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室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全世界,安全教育关乎每个幼儿的健康与安全,也关系每个城乡结合部家庭的幸福平安。在幼儿园集体生活里,幼儿人数多,活动范围广,户外活动器械都存在安全隐患,一个小小的疏忽大意,就有可能造成一起安全事故,同时由于幼儿园外城乡结合部的环境复杂,安全隐患大,因此家园合力共同教育幼儿如何保护自己,对危险的事情有一定的预见性,比时时刻刻保护幼儿更为重要,加强幼儿安全教育,成了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城乡结合;幼儿;安全教育
引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因为学前儿童年龄小,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对即将发生的事情没有预见性,加之身体各项机能发育还不够完善健全,然而他们又活泼好动、好奇心很强,遇到什么都想要摸一摸,闻一闻,碰一碰,所以危险事件频频发生。在集体生活中,老师无法顾及到每位幼儿,这时如果幼儿不能学会正确的自我保护,一旦发生意外,生命健康都无法保障时,其他的保障将成为一句空话。目前安全教育在全国各地都被高度重视,在此,我结合数十年的工作经验从加强幼儿日常安全教育、注意环境安全 、强化教师安全意识、家园共育保健康四方面将平时工作中如何教育幼儿自我防护的知识分享给大家。
一、导致城乡结合部安全教育问题的原因
(一)对幼儿的安全教育不够全面
孩子们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极易引发一系列的安全问题,所以这方面是幼儿教师所进行安全教育课程最多的内容。但很多的幼师对其安全教育的内容进行的不够全面,也就导致了幼儿不能够充分的认识到自己所做行为的危险性,从而导致一系列安全健康问题的产生。幼师应当以培养幼儿安全防护意识为主要目标,让他们在了解哪些事物是安全的的同时,还应该让其了解在陷入危险之中时如何最大程度的保护自己安全。由于幼儿所认识的文字极其有限,幼师理应带领孩子们了解一些危险符号,让他们学会避开这些可能会有危险的地方,从根源上避免悲剧的发生。
(二)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形式单一且枯燥
绝大多数幼儿园对孩子们进行安全教育时,都是以幼师进行说教的方法将安全知识灌输给幼儿们,这会让原本就所学甚少的儿童们难以理解其中的道理,从而导致安全教育形同虚设。绝大多数的幼师都是以固定的形式来引导孩子们形成正确的日常行为,以口头的方式来告诉幼儿不要去做一些危险的事情,这种叮嘱的安全教学方式效率却非常的差,这也就导致了很多小朋友仍旧我行我素的去进行一些危险的活动。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当中,反复的对一个人强调某一件事情,对其内心的刺激会变得越来越细微,直到变成“左耳进右耳出”的状态,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幼儿身上,他们对幼师千篇一律的叮嘱并不感兴趣,对此,老师应该想出一些新颖的安全教育方式,加深他们对安全防范的理解程度,这样才能够完美地达到教育的预期效果。
(三)幼儿园与家庭的安全教育形式出现了断层
许多幼儿园的安全教育与其家庭的安全防护意识是相脱节的,家长们不够了解幼儿园教师的安全教育方法以及其孩子在园内的日常活动情况,这也就导致了孩子们在幼儿园内所学习到的安全教育内容与在家里面家长所灌输的内容不相符,使得幼儿不知道该如何去对危险进行防范。只有合理的将幼儿园与家长的安全教育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够更为有效地帮助幼儿形成自我保护的意识,帮助孩子们巩固更多的安全防护知识。
二、加强幼儿日常安全教育
(一)每周一节安全教育课堂
在每个周一的时候结合当下活动,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如《和垃圾食品说再见》《我不和陌生人走》《坏人来了我不怕》《夏天到了不乱玩水》......通过常见的案例分析,使幼儿了解身边什么时候会有安全隐患,应该如何自我防护。在讲述不能乱动保温桶的时候,提前接一杯热水,请幼儿观察,趁机告诉幼儿,老师调好的水温,不能随便扭动,如果拧成高温了,幼儿接水时,就可能会被烫伤。
(二)根据活动随机教育
还记得有一次环创时将热熔枪插在哪里没有拔,一转身白坤泽小朋友就过去摸了一下,手指立马被烫了一个大包,带去医务室处理完之后,回到班级立刻给孩子们上了一堂“安全教育课”,适时随机的教育会使孩子们印象深刻,孩子们都明白了插着电的热熔枪是危险的东西,不能触碰,要不然就会产生危险。
(三)户外活动随时关注
在户外活动时,幼儿都处于低控状态,及其容易将老师强调的安全事项抛之脑后,这时要注意全体幼儿必须在两位老师的视线范围内,能够有效掌握孩子们活动的状态,在出现推挤摔倒现象时能第一时间到现场,防止出现更加严重的后果。同时每次户外活动时要反复强调不能推挤,在攀岩墙,软梯的地方玩耍时不能从上往下跳。在活动时拍摄照片,有遵守规则的,有危险的行为,在活动小结时,请幼儿来判断分析,哪些行为是对的,为什么?哪些行为是危险的,为什么?通过幼儿之间的讨论,教师小结,加强幼儿活动时的安全意识。
(四)定期开展安全演练
在幼儿园安全防患大于一切,因此要定期开展各种安全演练,提升幼儿及教师的安全意识,安全活動每月一主题,“防踩踏安全演练”“防震安全演练”“防拐骗安全演练”“防恐防暴安全演练”等演练活动能够有效促进教师的安全意识,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三、注意环境安全
(一)室内环境影响教育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是不会说话的老师。是一种“隐形课堂”,在环境布置时请幼儿参与讨论,设计幼儿浅显易懂的禁止标识,提醒符号。如:室内在美工区区域规则提醒时,图文结合画上小剪刀,感叹号,表示小心使用剪刀;在建构区标识出来小心积木掉落图片,提醒幼儿小心砸伤;在水桶旁边贴上禁止扭动开关的标记,提醒幼儿危险;在电源插销处设置“有电的符号”,小心电伤;在床铺明显位置贴有禁止站立跳床的符号。 (二)室外环境及时检修
室外在大型玩具要定期检修,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幼儿园的一切设备要牢固、简单、安全、没有尖角和裂缝,运动器械如滑梯,攀巖墙,软体,吊桥等器械要及时检修,在活动时也要随时叮嘱幼儿观看提示图片,禁止出现推挤,翻栏杆等危险的动作。
(三)周边环境定期排查
城乡结合部幼儿园所位置在我国越来越多,能够有效拉动学前教育全面发展,更加现代化,然而城乡结合部的社会环境相对复杂,校外人员素质也参差不齐,我国近年来频频发生校外不法分子砍伤儿童事件,严重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因此需要定期排查,加强安全防范,同时教育幼儿提高安全意识,加强自我保护。
四、强化教师安全意识
(一)定期开展安全知识讲座
通过各种警示片的学习,让教师明白在幼儿园里幼儿的安全教育大于一切,只有在确保幼儿安全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开展其他各项活动,时刻紧绷“安全弦”,牢记使命不放松。还记得在开学初急救知识培训上学习的“高热惊厥如何处理”,呛入异物时“海姆立克急救法”的亲身操作体验,都为后续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积极防护保健康
幼儿园里现在存在着一种普遍现象,如果这一段时间幼儿园里某一个班级出现安全事故,其他的班级教师便会将班级幼儿的活动加以限制,长时间的将幼儿约束在室内,从而达到暂时性保护幼儿安全的目的,殊不知这样幼儿的体格没有得到相应的锻炼,导致很多小朋友的身体素质不高,反而在以后的活动中存在更多的隐患,与其让孩子在大人们的羽翼下畸形的成长,不如教会孩子怎样学会保护自己,增强他们的体魄,为培养其自我安全防护意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还记得有一次,周一早上升旗仪式即将开始,班里由于活动从三楼下来的比较晚,孩子们都在小跑着前进,这时有一位小男生,不小心推到了前面戴眼镜的一位小女生,结果不偏不倚的鼻梁上的眼镜架是硬塑料的材质,摔倒后划破了幼儿的眉毛,当时我很担心,立即联系家长并带幼儿去了保健室,伤口过深无法处理赶往医院,在医院处理的时候,医生对幼儿眼镜的材质也给家长做了叮嘱,家长也表示很理解。这件事情也给了我很深的启迪,我也曾想过,将这名戴眼镜的小女生保护在自己的跟前,尽量不要参加活动,但是我觉得那样会跟你更加害了孩子,虽然可以保证她的健康,但是她的各方面发展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我庆幸我没有那样做,这名小女生现在在活动时不仅学会了如何保护自己不受伤,还能愉快的和小朋友们玩耍。因此教师需要做的是加强防范,而不是因噎废食。
(三)要树立“未雨绸缪”的安全意识
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幼儿在园出现意外安全事故,绝大多数都是由于教师的思想麻痹,疏忽大意造成的,因此,要想杜绝类似意外事故的发生,幼儿园必须要加强教师的安全意识,让他们知道在管理班级时切不可存在侥幸心理,对待孩子们的每一个细节都必须把控到位,要牢固树立“意外事故可防可控,安全第一”的思想,与此同时,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与方法教育幼儿认识生命、珍爱生命,让他们深刻的知道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有且仅有一次,应该加倍珍惜,不要去做那些可能会危及自身的事情,只有让幼儿们学会如何辨别生活中危险的事物,才能够让他们在没有大人看护的时候懂得如何保护自己。
五、家园共育保健康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强调:“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因为幼儿更多的时间是和家人生活在一起的,因此家庭安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但有的家庭对幼儿的安全教育没有足够重视,家中危险因素不加以排查,避免,例如:家中物品随便摆放,让幼儿能够触摸到并随便拿去玩耍;如热水壶、打火机、药品随意放在桌子上,还有家庭里常用的消毒液、洁厕灵有毒化学物品不能放在安全位置,随手摆放,容易被孩子误食,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为幼儿选择衣物时没有注意衣服带子问题,有时幼儿会绕在脖子上发生危险。由于家长对孩子的好奇心和冒险心理未加防范,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排查不到位,非常容易导致意外的发生。因此开展家庭安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一)多元化提升家长安全意识和认知水平
为取得家长配合与协助,达到共同育儿的目的,幼儿园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安全专题讲座,向家长介绍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意义、目标、计划、方法及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等。幼儿园定期更换安全宣传展板,班级设置温馨提示教育专栏,向家长宣传常见的急救方法。只有让家长懂得如何对自己孩子进行安全防护,才能够让他们有一个更为幸福、快乐且安全的童年。如:海姆立克急救法,流鼻血、擦伤、高热惊厥的处理办法。
(二)全方位鼓励家长加强幼儿安全实践,强化幼儿安全行为
教育要想达到可期的效果,如果单靠幼儿园的教育那是不可能的,只有将家庭,学校,社会三位合一,紧密相连,才能共同发挥教育合力,因此需要家长的配合,将幼儿在幼儿园所学习和形成的安全行为,通过实践,帮助幼儿建立稳固的安全意识,进而逐步养成习惯。同时家长要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因为身教大于言传,如在“三无食品我不吃”食品安全教学活动后,可以利用离园时与家长沟通,并且签署食品安全协议书,向家长传递这一安全信息。请家长不要食用垃圾食品,为幼儿做一个正确的榜样。在“交通安全我知道”活动课后家长在带领幼儿过马路时加强提醒,并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在学习了禁止符号之后,家长带孩子外出时看到安全标志可以引导幼儿认识并加以讲解。如:红色是禁止标志,黄色是警告标志,家长要督促幼儿严格按照标志提醒来进行活动,以免发生意外。
结束语:
总而言之,只有提高教师安全意识,杜绝麻痹大意,敷衍的工作态度,把握好生活中每一个教育的契机,认真的将安全教育落实到位,才能够全面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我深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持之以恒,通过家园携手使幼儿学会自律,提高危险意识,促使幼儿获得真正的发展。安全教育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幼儿的安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中小学安全教育指导丛书【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9,92-93.
[2]潘菽主编.教育心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28-29.
[3]张燕,刑利娅主编.幼儿园组织与管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187-191.
[4]《学前教育研究》, 我国部分地区幼儿园安全状况与安全教育调查 .刘馨 .李淑芳 . 2017年.
[5]《幼儿教育》, 幼儿的安全教育要全方位进行. 黄倩 .2019年.
[6]《学前儿童健康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年6月第1版.
关键词:城乡结合;幼儿;安全教育
引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因为学前儿童年龄小,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对即将发生的事情没有预见性,加之身体各项机能发育还不够完善健全,然而他们又活泼好动、好奇心很强,遇到什么都想要摸一摸,闻一闻,碰一碰,所以危险事件频频发生。在集体生活中,老师无法顾及到每位幼儿,这时如果幼儿不能学会正确的自我保护,一旦发生意外,生命健康都无法保障时,其他的保障将成为一句空话。目前安全教育在全国各地都被高度重视,在此,我结合数十年的工作经验从加强幼儿日常安全教育、注意环境安全 、强化教师安全意识、家园共育保健康四方面将平时工作中如何教育幼儿自我防护的知识分享给大家。
一、导致城乡结合部安全教育问题的原因
(一)对幼儿的安全教育不够全面
孩子们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极易引发一系列的安全问题,所以这方面是幼儿教师所进行安全教育课程最多的内容。但很多的幼师对其安全教育的内容进行的不够全面,也就导致了幼儿不能够充分的认识到自己所做行为的危险性,从而导致一系列安全健康问题的产生。幼师应当以培养幼儿安全防护意识为主要目标,让他们在了解哪些事物是安全的的同时,还应该让其了解在陷入危险之中时如何最大程度的保护自己安全。由于幼儿所认识的文字极其有限,幼师理应带领孩子们了解一些危险符号,让他们学会避开这些可能会有危险的地方,从根源上避免悲剧的发生。
(二)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形式单一且枯燥
绝大多数幼儿园对孩子们进行安全教育时,都是以幼师进行说教的方法将安全知识灌输给幼儿们,这会让原本就所学甚少的儿童们难以理解其中的道理,从而导致安全教育形同虚设。绝大多数的幼师都是以固定的形式来引导孩子们形成正确的日常行为,以口头的方式来告诉幼儿不要去做一些危险的事情,这种叮嘱的安全教学方式效率却非常的差,这也就导致了很多小朋友仍旧我行我素的去进行一些危险的活动。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当中,反复的对一个人强调某一件事情,对其内心的刺激会变得越来越细微,直到变成“左耳进右耳出”的状态,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幼儿身上,他们对幼师千篇一律的叮嘱并不感兴趣,对此,老师应该想出一些新颖的安全教育方式,加深他们对安全防范的理解程度,这样才能够完美地达到教育的预期效果。
(三)幼儿园与家庭的安全教育形式出现了断层
许多幼儿园的安全教育与其家庭的安全防护意识是相脱节的,家长们不够了解幼儿园教师的安全教育方法以及其孩子在园内的日常活动情况,这也就导致了孩子们在幼儿园内所学习到的安全教育内容与在家里面家长所灌输的内容不相符,使得幼儿不知道该如何去对危险进行防范。只有合理的将幼儿园与家长的安全教育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够更为有效地帮助幼儿形成自我保护的意识,帮助孩子们巩固更多的安全防护知识。
二、加强幼儿日常安全教育
(一)每周一节安全教育课堂
在每个周一的时候结合当下活动,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如《和垃圾食品说再见》《我不和陌生人走》《坏人来了我不怕》《夏天到了不乱玩水》......通过常见的案例分析,使幼儿了解身边什么时候会有安全隐患,应该如何自我防护。在讲述不能乱动保温桶的时候,提前接一杯热水,请幼儿观察,趁机告诉幼儿,老师调好的水温,不能随便扭动,如果拧成高温了,幼儿接水时,就可能会被烫伤。
(二)根据活动随机教育
还记得有一次环创时将热熔枪插在哪里没有拔,一转身白坤泽小朋友就过去摸了一下,手指立马被烫了一个大包,带去医务室处理完之后,回到班级立刻给孩子们上了一堂“安全教育课”,适时随机的教育会使孩子们印象深刻,孩子们都明白了插着电的热熔枪是危险的东西,不能触碰,要不然就会产生危险。
(三)户外活动随时关注
在户外活动时,幼儿都处于低控状态,及其容易将老师强调的安全事项抛之脑后,这时要注意全体幼儿必须在两位老师的视线范围内,能够有效掌握孩子们活动的状态,在出现推挤摔倒现象时能第一时间到现场,防止出现更加严重的后果。同时每次户外活动时要反复强调不能推挤,在攀岩墙,软梯的地方玩耍时不能从上往下跳。在活动时拍摄照片,有遵守规则的,有危险的行为,在活动小结时,请幼儿来判断分析,哪些行为是对的,为什么?哪些行为是危险的,为什么?通过幼儿之间的讨论,教师小结,加强幼儿活动时的安全意识。
(四)定期开展安全演练
在幼儿园安全防患大于一切,因此要定期开展各种安全演练,提升幼儿及教师的安全意识,安全活動每月一主题,“防踩踏安全演练”“防震安全演练”“防拐骗安全演练”“防恐防暴安全演练”等演练活动能够有效促进教师的安全意识,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三、注意环境安全
(一)室内环境影响教育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是不会说话的老师。是一种“隐形课堂”,在环境布置时请幼儿参与讨论,设计幼儿浅显易懂的禁止标识,提醒符号。如:室内在美工区区域规则提醒时,图文结合画上小剪刀,感叹号,表示小心使用剪刀;在建构区标识出来小心积木掉落图片,提醒幼儿小心砸伤;在水桶旁边贴上禁止扭动开关的标记,提醒幼儿危险;在电源插销处设置“有电的符号”,小心电伤;在床铺明显位置贴有禁止站立跳床的符号。 (二)室外环境及时检修
室外在大型玩具要定期检修,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幼儿园的一切设备要牢固、简单、安全、没有尖角和裂缝,运动器械如滑梯,攀巖墙,软体,吊桥等器械要及时检修,在活动时也要随时叮嘱幼儿观看提示图片,禁止出现推挤,翻栏杆等危险的动作。
(三)周边环境定期排查
城乡结合部幼儿园所位置在我国越来越多,能够有效拉动学前教育全面发展,更加现代化,然而城乡结合部的社会环境相对复杂,校外人员素质也参差不齐,我国近年来频频发生校外不法分子砍伤儿童事件,严重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因此需要定期排查,加强安全防范,同时教育幼儿提高安全意识,加强自我保护。
四、强化教师安全意识
(一)定期开展安全知识讲座
通过各种警示片的学习,让教师明白在幼儿园里幼儿的安全教育大于一切,只有在确保幼儿安全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开展其他各项活动,时刻紧绷“安全弦”,牢记使命不放松。还记得在开学初急救知识培训上学习的“高热惊厥如何处理”,呛入异物时“海姆立克急救法”的亲身操作体验,都为后续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积极防护保健康
幼儿园里现在存在着一种普遍现象,如果这一段时间幼儿园里某一个班级出现安全事故,其他的班级教师便会将班级幼儿的活动加以限制,长时间的将幼儿约束在室内,从而达到暂时性保护幼儿安全的目的,殊不知这样幼儿的体格没有得到相应的锻炼,导致很多小朋友的身体素质不高,反而在以后的活动中存在更多的隐患,与其让孩子在大人们的羽翼下畸形的成长,不如教会孩子怎样学会保护自己,增强他们的体魄,为培养其自我安全防护意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还记得有一次,周一早上升旗仪式即将开始,班里由于活动从三楼下来的比较晚,孩子们都在小跑着前进,这时有一位小男生,不小心推到了前面戴眼镜的一位小女生,结果不偏不倚的鼻梁上的眼镜架是硬塑料的材质,摔倒后划破了幼儿的眉毛,当时我很担心,立即联系家长并带幼儿去了保健室,伤口过深无法处理赶往医院,在医院处理的时候,医生对幼儿眼镜的材质也给家长做了叮嘱,家长也表示很理解。这件事情也给了我很深的启迪,我也曾想过,将这名戴眼镜的小女生保护在自己的跟前,尽量不要参加活动,但是我觉得那样会跟你更加害了孩子,虽然可以保证她的健康,但是她的各方面发展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我庆幸我没有那样做,这名小女生现在在活动时不仅学会了如何保护自己不受伤,还能愉快的和小朋友们玩耍。因此教师需要做的是加强防范,而不是因噎废食。
(三)要树立“未雨绸缪”的安全意识
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幼儿在园出现意外安全事故,绝大多数都是由于教师的思想麻痹,疏忽大意造成的,因此,要想杜绝类似意外事故的发生,幼儿园必须要加强教师的安全意识,让他们知道在管理班级时切不可存在侥幸心理,对待孩子们的每一个细节都必须把控到位,要牢固树立“意外事故可防可控,安全第一”的思想,与此同时,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与方法教育幼儿认识生命、珍爱生命,让他们深刻的知道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有且仅有一次,应该加倍珍惜,不要去做那些可能会危及自身的事情,只有让幼儿们学会如何辨别生活中危险的事物,才能够让他们在没有大人看护的时候懂得如何保护自己。
五、家园共育保健康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强调:“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因为幼儿更多的时间是和家人生活在一起的,因此家庭安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但有的家庭对幼儿的安全教育没有足够重视,家中危险因素不加以排查,避免,例如:家中物品随便摆放,让幼儿能够触摸到并随便拿去玩耍;如热水壶、打火机、药品随意放在桌子上,还有家庭里常用的消毒液、洁厕灵有毒化学物品不能放在安全位置,随手摆放,容易被孩子误食,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为幼儿选择衣物时没有注意衣服带子问题,有时幼儿会绕在脖子上发生危险。由于家长对孩子的好奇心和冒险心理未加防范,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排查不到位,非常容易导致意外的发生。因此开展家庭安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一)多元化提升家长安全意识和认知水平
为取得家长配合与协助,达到共同育儿的目的,幼儿园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安全专题讲座,向家长介绍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意义、目标、计划、方法及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等。幼儿园定期更换安全宣传展板,班级设置温馨提示教育专栏,向家长宣传常见的急救方法。只有让家长懂得如何对自己孩子进行安全防护,才能够让他们有一个更为幸福、快乐且安全的童年。如:海姆立克急救法,流鼻血、擦伤、高热惊厥的处理办法。
(二)全方位鼓励家长加强幼儿安全实践,强化幼儿安全行为
教育要想达到可期的效果,如果单靠幼儿园的教育那是不可能的,只有将家庭,学校,社会三位合一,紧密相连,才能共同发挥教育合力,因此需要家长的配合,将幼儿在幼儿园所学习和形成的安全行为,通过实践,帮助幼儿建立稳固的安全意识,进而逐步养成习惯。同时家长要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因为身教大于言传,如在“三无食品我不吃”食品安全教学活动后,可以利用离园时与家长沟通,并且签署食品安全协议书,向家长传递这一安全信息。请家长不要食用垃圾食品,为幼儿做一个正确的榜样。在“交通安全我知道”活动课后家长在带领幼儿过马路时加强提醒,并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在学习了禁止符号之后,家长带孩子外出时看到安全标志可以引导幼儿认识并加以讲解。如:红色是禁止标志,黄色是警告标志,家长要督促幼儿严格按照标志提醒来进行活动,以免发生意外。
结束语:
总而言之,只有提高教师安全意识,杜绝麻痹大意,敷衍的工作态度,把握好生活中每一个教育的契机,认真的将安全教育落实到位,才能够全面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我深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持之以恒,通过家园携手使幼儿学会自律,提高危险意识,促使幼儿获得真正的发展。安全教育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幼儿的安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中小学安全教育指导丛书【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9,92-93.
[2]潘菽主编.教育心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28-29.
[3]张燕,刑利娅主编.幼儿园组织与管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187-191.
[4]《学前教育研究》, 我国部分地区幼儿园安全状况与安全教育调查 .刘馨 .李淑芳 . 2017年.
[5]《幼儿教育》, 幼儿的安全教育要全方位进行. 黄倩 .2019年.
[6]《学前儿童健康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年6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