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沈从文曾在自传中提到,他所写的故事多为水边的故事,而他最为满意的,要数那些以船上、水上为背景而展开的一幅幅画卷。这些画卷似明媚又忧伤。诚然明媚使人愉悦,忧伤却更能撼动人心。沈从文行文的忧郁,主要体现在水上一隅的风物人情上。或描绘丝丝弥漫的孤独寂寞之氛围,或抒写接连不断的死亡之残酷,或刻畫水上人的生存之艰辛。
一、水象征隔绝——孤独之源
孤独似乎贯穿了作者行文的主线,随意读一篇沈从文的作品,你总能从某个人物的身上看到孤独寂寞的影子。而大多数孤独的人生又多以水为背景。
譬如《边城》,在过程上呈现了一种清灵的美感,却在结局赋予了更多孤独寂寞的色彩。在远离世俗喧嚣的边城水边长大的翠翠:母亲刚生下她就喝冷水死了,相依为命的祖父在雨夜中去世了,爱着她的天佑落水死了、她所爱的傩送乘水离开了。水带走了一切,最后只留下翠翠一个人,把日子一个一个的过下去。而她这种孤独,只能每日对着河水独自排解。与翠翠相似的,还有《三三》中那个灵动的小女孩儿,“她在母亲身边,说的全是母亲听得懂的话;那些凡是母亲不明白的,差不多都在溪边说去。”好似这种孤独能被溪水带走似的。对待朦胧的爱情,三三也从不把这些事同母亲说,等到白脸先生也死了,三三依旧是只能站在溪边,眼望一泓碧流,独自细数那难以名状的孤独与伤心。
孤独不止是女孩子的心事,年轻的男人也逃脱不了孤独。《丈夫》中的男子,到小河妓船上探望妻子,而妻子却忙于“生意”,丈夫无人诉说苦闷,孤独寂寞之情跃然纸上。“如今和妻接近,与家庭却离得很远,淡淡的寂寞袭上了身”,所以当出现一个神气上看并不拒绝谈话的,就逮到这个机会,把他凡是预备同妻子在枕边诉说的各样事情,都拿来同水保谈。他的寂寞没人看的见,只有窗外的河水在远远的凝视。
这些小人物的故事,无不是在水汽盈盈下的孤独与寂寞。水,卷走了一切,也隔绝了一切;带来了孤独,也带走了孤独,湘西世界的儿女们就这样一代代在水的背景下抒写着、诉说着一个个孤独的故事。而沈从文的忧郁情愫,也正是从这经水浸泡过的孤独中弥漫开来的。
二、水象征残酷——死亡之渊
水的无常与不定,使它一面滋养万物,一边无情地摧残、扼杀着无数的生命。沈从文正是从水无情的一面,看到了生命脆弱的一角。他的小说多以喜悦的氛围开始,却在死亡的残酷中结束。死亡的突然降临,暴露出生命的脆弱与渺小,而这些死亡又大多都与水有关。于是,生命的悲戚在这些小说中尽显开来。
《湘行散记·桃源与沅州》中的小水手,上滩时一个不小心被淹死了。而船主方面有字据,生死家长不能过问,只得烧几百钱纸,事情就算过去了;一个年轻的生命,还没有尝过生活的甜、便含着生存的苦涩随着河水流逝了。《湘行散记·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中大船搁浅在滩头激流中,一个勇敢的水手被带走了。而这在船上人看来,可太平常了。把死亡已看作稀松平常,这是多么无奈而又无能为力之下的结果!《长河·人与地》中外出漂泊的人,看着家乡流来的水,听着流水带来的家屋门前水车的呜咽声,带着对家乡的思念死了;而族中女子一旦有丢脸事情发生,就不免被带到长潭中去“沉潭”。然而死的虽死了,活的却还得赶回去放鞭炮挂红,驱逐邪气。这等私心残忍的行为,怎能让人不痛惜!怎能让人不悔悟!这无数人物的死亡,堆叠成作者沉痛的呐喊。
沈从文对死亡描写的情有独钟,是有着其深刻意义的。这与他早年在军队中见识的各种杀戮流血事件是分不开的。他试图用死亡来唤起对生命的珍视与尊重。他在这些死亡中,表现出沉重的忧患意识,对生命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失去过往的怀念,对命运无常的无奈与忧思。正因为死亡不可避免,时刻威胁着生命,所以沈从文选择在作品中直面死亡,让读者检视自身存在的意义,思考自己生命的价值。
此外,水是生命之源,人在水中死去,说是另类的“落叶归根”也未尝不可。这种死亡,既是一种残酷又可说是作者的一丝温情。沈从文不仅把作品中的人物之死与水联系起来,就连自己的最终归宿也选在了水里——他嘱托去世后把自己的一部分骨灰洒在江里。由此便可看出沈从文对水的执着,这种执着中往往更有种忧郁的情怀。
三、水象征漂泊——生存之艰
沈从文在安排人物时往往会把他们安排在水船之上,这些人物又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在艰难险阻中谋求生存,这些人物大多是水手。俗话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船夫水手们日夜漂泊、居无定所,天气无常便性命堪忧,这如何不让人忧伤。
《柏子》中水手在用生命赚钱的艰难环境下,生存的唯一满足竟是吊脚楼上的烟酒女人。而“我”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感到了无尽的悲伤。他们活的如此艰辛,如此勇敢,却也只能被束缚在水船之上的那一方小天地,没有更美好的希望,没有更远的未来……《湘行散记·辰河小船上的水手》在水上漂泊的水手用经验和力气每天作八分钱出卖,来他们面临的是随时可能出现的艰难险阻,付出的是随时可能丢掉的生命。《湘行散记·箱子岩》中几个老渔婆在快要过年的光景,缩颈敛手地顶着寒风在船头修补渔网。沈从文用水这一意象,串联出各类人物在水船之上的飘零与挣扎。
历史在滚滚向前,湘西生活的改变也无所避免。而处于其间的小人物的生存问题,也成了沈从文所要忧虑的对象。他们在水上勇敢而又艰辛的生活着,可何时能摆脱这种艰辛,使生活只剩下幸福安康,是作者内心深处一直澎湃激扬着的念想。
沈从文作品中这些水意象的忧郁情怀,蕴藏着逝而不返的忧患忧思,也传递出沈从文对湘西儿女生命自主、生存自主的呐喊;警示着湘西儿女不能随波逐流,而要勇敢地扬帆弄浆。这些忧郁,承载着作者无数次的心灵撞击后凝结而成的忧患与哀思,汇聚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奔流不息的动力和源泉。因为孤独,所以渴望家园的安宁祥和;因为死亡,所以敬仰自然热爱生命;因为生存艰难,所以不断抗争寻求富足。这正是作者忧郁情怀的意义所在。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一、水象征隔绝——孤独之源
孤独似乎贯穿了作者行文的主线,随意读一篇沈从文的作品,你总能从某个人物的身上看到孤独寂寞的影子。而大多数孤独的人生又多以水为背景。
譬如《边城》,在过程上呈现了一种清灵的美感,却在结局赋予了更多孤独寂寞的色彩。在远离世俗喧嚣的边城水边长大的翠翠:母亲刚生下她就喝冷水死了,相依为命的祖父在雨夜中去世了,爱着她的天佑落水死了、她所爱的傩送乘水离开了。水带走了一切,最后只留下翠翠一个人,把日子一个一个的过下去。而她这种孤独,只能每日对着河水独自排解。与翠翠相似的,还有《三三》中那个灵动的小女孩儿,“她在母亲身边,说的全是母亲听得懂的话;那些凡是母亲不明白的,差不多都在溪边说去。”好似这种孤独能被溪水带走似的。对待朦胧的爱情,三三也从不把这些事同母亲说,等到白脸先生也死了,三三依旧是只能站在溪边,眼望一泓碧流,独自细数那难以名状的孤独与伤心。
孤独不止是女孩子的心事,年轻的男人也逃脱不了孤独。《丈夫》中的男子,到小河妓船上探望妻子,而妻子却忙于“生意”,丈夫无人诉说苦闷,孤独寂寞之情跃然纸上。“如今和妻接近,与家庭却离得很远,淡淡的寂寞袭上了身”,所以当出现一个神气上看并不拒绝谈话的,就逮到这个机会,把他凡是预备同妻子在枕边诉说的各样事情,都拿来同水保谈。他的寂寞没人看的见,只有窗外的河水在远远的凝视。
这些小人物的故事,无不是在水汽盈盈下的孤独与寂寞。水,卷走了一切,也隔绝了一切;带来了孤独,也带走了孤独,湘西世界的儿女们就这样一代代在水的背景下抒写着、诉说着一个个孤独的故事。而沈从文的忧郁情愫,也正是从这经水浸泡过的孤独中弥漫开来的。
二、水象征残酷——死亡之渊
水的无常与不定,使它一面滋养万物,一边无情地摧残、扼杀着无数的生命。沈从文正是从水无情的一面,看到了生命脆弱的一角。他的小说多以喜悦的氛围开始,却在死亡的残酷中结束。死亡的突然降临,暴露出生命的脆弱与渺小,而这些死亡又大多都与水有关。于是,生命的悲戚在这些小说中尽显开来。
《湘行散记·桃源与沅州》中的小水手,上滩时一个不小心被淹死了。而船主方面有字据,生死家长不能过问,只得烧几百钱纸,事情就算过去了;一个年轻的生命,还没有尝过生活的甜、便含着生存的苦涩随着河水流逝了。《湘行散记·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中大船搁浅在滩头激流中,一个勇敢的水手被带走了。而这在船上人看来,可太平常了。把死亡已看作稀松平常,这是多么无奈而又无能为力之下的结果!《长河·人与地》中外出漂泊的人,看着家乡流来的水,听着流水带来的家屋门前水车的呜咽声,带着对家乡的思念死了;而族中女子一旦有丢脸事情发生,就不免被带到长潭中去“沉潭”。然而死的虽死了,活的却还得赶回去放鞭炮挂红,驱逐邪气。这等私心残忍的行为,怎能让人不痛惜!怎能让人不悔悟!这无数人物的死亡,堆叠成作者沉痛的呐喊。
沈从文对死亡描写的情有独钟,是有着其深刻意义的。这与他早年在军队中见识的各种杀戮流血事件是分不开的。他试图用死亡来唤起对生命的珍视与尊重。他在这些死亡中,表现出沉重的忧患意识,对生命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失去过往的怀念,对命运无常的无奈与忧思。正因为死亡不可避免,时刻威胁着生命,所以沈从文选择在作品中直面死亡,让读者检视自身存在的意义,思考自己生命的价值。
此外,水是生命之源,人在水中死去,说是另类的“落叶归根”也未尝不可。这种死亡,既是一种残酷又可说是作者的一丝温情。沈从文不仅把作品中的人物之死与水联系起来,就连自己的最终归宿也选在了水里——他嘱托去世后把自己的一部分骨灰洒在江里。由此便可看出沈从文对水的执着,这种执着中往往更有种忧郁的情怀。
三、水象征漂泊——生存之艰
沈从文在安排人物时往往会把他们安排在水船之上,这些人物又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在艰难险阻中谋求生存,这些人物大多是水手。俗话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船夫水手们日夜漂泊、居无定所,天气无常便性命堪忧,这如何不让人忧伤。
《柏子》中水手在用生命赚钱的艰难环境下,生存的唯一满足竟是吊脚楼上的烟酒女人。而“我”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感到了无尽的悲伤。他们活的如此艰辛,如此勇敢,却也只能被束缚在水船之上的那一方小天地,没有更美好的希望,没有更远的未来……《湘行散记·辰河小船上的水手》在水上漂泊的水手用经验和力气每天作八分钱出卖,来他们面临的是随时可能出现的艰难险阻,付出的是随时可能丢掉的生命。《湘行散记·箱子岩》中几个老渔婆在快要过年的光景,缩颈敛手地顶着寒风在船头修补渔网。沈从文用水这一意象,串联出各类人物在水船之上的飘零与挣扎。
历史在滚滚向前,湘西生活的改变也无所避免。而处于其间的小人物的生存问题,也成了沈从文所要忧虑的对象。他们在水上勇敢而又艰辛的生活着,可何时能摆脱这种艰辛,使生活只剩下幸福安康,是作者内心深处一直澎湃激扬着的念想。
沈从文作品中这些水意象的忧郁情怀,蕴藏着逝而不返的忧患忧思,也传递出沈从文对湘西儿女生命自主、生存自主的呐喊;警示着湘西儿女不能随波逐流,而要勇敢地扬帆弄浆。这些忧郁,承载着作者无数次的心灵撞击后凝结而成的忧患与哀思,汇聚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奔流不息的动力和源泉。因为孤独,所以渴望家园的安宁祥和;因为死亡,所以敬仰自然热爱生命;因为生存艰难,所以不断抗争寻求富足。这正是作者忧郁情怀的意义所在。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