在大赦之列,实则这一安排体现了穆沙拉夫对民主派势力分而治之的策略。
争取由贝布托领导的人民党的支持,是穆沙拉夫在面临内忧外患、民意下跌之后不得已的妥协。而妥协的背景是穆沙拉夫同时面对来自最高法院、两位前总理谢里夫和贝布托代表的民主派势力,以及极端伊斯兰宗教力量的挑战。这三股势力尽管各自出发点不一,目标集不同,但在结束1999年后穆沙拉夫一人把持国政的现状上取得交集。
穆沙拉夫与各方力量妥协的内容包括:与人民党领袖、前总理贝布托达成旨在同后者分享行政权的协议;在最高法院法官一致做出穆沙拉夫解除首席大法官乔杜里职务行为违宪的裁决后,穆沙拉夫宣布接受最高法院的裁定;在巴基斯坦同阿富汗相邻的北部部族地区,允许由当地部族长老负责地方事务。
穆沙拉夫之所以选择同贝布托领导的人民党进行合作,主要基于三个原因。首先人民党是议会第一大反对党,实力雄厚,与其合作可确保当选总统不致发生意外。其次,相较于伊斯兰色彩更浓、有着更深代议制民主情结的谢里夫而言,出身于依靠于土地政治世家的贝布托,其统治难以摆脱传统家族政治色彩。第三,正如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赵伯乐教授告诉记者的那样,贝布托父亲阿里布托被军政权处死,使其在国际舞台获得较多同情分,与其合作对穆沙拉夫重获国际认可有利。
但贝布托的回归对穆沙拉夫绝不轻松。贝布托选择归国,首要目的即带领人民党参加明年的议会大选,并借此当选总理。但贝布托此前已两度出任总理,而现行巴宪法禁止同一人三任总理。因此,穆沙拉夫首先需要保证进行修宪,以此为贝布托出任总理扫清程序障碍。
其次,根据现行宪法第17修正案,总统经最高法院批准后有权解散议会,与总理协商后有权任免三军领导人。换言之,总统拥有相当的权力。因此,为了确保当选总理后再无后顾之忧,贝布托要求穆沙拉夫放弃解散议会的权利,将更多的行政权让渡给由总理主导的政府。
应该说,后者的要求真正构成对穆沙拉夫总统权力的侵蚀。抛开巴基斯坦建国后军人政权时期,从1989年持续到1999年的十年民主宪政期间,巴基斯坦实行的是议会制而非总统制。在这种体制下,总理而非总统实际控制国家权力。正是因为巴基斯坦的民主框架是围绕议会民主制发展的,一旦总理职位由一名有着深刻影响力的政治家掌握,不可避免地会唤醒巴基斯坦议会制的传统,从而可能伤及总统的权威。
因此,穆沙拉夫必须在向一种类似双首长制的政体过渡,或是继续现有的权力框架下做出抉择。而实际上,早自穆沙拉夫允许贝布托回国之际起,他至少是暂时选择放弃了后者。这部分因为考虑到目前已恢复相当独立性的最高法院,如果穆沙拉夫不能保证执政力量在议会获得多数,他在第二届任内政策的推行也将受到掣肘。
不过,鉴于巴基斯坦有着长期军人干政的历史,军队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纵使上述双首长制得以实现,只要穆沙拉夫继续保持对军队的控制,他就可保无虞。穆沙拉夫特地在选前的10月2日任命三军情报局局长基亚尼(Ashfaq Pervez Kiyani)为其接班人,将在穆沙拉夫11月15日就任总统前,接替由其辞去的陆军参谋长一职。基亚尼不仅被认为军情练达,同时也是穆沙拉夫的坚定支持者。此外,穆沙拉夫最近对军方高层做了一番人事调整,以确保在脱离军职后继续保持对军队的绝对控制权。
不过,穆沙拉夫对民主派实行既打又拉的政策,难免招致同为民主派的前总理谢里夫支持者的反制。一面是为贝布托量身定制的豁免令,一面是谢里夫高调回国、最终却怏怏离去的结局。这势必激起谢里夫支持者某种悲情反应,进而令巴未来局势的发展充满变数。
有分析认为,由于目前执政的穆斯林联盟(领袖派)主要成员来自2001年从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出走的党员,谢里夫的回归努力以及由此带来的连带效应,可能使得这些出走党员部分重新回到谢里夫阵营,造成领袖派席位的流失。
而穆沙拉夫再次驱逐谢里夫的做法,也违背了最高法院作出的允许后者回国的决定,势必激化政府同最高法院的矛盾。目前,最高法院已就维护司法机关的独立性从多个方面对穆沙拉夫提出挑战。随着明年1月议会大选的临近,巴基斯坦的政治纷纭将重起高潮。
历经今春以来的动荡局势后,巴基斯坦总统选举终于如期于10月6日举行。此前,巴最高法院在10月5日宣布,选举结果不会在计票完成后即时公布,而要延迟到10月17日。届时,最高法院将就一项关于质疑现总统穆沙拉夫同时以军人身份参选的上诉作出裁定。
不过,虽然身兼陆军参谋长的穆沙拉夫总统能否获得连任尚存理论上的变数,已无人真正怀疑其必将继续掌权。
支持穆沙拉夫的穆斯林联盟(领袖派)及其盟友在国民议会342个席位中拥有200席,而在参议院100席中拥有58席。根据巴基斯坦宪法,总统由议会两院及四个省议会间接选举产生。穆沙拉夫获得最多选举人票早属板上钉钉。
选举的初步结果表明,尽管有多达200多名的反对派议员从总数为1170名的合格选举人名单中退出,穆沙拉夫依然在巴国民议会和参议院议员投出的257张选票中获得252票,取得绝对优势。
正是看到在选举中击败穆沙拉夫毫无胜算,反对派选择在有关选举资格的程序问题上频频发难,希望凭借宪法规定的军人不得参加民选总统的条款,来达到褫夺穆沙拉夫参选总统权利的目的。
穆沙拉夫之所以当初能在出任文职的同时身兼军职,主要是因为他在2004年10月得到当时的国民议会和参议院的认可,允许其在当年12月31日后,继续以陆军参谋长的身份担任文职总统,而这一授权将在今年12月31日到期。
从当前巴基斯坦面临的国内乱局看,巴国内尚未出现一名足以替代穆沙拉夫的政治人物。尽管年初穆沙拉夫解除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乔杜里的职务,引发现政权与最高法院之间矛盾深化,最高法院在最终就穆沙拉夫参选总统的资格认定上,依然必须考虑裁决对国内政治的影响。因此,穆沙拉夫顺利当选总统虽有变数,但无大碍。
实际上,巴最高法院早在9月28日即已就穆沙拉夫的选举资格作出一审裁定,认定兼任军职的穆沙拉夫可以参选总统。之所以10月6日的选举结果节外生枝,要等到10月17日才能公布,系出于反对派就一审裁定上诉的缘故。
一旦总统选举尘埃落定,未来困扰穆沙拉夫和巴基斯坦政局最大的问题,在于前总理贝布托的回归,以及将于明年1月举行的议会大选。
前总理贝布托出身望族,父亲阿里布托是巴基斯坦人民党的创始人,曾担任过巴总统、总理,后被军事政变推翻,于1979年遇难。布托本人先后于1988年、1993年两度出任总理,均因涉嫌腐败案下台。1999年,布托因受贿罪被判刑五年,由此流亡海外至今。
在与穆沙拉夫达成政治协议后,布托将于10月18日结束放逐返回故里。双方达成的协议是,政府大赦1985年至1999年间所有遭腐败指控的政界人士,其中自然包括布托。引人注目的是,另一位巴基斯坦政坛重量级人物、穆斯林联盟领导人谢里夫未在赦免之列,表面上的理由是谢里夫被指控腐败发生于2000年,不在大赦之列,实则这一安排体现了穆沙拉夫对民主派势力分而治之的策略。
争取由贝布托领导的人民党的支持,是穆沙拉夫在面临内忧外患、民意下跌之后不得已的妥协。而妥协的背景是穆沙拉夫同时面对来自最高法院、两位前总理谢里夫和贝布托代表的民主派势力,以及极端伊斯兰宗教力量的挑战。这三股势力尽管各自出发点不一,目标集不同,但在结束1999年后穆沙拉夫一人把持国政的现状上取得交集。
穆沙拉夫与各方力量妥协的内容包括:与人民党领袖、前总理贝布托达成旨在同后者分享行政权的协议;在最高法院法官一致做出穆沙拉夫解除首席大法官乔杜里职务行为违宪的裁决后,穆沙拉夫宣布接受最高法院的裁定;在巴基斯坦同阿富汗相邻的北部部族地区,允许由当地部族长老负责地方事务。
穆沙拉夫之所以选择同贝布托领导的人民党进行合作,主要基于三个原因。首先人民党是议会第一大反对党,实力雄厚,与其合作可确保当选总统不致发生意外。其次,相较于伊斯兰色彩更浓、有着更深代议制民主情结的谢里夫而言,出身于依靠于土地政治世家的贝布托,其统治难以摆脱传统家族政治色彩。第三,正如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赵伯乐教授告诉记者的那样,贝布托父亲阿里布托被军政权处死,使其在国际舞台获得较多同情分,与其合作对穆沙拉夫重获国际认可有利。
但贝布托的回归对穆沙拉夫绝不轻松。贝布托选择归国,首要目的即带领人民党参加明年的议会大选,并借此当选总理。但贝布托此前已两度出任总理,而现行巴宪法禁止同一人三任总理。因此,穆沙拉夫首先需要保证进行修宪,以此为贝布托出任总理扫清程序障碍。
其次,根据现行宪法第17修正案,总统经最高法院批准后有权解散议会,与总理协商后有权任免三军领导人。换言之,总统拥有相当的权力。因此,为了确保当选总理后再无后顾之忧,贝布托要求穆沙拉夫放弃解散议会的权利,将更多的行政权让渡给由总理主导的政府。
应该说,后者的要求真正构成对穆沙拉夫总统权力的侵蚀。抛开巴基斯坦建国后军人政权时期,从1989年持续到1999年的十年民主宪政期间,巴基斯坦实行的是议会制而非总统制。在这种体制下,总理而非总统实际控制国家权力。正是因为巴基斯坦的民主框架是围绕议会民主制发展的,一旦总理职位由一名有着深刻影响力的政治家掌握,不可避免地会唤醒巴基斯坦议会制的传统,从而可能伤及总统的权威。
因此,穆沙拉夫必须在向一种类似双首长制的政体过渡,或是继续现有的权力框架下做出抉择。而实际上,早自穆沙拉夫允许贝布托回国之际起,他至少是暂时选择放弃了后者。这部分因为考虑到目前已恢复相当独立性的最高法院,如果穆沙拉夫不能保证执政力量在议会获得多数,他在第二届任内政策的推行也将受到掣肘。
不过,鉴于巴基斯坦有着长期军人干政的历史,军队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纵使上述双首长制得以实现,只要穆沙拉夫继续保持对军队的控制,他就可保无虞。穆沙拉夫特地在选前的10月2日任命三军情报局局长基亚尼(Ashfaq Pervez Kiyani)为其接班人,将在穆沙拉夫11月15日就任总统前,接替由其辞去的陆军参谋长一职。基亚尼不仅被认为军情练达,同时也是穆沙拉夫的坚定支持者。此外,穆沙拉夫最近对军方高层做了一番人事调整,以确保在脱离军职后继续保持对军队的绝对控制权。
不过,穆沙拉夫对民主派实行既打又拉的政策,难免招致同为民主派的前总理谢里夫支持者的反制。一面是为贝布托量身定制的豁免令,一面是谢里夫高调回国、最终却怏怏离去的结局。这势必激起谢里夫支持者某种悲情反应,进而令巴未来局势的发展充满变数。
有分析认为,由于目前执政的穆斯林联盟(领袖派)主要成员来自2001年从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出走的党员,谢里夫的回归努力以及由此带来的连带效应,可能使得这些出走党员部分重新回到谢里夫阵营,造成领袖派席位的流失。
而穆沙拉夫再次驱逐谢里夫的做法,也违背了最高法院作出的允许后者回国的决定,势必激化政府同最高法院的矛盾。目前,最高法院已就维护司法机关的独立性从多个方面对穆沙拉夫提出挑战。随着明年1月议会大选的临近,巴基斯坦的政治纷纭将重起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