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思想政治教学形式的创新性讨论一直在国内颇受争议,学生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并不是很强,关键原因在于学生厌倦了传统化的思想政治教学方法,产生了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消极的问题,作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教育经验,提出了时政专题讨论法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创新方式,意在强化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性,创新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思路,改善思想政治教学现状和不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关键词】时政专题讨论法 思想政治 课程教学 创新性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61-02
一、时事政治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时事政治与思想政治课程之间存在着巨大联系,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1思想政治课程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学习实时政治的必然性
思想政治课程这一学科的主要特点包括实践性、社会性、政策性以及时代性等,以上特点决定了这一学科不仅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要做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还要求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能够紧跟时代步伐,运用现阶段社会中存在的实证问题来讲解思想政治课本中的相关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并根据思想政治课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这样才能带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让课本上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形象。
1.2学习思想政治课程能够提高学生们解读时事政治的能力
目前,我国各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能够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时事政治。传统的教育模式一般都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课堂枯燥乏味,严重影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就是培养学生们的整体素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充分带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加入时政专题,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分析能力,也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3时事政治是政治课教学的载体和补充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要,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这一课程标准的提出明确要求政治课教学要以社会生活为载体来理解和运用学科知识。一种理论如果不能和现实紧密联系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那么时事政治便成为政治课教学不可或缺的必要的载体,有了这一载体就像鱼儿获得了水的滋养一样能茁壮的成长。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引入时政专题的作用
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过程中引入时政专题讨论法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还能够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对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具体内容如下:
2.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一般都是采用以教師为主体的单一传授式教学方法,部分学生无法跟上老师的讲课速度,所以很难将所学知识进行消化理解,这就导致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可是为了在考试的时候能够取得较为优异的成绩,只能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不高。现阶段,我国所实行的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思想政治科目的考试要求也不再是单纯的考查一些理论型的知识内容,而是更加注重考查学生们的分析问题与处理问题的能力,所以考试内容中加入了很多时政分析题。这就需要学校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加入时政材料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去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只有对社会有了充分的认识,才能将所学知识运用的得心应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些社会现象以及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时事政治等内容进行思想政治内容的讲解,带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加入一些互动形式的活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只有对这一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2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用性
思想政治教材在编订的过程中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与固定性,所以一般在编订好之后就很少在进行改动,即使进行修订,也只是进行一些简单的改变,例如增加一些图片或者是案例等。这就导致课本中的一些内容无法及时的反应当今社会中的一些现象,尤其是一些时代术语以及实时政治方面的知识。但考试中的问题往往是围绕实施政治方面的热点问题而编订的,如果同学们连里面出现的专业术语都不懂,就很难做出正确的分析。这就需要教师努力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对最新的时事政治与相关术语等内容进行及时的补充,在备课的过程中将当今社会上的一些重点事件进行归类整理,在课堂上帮助同学们进行分析与总结,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轻松应对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本身就过于抽象,如果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时政专题讨论法,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就会有效地提高这一课程的使用性。
2.3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引入时政专题讨论法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由于我国传统观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学校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所讲内容,这种单一的传授式教学方法,不仅增加了教师的教学压力,而且也影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课堂环境枯燥乏味,降低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现阶段我国所实行的素质教育,重在培养学生们的整体素质,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及时的与学生进行沟通,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而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引入时政专题讨论法就是有效落实素质教育的具体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降低教师教学压力的同时,给学生们提供了足够的自由发挥空间,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讨论的过程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意见,并结合其他人的观点进行积极探索,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2.4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程过于注重考查学生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缺少对具体问题分析能力的考查,在考试的过程中只要能够将一些理论知识背熟,就能够的高分。所以,有些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点以及重要理论进行死记硬背,根本没有做到真正的理解。而现阶段,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考试内容也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引入时政讨论专题,刚开始可能会让那些对课本内容进行死记硬背的学生们无法适应,可是这种方法能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通过对生活中一些具体案例的分析与讲解,让同学们真正的理解所学知识,这样在实际生活中才能够灵活运用,不仅带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效的提高学习效果,还有利于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三、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引入时政专题讨论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雖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引入时政专题讨论法是现阶段我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但同时也应注意以下问题,避免影响教学效果。
3.1教师在选择时事政治案例的过程中要避免随意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无论是我国还是国际上的其他国家,随时都在发生着各式各样的时事政治,内容广泛,其中包含了社会、科学、人文、地理等方方面面的事情。这就需要教师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这些时间进行整理与归类,找到其中一些比较典型的案例,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可是现阶段的部分教师整体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所以在进行时事案例选择的过程中往往过于随意,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没有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对所讲内容没有进行整理与提炼。这就导致其在课堂讲了很多的时事政治案例,可是缺乏针对性与概括性,学生们很难抓住重点,教学效果不佳;第二、知识的更新较慢,部分思想政治教师平时很少看新闻或者是报纸,知识的更新较慢。在进行时事政治案例讲解的过程中,经常将很早之前发生的案例进行反复使用,这就是时政专题讨论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影响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第三、过于注重个人喜好,部分教师往往过于注重自己感兴趣的时事政治,而那些自己不感兴趣的案例就避而不谈,这就导致学生们的知识面不够全面。
3.2学生在选择时事政治的过程中要避免盲目性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越来越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而是要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为了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引入了时政专题讨论法,而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往往让学生们在课下自主进行时事政治的选择,之后在课堂上对这一案例进行分析,这一方法虽然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能力,可是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具体内容如下:第一,态度不端正,应付了事。由于学生有巨大的毕业压力,各学科教学都抓的十分紧,特别是班主任的战略决策影响。有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极力倡导学生要着重抓主修科目。因为专业科目以及其他主修科目在每学期考试中所占的比例较大,是决定“挂科”和通过学期测试的重要部分,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只是在大一阶段为公共课程,需要考试和相应的检测,大多数学生到了大二阶段都会选择放弃这门课程。第二、在选择时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具有局限性。现在的大学生猎奇心理强,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他们关注的重点是吃穿的名牌,明星之类的内容。其学习没有用心和刻苦,让他们去关注时政材料并不是他们愿意和感兴趣的,如果找到了与教材相关的时政材料都是不假思索和整理的加以呈现在课堂上。
四、时政专题讨论法引入思想政治教学的表现途径
4.1举行时政专题讲座
在现代教学中,教材是承载知识的载体、手段、资源。而就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来看教材的滞后性特点明显的有不足之处,这也需要教师很好的处理这一对矛盾。学生每天所接触到的社会、他们的所听、所闻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新奇的和感到很多困惑的事件,这些困惑在一段时间能引发学生的关注,但如果伴随而来的困惑得不到及时的解决而日积月累越来越多的时候就会使学生产生挫败感,不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和兴趣的培养。如果我们能够按时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对一个重大事件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讲解,介绍事件的经过阐发其多方面的意义,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和把握事件,并能在教师的分析讲解下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拓展自己的思维能力,从而激发学习时政的兴趣和激情,营造良好的政治学习和讨论的氛围。
4.2以时政专题讨论为主组织班级内部分组讨论与互动学习
在班级内部组织学生们对有关时事政治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并且能够通过讨论进行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首先要给学生阐明教学的要求和考试要求,让学生从思想上明确其要求的方向和目标,让学生运用时事政治内化为自己的所必须做的自觉行为。第二,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可以采用“小组互助式”学习模式,让学生在相互探讨和合作中相互帮助互相进步,可以是在课堂政治课上运用,也可以在课下在其它学科中运用。俗话说“团结就是力量”一旦融入了一个团队那团队的力量是远远大于个人力量的。
4.3时政专题视频教学,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结合视频播放产生强烈的视觉冲突和鲜活的真实感人的场景,让学生内心掀起一阵波澜,然后乘机结合不同的画面场景,步步设问,引出教材知识中的知识:什么是价值观,价值观有什么样的导向作用,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价值观等等问题。让学生在画面、图片、视频的帮助下真正理解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整个课程显得思维连贯、逻辑性强,在巧妙的层层设问中不知不觉地落实了教材知识和相关考点,这种方法可以用同一事例从不同视角进行发散性的思维和提问,使整个课堂张弛有度,活动与思考并行,思维与能力得到提升。但是这种方法要达到效果的最大化,选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选题后的加工设问环节更为重要,它直接关系着一堂课的成败和效果的好坏。
参考文献:
[1]祝国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行为化的初步探索和实践.湖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1:15-20.
[2]钟鸣.政治课结合时事进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科教文汇.2009.10:14-16.
[3]王立新.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思考.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10:25-30.
[4]叶霜.新课程下高中政治课情景教学探究.思想政治课教学.2011.3:10-15.
作者简介:
刘勇(1974-),男,江苏海门人,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史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关键词】时政专题讨论法 思想政治 课程教学 创新性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61-02
一、时事政治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时事政治与思想政治课程之间存在着巨大联系,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1思想政治课程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学习实时政治的必然性
思想政治课程这一学科的主要特点包括实践性、社会性、政策性以及时代性等,以上特点决定了这一学科不仅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要做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还要求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能够紧跟时代步伐,运用现阶段社会中存在的实证问题来讲解思想政治课本中的相关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并根据思想政治课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这样才能带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让课本上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形象。
1.2学习思想政治课程能够提高学生们解读时事政治的能力
目前,我国各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能够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时事政治。传统的教育模式一般都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课堂枯燥乏味,严重影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就是培养学生们的整体素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充分带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加入时政专题,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分析能力,也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3时事政治是政治课教学的载体和补充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要,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这一课程标准的提出明确要求政治课教学要以社会生活为载体来理解和运用学科知识。一种理论如果不能和现实紧密联系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那么时事政治便成为政治课教学不可或缺的必要的载体,有了这一载体就像鱼儿获得了水的滋养一样能茁壮的成长。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引入时政专题的作用
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过程中引入时政专题讨论法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还能够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对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具体内容如下:
2.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一般都是采用以教師为主体的单一传授式教学方法,部分学生无法跟上老师的讲课速度,所以很难将所学知识进行消化理解,这就导致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可是为了在考试的时候能够取得较为优异的成绩,只能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不高。现阶段,我国所实行的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思想政治科目的考试要求也不再是单纯的考查一些理论型的知识内容,而是更加注重考查学生们的分析问题与处理问题的能力,所以考试内容中加入了很多时政分析题。这就需要学校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加入时政材料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去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只有对社会有了充分的认识,才能将所学知识运用的得心应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些社会现象以及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时事政治等内容进行思想政治内容的讲解,带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加入一些互动形式的活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只有对这一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2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用性
思想政治教材在编订的过程中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与固定性,所以一般在编订好之后就很少在进行改动,即使进行修订,也只是进行一些简单的改变,例如增加一些图片或者是案例等。这就导致课本中的一些内容无法及时的反应当今社会中的一些现象,尤其是一些时代术语以及实时政治方面的知识。但考试中的问题往往是围绕实施政治方面的热点问题而编订的,如果同学们连里面出现的专业术语都不懂,就很难做出正确的分析。这就需要教师努力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对最新的时事政治与相关术语等内容进行及时的补充,在备课的过程中将当今社会上的一些重点事件进行归类整理,在课堂上帮助同学们进行分析与总结,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轻松应对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本身就过于抽象,如果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时政专题讨论法,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就会有效地提高这一课程的使用性。
2.3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引入时政专题讨论法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由于我国传统观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学校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所讲内容,这种单一的传授式教学方法,不仅增加了教师的教学压力,而且也影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课堂环境枯燥乏味,降低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现阶段我国所实行的素质教育,重在培养学生们的整体素质,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及时的与学生进行沟通,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而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引入时政专题讨论法就是有效落实素质教育的具体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降低教师教学压力的同时,给学生们提供了足够的自由发挥空间,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讨论的过程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意见,并结合其他人的观点进行积极探索,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2.4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程过于注重考查学生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缺少对具体问题分析能力的考查,在考试的过程中只要能够将一些理论知识背熟,就能够的高分。所以,有些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点以及重要理论进行死记硬背,根本没有做到真正的理解。而现阶段,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考试内容也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引入时政讨论专题,刚开始可能会让那些对课本内容进行死记硬背的学生们无法适应,可是这种方法能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通过对生活中一些具体案例的分析与讲解,让同学们真正的理解所学知识,这样在实际生活中才能够灵活运用,不仅带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效的提高学习效果,还有利于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三、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引入时政专题讨论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雖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引入时政专题讨论法是现阶段我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但同时也应注意以下问题,避免影响教学效果。
3.1教师在选择时事政治案例的过程中要避免随意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无论是我国还是国际上的其他国家,随时都在发生着各式各样的时事政治,内容广泛,其中包含了社会、科学、人文、地理等方方面面的事情。这就需要教师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这些时间进行整理与归类,找到其中一些比较典型的案例,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可是现阶段的部分教师整体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所以在进行时事案例选择的过程中往往过于随意,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没有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对所讲内容没有进行整理与提炼。这就导致其在课堂讲了很多的时事政治案例,可是缺乏针对性与概括性,学生们很难抓住重点,教学效果不佳;第二、知识的更新较慢,部分思想政治教师平时很少看新闻或者是报纸,知识的更新较慢。在进行时事政治案例讲解的过程中,经常将很早之前发生的案例进行反复使用,这就是时政专题讨论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影响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第三、过于注重个人喜好,部分教师往往过于注重自己感兴趣的时事政治,而那些自己不感兴趣的案例就避而不谈,这就导致学生们的知识面不够全面。
3.2学生在选择时事政治的过程中要避免盲目性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越来越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而是要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为了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引入了时政专题讨论法,而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往往让学生们在课下自主进行时事政治的选择,之后在课堂上对这一案例进行分析,这一方法虽然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能力,可是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具体内容如下:第一,态度不端正,应付了事。由于学生有巨大的毕业压力,各学科教学都抓的十分紧,特别是班主任的战略决策影响。有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极力倡导学生要着重抓主修科目。因为专业科目以及其他主修科目在每学期考试中所占的比例较大,是决定“挂科”和通过学期测试的重要部分,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只是在大一阶段为公共课程,需要考试和相应的检测,大多数学生到了大二阶段都会选择放弃这门课程。第二、在选择时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具有局限性。现在的大学生猎奇心理强,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他们关注的重点是吃穿的名牌,明星之类的内容。其学习没有用心和刻苦,让他们去关注时政材料并不是他们愿意和感兴趣的,如果找到了与教材相关的时政材料都是不假思索和整理的加以呈现在课堂上。
四、时政专题讨论法引入思想政治教学的表现途径
4.1举行时政专题讲座
在现代教学中,教材是承载知识的载体、手段、资源。而就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来看教材的滞后性特点明显的有不足之处,这也需要教师很好的处理这一对矛盾。学生每天所接触到的社会、他们的所听、所闻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新奇的和感到很多困惑的事件,这些困惑在一段时间能引发学生的关注,但如果伴随而来的困惑得不到及时的解决而日积月累越来越多的时候就会使学生产生挫败感,不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和兴趣的培养。如果我们能够按时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对一个重大事件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讲解,介绍事件的经过阐发其多方面的意义,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和把握事件,并能在教师的分析讲解下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拓展自己的思维能力,从而激发学习时政的兴趣和激情,营造良好的政治学习和讨论的氛围。
4.2以时政专题讨论为主组织班级内部分组讨论与互动学习
在班级内部组织学生们对有关时事政治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并且能够通过讨论进行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首先要给学生阐明教学的要求和考试要求,让学生从思想上明确其要求的方向和目标,让学生运用时事政治内化为自己的所必须做的自觉行为。第二,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可以采用“小组互助式”学习模式,让学生在相互探讨和合作中相互帮助互相进步,可以是在课堂政治课上运用,也可以在课下在其它学科中运用。俗话说“团结就是力量”一旦融入了一个团队那团队的力量是远远大于个人力量的。
4.3时政专题视频教学,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结合视频播放产生强烈的视觉冲突和鲜活的真实感人的场景,让学生内心掀起一阵波澜,然后乘机结合不同的画面场景,步步设问,引出教材知识中的知识:什么是价值观,价值观有什么样的导向作用,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价值观等等问题。让学生在画面、图片、视频的帮助下真正理解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整个课程显得思维连贯、逻辑性强,在巧妙的层层设问中不知不觉地落实了教材知识和相关考点,这种方法可以用同一事例从不同视角进行发散性的思维和提问,使整个课堂张弛有度,活动与思考并行,思维与能力得到提升。但是这种方法要达到效果的最大化,选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选题后的加工设问环节更为重要,它直接关系着一堂课的成败和效果的好坏。
参考文献:
[1]祝国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行为化的初步探索和实践.湖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1:15-20.
[2]钟鸣.政治课结合时事进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科教文汇.2009.10:14-16.
[3]王立新.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思考.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10:25-30.
[4]叶霜.新课程下高中政治课情景教学探究.思想政治课教学.2011.3:10-15.
作者简介:
刘勇(1974-),男,江苏海门人,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史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